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牛山人化石牙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嘉宁 《人类学学报》2000,19(3):216-225
金牛山古智人化石有近完整之上颌牙列。对这些牙齿观察测量比较表明,金牛山人上中间齿显著增大,上第三臼齿退化缩小,其余牙齿大小在我国早期智人和直立人分布范围之下限,He面形态简单,齿带较弱。金牛山人前牙磨耗重于后芽,表现与“前牙人具机能假说”大致相符,而从生理角度讲,前牙排列位置及倾斜角度与此也可能有一定关系。金牛山人上中门齿及第二前臼齿可能患有轻度的番质发育不全症。  相似文献   

2.
1981年发现的安徽和县猿人化石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茂霖 《人类学学报》1983,2(2):109-205
本文记述1981年在安徽和县发现的人的五枚牙齿化石、额骨眶上部残片及顶骨残片一块。研究表明,大多数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非常相似,但也有较北京猿人进步的特征。和县猿人无疑地属直立人(Homo erectus),和县猿人的门齿与元谋猿人的门齿,在形态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刘武  邢松  张银运 《人类学学报》2015,34(4):425-441
以往研究发现,中国直立人化石呈现较大的形态变异。对于这种变异程度及造成变异的原因,在古人类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有学者提出在直立人阶段,中国古人类已经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但也有人认为这些差异似乎没有规律性。近年,本文作者采用不同方法对若干地点的中国直立人牙齿特征及其变异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本文在回顾总结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其它一些地点中国直立人牙齿特征的观测对比,对中国直立人牙齿特征表现特点及变异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直立人牙齿特征具有较大的变异范围。这些变异似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元谋、建始、郧县梅铺、和县牙齿呈现出较多的原始特点,代表一种原始类型;周口店、沂源等地点的标本特征相对进步,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直立人特征。其它一些地点的直立人化石呈现出混合或中间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呈现出原始牙齿特征类型的中国直立人的生存年代相对较晚,其牙齿特征的原始性与生存时代不具有对应关系。作者认为中国直立人牙齿特征类型反映了更新世早期和中期不同直立人群的演化状态。原始类型牙齿特征的形成不仅与演化时序性和地理分布有关,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中国直立人群的演化隔离。  相似文献   

4.
中国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牙齿形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运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2,21(2):87-101
对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上颌牙齿特征的比较表明 :直立人牙齿的长宽尺寸 ,除中门齿唇舌径外 ,与早期智人的相应值很难区分 -早期智人的长宽尺寸多在直立人相应值的变异范围之内 ;直立人牙齿的观察性特征几乎都能在早期智人某些成员中见到。这意味着直立人与早期智人可能并无“种”而只有“亚种”这一分类级别上的差异 ,把直立人并入智人种这一建议是可取的。对若干化石地点的单个牙齿进行的重新鉴定表明 :桐梓、沂源、郧县梅铺、洛南和淅川的人类牙齿不一定是代表直立人的 ,有可能是代表早期智人的。  相似文献   

5.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89,8(4):293-300
中国发现了大量古猿化石,其中的禄丰古猿可能是接近于非洲大猿和人科成员的共同祖先的类型;巨猿更可能是一种绝灭的猿类的旁枝。 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在中国都有代表的化石。 直立人最早起源于非洲,大约在距今100万年左右进入亚洲的论点,目前有较多的证据。 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从直立人到现代人,有着明显的形态上的连续性,支持现代人的多地区起源说。 中国人类化石与周围地区的人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元谋古猿下颌臼齿三维立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欧氏距离矩阵分析(EDMA)方法对72枚元谋古猿及作为对比样本的10枚禄丰古猿、现生大猿类和人类下颌臼齿齿冠13个测量标志点三维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元谋古猿在下颌臼齿齿冠三维形态测量特征上与禄丰古猿最为接近。与现生大猿类及人类相比,元谋古猿和禄丰古猿均与人类之间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与猿类较为接近。它们两者及生大猿类均与人类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的差异表现特点。元谋古猿在下颌臼齿三维测量特征方面与三种现生大猿类各自之间的差别表现相似。其中,元谋古猿与猩猩之间的牙齿形态特征上似乎更为接近。但目前对这些特征相似差异的含义尚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一颗新发现的安徽和县直立人上第三前臼齿的尺寸、形态特征、齿冠外轮廓形状和齿尖排列样式进行了观测, 并与世界范围内相关古人类标本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 新发现的和县直立人P3齿冠尺寸较大, 同一地点还发现了另外一颗尺寸较大的P3, 两颗牙齿基本是目前发现的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标本中齿冠尺寸最大的, 显示其较为原始的一面。在齿冠外轮廓形状和齿尖排列样式上, 新发现的和县直立人标本表现出与世界各地其他直立人的一致性, 但齿冠颊侧面显著发育的近中纵向沟将这颗牙齿归入到了亚洲直立人的变异范围内, 与非洲和Dmanisi直立人区别。中国直立人P3在齿冠尺寸、横脊发育与否、颊侧面近远中纵向沟发育程度、齿根数目、齿冠外轮廓形状和齿尖排列样式这些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演化变化趋势的特征上表现出较大的变异, 和县这颗牙齿处于中国直立人总体变异范围内较原始的一侧。与周口店直立人相比,新发现的和县直立人标本和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颗P3部分形态特征较原始, 这与和县人头骨形态特征相对周口店直立人进步的趋势相反。新发现的这颗牙齿及其他和县直立人化石对探讨东亚地区直立人的起源和地区性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近年来成了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元谋人是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盆地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的两枚早期直立人的牙齿化石,揭示了元谋盆地古人类与古文化等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不久前,我国各有关方面专家会聚云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确认元谋人生存在距今170万年以前,是我国至今所发现的最早  相似文献   

