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林氏按蚊Anopheles lindesayi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及分析,依据已知的线粒体基因组构建并讨论按蚊属蚊虫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注释,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基本组成进行分析。基于串联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用ML法和贝叶斯法构建林氏按蚊和按蚊属其他32种蚊虫的系统发育树,据此探讨按蚊属蚊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系统分类。【结果】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 366 bp,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控制区。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呈现明显的AT偏斜和GC偏斜,AT偏斜为正,GC偏斜为负。除了COX1使用TCG和ND5使用GTG作为起始密码子以外,其他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遵循ATN原则;终止密码子为TAA或者T。除了tRNASer(AGN)以外,其他的tRNA基因均呈现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控制区AT含量最高,为94.54%。滑窗分析显示蛋白质编码基因是用于构建亚属或属水平系统发育关系的最佳分子标记。系统发育树强烈支持塞蚊亚属Cellia、按蚊亚属Anopheles、徕蚊亚属Nyssorhynchus和柯特蚊亚属Kerteszia均为单系群。小五斑按蚊An. atroparvus和四斑按蚊An. quadrimaculatus A这两个种聚到一起,从传统的形态分类上讲,它们和林氏按蚊均属于按蚊亚属按蚊系蚊虫。但本研究构建的4个系统发育树均显示,(小五斑按蚊An. atroparvus+四斑按蚊An. quadrimaculatus A)和林氏按蚊被属于迈蚊系的中华按蚊分开,这为两个系的分类提供了新的论点。【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林氏按蚊的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探析了按蚊属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蚊科线粒体基因组和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给三峡水利枢纽在施工和建成后开展防蚊灭蚊等方面的工作提供资料,我们于1982—1984年在三峡水库四川地段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县、石柱、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等十一个县(市)进行了蚊虫区系调查。共查见蚊虫10属68种,其中按蚊属14种,库蚊属28种,伊蚊属17种,阿蚊属1种,杵蚊属3种,蓝带蚊属、赛氏蚊属、直脚蚊属、曼氏蚊属和局限蚊属各查见1种。以上各属的蚊种与邻近地区所见一致。将捕获标本作分类统计,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等为优势蚊种,其数量占调查总蚊数的52.37%(12250/23389)。其中以…  相似文献   

3.
一.1954年3—10月,在长沙市初步调查蚊虫,共採得蚊种9属26种。其中有按蚊属1种、拟三翅蚊属1种、Uraunotaenia属2种、Orthopodomyia属1种、番蚊属1-种、曼蚊属1种、阿蚊属土种、蚊属3种及库蚊属15种(其中2种未定名)。所採得的9属26种蚊虫中,有树竹拟三翅蚊、Uranotaenia bimaculata、Orthopodo-myia anopheloides及罗宗番蚊4种,在湖南尚系首次报告。 二.长沙市蚊种的分佈,郊區有25种、中心區有13种。较为常见者有致乏库蚊、三 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貪食库蚊及骚扰阿蚊六种。 三.”长沙市各种成蚊的停歇处,主要是山陵、住宅、郊野及猪、牛栏。 四.在长沙市所发现的蚊虫中,只发现17种幼虫。各蚊种幼虫孳生地的范围是有差别的。致乏库蚊及贫食库蚊范围最广;Uranotaenia bimaculata、othopodomyiaanopheloides、黑足伊蚊的幼虫,只在树洞渍水中发现。 五.各蚊种幼虫间共生情况,已在文中讨论。 六.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黑足伊蚊在傍晚时吸吮人血。 七.将湖南省已肢知蚊虫编为俭索表,以便有关工作人员之参考。  相似文献   

4.
