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了当前国内常用的抗原虫药氯喹伯氨喹啉、乙氨嘧啶、青蒿素、甲苯咪唑和抗蠕虫药丙硫咪唑、甲苯哒唑、左旋咪唑、噻嘧喧、吡喹酮及槟榔、南瓜子等的驱杀机理、服用剂量、疗效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报道绦虫纲3新种,即原头科的中华蛇带绦虫Ophiotaenia sinensis sp.nov、戴维科的林氏瑞列绦虫Raillietina(Paroniella)linisp.nov和囊宫科的苦恶鸟异带绦虫Anomotaenia amaurornisus sp.nov。  相似文献   

3.
去年秋天,余杭县北湖公社张堰大队有五百余只群鹅,普遍精神不佳,翅膀下垂,羽毛松乱,走路不稳,拉灰白色稀粪,消瘦尤其明显。经诊断为鹅绦虫病,用槟榔治疗,一小时后即排出大量绦虫,病鹅体质迅速恢  相似文献   

4.
猪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民 《生物学通报》1996,31(11):34-34
猪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李玉民(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猪带绦虫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分布广,危害严重。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绦虫患病率为0·06%~17.38%,人体囊虫病感染率为0.14%~3.2%。初步估计全...  相似文献   

5.
刘德山 《动物学研究》1982,3(2):157-164
通过对牛带绦虫早期虫卵的冷冻断割,做扫描电镜观察,见到带科绦虫虫卵在早期阶段保留了典型的各层膜的结构。虫卵共有七个膜层,实际各层之间是互相沟通与渗透的完整体系。待到虫卵成熟时,绦虫的卵壳才破裂,卵黄细胞及卵黄膜层也有退行性变化,而胚膜(embryophore)及幼虫(六钩幼hcxacanth embryo)的发育则趋于更完整。 对带绦虫的成熟虫卵的超微结构,国内、外已有过较细的描述(Inatomi,S.1962;Ishii,Y.1972;王松山等 1980)。这些报告多侧重于对带绦虫的胚膜超微结构的研究,尤其是对胚膜微管系统的观察,这些观察对于了解虫卵的生理是很有意义的。此外,Ogren,R.E.(1953,55,56,57,67) Smyth,J.D.(1956) 曾分别对Linstowiidae 科绦虫的 Oochoristria symmetrica(=O,ratti)及假叶目绦虫(Pseudophyllidae)的Schistocephalus solides的虫卵的发育做了一系列的观察;森山(1961)也对未成熟的牛带绦虫卵做过观察。但这些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对一些虫卵的微细结构,仅是以示意模式图来表示,而不能直接地表达其观察结果。 本文试图应用冷冻断割法(freeze fracture)将牛带绦虫卵剖开,通过SEM观察绦虫卵的早期三维结构,对绦虫卵的膜结构做了进一步地了解。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区检查野生草食动物7种、208只(头),感染有绦虫成虫的48只(头),其中感染裸头科绦虫的6种,34只(头),感染率18.48%,共获得裸头绦虫5属、8种。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寄生于啮齿类的巨首无摄腺绦虫及新种道孚双宫带绦虫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1986年作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洲,选择41例肠道内寄生带绦虫者,驱虫进行微生态学观察。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带绦虫病有如下特点:(1)定植率高,占26%,当地有生食牛、猪肉的习惯;(2)存在牛、猪带绦虫混合感染。41例中驱出带绦虫者37例,其中18例寄生牛带绦虫,15例寄生猪带绦虫,4例牛、猪带绦虫混合感染;(3)在感染有猪带绦虫19例(包括混合感染的4例)中,9例为多条寄生,占47%(9/19),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区检查野生草食动物7种、208只(头),感染有绦虫成虫的48只(头),其中感染裸头科绦虫的6种、34只(头),感染率18.48%,共获得裸头绦虫5属、8种。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寄生于啮齿类的巨首无摄腺绦虫及新种道孚双宫带绦虫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福建厦门地区寄生于鸭鹅类的膜壳科绦虫计5属9种。实验阐明了5种绦虫的生活史,其中有三种生活史为我国首次报告。厦门地区有5种嵌水甲壳类可作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其中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是矛形剑带绦虫和片形皱缘绦虫的审间宿主,不等异介虫(Heterocypris anomala)为新发现的棘盘双睾绦虫的中间宿主,介虫(Cyprinotus sp.)为新发现的美丽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氢溴酸槟榔碱下泻法对天峻地区的犬进行了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共检查94只犬,检出阳性4只,感染率为4.26%,平均感染强度24.25条。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内蒙古锡盟草原啮齿类绦虫的感染情况,其中裸头总科占绦虫感染总数的17.3%,发现该总科绦虫6种,其中有2新种,中国新纪录4种,7个宿主新纪录.文中对新种内蒙古无摄腺绦虫Aprostatandrya(A.)neimongguensis Yun et Lin,sp.nov.,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另1新种另文发表(贠莲等,2000),对文献中描述过于简单的中国新纪录种-杜文马氏带绦虫Mathevotaenia tuvensis Kadenazii et Sulimov,1964做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图,给出每个种宿主、寄生部位、地理分布及研究简史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人体所致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阐明微小膜壳绦虫病发病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地区1例微小膜壳绦虫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其流行病学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人体感染少数微小膜壳绦虫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感染严重时,尤其在儿童可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鼠害防制是控制该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阳洪  宁四海 《蛇志》1996,8(3):51-52
测定了56例美尼尔氏病患者和56例健康成人的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美尼尔氏病患者血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沉均高于健康人,表明美尼尔氏病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囊虫病谢淑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1流行病学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猪肉绦虫)的幼虫,即囊尾拗侵及人体的组织器官所引起的疾病。寄生于脑、皮下、肌肉、眼、口腔等处,也见于肺、心脏、骨骼等处。寄生于脑内的囊虫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脑囊虫病...  相似文献   

