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实验感染动物粪便中分离出两株疑似戊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ep-G2细胞从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潜伏期粪便中分离出两株致细胞病变(CPE)的病毒(R、9,R25)。用免疫电镜(IEM)观察,这两种病毒均为球形,有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直径约27-34nm,能被新疆和苏联ET-NANBH急性期血清特异性凝集,病毒颗粒间抗体桥明显,ET-NANBH急发型期血清对这两株病毒亦有一定中和作用,内地甲肝(HA)病人和正常人血清既不能凝集,也不能中和,是否为ET-NANBH病原体尚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近年来新确定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感染HCV可导致急,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干扰素,但对相当一部分的病例效果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HCV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HCV病毒基因组为单链正股RNA分子,长约9.5kb,有一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条约由301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前体,蛋白前体可加  相似文献   

3.
用15ml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混合血清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583个核苷酸的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的cDNA片段.该片段与美国报道的同片段HCV cDNA原型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0.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2%。与日本报道的同片段J1 HCV cDNA相比较,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6%和95.2%。用α-~(32)P同位素标记该片段,与HCV病人血清出现杂交反应。  相似文献   

4.
1989年9月27日至30日在东京日本大学召开了国际非甲非乙及丁型肝炎学术讨论会,予会者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苏联、印度、中国等从事非甲非乙肝炎研究的著名学者.非甲非乙肝炎是在甲、乙型肝炎特异性诊断方法建立之后发现的,依其传播途径及临床特征可区分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和输血后非甲非乙肝炎,1987年WHO专家委员会把流行性非甲非乙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E-NANB),把输血后NANB称肠道外传播型非甲非乙(P-NANB)。由于NANB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证明在基因水平上是不同的两个病毒.专家们把P-NANB称为HCV,把E-NANB称为HEV,故病毒性肝炎可分为A、B、C、D、E5型,它们之间是完全无抗原性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翻译及其产物的加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成军  斯崇文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4):14-16,2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正链RNA病毒,其5’非编码区(5’NCR)是决定病毒蛋白表达的关键区。基因突变与报道基因表达技术研究表明5’NCR有一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类似于微小RNA病毒属。HCVRNA翻译成为一条多蛋白分子,对蛋白酶的裂解加工后形成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研究HCVRNA的翻译及产物加工,对HCV及其抗原表达载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在世界上率先克隆了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片段,并由此开发了C100-3抗体检测系统。1990年,冈本等人发现HCV结构基因中含有5'非编码区(5'noncoding region),从而使HCV的基因组成、分子生物学活性及免疫化学方面的抗原决定基等研究迅速进展,从临床及基础研究两方面逐渐搞清楚了其全貌。本文仅简述用PCR法诊断HCV基因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随后建立了血清学诊断方法和更特异的免疫杂交和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感染HCV后病人多呈慢性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HCV主要经胃肠道外传播,静脉药瘾者为高危人群,性传播、家庭内密切接触和母婴传播不占重要地位。治疗可用IFN-α,但易复发。HCV感染后免疫保护作用差,尚无疫苗可用。  相似文献   

8.
丙肝病毒RNA磁分离PCR检测陈明哲,陈禹保(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海医疗生物工程公司.100080)丙肝病毒(HCV)是输血后引起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因。目前尽管已有HCV病体检测试剂盒,但尚无HCV抗原检测试剂盒。抗HCV抗体的检测不能确诊IICV的真...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虽未确定,但其携带者的存在已无疑。有关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与慢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的研究甚多。作者对乙型肝细胞癌和非甲非乙型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现象进行探讨、比较。1974~1978年收治肝细胞癌患者共163例,将其中无输血史、HBsAg~+、抗-HB_c~+的病例作为乙型肝细胞癌(B组),将有输血史、HBsAg~-、抗-HBC~-的病例作为非甲非乙型肝细胞癌(非B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 (HCV)是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因子。被HCV感染的病例中 ,超过 5 0 %以上会引起持续性感染、慢性肝炎 ,最终可能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 。HCV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但目前对丙肝患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 ,严格把好血源关 ,提高对丙肝患者检出的灵敏度 ,是阻止丙肝血源传播的有效手段。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核苷酸长约 9.5kb ,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 ,翻译成一个大的聚蛋白前体 ,由宿主细胞信号肽酶和病毒蛋白酶加工成多个成熟蛋白。其中非结构蛋白NS3分子量为 70kD ,有丝氨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