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87,自引:5,他引:82  
本文提出了利用作物亲本和F_1预测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运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双列杂交试验资料,用MINQUE(1)法估算方差分量以及预测遗传效应值.由加性和显性效应预测值可进一步预测F_1,F_2,BC_1,BC_2,等不同世代的基因型值,在预测F_1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其它各世代的杂种优势.提出了预测杂种后代保持超亲优势世代数的简单公式,根据杂交组合F_1群体平均优势和双亲相对遗传差异,便可预测该组合能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世代数.以棉花六个品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资料为例,分析了各组合F_1和F_2的基因型值、超亲优势和保持5%超亲优势的世代数.  相似文献   

2.
由11组各含P_1、P_2、F_1、F_2、B_1和B_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陆地棉有关株型的10个性状和有关产量、品质的7个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间长,第5、10、15果枝节间长和纤维长度的遗传,除有加性、显性效应外,尚有不可忽略的上位性效应;第1、10果枝与主茎夹角的遗传属加性-显性模型;第1果枝节间长,第5、15果枝与主茎夹角,每株铃数,单铃籽棉重,衣分,霜前籽棉、籽棉和皮棉产量则主要是加性遗传效应。因而一般地说,株型性状的遗传并不比产量性状简单。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估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世代平均数遗传分析方法,沿用了加性-显性、加性-显性-上位性和环境(二种)×基因型三种模型,对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中的长度、细度、强度和断裂长度的基因效应、年份效应以及年份×基因型互作进行了估测。经过三年的实验,选用三个杂交组合,每一组合含有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个群体的资料。结果表明,四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受加性、显性、上位性作用的共同控制,但在不同年份或不同的组合里,显性作用和上位性作用的变化较大;年份效应对品质性状的遗传也有较大影响,其影响方式主要以年份×基因型互作的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品质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6×6小麦双列杂交下耔粒蛋白质及两个必需氨基酸的遗传控制。 1.W_r/V_v分析表明,F_1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为部分显性,色氨酸为超显性。主要研究性状的高值与隐性等位基因相关,低值与显性等位基因相关。F_2的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在汰除阵列2和6后,符合了简单“加性-显性”模型,F_2其它性状W_r/V_r,分析结果与F_1基本一致。 2.F_1的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平均显性度为超显性,但在F_2则降为部分显性;其它性状在两个世代中均表现为部分显性。 3.蛋白质含量与株高、籽粒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产量、千粒重和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用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杂交,得到F_1,全部为黄粒豌豆。F_1自交,F_2中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比数为3:1。若再进一步白花传粉到F_3、F_4、F_5代。那么F_5代个体中与F_1相同基因型的应占百分之几?纯合体个体应占百分之几? (理论上) 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黄色为显性,绿色为隐性。从F_1全部为黄粒豌豆,可以判断两个亲本均为纯合体。现以“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F_1的基因型为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含量的基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定富  刘后利 《遗传学报》1990,17(2):103-109
以甘蓝型油菜的4种纯合芥酸基因型之间所有可能的6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P_2、B_1和B_2世代为材料,用生统遗传学方法研究了芥酸和二十碳烯酸的基因作用形式及效应。发现无论亲本是单基因差异还是二基因差异,F_1和F_2代的芥酸含量都接近中亲值,F_1略大于中亲值和F_(20)世代均值分析表明,芥酸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效应不显著。用数量遗传学方法估计的芥酸基因数与已知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择2个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显著不同的番茄品系,通过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世代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遗传符合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4),主基因效应在B_1、B_2和F_(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36.33%、44.09%和35.14%,多基因效应在B_1、B_2和F_(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54.73%、40.50%和54.88%.  相似文献   

8.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单株有效穗数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15.3)、CB4(6.4)和CB7(11.8),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_1、F_1、P_2、B_1、B_2、F_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有效穗数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_1、B_2、F_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该性状在所有B_1、B_2、F_2中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的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30.64%-72.26%,多基因遗传率为3.41%-28.20%,总基因遗传率为45.96%-87.29%;相同组合种植季别主基因遗传率及一阶参数对比表明,杂交亲本的选择及种植季别对该性状遗传率影响较小,h_a、h_b、j_(ab)、j_(ba)值均为负值表明显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互作对该性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RFLP标记分析水稻株高与分蘖的遗传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试材料为高杆少分蘖梗稻品种Palawan与半矮杆籼稻品种IR42杂交F2代.F2株高与分蘖数呈正态分布.株高与分蘖数呈显著(P<0.01)负相关.104个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RFLP标记基因型之间表型平均值正交比较和分子标记区间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1半矮杆基因位点sd-1附近有隐性加性效应,部分显性效应,和超显性效应的株高数量性状位点(QTLs).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顺序为RG690-RZ730-RG381-RG801.另一个影响株高的显性加性QTL位于染色体2RZ166-RG157之间.影响分蘖数两个加性显性QTLs位于染色体4RG91-RZ656之间和染色体12RG457-RG241A之间.RG801与RG264(染色体6)位点之间具有显著(P<0.001)的加显与显加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0.
