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胡颓子属的胡颓子、木半夏和牛奶子的果肉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胡颓子属的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索以及糖和有机酸等,且酸甜较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胡颓子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Elaeagus L)常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果实成熟从四月下旬延续到十月中旬,浆果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具有显著的医疗保健功能。秦巴山区是我国胡颓子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种类繁多,资源蕴藏量大,仅陕西商洛地区年采集量即可达1千万公斤,是一种颇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果树。目前国内对胡颓子属植物的系统开发研究报导较少,资源的流失和破坏现象十分严重。为了开发利用野生胡颓子资源,我们对秦巴山区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的初步分析胡丰林(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合肥,230036)胡颓子科在我国有沙棘属和胡颓子属(ElaeagnusLinn)。我国的沙棘属植物虽然只有4种,但目前开发得已很深入,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胡颓子属植...  相似文献   

4.
张泽荣 《植物研究》1980,(1):95-133
胡颓子属Elaeagnus L.为一层花被的小管状花(花萼筒),一般差别较微,国内分布极广,全国各地均产,过去有记载的认为我国有30种左右。笔者承担编写中国植物志胡颓子科,对本属进行清理,现已初步整理出我国有51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胡颓子属植物种质资源及果实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标本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胡颓子属(Elaeagnus L.)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产量高且可生产性强的部分种类的果实矿质元素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广东产胡颓子属植物11种1变种,其中一些种类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角花胡颓子(E.gonyanthes Benth.)和密花胡颓子(E.cottferta Roxb.)果实的营养价值较高、果实较大、有明显酸味,可作为第3代果品加工的生产资源;生存环境的保护对广东省胡颓子属植物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胡颓子属5种植物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华东地区常见的胡颓子属(Elaeagnus) 4种生态型的胡颓子(E. pungens)、2个变种的大叶胡颓子(E. macrophylla)、蔓胡颓子(E. glabra)、银果胡颓子(E. magna)和佘山胡颓子(E. argyi) 9个样品成熟果实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5种胡颓子属植物成熟果实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为番茄红素, 且在不同种间含量差异显著, 含量最高的是浙江嵊州的胡颓子, 其值为(259.89±26.22) µg·g-1FW, 最低的是佘山胡颓子, 其含量为(91.19±7.74) µg·g-1FW; 其中4种生态型的胡颓子的番茄红素含量都较高。研究表明这5种胡颓子属植物果实富含番茄红素, 是一类珍贵的天然番茄红素资源, 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揭示果实高积累番茄红素的机理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7.
新疆胡颓子属植物(Elaeagnus)分类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花果标本定株采集的基础上,对新疆地区胡颓子属植物种类的形态学分类依据进行了探讨,对目前记载的新疆胡颓子属种类进行了整理,共确定新疆地区分布有胡颓子属3种1变种:尖果沙枣(E. oxycarpa Schlecht.)、沙枣(E. angustifolia L.)、东方沙枣(E. angustifolia var. orientalis(L.) Kuntze)、大果沙枣(E. moorcroftii Wall. ex Schlecht.),并对其中部分种类的特征描述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8.
林祁 《植物研究》2006,26(6):656-657
根据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SZ)复份标本的研究,对中国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的6个植物名称作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9.
张泽荣 《植物研究》1986,6(2):71-77
笔者在编写《西藏植物志》胡颓子科时,仅参考了1977年以前所采集的、并仅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植物分类室的腊叶标本,其他研究室或研究所的标本尚未见到,因此只记载了胡颓子属1个种、即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最近又观察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和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室标本,以及易同培同志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10.
胡颓子科在我国有沙棘属(Hippophae)和胡颓子属(Elaeagnus)。其中沙棘属虽然只有4种,但目前开发已很深入,并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胡颓子属植物,我国约51种,却开发利用很少。密花胡颓子(Elaeagnus conferta)是胡颓子科果实最大的种类,具有抗性强,枝叶茂盛,叶色奇特,花香、果大而且品质优良,座果率高,繁殖容易等优良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兼观赏和食用价值的野生水果资源。密花胡颓子为常绿攀缘植物。叶纸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6—16cm,宽3—6cm,顶端钝尖或骤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叶面幼时被…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胡颓子属植物主要有如下几种利用价值:1.果实具较高的食用价值;2.植株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3.部分种类具较高的观赏价值;4.大部分具水土保持或土壤改良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索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演化趋势,从而为胡颓子科植物物种鉴定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从头组装并注释了沙棘属(Hippophae)和野牛果属(Shepherdia)共4个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结合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了胡颓子科各类群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构成、重复序列和结构特征,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并通过高分化区定位了该科叶绿体基因组的潜在DNA条形码区域。【结果】胡颓子科各属叶绿体基因组在四分体结构、基因数量和排列上高度相似;沙棘属和野牛果属的反向重复区(IR)和整个基因组重复序列数目较胡颓子属有扩张和增加的趋势。基于胡颓子科18个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胡颓子属、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各自聚为一支,前者先分化出来,沙棘属和野牛果属有最近共同祖先;从长单拷贝区(LSC)和短单拷贝区(SSC)筛选出3个DNA条形码候选区,其中ycf1基因的鉴定效果最佳,基于此构建的各类群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果一致。【结论】胡颓子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保守,但其非编码区序列在各属间存在明显差异,且IR区序列与重复序列在演化过程中分别有扩张和增多的趋势。研究选定的DNA条形码序列能很好区分胡颓子科各属之间以及胡颓子属内物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疆胡颓子属植物栽培历史久、变异丰富、种下变异类型多、分类较为困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发掘该属落叶组植物的分类学特征,尤其是对相对保守的繁殖器官的性状进行筛选。该研究以形态较为稳定的繁殖器官为切入点,分析花部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稳定性状,以期为解决该属的分类难题提供依据。先采用定株采集和同花标记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柱头形态、花盘先端有毛无毛、花柱与雄蕊的长短比、花被裂片程度四个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花盘先端有毛无毛、花柱与雄蕊的长短比、花被裂片程度三个性状较稳定,可以作为分类依据;柱头形态在单花中表现稳定,但在单株中出现极大的变异,不具有分类价值;然后采取新疆南、北疆地区的胡颓子属落叶组的尖果沙枣、大果沙枣和沙枣这三种来验证花部性状的稳定性,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是对该属分类研究实践的应用。该结果可为胡颓子属的经典分类学和形态学研究以及植物的开发和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颓子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胡颓子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将胡颓子加工成营养保健饮料的加工工艺与配方。  相似文献   