15.
一.绪言广东水产实验所淡水养殖组1953年在广东南海九江镇展开工作时群众反映当地的幼鲩蔓延着一种“干口病”。病鱼显得非常瘦弱,不摄食,浮游水面,继而大量的死亡。有的农民认为“干口病”是因为饲料不足,有的农民认为这种病和饲料无关。当时,经作者检查病例,发觉肠内寄生大量的绦虫。这种绦虫经叶亮盛先生鉴定,认为是头槽绦虫属(Bothriocephalus)的一新种,命名为九江头槽绦虫 B.gowkongensis 。从1953  相似文献   

16.
双宫带绦虫属属征修订及一新种记述(绦虫纲:圆叶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内蒙古草原中啮齿类绦虫一新种,即多枝双宫带绦虫,新种Diuterimotaenis polyclada Yun et Lin,sp.nov.,文中对新种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讨论了建新种的依据,对双宫带属的属征做了修订。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草原牧区裸头科绦虫没有系统的研究报告,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北高原,是四川省的重要牧区。主要牲畜为牦牛、绵羊和马等,又是该省重要的军马基地。由于牲畜普遍流行绦虫病,使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害。草原研究所(1979)报告,莫氏绦虫  相似文献   

18.
绦虫(Cestode)是营寄生生活的一种雌雄同体的寄生蠕虫。绦虫病是人兽共患的一种较严重的寄生虫病。 绦虫染色体的研究,作为绦虫的系统发生,分类,生殖方式和亲缘关系,以及遗传防治都有实际意义。绦虫的分类,至今仍比较混乱,仅依靠虫体的形态学特点作为分类的依据,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采用细胞遗传学的手段,从细胞水平——染色体来鉴定绦虫种类,这就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绦虫种类之本质,以细胞遗传学的特征,作为绦虫分类的主要手段,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扩张莫氏绦虫病的流行学及其自然传播媒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家畜体内的裸头科绦虫(Anoplocephalidae)约有25种,其中扩张莫氏绦虫对牛羊的侵袭最为严重,特别对幼年牲畜的感染造成大量死亡。有些畜牧场由于莫氏绦虫病而引起80%的幼畜死亡。当莫氏绦虫集中肠管一定部位时,严重妨碍宿主食物通过而引起肠管堵塞,肠套叠,粪滞,肠扭结和肠破裂。虫体代谢产物常使宿主产生中毒和贫血。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不同生态型槟榔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海南岛内4种生态型槟榔,其主要营养物质组成含量水平变化差异程序较为显著。总氨基酸组成中,以砂丘槟榔〉沟谷槟榔〉旱生槟榔〉滨海槟榔。而人体所必需,药效氨基酸组分仍以砂丘槟榔相对量值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