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印象     
人们常说,人生有几大幸事,“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其中“死在柳州”,意指柳州棺材材料优良,做工精致,人们竞以“死在柳州”为荣。其实,柳州闻名全国远不只因为它的棺材,历史名人中的柳宗元,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美食中的螺狮粉。可以与桂林相媲美的山水风景,大量的考古遗址和化石……这些都使柳州名扬天下。2007年1月,笔者有幸去柳州考察,一睹它的风采,并深深被其感染。  相似文献   

2.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2,37(2):26-27
1 烧伤的分类  烧伤是由于热力、电能、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引起的损伤 ,由热的液体 (如开水、热油 )造成的烧伤被称为烫伤 ,烫伤也是烧伤的一种。根据致伤原因 ,烧伤可分为普通烧伤和特殊烧伤。普通烧伤也被称为热力烧伤 ,是高温物质对人造成的伤害 ,超过 4 5℃的热源即可引起皮肤烧伤。高温物资包括火、热气、热的液体和固体等等。这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发生的烧伤。特殊烧伤往往不是由温度差异造成 ,它分为三类 ,即化学烧伤、电烧伤和放射性烧伤。化学烧伤是指化学物质如酸、碱、磷及化学武器对人造成的伤害。电烧伤是指电流通过人体…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肠道菌群移位与微生态防治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地研究肠道菌群的生物屏障作用,我们使用Wistar大鼠制备烧伤动物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烧伤大鼠肠道粘膜和内容物中5类菌群,且对血液和内脏进行了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烧伤大鼠48h菌群变化明显,烧伤大鼠48h血培养阳性率为50%,细菌移位率达41%,烧伤24h血浆内毒素升高,二胺氧化酶活性和结肠IgA水平下降,发生了内源性感染症。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地研究肠道菌群的生物屏障作用,我们使用Wistar大鼠制备烧伤动物模型,这亘地分析了烧伤大鼠肠道粘膜和内容物中5类菌群,且对血液和内脏进行了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烧伤大鼠48h菌群变化明显,烧伤大鼠48h血培养阳性率普50%,细菌移位率达41%,烧伤24h血浆内毒素升高,二胺氧化酶活性和结肠IgA水平下降,发生了内源性感染症。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通报》2003,38(4):42-42
由 30 4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柴家科教授、著名烧伤专家盛志勇院士和长海医院全军烧伤中心夏照帆教授等共同完成的“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和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 2 0 0 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研究系统阐述了烧伤后机体促炎 /抗炎反应失衡的发病规律及信号转导机制 ,提出了烧伤脓毒症骨骼肌“有氧糖酵解”的全新概念 ,创建了符合烧伤实际的烧伤脓毒症新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综合防治方案 ,使我国严重烧伤临床治疗水平跃居国际领先地位 ,治疗效果达98.97% ,远远高于美国 2 8个烧伤中心 81.0 0 %的治疗水平摘自《科学时报》2 0 0 3…  相似文献   

6.