蚊科昆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是人类最致命的动物杀手。准确的蚊虫分类鉴定是媒介蚊虫基础研究和控制的基础。蚊科现代分类学研究起自于林奈1758年对库蚊属Culex种类的记述,200多年来,已定名的种类日渐增多,分类系统已基本成形。本文在系统地编制了蚊科昆虫的世界名录和地理分布记录的基础上,概述了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的分类研究历史,属级及以上类群的分类系统、种类及其生物学研究现状,并作了初步讨论和展望。目前,全球已知蚊虫41属201亚属3 573种,其中我国已知20属63亚属419种。按蚊亚科(Anophelinae)被认为是蚊科内单系类群,包括按蚊属Anopheles、白蚊属Bironella和沙蚊属Chagasia 3属11亚属489种。其中,按蚊属已知476种,占按蚊亚科已知种97%,是疟疾的单一传播媒介。库蚊亚科(Culicinae)被认为是一个复系类群,共计11族38属190亚属3 084种,系统发育关系尚未解决。伊蚊族(Aedini)、库蚊族(Culicini)、煞蚊族(Sabethini)和蓝带蚊族(Uranotaeniini)是其中的较大族,分别拥有1 262,800,432和270种。特别是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和曼蚊属Mansonia的许多种类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在所有这些蚊虫种中,东洋区的种类最多,达1 075种;其次为新热带区(951种),非洲区(798种),澳洲区(542种),古北区(251种);新北区分布种类最少,有196种,不少种类跨区分布。这些信息有助于对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分类和分布现状的整体了解。由于隐存种(cryptic species)广泛存在,实际种数应是已定名种数的3~5倍。蚊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对于蚊科昆虫的准确鉴定、基础生物学及蚊媒病传播机制研究、媒介蚊虫及蚊媒病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蚊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区系仍是急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孙铎 《昆虫学报》1960,(2):222-222
本溪地区的蚊虫过去未有过文献报告。我们于1957—1958年,在本溪地区(本溪市、本溪县)进行了蚊虫的初步调查。经两年的调查已发现的蚊种,有按蚊属1种,伊蚊属4种,库蚊属6种,共计11种。其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澜沧江河谷竹林蚊类群落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热带竹林的蚊类群落学特征和继续探讨蚊类群落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随意全捕积水较久树桩内蚊幼,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发现库蚊亚科和巨蚊亚科的8属,14亚属,23种蚊虫;分析显示各蚊各上的优势度均较低;优势种侧白伊蚊、圆斑伊蚊和幼小库蚊的优热度仅分别是26.22、25.26和23.74;群薄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2.45和0.78。结论为此群薄蚊种丰富,但无任何蚊种占绝对优势,群落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7.
我国库蚊食窦甲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蚊属(Genus Culex)有相当一部分雌蚊没有很好的外部鉴别特征,特别是某些与医学有关的近缘种的雌蚊很难区分,这就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由于媒介蚊种的误订而导致错误的流行病学结论。因此,寻找新的分类依据进行雌蚊鉴别,是当前蚊虫分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雌蚊的食窦甲(cibarial armature)鉴别,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食窦甲为按蚊属塞蚊亚属(Subgenus Cellia)和库蚊属(Genus Culex)所特有。按蚊的食窦甲早已有了研究。Sinton和 Covell(1927)、Barraud和Covell(1929)、Christophers(1933)先后用于按蚊的分组。但是库蚊属食窦甲的研究则相对较晚,Barraud(1934)曾  相似文献   

8.
1985年4~11月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共发现蚊虫7属34种,包括按蚊属3种,伊蚊属17种)库蚊属10种,阿蚊属、直脚蚊属、杵蚊属和巨蚊属各1种。其中单环伊蚊(Aedesunicinctus,为我国新纪录,阿萨姆伊蚊(Ae.assamensis),金背伊蚊(Ae.gilli)、金叶伊蚊(Ae.oreophiles)、美腹伊蚊(Ae.pulchriventer)和金毛巨蚊(Toxorhynchitesaurifluus)为湖北省新纪录。原见于文献报道的黄边巨蚊(Tx.edwardsi)经核对实为金毛巨蚊之误。单环伊蚊1985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林区松柏镇附近的山坡上(海拔800—1,200米)的树洞内采集到,其主要特征有:幼虫头毛4细小,常分2—3枝…  相似文献   

9.
