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体崇 《蛇志》1996,8(3):61-61
眼镜蛇的木箱饲养新法张体崇桂平市紫荆野生动物养殖场使用木箱养蛇可放入室内饲养,多层叠式箱养,占地少、成本低,防逃、防盗设施稳固,也可免受室外恶劣气候影响。眼镜蛇的适应性强,容易饲养,用木箱养殖设施简便,技术难度不高,还可以进行繁殖,取毒加工等工作。笔...  相似文献   

2.
舒普荣 《蛇志》1989,1(3):20-21
蛇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是邪恶的代表。因为毒蛇伤人,受伤者十有八九丧生、致残。在民间流传“蛇精”的神话故事中,被涂上迷信的色彩添枝加叶地将蛇描绘成是能呼风唤雨、残害百姓的妖魔鬼怪,其形象十分可憎、可恶,令人谈蛇色变,望而生畏。夏秋季节,南方农村毒蛇伤人的事故常有发生,实为农民一害。近几年来蛇伤防治知识的普及,蛇伤死亡率,致残率有所下降,而蛇的经济价值也逐步为人们所认识,蛇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蛇类资源在自然资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并展示了它的光明前景。一、蛇的药用众所周知,蛇全身都是药。我国以蛇入药,历史悠久,近50年来,国内外以蛇为原料加工制药非常时  相似文献   

3.
孙方人  何子安 《蛇志》1995,7(2):19-21
眼镜蛇蛇胆的薄层层析结果表明蛇胆中至少可见到8个显色斑点,其中的特征性成分是牛磺胆酸。层析结果的重现性和分辨率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华眼镜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的6种治疗方法,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疗效优劣比较,找出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用中华眼镜蛇毒制作动物家兔局部组织损伤模型,分别采用6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6种治疗方法从优到劣依次是: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糜蛋白酶局部注射-蛇伤药酒外敷-坏死组织早期切除-局部烧灼法-局部组织切开冲洗。结论中华眼镜蛇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应首选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和糜蛋白酶局部注射,其次选用蛇伤药酒外敷.  相似文献   

5.
<正>蛇毒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学资源,是由蛇毒腺分泌的混合物,主要用于防卫和消化捕获的食物。蛇毒具有特殊的腥味,弱酸,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属于生物毒素。主要含神经毒素、心脏毒素、蛇毒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不同蛇种分泌的蛇毒成分也有所差异。蛇毒含水量在70%左右,每100ml毒汁中可得干毒20~29g。蛇毒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蛋白质,是其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眼镜蛇及其毒性成分可通经络,祛风湿,并具有强  相似文献   

6.
眼镜蛇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谭群英  郭天国  龚新国  龚雪嘉  郭德志  郭天昆  尹建生 《蛇志》2009,21(3):183-186,F0003
目的研究眼镜蛇的驯养繁殖技术。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我国宝贵的眼镜蛇类资源。方法在室外模拟野生眼镜蛇的生境.在室内以散养、箱养相结合.配备科研人员及各种先进设施;在驯养过程中观察眼镜蛇的生物学特性。总结驯养管理技术、经验及疾病防治。结果解决了眼镜蛇人工驯养繁殖的技术难题.如眼镜蛇自动采食、无冬眠、蛇病的防治、异地杂交提高眼镜蛇的质量及产量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大规模展开人工驯养繁殖眼镜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132例眼镜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87~ 2 0 0 0年 1 0月止 ,共观察 5 4 1例眼镜蛇伤患者 ,其中收入院 1 32例。通过长期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 ,发现眼镜蛇咬伤的病例全身中毒表现轻 ,而局部组织中毒的表现远较全身中毒表现严重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32例中 ,男 1 1 4例 ,女 1 8例。年龄 :1岁 5个月~ 70岁 ,平均 30 .3岁。职业 :蛇商 87例 ,农民 2 9例 ,工人 1 1例 ,学生 4例 ,幼儿 1例 ;被咬伤部位 :手部 1 1 6例 (其中手指 81例 ) ,足部 8例 ,前臂及小腿 8例。2 临床表现2 .1 全身中毒表现 本组病例中 ,全身中毒表现为胸闷、心悸和呕吐 ,仅有 1…  相似文献   

