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了西蜀鳄一新种──大山铺西蜀鳄(Hsisosuchus dashanpuensis),新种保存了完好的吻端,填补了西蜀鳄在这方面的缺失。新种的内鼻孔位置靠前,上颌骨和腭骨构成其边缘;眶下孔存在但较小;产于自贡市大山铺下沙溪庙组。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四川省自贡市汇东新区自贡市乳品厂发现的西蜀鳄一新种——周氏西蜀鳄(Hsisosuchus chowi sp.nov.)。新种区别于西蜀鳄已知种的特征是:鼻骨后部沿缝合线有一浅的纵凹,额骨的眶缘向上凸起成嵴,沿额骨缝合线也隆起成一微弱的纵嵴,上颞窝的内侧缘向上凸起呈明显的嵴,顶骨具一前中突,侧视颧骨腹缘呈明显的波曲状,眶后骨前侧角约90°,鳞骨后侧突特别拉长,向侧下后方伸展,使鳞骨侧缘明显向内侧弓曲,左右外枕骨的枕髁部分不相接,翼骨的腹中嵴源于翼骨主体部分,内鼻孔位置比较靠前。此外,齿骨外面和夹板骨腹面具有发达的沟和嵴状雕饰,夹板骨参与下颌联合的部分比较长,肩胛片异常扩展,乌喙骨远端宽于近端,肱骨头增厚并强烈向内侧扩展,三角肌嵴发达,桡侧腕骨具发达的尺骨突,尺侧腕骨远端宽于近端,6列荐前部腹部骨板和3列尾部腹部骨板,也可能是周氏西蜀鳄的衍生特征,但这些性状在大山铺西蜀鳄中情况不明,有待更多的材料来证实。杨钟健、周明镇(1953)在建立西蜀鳄属之初就已注意到西蜀鳄是一种特化的鳄类,认为西蜀鳄不仅将原始特征和进步特征混存于一身,而且还具有一些一般鳄类所没有的独特性质。以此为基础,他们建立了西蜀鳄科。目前西蜀鳄类动物发现并不多,仅有1属2种,即重庆西蜀鳄和大山铺西蜀鳄,而且材料不完整,特别是头后骨骼保存不理想。周氏西蜀鳄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西蜀鳄类的分布范围,而且还增加了我们对这一特化鳄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PENG Guanghao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6,(4)
AddihonaldiagnodsInternasialbarformedbypreInakilla;afaintmtCreSondorsalsurfaceoffrontalalongposterodorsalcomeroforbUpostorbitalcoInPleteyex-dudedfr0minfrateInporalfenestra;lengthofSymhysisbothanitSwidth;ventraledgeofangularexpandedtransverSeytoforml0ngitUdinalmwhalandlateralridges;denhckiinhpedgeofcheekteethlagrthanthoseinanteriorandposterioredges'RrmarksClosephylCgeneticrelahonshipsofShuhaandAstUngOSUchusfromtheInteJurassicandEariyCretaanusofthenorthernChinaareindicatalbythefollowing… 相似文献
4.
5.
