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红梅  赵玲玲  李颖  田朗  陈志衡 《激光生物学报》2019,28(4):380-384,F0003
本研究对长沙市2889名3月~16岁无症状体检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评估,并通过胶体金法检测了其血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IgG水平。结果显示共检测的2889名儿童(男童1652名,女童1237名)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765名(26.4%),男童432名(26.2%),女童333(26.9%)。各年龄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分别为3月~1岁为31.8%、1岁~3岁为31.4%、3岁~6岁为18.9%、6岁以上15.4%。采用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男女两组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月~1岁与1岁~3岁、3岁~6岁与6岁以上组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无差异,其余组两两间均有差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组儿童的身长/身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组儿童的体重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组中营养不良或矮身材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在儿童群体中并无性别差异,并未使儿童的身材/身高、以及矮身材、营养不良等严重生长发育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但可能对儿童的体重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650031)柳爱华(昆明结核病防治院检验科650031)经过近十年的广泛深入地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n,HP)的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诱发胃癌的最强的风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的毒性成分是可以增加癌症危险的cag分泌系统,它可以使cagA和肽聚糖易位进入宿主细胞,进而激活信号转导通路。AKT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目的蛋白,并在胃癌中被激活,但PI3K-AKT和具有潜在致癌性的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细胞反应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我们揭示了介导幽门螺旋杆菌刺激的AKT活化和胃上皮细胞的这些生物学结果之间的分子通路。结果幽门螺旋杆菌以Sc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依赖性方式增加PI3K-AKT的信号,是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细胞迁移不可或缺的。结论这些结果表明,PI3K-AKT信号调节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病理生理反应,从而降低癌变门槛。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及胃癌的发病有关1982年,Warren和Mashall首次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目前人们已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螺杆菌的药物也已普遍...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旋菌致小鼠胃溃疡的动物模型胃溃疡和细菌感染的联系,在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被发现十几年以后,已被广泛确认。胃炎、胃溃疡,以致胃癌的发生确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胃溃疡的治疗手段也从传统的抗胃酸转向消灭感染。为了研究细菌致...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长期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能诱发炎症,如慢性胃炎和溃疡,甚至恶性肿瘤(如黏膜胃癌和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吸附在胃黏膜上是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宿主和诱发炎症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细菌很多外膜蛋白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重点论述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中的血型结合黏附素(blood-group-antigen-binding adhesin, BabA),并从宿主受体分子、黏附区域晶体结构和酸适应性等方面阐述其在幽门螺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菌培养法及快速尿素酶法分别检测了16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标本经20%葡萄糖运送培养基运送后,分别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基和本室改良的选择性培养基,37℃微氧环境(5%O2,10%CO2,85%N2)培养8天。标本同时采用快速尿毒酶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培养法与尿素酶法检测阳性率接近,分别为46%和55%;细菌培养第6天与第8天其阳性检出率相同;选择性培养基与本室改良选择性培养基对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差别明显,分别为34%(17/49)和51%(61/120),同时其杂菌生长率分别为54%(29/49)和25%(30/120)。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癌的重要病因,但其 致病与免疫机制等多问题的深入解决尚有 待于动物模型的发展。本文好在小猪、犬、猴、裸鼠胃中建立的HPB感染模型,或用HP近似菌如Helicobacterfelis(HF)或Helicobactermustelas(HM)在小鼠、雪貂胃中建立的拟HP感染模型,并介绍了它们在观察抗HP疗法疗效、HP及其近似菌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胃粘膜损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SPF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25 mg/mL,A组)、中剂量组(50 mg/mL,B组)和高剂量组(100 mg/kg/d,C组)。空白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组使用口服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建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模型。进行胃黏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检测,同时测定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以及IL-4/STAT6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胃黏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着小檗碱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P<0.05);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着小檗碱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蛋白Bax和Cl-caspase-3的水平、TNF-α、IFN-γ、IL-10和TGF-β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小檗碱剂量的增加,Bax和Cl-caspase-3的水平、TNF-α、IFN-γ、IL-10和TGF-β的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上清液中CD3+、CD4+和CD8+的水平、IL-4 mRNA和STAT6 mRNA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小檗碱剂量的增加,CD3+、CD4+和CD8+水平、IL-4 mRNA和STAT6 mRNA逐渐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减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胃粘膜损伤,提升免疫功能,可能与IL-4/STAT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相结合对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HP)及标准菌株进行了测验。结果氧氟沙星对HP的敏感性最高,是治疗H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正祥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4):224-227
