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歌 《动物学杂志》1993,28(5):59-62
Bertram等(1983)首次应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开展了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同工酶的研究工作。此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进展很快。现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做一概述。 (一)贾第虫同工酶与虫株致病性的关系人体感染贾第虫后,临床症状表现如腹痛、  相似文献   

2.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又称Gi-ardiaintestinalis或Giardia duodenalis,以下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广为关注的源真核生物(Archezoa),在生物进化中处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过渡阶段。在医学上,贾第虫是一种重要的导致腹泻的病原体,其宿主广泛,包括人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研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原核表达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的Shwachman-Bodian-Diamond syndrome(SBD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C2株贾第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获得SBDS基因编码区,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重组质粒p ET-28a(+)-SBDS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验证表达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C2株贾第虫SBDS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量约29k Da的位置出现目的蛋白条带,与理论值相符;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贾第虫SBDS蛋白在空间上形成三个结构域,在进化上与其它现存真核生物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原核表达并分析了贾第虫SBDS蛋白,为贾第虫SBD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贾第虫(Giardia)原始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第虫(Giardia)原始特性的研究进展沈剑钊(首都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北京100054)关键词源真核生物,贾第虫,原始特性贾第虫属(Giardia)是一类双核寄生性鞭毛虫,它的宿主可为人、哺乳动物、某些鸟类和两栖类。本虫简单的生活周期共分为两个...  相似文献   

5.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作为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可以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的异常转录本,从而避免截短蛋白质对细胞的毒害,但其详细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释。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作为一种寄生性单细胞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特殊,对其NMD途径的研究有利于阐明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和进化机制。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及体外pull-down实验分析了贾第虫NMD途径因子上游移码蛋白1(Giardia lamblia up-frameshift 1,GlUPF1)、贾第虫RNA结合蛋白(Giardia lamblia HRP1, GlHRP1)、贾第虫核糖核酸外切酶(Giardia lamblia Ski7p,GlSki7p、Giardia lamblia XRN1,GlXRN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GlUPF1全长与GlHRP1、GlXRN1(1~500 aa)、GlSki7p间均可发生相互作用。而且GlUPF1的CH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分别与GlHRP1、GlXRN1(1~500 aa)、GlSki7p相互作用。说明GlUPF1在贾第虫NMD途径中作为招募平台,在无义mRNA识别和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结合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原生动物贾第虫的NMD途径:在提前终止密码子处SURF(SMG1-UPF1-eRF1-eRF3)复合物形成后,GlUPF1被磷脂酰肌醇3-激酶(suppressor with morphogenetic effect on genitalia 1,SMG1)磷酸化修饰, NMD途径激活,随后GlUPF1与HRP1相互作用,将转录本标记为NMD底物;GlUPF1进而招募下游贾第虫5′-3′核糖核酸降解酶GlXRN1、贾第虫3′-5′ 核糖核酸降解因子GlSki7p,最终降解靶标mRNA。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研究:Ⅱ.虫种的人群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常华  王在银 《四川动物》1997,16(3):105-108
以加权感染率83.01%估计,四川全省约有寄生虫感染者8556万,其中一些主要寄生虫的感染人数为:蛔虫约有7058万、钩虫4217万、鞭虫3135万、蓝氏贾第鞭毛虫171万、人芽囊原虫826万、溶组织内阿米巴86万,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者约300万。在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极为普遍,感染1种的为37.53%、2种的为36.44%、3种以上的为26.03%;个体最多感染虫种数为8种。对四川寄生虫感染的人群分布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原核表达、纯化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C2株贾第虫基因组DNA中克隆贾第虫AR编码区,双酶切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酶切和测序进行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ET-28a(+)-AR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验证表达效果;镍亲和层析纯化AR蛋白,SDS-PAGE观察纯化效果。[结果]成功克隆了C2株贾第虫AR蛋白编码区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及Western Blot显示,AR表达载体转化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可表达出相对分子量约37.2k Da的目的蛋白,与预期一致;重组蛋白通过亲和层析获得了高效纯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贾第虫AR蛋白主要二级结构为无规则卷曲,整体为一个NADPH依赖的氧化还原酶结构域。AR蛋白在真核生物中相当保守,贾第虫AR蛋白在进化上相对独立。[结论]证实了贾第虫AR蛋白的存在并明确了其结构和进化上的特征,为贾第虫AR抗体的制备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原核表达、纯化C2株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C2株贾第虫基因组DNA中克隆贾第虫AR编码区,双酶切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酶切和测序进行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ET-28a(+)-AR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验证表达效果;镍亲和层析纯化AR蛋白,SDS-PAGE观察纯化效果。[结果]成功克隆了C2株贾第虫AR蛋白编码区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及Western Blot显示,AR表达载体转化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可表达出相对分子量约37.2k Da的目的蛋白,与预期一致;重组蛋白通过亲和层析获得了高效纯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贾第虫AR蛋白主要二级结构为无规则卷曲,整体为一个NADPH依赖的氧化还原酶结构域。AR蛋白在真核生物中相当保守,贾第虫AR蛋白在进化上相对独立。[结论]证实了贾第虫AR蛋白的存在并明确了其结构和进化上的特征,为贾第虫AR抗体的制备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丝猴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有关金丝猴的研究,一般多侧重于生态生物学方面,对器官系统的研究较少。金丝猴生殖系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2只雌性成体金丝猴的生殖器官进行了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对两例死于胃肠道疾病(1号标本)和肺部疾患(Ⅱ号标本)的雌性成体金丝猴以10%福马林液作桡动脉灌注,腹腔补注,整体浸泡于10%福马林液中,解剖观察内生殖器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及血管分布,进行描述。取出生殖器官进行测量、摄影。然后分别切取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务器官组织小块,其大小约为1.0×0.4厘米,…  相似文献   