9.
贵州桐梓新发现的人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主要描述1983年在贵州桐梓县岩灰洞新发现的四枚人类牙齿化石,并对1972年在该洞发现的两枚人类牙齿一并作进一步的讨论。经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非常相似,而与早期智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桐梓人类化石似应属直立人(Homoerectus),而不是以前认为的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该遗址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0.
巫山龙骨坡似人下颌属于猿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将巫山似人下颌及其牙齿与东非早更新世人属 ,Dmanisi直立人以及元谋的禄丰古猿等做了比较。结果发现巫山标本的尺寸比前二者都小得多 ,而与后者很相符。巫山标本被有些人作为归属人属根据的那些特征大多是人和猿共具者 ,其中前臼齿齿根分叉则是在人类罕见 ,却是禄丰古猿的特征之一 ,前臼齿前接触面位置和跟座比例则反映猿类特征。最接近巫山下颌者是禄丰古猿 ,其间有否祖裔关系尚待更多标本来论证。  相似文献   

11.
牙齿是古代样本中最易保存下来的材料之一,因此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通过比较牙齿形态特征在群体中的频率,可揭示群体间的进化关系;而在个体层面上的遗传学研究,则可进一步揭示牙齿特征的形成机制和进化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新疆维吾尔族242个个体的38项牙齿形态特征,首先确认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牙齿形态特征表现为欧洲群体与东亚群体的混合性状,其混合程度与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一致.其次,通过对各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在相关性矩阵中发现3个主要表型模块,各模块分别代表相关性较高的牙齿形态特征.其中,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上颌犬齿近中嵴组成了一个主要模块.最后,本研究发现遗传变异EDARV370A与上述表型模块中的牙齿形态特征均呈显著相关.对该表型模块提取复合表型因子后,EDARV370A与该复合表型因子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并可以解释18%的表型变异度.说明同一遗传因素同时影响了多项牙齿形态特征.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3万年前在东亚出现的遗传变异EDARV370A是产生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的重要因素.说明东亚现代人群所具有的铲形门齿特征可能是更新世晚期以后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牙齿是古代样本中最易保存下来的材料之一,因此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通过比较牙齿形态特征在群体中的频率,可揭示群体间的进化关系;而在个体层面上的遗传学研究,则可进一步揭示牙齿特征的形成机制和进化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新疆维吾尔族242个个体的38项牙齿形态特征,首先确认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牙齿形态特征表现为欧洲群体与东亚群体的混合性状,其混合程度与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一致.其次,通过对各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在相关性矩阵中发现3个主要表型模块,各模块分别代表相关性较高的牙齿形态特征.其中,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上颌犬齿近中嵴组成了一个主要模块.最后,本研究发现遗传变异EDARV370A与上述表型模块中的牙齿形态特征均呈显著相关.对该表型模块提取复合表型因子后,EDARV370A与该复合表型因子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并可以解释18%的表型变异度.说明同一遗传因素同时影响了多项牙齿形态特征.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3万年前在东亚出现的遗传变异EDARV370A是产生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的重要因素.说明东亚现代人群所具有的铲形门齿特征可能是更新世晚期以后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4—2006年在湖北省郧西县黄龙洞发现的7枚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进行了观测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与相关的化石人类及近代现代人类标本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发现:黄龙洞人类牙齿总体特征与现代人接近, 同时也保留部分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人类的特点, 包括前部牙齿(侧门齿与犬齿)尺寸及粗壮程度都明显大于现代人。黄龙洞人类牙齿呈现的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臼齿釉质延伸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具有了东亚人群的典型牙齿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术界有关非洲与亚洲直立人关系的争论,本文对一些用来支持非洲早期直立人从直立人中分离出来而归入匠人的主要形态学证据进行了检验,用于研究的标本包括迄今在东非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直立人KNM-ER 3733、KNM-ER 3883和KNM-WT15000头骨化石,这些石是被提倡非洲与亚洲的直立人分离两个种的学者归入匠人的主要标本,对这些非注早期直立人与中国直立人18项头骨特征对比显示:一些被认为是局限于亚洲直立人的独有特征在上述非洲直立人头骨都有出现,存在于非洲直立人与中国直立人之间的颅骨特征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特征的表现程度与方式的不同,作者认为根据本文对比的颅骨特征,非洲直立人与中国直立人在颅骨形态上非常相似,他们之间的形态差异反映了直立人具有较宽的形态变范围,认为亚洲直立人具有特化的衍生性状的观点在本文不能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沂源猿人化石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沂源县骑子鞍山出土的一件人类头盖骨残片和七枚牙齿化石。它们的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相似,在分类系统上应属直立人,与人类化石伴生的哺乳动物群的性质与周口店动物群相同,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6.
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牙齿有许多性状是一致的,但在犬齿和下前臼齿的形态上则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两性的差别。它们与现代大猿类相比,表现出与猩猩比较相似,而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差别较大,因而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可能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与猩猩有较近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与南方古猿类的牙齿相比,禄丰腊玛古猿牙齿又显示出较多的相似于南方古猿阿法种和非洲种的性状,而西瓦古猿大的犬齿与所有南方古猿类差别甚大,因此另一种可能性是禄丰腊玛古猿与西瓦古猿是不同的类型,前者是向南方古猿方向进化的早期的人科成员。  相似文献   