张艮龙  王润秀  高兴新 《蛇志》2008,20(1):58-60
中医药对烧伤的论述及治疗历史悠久,外用药物在烧伤治疗中占有突出地位.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迁延不愈,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难题,由于多数患者不接受手术或恐惧手术,西医处理起来较为棘手.近年来,中医药在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上广泛应用,其外治烧伤残余创面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西柳州笔架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柳州市郊笔架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是1972年5月柳州钢铁厂工人开采石料时,在一个山洞中发现的。柳州市革命委员会对此发现,甚为重视,当即派市博物馆易光远前往现场了解。同年7月,我们在钢铁厂领导和工人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在产化石地点作了发掘,采集了一批哺乳动物和少量龟类化石,这些材料对阐明华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柳州奇石     
柳州奇石胡雨帆柳州石玩天下奇,并不是一句空话,地处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广西,溶岩遍布,河川纵横,几经沧海桑田的地貌变迁,造就了不同的奇石。如柳州溶洞的钟乳石,其外形百态千姿,难以枚举。其色润有如瑞雪之洁白,有似水仙之紫蓝,鹅黄之钟乳更是令人爱惜。钟乳之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小鼠Ⅲ度烧伤死亡率和疤痕形成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背部用95%酒精造成Ⅲ度火焰烧伤,烧伤面积7cm2,烧伤时间30s;氯胺酮用量10~20mg/kg,分别于烧伤后或烧伤前后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烧伤小鼠早期死亡率和烧伤后期瘢痕面积观察其作用。结果 BALB/c和C57BL/6小鼠烧伤后立即、4h、24h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小鼠死亡率分别为42.8%和10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C57BL/6小鼠烧伤前10min和烧伤后4h、24h注射氯胺酮10mg/kg,小鼠死亡率为100%,与对照组也无差别。烧伤时间减为20s,于烧伤烧伤后立即和24h注射氯胺酮20mg/kg,35d后测定瘢痕面积,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无明显降低小鼠烧伤早期死亡率的效果,但有减少烧伤瘢痕面积的作用,可能与氯胺酮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莲洞所处的柳州拗陷在古生代为一南北向的大海槽,处于海水淹没之中,早中晚石炭世,柳州沉积了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白莲洞由浅灰—白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组成。蜓类、珊瑚、海百合  相似文献   

11.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严重烧伤大鼠的救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CSB)对严重烧伤大鼠的救治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和CSB组,烧伤组与CSB组均制作20%体表面积Ⅲ0烧伤模型,CSB组于致伤后进行颈交感神经阻滞,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变化;测定大鼠血中皮质酮、肾上腺素浓度;观察伤后21天动物伤死情况。结果:1.颈交感神经对严重烧伤大鼠救治效果显著,烧伤组和CSB组动物21天死亡率分别为73.33%和53.33%;2.创伤后大鼠血浆内肾上腺素浓度在伤后24小时有明显上升,然后迅速下降,但是CSB组肾上腺素浓度上升幅度远远低于烧伤组;3.与正常组相比,烧伤后血清GC的水平升高非常显著,CSB治疗组虽较正常组也升高,但显著低于烧伤组。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对严重创伤动物具有明显保护效应,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创伤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适用于烧伤合并四肢骨折手术所采用的方法,选择的时机和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总结分析了自2008至2014年1月份的28例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病人的手术案例。结果:采取内固定手术方法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采取外固定支架手术的患者有1例出现针适感染,在手术后8个月患者的骨折愈合,并做外固定支架的拆除处理;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骨折愈合,但小腿的烧伤创面不愈合,窦适。有1例患者的小腿近于髓端出现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方法进行治疗,该方法使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受到很大限制。结论:对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应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做到综合考虑,在早期实施手术治疗,依据烧伤的程度和骨折程度、烧伤和骨折部位以及患者身体条件选择适当的固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近交系小鼠建立方法简便、效果稳定的Ⅲ度烧伤模型,对其皮肤病理改变进行动态观察,为烧伤实验治疗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小鼠实验前备毛,乙醚麻醉固定小鼠四肢,苏醒后于备毛部覆盖自制控制烧伤面积硬纸片,滴加95%酒精,点燃计时;烧伤早期和远期取皮肤进行病理检查,用Ki67抗体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增殖。