幽门螺旋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王正祥(扬州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江苏扬州225001)自从Warren和Marshall[1]于1982年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2,4]已确定H.p...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揭开了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人胃里生存的秘密 ,这对预防胃炎、溃疡和某些胃癌将会有所帮助。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生存在胃里极度酸性环境下的细菌 ,它是靠产生一种可以抵消胃酸的酶而生存。最近发现 ,位于细菌膜上的一种蛋白质urel负责调节这种酶的产生。urel蛋白质在细胞膜上起“质子通道”的作用 ,它控制进入细胞内的胃酸量。因此使urel失活有可能让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酸的攻击变得敏感 ,这也可能是从正常胃中根除该细菌的一种方法幽门螺旋杆菌为何能抵御胃酸?@车笛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几十年,非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迅速发展,他们不仅能感染和人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人类的胃肠、肝胆及其他系统的疾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类人兽共患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的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用公英益胃汤+四联疗法后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我院诊治的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Hp清除率及复发率、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食后胀满各项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食后胀满各项症状积分均降低,并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以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实验组患者腹部隐痛、食欲不佳、反酸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公英益胃汤+四联疗法对于减轻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有着显著的疗效,同时这一治疗方案也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降低疾病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杨红,胥维勇,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市610072)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已得到公认。近年,文献报道HP感染增加胃癌发病危险[1,2],使HP检测的临床意义更...  相似文献   

16.
谢勇  王崇文  祝金泉  张昆和  周美珍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6):342-344,359
本文采用细菌学和血清学方法检测了21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和169例健康输血员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和ABO血型,以探讨HP感染与ABO血型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化性溃疡各组患者O型血所占的比例均较高;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和健康输血员中O型血人群HP阳性率分别为89.58%和51.78%,显著高于其它血型(P<0.005、0.05);并且在同一疾病中HP阳性者O型血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25)。提示:O型血人群对HP易感染,这可  相似文献   

17.
李亮  尚晓冬  谭琦 《菌物学报》2015,34(6):1176-1186
本研究以甲硝唑为阳性对照,利用HPD-100大孔树脂和95%乙醇将猴头菌子实体中小分子活性物质进行富集,得到乙醇制备液(MREEs);然后对乙醇制备液分别使用石油醚(60-90℃)和氯仿进行多次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A1、A2)和氯仿萃取物(B),并进行GC-MS测定;对MREEs和A1、A2、B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对5种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使用大孔树脂得到的MREEs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得到的A1、A2和B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菌率均高于40.0%,其中石油醚萃取物A1在Helicobacter pylori SSI中的抑菌率甚至高达62.9%;A1、A2和B使用GC-MS测定出的主要成分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A1,4.53%和A2,6.93%)和棕榈酸2.87%,但仍有大量成分没有被测出。另外,在最低抑菌浓度试验中,A1相应组分对Helicobacter pylori W2504、Helicobacter pylori 9和Helicobacter pylori ATCC 43504的最低抑菌浓度都为0.25mg/mL,A2对Helicobacter pylori 78的最低抑菌浓度仅为0.25mg/mL,而B对Helicobacter pylori W2504、Helicobacter pylori 9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仅为0.125mg/mL,说明通过石油醚和氯仿萃取得到的猴头菌子实体提取物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潜在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肝硬化大鼠高氨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 只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n=8)、Hp 感染组 (n=8)、肝硬化组(n=8)、肝硬化合并Hp 感染组(n=8)。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Hp 感染组给予50%四氯化碳橄榄油腹腔注射;正常 组与Hp 感染组给予同量的橄榄油腹腔注射。从建立模型的第9 周开始,Hp 感染组与肝硬化合并Hp 感染组每周感染2 次Hp,共 8 次。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大鼠血氨水平及胃粘膜Hp数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体 重较低(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 感染组体重较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胃粘膜Hp 数量较高(P< 0.05),与肝硬化组与Hp 感染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 感染组胃粘膜Hp 数量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 Hp 感染组血氨水平高(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 感染组血氨水平高(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能诱发肝硬 化大鼠高氨血症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研究进展常淑琴,苏华(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哈尔滨)夏海华(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哈尔滨)1983年Warrten和Marshall报告,在活动性胃炎活检标本中,首次发现并培养成功一种螺旋型细...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抗体及滴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状况,我们对134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三种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血清IgG、IgA、IgM阳性与细菌培养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79.1%,74.6%和43.2%。活动性胃炎和非活动性胃炎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和42%。证实HP菌感染与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与胃炎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并证实了抗HP菌IgG、IgA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HP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