Mohamed Boukhary Osman Abdelghany Yasmine Hussein-Kamel Salah Bahr Abdul Razak Alsayigh Mousheera Abdelraouf 《Historical Biology》2013,25(4):348-366
An early Oligocene (Rupelian) diagnostic larger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from marls and limestones of the Asmari Formation, at Jabals Hafit and Malaqet in the UAE. An equivalent assemblage is identified in the mudstones of the Tahwah Formation, Wadi Suq, Oman. Although Nummulites intermedius (D'Archiac 1846) and N. fichteli are fully synonymous (e.g. Roveda 1970; Schaub 1981; Sirel 2003), in this study both species are biometrically differentiated, distinct and both names are valid. N. fichteli Michelotti 1841, N. intermedius (D'Archiac 1846) and N. emiratus n. sp., which are index for the early Oligocene (Rupelian), and they are replacing each others competitively and environmentally. The presence of Blondeauina bouillei n.gen., N. emiratus n.sp., N. intermedius, N. fichteli, Planoperculina complanata (Defrance 1822) and Austrotrillina asmariensis Adams 1968 ascribed the section of the Asmari Formation to the early Oligocene (Rupelian). The studied marls and limestones were deposited in outer and inner shelf environments, respectively. The Asmari Formation in the area studied consists mainly of marl in its lower portion and reefal limestone in its upper part, indicating a major marine regression. The Tahwah Formation in Oman is composed of bioturbated silty and muddy marls and is a facies equivalent to the Asmari Formation marls. The Asmari Formation facies change probably relates to a mid-Oligocene fall in global sea level. In this study, the Dabaa Formation, a subsurface unit of late Eocene–Oligocene marine shales in the north Western Desert of Egypt, was chosen to correlate with the Oligocene of Emirates and Oman. The Dabaa Formation comprises Spiroclypeus ornatus (Henson 1937) and Eulepidina dilatata (Michelotti 1861). The environment of deposition was inner shelf to littoral, which become estuarine towards the top in many areas. This Oligocene Dabaa sequence is correlatable with Wadi El Arish sequence recently discovered by Kuss and Boukhary (2008) from Risan Aneiza, Northern Sinai, Egypt. 相似文献
6.
The study of several plant localities gives newprecisions on the age of the Shemshak Formation in Eastern Elburz. The different members of the Formation are tentatively grouped into floral assemblages. A paleogeographic map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7.
圈养雄性川金丝猴交配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焦点动物观察取样法对上海野生动物园半散放的一群川金丝猴 (7♂ ,4♀ )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 ,发现该物种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 ,通常在一次爬跨及数次 (2± 1 5 8,n =782 )抽动后出现射精 ;在 1h之内出现两次射精的比例约占总射精数的 2 6 %。根据Dewsbury分类标准 ,我们认为雄性川金丝猴的交配模式在Dewsbury的分类系统中应属第 11种 (无锁结、有抽动、一次深插入、多次射精 )和第 12种 (无锁结、有抽动、一次深插入、单次射精 )两种模式。川金丝猴的整个交配过程持续时间约为 19 4± 0 7(782 )s,按照Dixson的标准 (插入持续时间 6 0s以下为短时插入型 ) ,应属第 12种 (无锁结、有抽动、一次短时间插入 )。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二叠纪吴家坪期牙形石(刺)序列及其世界对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四川省宣汉县渡口和南江县桥亭吴家坪期地层的系统采集和研究结果表明,吴家坪期至少包括7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为Clarkinadukouensis带,C.asymmetrica带,C.leveni带,C.guanyuanensis带,C.transcaucasica带,C.orientalis和C.inflecta带。其中,前3个带的层位低于一直作为吴家坪期早期的C.liangshanensis带。吴家坪阶的顶界以置于C.inflecta带与C.subcarinata带之间较妥。同时,建立了Clarkinadukouensis,C.asymmetrica,C.bizarrensis,C.daxianensis,C.demicornis,C.inflecta,C.longicuspidata等7个新种。 相似文献
9.
先前的研究表明川金丝猴的食物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别是在秋季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实。然而,在2001年秋季,我们发现秦岭玉皇庙西梁群的金丝猴主要取食树衣类植物(Lichens)。依据焦点动物取样法,我们在1997年和2001年秋季分别获得769次和828次取食记录,结果表明,1997年秋季的食物组成中38%为果实和种子,占主要成分,其次是树衣占21%;而2001年秋季主要取食树衣占41%,果实和种子仅占3%。造成这个物种食物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在春季末期,一场大雪严重地摧毁了植物的花,导致秋季果实非常稀少,以致于猴子不得不转向取食植物的其它部位,这证明了气候变化能引起这个物种取食行为的改变。在通常的食物类型缺乏时,金丝猴不是通过转变其家域而是利用取食行为变化来满足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0.