(续 2 0 0 1年第 8期第 4 2页 )2 4 .基因型为 Aa Bb Cc个体 ,经过减数分裂产生 8种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如下 :ABc2 1% ,ABC4 % ,Abc2 1% ,Ab C4 % ,a BC 2 1% ,a Bc 4 % ,ab C 2 1% ,abc 4 %。下列能表示 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位置的是A.Aba BCc  B.Aca CBb  C.AaBcb C  D.Ab Ca Bc2 5 .一片树林中 ,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 (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2 6 .下列是依据我国 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下面是对上…  相似文献   

11.
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本 )中介绍的一个内容 ,是该单元的难点。学生接触后 ,对双杂合个体 (F1)自交后代比率的计算问题会感到困难。以往一般是用方格法进行计算 ,过程较复杂 ,解题速度较慢 ,也比较容易出错。现介绍一种较为简便、准确的解题方法 ,以供参考。设 :F1的 4种配子中含双显性基因的类型比率为 :X(以A  B或 A  b为例 )。则 AB、ab类型配子的比率均为 X;Ab、a B类型配子的比率均为 (0 .5 - X)。这时 :若为 AB连锁 ,则互换率为 2 (0 .5 - X) ;若为 Ab连锁 ,则互换率为 2 X。    F2用方格法推算 F2 …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LXRα基因5'-UTR多态对番鸭脂肪酸组成的遗传效应,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的方法筛查白羽番鸭和天柱番鸭LXRα基因5'-UTR多态位点,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型与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番鸭LXRα基因5'-UTR检测到1个SNP:53GA,产生3种基因型:GG、GA和AA,2个等位基因G和A;53GA位点在2个番鸭群体中均属于中度多态位点,GG和G均为优势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分布均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53GA位点基因型对C12:1、C15:0和C20:2有显著影响,G和A等位基因间的加性效应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C15:0在G和A等位基因间显性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粉色种皮高油酸花生G63与紫白花斑种皮普通油酸花生VG-01配置杂交组合。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PCR,allele-specific PCR)鉴定出16个F_1真杂种。在F_2中筛选到_ol1_ol_2单株,并对64个F_2:3家系间的种皮色泽分离进行χ~2检测。结果表明,纯色花生∶花斑花生在0.05水平上符合9∶7,花生种皮花斑性状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当2对基因同时处于显性时,种皮表现为纯色;当2对基因至少有1对为隐性纯合时,种皮表现为花斑。利用AS-PCR技术对334株花斑种皮F_3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到29株ol_1ol_1ol_2ol_2基因型的单株。利用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F4种子油酸GC值介于70.77%~82.87%,油酸/亚油酸介于8.15~26.30。F4群体植株主茎高12.4~87.3 cm,平均57.2 cm,较对照冀花2号增高34.97%;第1对侧枝长91.6~196.3 cm,平均134.1 cm,较对照冀花2号增长34.28%。F5新种质的单株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仁重、单株仁数分别为(27.16±9.51)g、(22.11±10.26)个、(20.10±7.17)g和(31.94±15.16)个。新种质9-7、14-2、14-3、17-3和17-7均为红白花斑种皮,在单株果重方面较对照冀花2号增加230.02%、165.80%、210.66%、200.65%和160.26%,在单株果数方面增加280.00%、340.00%、450.00%、210.00%和150.00%,其油酸GC值分别为80.54%、81.75%、80.63%、81.3%和81.56%。该批种质材料不仅油酸含量高,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对丰富我国高油酸花生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萝卜优异种质对芜菁花叶病毒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深入认识萝卜优异种质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抗性遗传机制,本研究以高抗TuMV的自交系Q07-12(P_1)和高感自交系KB07-10(P_2)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B_1、B_2及F_2的6个群体,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的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对其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萝卜对TuMV的抗性受两对主基因控制,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其中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及F_2群体中分别为89%、55%和95%,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0、40.9%和0,环境因素对抗性强弱的影响较小。