1983及1984年在乐山市全福乡和峨眉县胜利乡牛棚内作了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的调查。方法在6—9月,上午及夜间捕捉水牛棚内饱血按蚊,每旬1—2次。蚊虫经单个饲养,待胃血消化或产卵后,以成蚊形态特征及卵型作蚊种鉴定。蚊虫解剖按常规。阳性蚊体内幼丝虫经分期、计数、透明固定后,置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食道占虫体长度的比例、肛比率和尾乳突形状特征,鉴定虫种。结果解剖按蚊五种计3,158只,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为0.49%(11/2226),检获各期幼虫51条,平均4.6条/只,最高11条/只,6只蚊携带Ⅱ期幼虫25条,平均2.3条/只;雷氏按蚊嗜人亚种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恩施专区、蒲圻县、阳新县及武汉市蚊种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如丝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湖北省流行颇为广泛。在对上述疾病采取防治措施之前,必须掌握有关当地蚊种的地理分布、孳生场所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确切材料。但是关于湖北省的蚊虫调查研究工作,过去作得不多。就作者等所看到的文献,最早为冯兰洲(1933)报告在武汉采到蚊虫5属9种,计按蚊属1种、库  相似文献   

11.
昆明按蚊与凉山按蚊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按蚊(Anopheles knnmingensis Dong and Wang 1985)与凉山按蚊(An.liangshanensis Kang et al.1984)的种间关系,一直是蚊虫分类学家和疟疾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运用杂交实验、抱握器运动频率、形态分类等方法,对这两种蚊进行对比观察,证实二者为同一种按蚊。  相似文献   

12.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4):158-162
本文论证用蚊卵形态鉴别四川省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的可靠性。中华按蚊同嗜人按蚊、筠连接蚊、八代按蚊、贵阳按蚊,凉山按蚊同嗜人按蚊等,用卵形态鉴别比较可靠;其余各蚊种之间卵形态鉴别不完全可靠,必须结合蚊虫生活史中其他阶段的形态进行鉴别;卵甲板定同卵宽、甲板定同浮囊内缘间距离、浮囊内缘至甲板边缘距离同甲板宽等的比值,以及甲板的形状等卵外部形态,在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之间的鉴别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南平市是福建省主要毛竹产区之一。为了解该市竹林区蚊虫群落特征和白纹伊蚊孳生情况,1985年8~9月在当地开展本项调查工作,现报道如下:调查方法根据不同海拔高度,选择生境条件基本类同的高坑(110米),东坑(400米)、下地(600米)、双丰田(800米)、蒙潼洋(1000米)作为调查点,所有调查点均离居民点100米以内,寻找有蚊幼孳生的竹筒积水,采集其中全部幼虫,单管分装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结果调查不同层次竹筒402份,获蚊类8属19种,凡有积水的竹筒几乎都有1~5种蚊虫孳生。骚扰阿蚊是单一孳生蚊种。冯氏伊蚊常为单一孳生,也可与其他蚊种共生。白纹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阿蚊Armigeres雌蚊尾器在分类鉴定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在云南长期采集的标本, 观察了我国阿蚊属Armigeres正式记录的16种雌蚊尾器构造, 对雌蚊尾器的形态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类研究。【结果】编制两个亚属和16种阿蚊的雌蚊尾器分类检索表。【结论】每一种雌蚊尾器与雄蚊尾器一样, 都具有种的固定的特征, 是种的重要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僮族自治区蚊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1957年4月到10月,在广西僮族自治区5个市、34个县以及10个集镇对蚊类采集调查的结果。上述地区共发现蚊虫92种(亚种),分隶13个属:巨蚊属(Megar-hinus Rob-Desv,1827),按蚊属(Anopheles Meig,1818.),伊蚊属(AedesMeig,1818.),阿蚊属(Armigeres Theo,1901.),库蛟属(Culex Linn,1758.),费蚊属(Ficalbia Theo,1903.),钩蚊属(Harpogomyia Meij,1909.),哈蚊属(Heizmannia Ludlow,1904.),曼蚊属(Mansonia Blanch,1901.),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 Theo,1904)局限蚊属(Topomyia Leic,1908),杵蚊属(Tripteroi-des Giles,1904.),蓝带蚊属(Uranotaenia Lynch Arrib,1891.)