8.
眼镜蛇神经毒的免疫化学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忠  关健群 《蛇志》1992,4(1):36-37
台湾产的眼镜蛇(Naja naja)的蛇毒经分离所得结晶体,属强碱性的突触后神经毒素,分子量为7000,是双硫键结合的多肽物,(如图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眼镜蛇神经毒素 ( Cobra neurotoxin, N T) 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方法 测 N T 对小鼠的 L D50 ; 对大鼠、狗的1 次性最小中毒剂量和最大安全剂量; 计算 N T 在小鼠、狗体内的24h 蓄积率。结果  N T 经静注、肌注、腹腔、皮下 4 种途径给药对小鼠的 L D50 分别是 (195±95) μg/kg、(156±85) μg/kg、(151±19) μg/kg、(184±85) μg/kg, 对小鼠的最小致死剂量为975μg/kg。 N T 对大鼠、狗的1 次性中毒剂量分别为54μg/kg 和34μg/kg。对小鼠、大鼠和狗的安全剂量分别为815μg/kg、42μg/kg和30μg/kg, 分别约为人临床用剂量 (70μg/50kg·d- 1 ) 的582、30 和21 倍。 N T 在小鼠、狗体内的24h蓄积率分别为 57% 和30% 以上。结论  N T 在使动物中毒的剂量下有广泛的安全范围; N T 在动物体内存在弱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1.
肖建春 《四川动物》1992,11(4):39-40
实验动物的繁殖饲养大都在相对窄小的笼具里,其中不仅有动物,还有排泄物。因此,实验动物对新鲜空气的要求很高。合理地控制实验动物饲育室的通风换气,将直接影响室内的清洁卫生及动物的健康,也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健康。1 实验动物室的换气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李寿崧  吴瑞敏 《动物学报》1992,38(2):172-179,201
本研究记录了经25°,35°和15℃驯化的眼镜蛇,在交感和迷走神经下行通路分别或同时离断后;降、升温的心率效应,并与正常对照组相应的变化量比较;观察了腹腔注射儿茶酚胺类激素及直流电脉冲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对心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体温和心率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呈现对数回归关系;交感、迷走下行通路分别或同时离断,均不影响这种关系;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心率没有作用;刺激左、右迷走神经使心率大幅度下降。说明眼镜蛇在变温条件下的心率变化,主要是心脏自律细胞温敏代谢作用的产物,但迷走中枢的下行紧张性调控将使这种变化更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中华眼镜蛇咬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Chinese cobra)俗称吹风蛇、饭铲头,系前沟牙毒蛇,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致伤蛇种之一.蛇体长一般在0.6~1.5 m之间,其一次咬物排毒量约为79.1 mg,是5倍人体致死量[1];其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类等多种毒性组分,约占干毒的85%,其中细胞毒素(或称心脏毒素)含量较多,约占干毒的50%,可引起咬伤部位疼痛、红肿、渗出、组织疏松水肿及水泡形成,甚至坏死.  相似文献   

14.
李洪斌 《蛇志》1994,6(3):51-52
一项创汇的黄金事业──养蛇李洪斌蛇类是一种较为普通的爬行动物,但蛇的价值连城却鲜为人知了。一条毒蛇每年可取毒2.5克,按目前国内市场价350元/克,国际市场上每克1000多美元计算,要比黄金贵20倍,被誉为“蛇金”。蛇毒是治癌的特效剂;蛇胆是治关节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伤后不同时期应用抗蛇毒血清对机体保护作用的差异,为探索临床抗蛇毒血清使用的最佳有效时段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蛇毒组、40、60、80、100、120 min血清保护组),每组30只。动物经戊巴比妥腹麻,于单侧背部皮下及双侧小腿腓肠肌注射眼镜蛇毒以制备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4×LD50)大鼠模型,分5个不同时段分别注射抗蛇毒血清,于注毒后连续观察3 h,统计各组平均存活时间、成活率及保护率。结果蛇毒组大鼠注入挑战剂量的眼镜蛇毒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48.8±11.4)min,成活率仅为20%;其他血清保护组分别于注毒后40、60、80、100、120 min经腹腔注射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125 u血清/mg蛇毒),40 min血清组保护率达80%;60 min血清组存活率及保护率分别达到70%、50%,平均存活时间为(172.8±7.2)min,与蛇毒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801、00 min血清组保护率依次下降,分别为40%、30%,但仍较蛇毒组显著提高(P<0.01);120 min血清组存活时间及保护率与蛇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用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大鼠模型,通过不同时段施予同剂量抗血清,可显示出明显的机体保护时效性,该研究为探讨临床正确使用抗蛇毒血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眼镜蛇咬伤的发病机理和诊治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李其斌 《蛇志》1991,3(1):14-17
眼镜蛇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有关全国各地6436例蛇伤病例统计结果,眼镜蛇咬伤占蛇伤发病率的第二位(16.68%),仅次于蝮蛇咬伤(34.37%),病死率1.6%。然而不同的地区发病率不尽相同,邓氏报道(1989)广西河池地区1973年至1985年共收集蛇伤病1人4781例,  相似文献   

19.
眼镜蛇甲状腺结构的年周期变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敏  高晨 《动物学研究》1995,16(3):247-254
本文报道眼镜蛇甲状腺结构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发现:(1)眼镜蛇甲状腺的滤泡、滤泡柱状上皮和吞饮泡的总数均值皆近似单峰曲线的年周期变化。滤泡、滤泡柱状上皮和吞饮泡的总数均值的高峰时间分别为6月17日、5月27日和5月30日。眼镜蛇甲状腺结构3项指标总数均值的高峰期处于血浆TSH浓度高峰期后,血浆T3,T4浓度高峰期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蛇毒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从天然蛇毒中提取分离蛇毒有效成分受到蛇毒资源和质量的限制。为开发蛇毒有效成分的基因工程产品, 本研究构建了蛇毒腺的c D N A 文库, 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和表达蛇毒有关基因做准备。 方法 从眼镜蛇( Naja naja atra )毒腺中提取m R N A,经反转录合成c D N A后, 以λgt10 噬菌体为载体, 构建非表达的c D N A 文库。 结果 蛇毒腺c D N A 非表达文库库容量为2×106pfu/μg 重组子, 经大肠杆菌 C600 hlf 菌株平皿测定, 重组率为 70% 。 结论 经平板鉴定和 P C R 快速鉴定表明, 所构 c D N A 文库达到建库要求, 能够用于目的基因筛选和克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