此结果表明了该优异种质在萝卜抗病毒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为萝卜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数学方法论述了在3个遗传定律中F_1产生2~n种配子的细胞学基础。若n为等位基因对的个数,F_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或因显性基因的种类和数目不同,共形成了(n+1)类2~n种次级性母细胞进而形成2~n种配子;或因交换片断的种类和交换次数不同最多可形成n类2~n-1种初级性母细胞,最终也可形成2~n种配子;且(n+1)类次级性母细胞及n类初级性母细胞的种类数与二项式系数有密切关系。简述了基因自由重组与交换重组的本质及3个遗传定律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环境下籼型杂交稻穗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穗干物质重性状差异较大的 4个籼型不育系 (A)和相应的保持系 (B)以及 5个籼型恢复系(R)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4× 5 ) ,配成一套亲本和F12个世代的遗传群体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分析了两年的籼型杂交稻不同发育时期穗干物质重的遗传表现 .结果表明 ,穗干物质重的发育全过程均受到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 .在穗干物质重发育的前、中期 (15d前 )主要由显性效应控制 ,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量最大 ,环境因素的正向影响也较明显 ,可通过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为稻穗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促进杂种优势潜力的充分发挥 ;在发育的中后期 (15d后 )加性效应转为主要作用 ,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也呈最活跃状态 ,这一时期对穗重进行遗传选择会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度 .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的小麦黄化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莉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李学军  闵东红 《遗传》2008,30(12):1603-1607
摘要: 通过对冬小麦“西农1718” 自然黄化突变体多年连续自交、与突变亲本回交以及与其他基因型进行正反交, 研究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观察统计发现, 突变体中金黄株发育至抽穗-开花期前后死亡, 黄-绿株自交后代表现为1金黄株︰2黄-绿株︰1绿株, 绿株自交后代不再分离; 黄-绿株与突变亲本回交及与其他基因型正反交, 后代均表现为1黄-绿株︰1绿株。遗传分析表明, 该小麦黄化突变体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 其中, 金黄株是纯合体(au/au), 表现为致死, 黄-绿株为杂合体(Au/au), 绿株为纯合体(Au/Au)。  相似文献   

18.
辣椒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6个辣椒品种并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根据Hayman分析法估算了辣椒果实5个性状的遗传模型和遗传参数。结果显示,果长、果肉厚和结果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果宽和单果质量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还存在显著上位性效应。遗传参数估算表明,5个果实性状遗传是以加性效应为主,但不同果实性状显性效应有较大的差异,果肉厚的显性效应最大,其次是果长和结果数,果宽和单果质量最小。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中学生物课基础》一书中(第194页)有这样一道试题(本题有增改):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遗传的。该血型系统决定于I~A、I~B和i三个基因。基因I~A、I~B对i是显性,基因型I~AI~A和I~Ai的个体为A型血;基因型I~BI~B和I~Bi的个体为B型血;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什么叫显性性状? 答:在遗传学中,人们对显性性状这一名词的解释,常见的有两种:一说:显性性状是在杂种子一代(F_1)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另一说:显性性状是在F_1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我们认为以上两种说法均欠妥。显性性状应解释为“在核遗传的杂种子一代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在细胞质遗传中,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在F_1中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