17.
邢松 《化石》2019,(3):76-77
<正>《人类进化杂志》近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与西班牙同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桐梓人牙齿形态。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几何形态测量、非测量性状对比等重新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贵州桐梓发现的4颗古人类牙齿进行了综合形态学研究。研究发现,桐梓人牙齿形态相对直立人表现出进步趋势,但仍然较现代人原始,代表过度类型的古老人类。  相似文献   

18.
魏敦瑞在研究周口店北京直立人化石时发现,位于上颌骨硬腭表面的门齿孔位置在周口店标本靠后,而在现代人靠近齿槽。此后,门齿孔位置作为具有演化意义的形态特征被用于古人类学研究。迄今,对门齿孔位置在中国古人类化石表现的专门研究仅有周口店一件标本,而在现代中国人的数据尚属空白。鉴于此,本文对门齿孔位置在中国古人类化石以及现代中国人标本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结合世界其他地区古人类数据资料,本文对门齿孔位置在中国古人类化石的表现特点及其演化意义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发现,从更新世早期到更新世晚期,门齿孔位置在中国古人类呈现由后向前的总体变化趋势。更新世早期和中期直立人(郧县曲远河口、周口店)的门齿孔位置都比较靠后;中更新世晚期的部分中国古人类(大荔、长阳、华龙洞)的门齿孔位置前移,并与现代人接近,而金牛山和巢县门齿孔位置比较靠后,位于直立人范围;在更新世晚期,所有中国古人类都比较靠前,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本文对现代人标本的观测显示,门齿孔位置在现代中国人比较靠前。现代人门齿孔大小及形态存在较大变异,这种表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门齿孔位置及演化意义的判定。几乎全部现代人标本门齿孔前缘呈开放状态,门齿管从开口处的门齿孔向后上方呈不同程度倾斜走向。这一发现与魏敦瑞提出的现代人门齿管垂直走向的观点不同。综合本文采集的中国古人类化石、现代中国人标本门齿孔位置数据,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古人类门齿孔位置数据资料,我们认为门齿孔位置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呈现较规律的变化,门齿孔位置靠后应该是一项相对原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发现于埃塞俄比亚MiddleAwash地区Bodo地点距今6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和完整的非洲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由于Bodo头骨化石在形态特征上兼有直立人与智人的特点,多年来学术界对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Rightmire认为Bodo头骨化石与BrokenHill及Petralona等在分类上属于古老型智人的中更新世人类更为接近,是非洲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过渡的代表。至少在距今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转变的成种事件在非洲就已经发生。以Bodo头骨为代表的一批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洲人类化石构成了可能是后期人类祖先的人属海德堡种。这些观点导致了近年学术界对古老型智人在非洲及欧亚出现时间以及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亚地区古人类相互之间演化关系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年代与Bodo化石接近的周口店直立人头骨特征与Bodo头骨的相似及差异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Bodo头骨在一系列特征上与周口店直立人相似,同时在包括颅容量在内的其它一些特征上呈现出后期智人的特点,但总体形态上似乎与直立人更为相似。作者认为尽管这种进化上的镶嵌现象在中国古人类化石记录上也广泛存在,但由于中国人类化石标本在年代上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说明这种集直立人与智人化石特征为一体的镶嵌性在中国古人类化石出现的时间接近或早于非洲。考虑到中国与非洲直立人生存年代的巨大差异及人类演化的不同步或地区间差异,具有较多后期人类特征表现的人类首先出现在非洲是完全可能的。根据这些研究对比,作者就人类演化的镶嵌现象、更新世中期非洲与亚洲地区人类演化上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禄丰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十年来采集的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进行阶段性研究,对这两类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提出进一步的看法: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在形态上表现出同种二形的性质,因此它们是同一个种的雌雄个体,它们的学名被修订为禄丰西瓦古猿(sivapithecuslufengensis);禄丰标本的有些特征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古猿,而相似于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因此它们可能是向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方向进化的一个代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