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发生及为害 豆杆蝇(Agromyza phaseoli Coquillett)在鲁西南地区发生和为害已有很长历史,是大豆上的一大害虫,比大豆造桥虫发生普遍。据调查菏泽、曹县、成武、定陶、单县、巨野、郓城、梁山、鄄城、东明等县均有发生,除大豆外还为害绿豆、小豆、豇豆、菜豆等。 据外地报导,如苗期发生豆杆蝇,会造成大量心苗枯死、缺苗、断垅、以致重播改种或大幅度减产。在鲁西南地区虽被有发现大量心苗枯死,但大豆年年产量  相似文献   

2.
大豆田豆秆黑潜蝇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sojge(Zehntner)是安徽省霍邱县沿淮地区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为害夏大豆,虫株率可达30%~70%,更高的达100%;产量损失一般在15%~30%,严重者达60%以上。为了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1992~1994年作者就豆秆黑潜蝇为害夏大豆损失与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研究方法选择豆秆黑潜蝇密度较高、为害较重的夏大豆田。地点设在霍邱县城西湖乡新河村,土壤为肥力中等的沙质壤上,夏大豆品种为“凝珍”,采用尼纶网大田小区隔离人工接虫法。尼纶网箱底面积1×2m2,深1m。按每小区面积为2m2计…  相似文献   

3.
大豆荚瘿蝇(Asphondylia sp.)属双翅目瘿蝇科(Cecidomyiidae),为我国大豆上的一种新害虫,国外亦仅在日本有较详细的研究。作者自1954年至1957年在江苏南北及安徽南部曾作调查,发现在这些地区凡种植大豆的地方,无不受这种害虫的为害。经采集饲养鉴定后,确定与日本所报导的大豆瘿蝇Asphondylia sp.相同。据神泽恒夫氏称可能与欧洲为害硬毛果野豌豆(Frvum hirsutum)的Asphondylia erviRubsaamen为同一种,但因文献缺乏,作者尚难作定论。  相似文献   

4.
<正>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已成为大豆毁灭性的害虫。据1981—1984年的调查研究,淮北地区夏大豆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与加重,一般田块减产30%左右,较重的可达90%以上。现将近几年研究情况初报于下。 一、发生规律 豆秆黑潜蝇在淮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卵产在小面积的春大豆和早播的夏大豆植株上,被害株率0.5—1%。第二代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卵产在夏大豆植株上。幼虫为害盛期是7月上、中旬,大豆  相似文献   

5.
<正> 豆根蛇潜蝇Melanagromyza sp.俗名大豆根蛆,近几年来各地调查,为害率高达70—80%,已严重影响大豆的生产。 豆根蛇潜蝇幼虫在大豆茎基及根部为害,在皮下取食,向上钻蛀,大部分在中柱组织内,食害韧皮部,局部组织死亡,致使根部膨大产生肿瘤。个别幼虫能为害到髓部,被害株多数仅  相似文献   

6.
一种值得重视的蔬菜害虫──瓜斑潜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佳教  张维球 《昆虫知识》1997,34(4):216-218
对广东蔬菜产区游蝇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瓜斑潜蝇在广东菜区已有发生为害,且发生为害有上升趋势,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蔬菜害虫。对瓜斑潜蝇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生活习性和为害方式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大豆食心虫虫食率对产量损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福  李永洁 《昆虫知识》1993,30(3):145-147
<正> 大豆食心虫Grapholitha glycinivorellaMats.是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对大豆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为摸清该虫虫食率对大豆产量为害的影响,从1985~1990年,对我市几个主栽大豆品种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  相似文献   

8.
范滋德 《昆虫学报》1976,(2):228-232
青稞穗蝇是青海省东北部严重为害青稞(即裸大麦)的一种害虫。它的幼虫为害穗部,取食幼嫩小穗或蛀食灌浆期的籽粒,造成减产。据青海省农林科学研究所1958年调查,为害率平均20—30%,严重的达60—70%。  相似文献   

9.
麦水蝇(Hydrellia grisla Fallen)是我县为害麦类作物害虫之一。每当穗期,幼虫就蛀入叶鞘内为害,使叶鞘变成枯白色,受害重的麦地有虫株高达100%,一般在20—30%,减产10—15%左右。为了掌握麦水蝇的生活规律,找出防治适期和有效农药,近几年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菲岛毛眼水蝇Hydrellia philippina Ferino是水稻害虫。除菲律宾报告寄主水稻外,我们尚发现为害李氏禾(游草)Leersia hexandra Swarez。 笔者曾到我区柳州、南宁、玉林、百色、桂林及广东海南等地观察,亦发现该虫不同程度地发生。亦有依其为害状误称稻秆蝇Chloropsoryzae Matsumura的。我们还在稻田及水沟杂草上捕到一种东方毛眼水蝇H.orientalis Miyagi,该虫是否为害水稻,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1.
大豆潜蝇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有多种潜蝇严重为害大豆,我们在编绘《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时,搜集了国内15个省(区)的为害大豆的潜蝇各虫态、为害状标本和资料~*,发现共有5种,它们的名称和发生地如下: 1.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de Meijere,1972 分布在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包括海南岛)等省。 2.豆梢黑潜蝇Melanagromyza dolichostigmade Meijere,1912  相似文献   