15.
广西胡颓子属(胡颓子科)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弄化胡颓子 新种 图1:1~2ElaeagnusobovatifoliaD.Fang,sp.nov.Fig.1:1~2AE.pingnanensiC.Y.Changfoliisobovatis,subtuscinereoviridulis,filamentisetant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扫描电镜对新疆胡颓子属(Elaeagnus Linn.)落叶组大果沙(E. moorcroftii)、尖果沙枣(E. oxycarpa)和沙枣(E. angustifolia)共计18个样品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全面描述了新疆胡颓子属3个种花粉的极轴长、赤道轴长、极面观、赤道面观、孔沟形态和外壁纹饰等形态特点,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聚类结果的比较,讨论不同孢粉学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种的花粉均为中等大小;萌发孔类型均为三孔沟型。(2)花粉极面观形状从三角形、钝三角形到圆三角形;赤道面观形状从菱角形、半圆形到扁圆形;外壁纹饰从皱波状到穴状。(3)以筛选出的5个反映花粉形态的主成分指标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所选指标不能区分种;以代表花粉形态的极面观形态和赤道面观形态为指标进行聚类同样也无法区分3个种;以花粉粒大小为指标进行聚类发现,大果沙枣的花粉大小可以区别于其他2个种。研究表明除了大果沙枣花粉的大小,尖果沙枣和沙枣的花粉形态不宜直接应用于种的划分。该研究结果为新疆胡颓子属落叶组植物花粉的种间鉴定和品种划分以及进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沙棘和胡颓子属根瘤放线菌的分离和回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胡颓子属(Elaaenus)黄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 Schlecht.)根瘤上分离得到放线菌Frankia sp.Eoc 85、Frankla sp.Foe 811。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cs)根瘤中分离得到放线菌Frankia sp.Hrc 97、Frankia sp·}hc 922。又从多花胡颓子(Blaeagnus multiJlora.Ovata)及角花胡颓子(Elaeagnus gonyanthcs)’的根瘤中分离得到Frankia s p.F~noc 1211和Fran&ia sp.Egc 107,均获得纯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确认是属具有孢囊的放线菌。该菌慢生长型,无气生菌丝体,基内茵丝体发育好。液体培养,在底部生长,属于微好气性。孢囊形状不规则,囊内包着大量的不游动的孢囊孢子。菌丝分枝有隔,粗细不匀,革兰氏阳性。将分离菌Eoc 85、E0c 811、Hrc 97、Emoe 1211、Egc 107回接其宿 主,均感染结瘤。根癌的乙炔还原活力分别为:6.05、2.68、0 63、7.15、3 53μmol C2H4/g·鲜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胡颓子属植物的分布,药用、经济价值及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概述。对其中三种植物体细胞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及按具小染色体植物做了核型分析。其结果: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东方沙枣[E.angustifolia var..Orientalis(Linn)Kuntze]和尖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 Schlechtend]染色体数目均为2n=28。沙枣的染色体数目与冯显逵等报道相同,东方沙枣和尖果沙枣的染色体数目尚未见报道。为了对具小染色体植物获得比单一的数目更多一些有用的核型信息,作者对以上三种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和比较。发现他们染色体的大小比较接近。根据染色体长度比,可初步确认东方沙枣的核型与沙枣的核型相比显得不对称。从细胞遗传学角度证实了《中国植物志》上把东方沙枣定做沙枣的变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蔓胡颓子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四氧化锇法,从蔓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 Thurib)根瘤中分离出内生菌纯培养菌株(Frankia sp Eg1413)。根据其形态特征,确认为孢囊放线菌。该菌株的菌丝、孢囊、孢囊孢子和泡囊基本与已知胡颓子属植物根瘤内生菌株相似,回接宿主植物实生苗,形成大量具有固氮活力的根瘤,根瘤的固氮酶话力为21.5n mol C2H4/g根瘤鲜重分钟。该菌株最适宜的碳源为挥发性的脂肪酸(如丙酸),最适宜的氮源为多蛋白胨,在基础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混合物,对生长有抑制作用。最适培养温度为29℃,最适生长的pH范围6.5—7.0。  相似文献   

20.
一、形态特征及分布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又名羊奶子,卢都子,是胡颓子科植物。植株为攀援状灌木,高3~4米,具棘刺,小枝褐锈色,被红色鳞片。叶革质或纸质,椭圆形,长5~7cm,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宽楔形,边缘微波状,表面绿色,有光泽,被面被褐色鳞片,通常侧脉5~9对,与网状脉上面显著,叶柄粗壮,褐锈色。花淡白色,被褐色鳞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