结果按本方法建立小鼠Ⅲ度烧伤模型,面积准确,深度一致,操作简便易行。小鼠烧伤皮肤病理改变与人类基本一致,但有其特点:小鼠Ⅲ度烧伤包括表皮至脂膜肌,烧伤后炎性渗出较晚,约需2 d;创面周围毛发生长活跃,倾向创面,Ki67抗体阳性细胞集中于毛囊底部。结论为利用小鼠烧伤模型进行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于1996年开始对旱獭油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用家兔30只做烧伤动物模型复制及疗效观察旱獭油治疗烧伤的疗效,结果表明,旱獭油治疗动物烧伤创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京万红和美宝湿润膏。对于一、二、三度烧伤的治愈时间,旱獭油分别为5.5、31.1和39.9天,明显短于对照药物的7.9、41.6、51.7和7.4、38.6、49.2天(P〈0.01或P〈0.05)。旱獭油治疗烧伤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白莲洞所在地柳州,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出露形态最多、种类最多的区域,柳州也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的心脏。这里不仅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最具观赏价值的喀斯特地貌基本形态(针状喀斯特、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顶一颗珠对烧伤大鼠微血管反应性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烧伤模型,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头顶一颗珠治疗组(n=10),在烧伤组和头顶一颗珠治疗组背部皮肤造成大鼠体表面积(BSA)20%深Ⅱ度烧伤模型,头顶一颗珠治疗组大鼠给予头顶一颗珠治疗。观察大鼠烧伤后肠系膜微动脉血管口径、血流速度和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活性氧簇(ROS)含量的变化。结果:头顶一颗珠能使烧伤后肠系膜微动脉血管口径增大,血液流速增快,SOD、CAT和GSH-Px活力明显增强,ROS含量降低。结论:头顶一颗珠可明显改善烧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CNTF对烧伤大鼠血清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整体和离体神经元培养,观察CNTF对烧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烧伤血清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烧伤后海马组织神经元数目减少,NO含量升高;烧伤大鼠血清可引起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下降,培养液中NO含量升高;CNTF能降低烧伤大鼠海马组织中NO的含量,保护海马神经元,并能提高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减少培养液中NO含量,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CNTF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与N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CNTF对烧伤大鼠血清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O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儿童烧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南省长株潭地区3所医院,收集其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0—14岁烧伤患儿病历资料,并对烧伤患儿或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年龄段患儿烧伤构成比依次为0-3岁(62.1%)、4-6岁(24.2%)以及7—14岁(13.6%)。致伤原因构成比依次为热液烧伤(56.1%)、火焰烧伤(31.8%)、其他原因烧伤(12.1%)。83.3%的烧伤发生在室内,客厅为最主要的烧伤发生场所占47.3%。75.8%的患儿烧伤发生在白天(6:00-18:00)。62.5%的患儿烧伤发生在夏、秋两季(6月-11月)。结论:在长株潭地区,婴幼儿时期(0-3岁)为儿童烧伤的易发年龄段;热液/热蒸汽造成的烧烫伤是儿童烧伤最常见的类型;室内特别是客厅为儿童烧伤最容易发生的地点。白天和夏、秋两季为儿童烧伤的好发时段和季节。  相似文献   

19.
陈丙波  牛荣 《四川动物》2001,20(2):100-102
选取体重为200g左右的健康雄性普通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烧伤组和对照组,分别单饲于大鼠代谢笼中,研究烧伤大鼠常规营养物质代谢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烧伤不同程度地降低(P<0.01或0.05)大鼠的采食量、排粪量、排尿量以及粪中蛋白质、粗脂肪和钙、磷的含量,而提高(P<0.01或0.05)饲料中蛋白质、粗脂肪和钙、磷的消化率以及尿中氮的含量,烧伤后最初3天这种变化更为明显,体现了大鼠在烧伤应激状态下的代谢补偿作用和烧伤后的高分解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牛磺酸对烧伤后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伤组、烧伤组和牛磺酸处理组,其中烧伤组和牛磺酸处理致成30%TBSA Ⅲ°烧伤,于伤后6h以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心肌力学指标等(SDP,DBP,LVSP,LVEDP,+LVdp/dtmax,-LVdp/dtmax).结果:烧伤后6 h LVSP,+LVdp/dtmax,-LVdp/dtmax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LVEDP明显增高(P<0.01;而加入牛磺酸后均较烧伤组明显减轻.结论:牛磺酸可以明显改善烧伤后心肌功能,发挥其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