。 在发现的蚊种中,多数库蚊族和巨蚊族的种类,都是该地区的新载,同时,除了一新种和一新亚种外,并有5种(亚种)为我国的新载: Ae.(C.)ibis(Barraud,1931. Ae.(F.)greeni(Theo.),1903. Ae.(S.)mediopunctatus submediopunctatus Barraud,1923. Ar.(Ar.)theobaldi Barraud,1934. C.(N.)tenuipalpis Barraud,1924. 该地区发现的蚊类主要系东洋区的性质,和云南及广东的蚊虫相近似。 我国已知蚊亚科共有14个属,在此次调查中,除赛蚊属(Theobaldia)未发现外,其余在该地区都采集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蓝带蚊的同物异名、地理分布及某分类(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带蚊属(Uranotaenia)首先由Lynch Arribalzaga于1891年所建立,迄今将近百年。由于当初对属的特征描述不够严密,以及该类蚊虫标本采集比较困难,基础分类研究进展迟缓,蚊种鉴定上的错误与混淆长期未能澄清纠正。近十多年以来,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深入开展了蚊类的基础分类研究,对蓝带蚊属的认识亦从中得到发展。迄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知蓝带蚊属共包括2亚属183种以上。按照世界上已知32个蚊属中所包括的蚊种数顺序排列,蓝带蚊属居于伊蚊属(Aedes)库蚊属(Culex)及按蚊属(Anopheles)之后的第四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1.1953年3月作者在云县进行了当地蚊虫种类的调查。 2.调查结果在该地共采得蚊虫22种,计按蚊9种;伊蚊2种;库蚊11种。对各蚊种的孳生地进行了了解。 3.云县的按蚊,过去曾有过调查,综合共15种,唯我们这次所采得的A.gigas baileyi为新记载,以前在该地记载的A.jeyporiensis则可能为A.jeyporiensis candidiensis之误,本文进行了讨论。这次所采得的伊蚊属2种,库蚊属11种,均为云县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成熟和不断革新,蚊虫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小RNA组学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已有包括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冈比按蚊在内约22种媒介蚊虫的基因组被解析报道。不同蚊种的基因组大小差异很大,且与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的多少呈正相关;蚊基因组的解析和比较基因组的分析有助于探索蚊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转录组的研究为蚊虫嗅觉、性别决定、胚胎发育等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小RNA组的研究揭示了miRNA和piRNA在蚊媒抗病毒免疫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蚊虫组学研究为防治媒介蚊虫和蚊媒传染病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关于庐山地区蚊虫的种类,早在1932年,冯兰洲氏在九江、牯岭及沙河一带,进行过初步调查,并报告采得蚊虫种类6属23种,其后董隆熙氏(1953)在庐山捕得姚氏库蚊(Culex(Culiciomyia)yaoi)新种一种,总共为6属24种,往后则无任何报告。庐山地势高峻,气候凉爽,为我国劳动人民疗养胜地,为了对该地区蚊种及其孳生习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为今后灭蚊、防蚊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武汉地区蚊类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多样性特征,为蚊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6年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该地区5种生境蚊类群落结构和密度的时空动态,测定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结果】2007-2016年武汉市蚊平均密度为58.54只/(灯·夜),隶属2亚科5属8种,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季节消长呈单峰,高峰出现在6月。牲畜棚、农户生境与居民区、公园、医院生境在蚊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方面均有差异。【结论】武汉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蚊虫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蚊媒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