12.
山东豆秆黑潜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杆黑潜蝇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山东省大豆产区均有分布。已知寄主有大豆、赤豆等九种豆科植物。幼虫蛀食髓部及木质部,形成隧道,严重影响养分和水分的传导。危害重时,幼苗枯死,轻时植株生长缓慢,花荚脱落,产量降低。 豆秆黑潜蝇在山东一年发生五代,以蛹过冬。翌年6月上旬末为蝇始发期,下旬中达盛发期。7月上旬为一代幼虫盛期,旬末为一代蝇始发期,下旬中达盛期,旬末至8月上旬中为二代幼虫盛期和二代蝇始发期,中旬达盛期,下旬为三代幼虫盛发期。四、五代重叠发生。成虫活动以6—8时为盛期。卵单粒散产,多产在叶背近基部主脉附近表皮下,以上中部叶着卵较多,卵历期2—3天。一代幼虫主要危害春豆,二、三代相继危害春豆和夏豆,四、五代危害晚播大豆及赤豆等。幼虫老熟后,在豆株茎壁上咬一羽化孔,以便成虫羽化钻出。 防治措施:集中处理越冬寄主,消灭越冬蛹:增施肥料,提早播种,适时间苗等农业措施,均有一定效果。在成虫盛发期用50%杀螟松、50%辛硫磷、50%马拉硫磷和40%乐果乳剂原液超低量喷雾,毒杀当代成虫及下代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菜豆蛇潜蝇Ophiomyia phaseoli(Tryon)是为害豆类茎秆的害虫,在我国南方大豆产区均有分布。过去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常用药剂有40%乐果、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50—70%辛硫磷等,每亩用药量为50—70毫升;或以上药剂的乳油稀释1,000倍,作叶面常规喷雾,效果良好。但大豆幼苗对药剂敏感,稍不慎,上列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西北、内蒙的草原上,牲畜常常因一些蝇类幼虫的寄生而罹致各种蝇蛆症,如寄生在牛的皮蝇,寄生在马的胃蝇,寄生在羊的狂蝇和寄生在各种牲畜的黑须污蝇,都是发生普遍和为害严重的一些种类。近年来我们到内蒙和西北等牧区调查的同时,对黑须污蝇也作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现在结合文献资料作一简单的报导。  相似文献   

15.
周祖铭 《昆虫学报》1988,(1):113-113
油菜潜叶蝇(Phytomyza atricornis Meigen)是油菜食叶的重要害虫。由于体型小,生活隐蔽,钻蛀破坏为害普遍而严重,对油菜生产影响极大。在湖南安仁县,是当前油菜生产上急 作者于1967年开始在安仁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设点,进行观祭。1969年到1970年注意该虫的发生规律,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1971年以后,继续进行此项试验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洽措施,为油菜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67年到1979年的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是危害我国大豆产量的重要刺吸式害虫,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是近年来在大豆田发生逐渐呈上升趋势的刺吸式害虫,蚜虫的发生动态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调查了马铃薯-大豆、玉米-大豆邻作种植模式对大豆田刺吸式害虫及其他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的影响,为精准使用农药防控蚜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田刺吸式害虫以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在哈尔滨香坊农场进行马铃薯-大豆、大豆-玉米邻作的种植模式,对其大豆田中大豆蚜、茄无网蚜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天敌动态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2014年与2015年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种植模式的大豆田中的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田,2014年玉米-大豆差异更显著,2015年马铃薯-大豆差异性显著。2014年与2015年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邻作种植模式的大豆田中的茄无网蚜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田。而2014年8月温度低于2015年虫量相对高于2015年,虫量高时天敌总群动态也相对较高,达到调控作用。【结论】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邻作种植模式能够起到减少大豆蚜和茄无网蚜的为害的作用,并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7.
1955年春,我们在陕西武功、扶风、永寿、蒲城等县调查油菜病虫害时,看到了两种新的油菜害虫——油菜蓝跳(虫甲)和菜茎象(虫甲)。此两种害虫均为陕西关中地区油菜上之重要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也甚严重,往往造成油菜严重减产。因此,特将此两种害虫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先行整理介绍,以供有关同志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中旬,新宁县发生一种不知名的害虫为害水稻,发生面广,来势很猛,全县69,000多亩早稻和部分中稻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经我处与湖南农学院初步鉴定为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属双翅目,黄潜蝇科。过去在我省和国内很少发生,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为害习性,找出有效防治办法,我们于5月23日来到新宁,与县农业局技术干部一道深入全县发生最重的崀山公社进行调查了解和观察研究,邵阳专署农科所亦派人参加一段调查。为提起各地注意,广泛进行调查,澄清该虫的分布情况,特就现已掌握的资料和情况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19.
稻茎毛眼水蝇在福建发生和为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 Yuasa et Isitani,隶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此虫是我省新出现的一种水稻害虫。近年来,此虫对水稻的为害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日益加重。据1985年三明市的12个县(区)统计,双晚为害面积达到30多万亩,占双晚面积的1/4,遍及全市50多个乡镇,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发现部分单季晚稻田也有受  相似文献   

20.
劳氏粘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荣宗 《昆虫学报》1962,(2):164-164
在广东,以往为害水稻的几种夜蛾科害虫统称剃枝虫。经作者调查有6种:即粘虫(Leucania seperata(Walker)、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白脉粘虫(Leucania venalbaMoore)、水稻叶夜蛾(Spodoptera mauritia Biosd.)、拟稻叶夜蛾(Spodoptera sp.)及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等。其中以粘虫及水稻叶夜蛾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劳氏粘虫为害次之。研究中得到蒲蛰龙教授指导,白脉粘虫学名由朱弘复教授鉴定,仅此志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