四川南充市郊区灰椋鸟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1月~2005年5月,在四川盆地中的南充市郊对灰椋鸟的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于2004年11月10日首次观察到灰椋鸟,最后见到灰椋鸟的时间是2005年4月29日。白天,灰椋鸟多集成15~60只左右的群体活动;黄昏时分,在夜宿地往往集成大群(最大群体为410只左右),在南充市郊的种群密度为26.67只/km2。灰椋鸟现仅在市郊栖息,其栖息地划分为夜宿地、休息隐蔽地、取食地、饮水地。冬、春季灰椋鸟为杂食性鸟类,主要啄食蚯蚓、昆虫、植物叶和人类丢弃的食物。灰椋鸟的日活动活动节律有3个明显高峰,分别出现在晨昏和上午09∶00左右。讨论了灰椋鸟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城市光和噪声污染对灰椋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 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因子。有研究显示,RIP3在人与鼠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程序性坏死的发生,但RIP3在软骨中的具体病生理角色仍不明确。本研究拟对过表达RIP3前后的软骨细胞转录物组进行测序分析,探索RIP3在骨关节炎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RNA测序结果显示,RIP3的过表达诱发软骨细胞中244个基因表达上调,277个表达下调。通过进一步构建基因间共表达作用网络,筛选出16个候选靶基因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证实RIP3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5(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5,Pik3r5)、整合素β3(integrin subunit beta 3,Itgb3)及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 proto-oncogene like 2,Mybl2)的表达上调作用最为显著。CCK-8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siRNA沉默Itgb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RIP3诱发的软骨细胞活力下降及程序性坏死,同时也抑制了RIP3对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Mmp1、Mmp13与Il6的表达上调作用,以及其对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an、Col2a1与Sox9的下调作用。本研究证实,RIP3通过上调软骨细胞中Itgb3的表达诱发软骨细胞坏死与软骨基质代谢紊乱,并最终导致软骨退变,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程序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酒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骨矿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熊果酸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50 mg/kg 熊果酸、50%酒精,50 mg/kg 熊果酸,100mg/kg 熊果酸,150 mg/kg 熊果酸灌胃。熊果酸对照组生理盐水剂量同空白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酒精剂量同模型组。灌胃共持续8 周。磷钼酸法检测血清磷(P)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钙(C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形成蛋白-2(BMP-2)浓度;HE 染色法观察股骨结构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BGP、BMP-2 和Ca、P 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但熊果酸对照与空白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相近。熊果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GP、Ca 和P 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仅熊果酸高剂量组血清BMP-2 显著升高(P < 0.05)。股骨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骨小梁致密、规则且较粗,粗细均匀;模型组骨小梁稀松、不规则、粗细不均匀,甚至可见骨小梁断裂;熊果酸中、高剂量组骨小梁致密、规则、较厚、粗细均匀,未见骨小梁断裂。结论:熊果酸能够促进酒精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抑制骨矿物质的流失,在改善酒精致骨质疏松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藏新生代秋乌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秋乌组含煤沉积中的孢粉化石。孢粉植物群主要由Quercoidifes,具孔类及三孔沟类花粉组成,包括12科26属及一些未定类群。组合中产有少量的Graminidites及Tsugaepollenites。植物群的总体特征显示其时代可能为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秋乌组沉积早期的环境比较温暖。 相似文献
14.