10.
刘树香 《四川动物》2007,26(3):672-673
在四川省宝顶沟自然保护区内,一只离群的川金丝猴,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被确诊为因肠炎引起直肠脱出,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经过麻醉治疗、消除感染和驱虫后,该金丝猴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消退,血蜱清除,肠道寄生虫驱除。再经过近两周的精心饲养,金丝猴被成功放回保护区。  相似文献   

11.
蓝氏贾第虫核纤层蛋白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第虫一度被认为是迄今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细胞,但近来争议日盛。利用PCR和测序等技术,对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的核纤层蛋白(lamin)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氏贾第虫基因组中存在一个编码具有明显lamin特征的基因序列。如该基因序列的3’一端具有编码与核内膜亲和的特征性模体(motif)CaaX的序列;具有B型lamin基因所特有的高度保守的27bp片段,该片段编码高度保守的位于a螺旋杆状区的9氨基酸片段等。同时,这些序列特征又与多细胞的后生动物存在一定差异。这些事实说明在贾第虫中已经进化产生了典型真核细胞的B型lamin(基因)或至少是类似B型的lamin(基因),该生物的进化地位可能并非过去所认为的那么原始。  相似文献   

12.
以抗人着丝粒蛋白B的单抗和多抗以及抗CHO细胞动粒蛋白的单抗对源真核生物(archezoa)蓝氏贾第虫(Giardialamblia)和分别代表原细菌的3个枝的3种原细菌(Halobacterium、Thermoplasma、Sulfosphaerellus)作了免疫电泳检查,并以小眼虫和大肠杆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种原细菌都呈阳性反应;而且贾第虫的反应情况显然比纤毛虫、眼虫、典型涡鞭毛虫、尖尾虫(Oxyrrhis)等单细胞后真核生物的更接近于原细菌的情况。这不仅从一个新的方面为真核细胞起源于古代的原细菌的学说提供了新的佐证,而且从着丝粒/动粒蛋白方面证明了源真核生物贾第虫的原始性。本工作还为认识着丝粒蛋白B和动粒蛋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3.
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9~12月采用改良加腾氏法等方法对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开展调查并对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被检的10865人群中,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38%(重76/10 865),三个片区人群感染率分别为城市2.82%、郊区4.60%和区县7.79%;男性与女性所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有所差异;在我们所检查出的寄生虫中主要是蛔虫,其次为鞭虫;农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89%),其次是小学生(4.75%)。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用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后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与免疫学以及病毒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结果.三只实验猴在感染后第3~4周均出现ALT异常;粪便以及肝脏与胆囊组织超薄切片中电镜观察到27~34nm大小的病毒样颗粒;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表明,肝脏组织有典型的急性炎症病灶;粪便与血清经RT-nPCR扩增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特异性片段,粪便排毒从感染后第7天持续至第50天左右,病毒血症迟于粪便排毒,出现于感染后两周左右,维持1~2周;ELISA检测发现,实验猴血清中HEV 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3~4周阳转,4~5个月后转阴.这些实验结果提示,恒河猴作为HE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是理想的,建立系统的恒河猴实验模型对探讨HEV感染发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以及临床诊断与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1~12月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中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形态的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对18种75头/只野生动物的粪便进行检查,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片.结果共检出11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9%,以芽囊原虫(Blaaocyais sp.)、阿米巴原虫感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武汉动物园灵长类动物的肠道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武汉市动物园7种36只灵长类动物的肠道寄生虫及其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获得被检动物肠道寄生虫17种,即努氏内阿米巴、皮氏内阿米巴,恰氏内阿米巴、哈门氏內阿米巴、库氏嗜碘阿米巴、希氏内蜒阿米巴、艾美尔球虫、肠毛滴虫、唇鞭毛虫、猴食道口线虫、钩口线虫、粪类圆线虫、毛 首线虫、住肠线虫、普鲁氏线虫和同杆线虫等。其中,6种为人兽共患寄生虫;有些为国內外宿主新记录;阳性检出率为100%(36/36)。  相似文献   