川金丝猴体毛微量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分析了秦岭产川金丝猴体毛中Na、K、Ca、Mg、Zn、Cd、Co、Cu、Ni、Sr、Li、Fe、Al、Mn、B、P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发现除Zn与Mn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外,余者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一般雄性稍高于雌性。与四川产川金丝猴体毛中的Zn、Ca、Cu、Fe含量比较,两地区样本均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喜鹊地理分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喜鹊(Pica pica)曾是四川各地最常见的鸟类,但20世纪后期喜鹊却在四川的农耕区和城镇消失了,并持续至今。根据对1995年7月~2002年4月在四川各地搜集的野外数据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说明喜鹊种群数量在四川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已呈下降趋势,70年代开始出现局部消失现象,80年代是其局部灭绝的高峰期,并且消失现象从盆地扩展到周边山地和川西高原山地。进入90年代在四川已形成盆地罕见区,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局部分布区、川西高原广布区的分布格局。分析讨论了引起其地理分布变迁的原因,认为这是大量砍伐林木、滥用农药、人为毁巢和猎杀所造成的,而滥用剧毒农药、鼠药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17.
2003年3月~2004年4月在南充市郊的嘉陵江边记录了崖沙燕(Riparia riparia)繁殖期雄鸟的呜叫。声谱分析结果表明,崖沙燕繁殖期有8种呜叫(恫吓叫声、屈服叫声、求救叫声、警报叫声以及4种鸣唱声)。通过对其行为的实时观察,确定了每种呜叫的生物学意义。4种叫声是整个繁殖期的主要呜叫,而4种鸣唱声则主要出现在开春以后的集群求偶与筑巢期间。虽其鸣唱声仅有两种类型的短音节,但通过组合可形成含有多达4个或6个音节的鸣唱声。鸣唱声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184、1030、1274、1232ms。鸣唱声中的间歇时间分别占持续时间的47%、39%、50%、48%。 相似文献
18.
RNA结合模体蛋白3 (RNA binding motif protein 3, RBM3) 受低温应激产生,参与介导亚低温的神经保护功能,但其作用机制及其下游靶分子尚不清楚。本研究构建了人RBM3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运用一种新型的、非放射性方法即翻译表面感应 (surface sensing of translation, SUnSET) 来检测RBM3过表达对细胞总蛋白质合成(global protein synthesis, GPS)的影响。结果显示,RBM3过表达使细胞总蛋白质的合成水平上调23.7% (P < 0.001),这与RBM3过表达引发的真核翻译延伸因子2 (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2, eEF2)及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 eIF2α) 的活性增高相一致。对RBM3可能的下游靶基因内质网蛋白3 (reticulon 3,RTN3),以及Yes相关蛋白1 (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 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BM3使RTN3及YAP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分别提高了51.7% (P < 0.01) 与43.3% (P < 0.01)。与蛋白质水平变化相比,RBM3使YAP1在mRNA水平上调了2.0倍 (P < 0.001),但对RTN3的mRNA表达未见显著影响。以上研究表明,SUnSET是一种稳定、可靠的细胞GPS的检测手段;RBM3可显著促进细胞GPS,且对其下游基因RTN3和YAP1存在靶向关系。本研究的结果为深入探讨RBM3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四川下沙溪庙组发现的三列齿类新材料,归入似卞氏兽属,建立—新种,自贡种.新材料首次揭示了该类动物的鼻腔构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使用了从1997~2005年四川省58个生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的鸟类野外调查记录、国内外从1908年到2005年有关四川省鸡形目鸟类野外物种调查公开发表的60篇文献,以及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标本馆共386号鸡形目标本,共1103条记录,对四川省鸡形目的资源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四川省鸡形目鸟类计2科18属25种,占全国鸡形目(63种)的39.68%,其中,国家I级保护鸡形目5种,国家II级保护鸡形目11种,分别占全国保护鸡形目总数(I级21种、II级21种)的23.81%、52.38%;特有种7种,占全国鸡形目特有种(14种)的50%,分布型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居多,以东洋界成分占绝对优势。②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为平武县、松潘县、九寨沟县、绵竹县、冕宁县、康定县、青川县和宝兴县,保护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为平武县、九寨沟县、宝兴县、松潘县、青川县、冕宁县;③四川省159个县(市)中有鸡形目调查记录的有73个,没有记录的县86个,这86个空白区域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