17.
川金丝猴雌性生殖器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只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雌性生殖器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卵巢通常呈椭圆形,两端稍尖,长1.0~1.8cm,宽0.4、0.6cm,厚0.2~0.4cm。有一个体呈一端大、一端小,中间缩细类似亚铃的形状。输卵管两侧均有系膜固定,输卵管上系膜仅0.1~0.2cm宽。子宫略呈长简形,子宫底正中沟不明显,子宫颈管较长,子宫轴与阴道轴在一直线上,子宫颈阴道部明显突出,前唇尤为明显,而阴道后穹比前穹深得多。阴道下半部前壁处皱襞密而高,形成三角形隆起,尖端向尿道外口:阴道前庭内前庭球明显,长约0.5cm,宽约0.2cm,位于尿道外口两侧的椭圆形窝内。  相似文献   

18.
涡鞭毛虫(甲藻)着丝粒/动粒蛋白的检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ACA血清、抗人着丝粒蛋白B的单抗和多抗、抗CHO细胞动粒蛋白的单抗,对典型涡鞭毛虫隐沟虫(隐甲藻)(Crypthecodiniumcohnii)和特殊涡鞭毛虫尖尾虫(尖尾藻)(Oxyrrhismarina)的着丝粒/动粒蛋白进行了检查。用ACA血清作的荧光观察表明,隐沟虫的这些蛋白虽结合在核骨架上,但在间期时并不形成点状的前着丝粒。免疫印迹检查表明两种涡鞭毛虫的着丝粒蛋白B彼此一致,而且与四膜虫和眼虫的也高度一致。但用ACA血清作免疫印迹检查时,尖尾虫的蛋白虽与四膜虫和眼虫的相近,与隐沟虫的却有极大的差异。以抗动粒蛋白的单抗作此种检查时,尖尾虫与眼虫的反应带相同,而隐沟虫则与源真核生物(Archezoa)贾第虫(Giardialamblia)的相同;而且隐沟虫和贾第虫都与几种原细菌有两条相同的反应带,其中50kD的一条是尖尾虫和眼虫都没有的。上述发现不仅从一个新的方面支持了认为应把尖尾虫从典型涡鞭毛虫分出来独立为一个门的主张(李靖炎,1990),而且指出典型涡鞭毛虫在后真核生物(Metakaryota)中间是非常原始的。  相似文献   

19.
无核仁原生动物蓝氏贾第虫rDNA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过去的工作已表明,源真核生物(Archezoa)中的双滴虫类极其原始,核中尚无核仁发生,以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用高度特异的核仁组织区银染法(改良的Ag-I法,李靖炎,1985)在电镜下检视其rDNA在核中的分布。结果发现,代表rDNA之所在的银粒并不集中形成任何类似核仁组织区或核仁纤维区的结构;在作为对照的小眼虫(Euglena gracilis)体内,银粒则完全集中在核仁纤维区中,因此,作者以为贾第虫rDNA的这种分布代表着核仁组织区进化形成以前的一种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20.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是诊断妇女外生殖道感染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应用该方法可对念珠菌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等病原体感染做出较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还可对阴道内的菌群状况做出综合评价。1 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常用方法1.1 生理盐水湿涂片法 生理盐水湿涂片用可于检出阴道滴虫和线索细胞 ,也用可于念珠菌检查。在生理盐水湿涂片中 ,阴道滴虫在镜下呈梨形或水滴状、无色透明或淡蓝绿色虫体 ,大小约 (10~ 30 )× (5~ 15 ) μm,稍大于白细胞。虫体借助于鞭毛和波动膜作螺旋式跳动 ,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