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始新世古食肉类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始新统上部地层,是我国发现早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最多的层位。但是,除内蒙地区外,发现的食肉类化石异常稀少。本文中报道了五种食肉类的化石,对了解动物群的性质和对比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1)西洲砂犬?Thinocyon sichowensis Chow(sp.nov.) 杨钟健、卞美年(Young and Bien,1935,p.227,fig.1)曾描述过一种食肉类化石,采自山东新泰西周,认为可能是一种翼齿兽(?Pterodon sp.). 这个标本没有疑问是一种Hyaenodontidae科的动物,但显然不是一种翼齿兽,而是一种比后者小得多和非常原始的湖犬亚科(Limnocyoninae)的鼬状肉齿类。标本上可见到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一九六○年以来,陆续在贵州织金下三叠统、广东开恩下侏罗统、福建华安上二叠统以及陕西麟游下三叠统均采获有蛇尾化石,使我国的蛇尾化石纪录逐渐丰富.近又于我国西部边陲获新的资料.一九八○年武汉地质学院西藏科考队与西藏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科考分队共同组成地质部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区热维尔西北支沟中,采得较完好的蛇尾化石标本.化石产在褐黄色含生物碎屑的泥灰岩中,同一块标本上有三个蛇  相似文献   

3.
南京方山中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的几位教师和同学在南京东南江宁县属的方山采集了一个哺乳动物化石的标本。这是一种Anchitherium 属马类的右下颌骨水平枝的中间一段,保存有3个完整的牙齿(P_3-M_1)。Anchitherium 是中新世典型的全北区的属类。中新统的地层在我国知道得很少,尤其在南方及长江流域过去还没有发现过含中新世化石的地层;因此,这个标本在方山的发现就有很大的地层和古生物学上的意义。原标本是在方山山麓一个沟里拾到的,但是根据采集地点的位置观察,无疑是从旁边坡上地层里冲出来的。含化石地层的层  相似文献   

4.
鸟类究竟有多大并仍能保持其飞行能力?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原认为找到了答案,因为发现过两种早已绝灭的鸟类骨骼化石:一种是陆上的“巨异鸟”(Teratornis incredibilis);另一种是海鸟“骨齿鸟”(Oste-odontornis orri)。在南加利福尼亚发现的这两种化石鸟,其翅展约10米。看到这个数字,人们不由得惊叹不已:鸟这么大,竟然还能飞翔!但在阿根廷中部那干燥、满是尘埃的平原上,大自然埋藏着一只更加令人惊讶的奇鸟,并保存了数百万年之久。这就是“阿根廷巨鸟”(Argentavis magnificens)的骨骼化石。它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它的翅展达15米,从其喙尖到尾端有6.5米长。这一鸟类标本之大,你一定要捉摸一阵之后才会明白过来。  相似文献   

5.
野生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1866)是一种近代才绝灭于我国的哺乳动物,也是第四纪我国的一个土著分子,曾发现过大量的化石。这就为我们利用这个物种的材料研究动物的绝灭和它们的体型增大或缩小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麋鹿化石标本与它的现生标本在尺寸上有一定的差异。角枝尺寸,最大数据的项目多为化石的标本,而不是现生的标本。例如:节部最大径,化石的最大值100.5(单位:mm,下同)大于现生的73、67、64、68、76;主干长,化石的最大值207,大于现在的170、142、150、148、155、152;后枝长,化石的最大值820,大于现生的700、715…  相似文献   

6.
我的外公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退休前他是湘钢一中的高中地理老师.外公采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化石,还经常带领湘潭的中小学生到野外去找化石.有一天,外公又带领学生们到外面去找化石,我也随着他们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 我们乘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湘乡一个叫毛田镇栗山村的地方.外公带我们爬上一片平缓的山坡.这山坡上到处岩石裸露,没有长大树,只有一些零星分布的矮小灌木和丛生的荆棘.外公告诉我们,这些碎石里面,有很多古海洋动物的化石,有珊瑚化石和贝壳类化石,等等.你只要蹲下去,不用翻动石块,仔细去找,就可以找到一个个清晰的化石.  相似文献   

7.
山城 《化石》2005,(2):17-17
新华社电 一个由美国和埃塞俄比亚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小组5日认为,他们发现的骸骨化石属于人类最初的可以直立行走的祖先。  相似文献   

8.
通古尔河狸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內記述的內蒙二連通古尔的河狸化石是属于单沟河狸(Monosaulax)的一下頜骨。标本是由中苏古生物工作者在1959年采集的。它是继河北张北的张北单沟河狸(M.changpeiensis Li)之后該属化石在我国的又一次发現;但无論从它的地貭时代或牙齿型式来看与张北种都有不同。通古尔的标本是中新世晚期的一种較为进步的单沟河狸,  相似文献   

9.
<正> 1975年夏,我们在广南盆地的莲峰十三队及小广南两个地点采集到一批哺乳类化石。初步观察,这批化石属于老第三纪的哺乳类。莲峰的标本产于一套红色地层的石膏夹层中,可能归于巨犀(Indricotherium cf.intermedium),时代为渐新世。小广南的标本亦是出自红色地层里的石膏层,化石种类有原蹄犀(Prohyracodon sp.),标本有带右上第二至第四前臼齿的颌骨和两件残颌骨;新脊犀(Caenolophus sp.),材料有带牙齿的下颌骨前部一段,时代为始新世。由此可见,广南盆地存在两个层位的化石层。广南化石点的发现,扩大了我们对于省区内  相似文献   

10.
湖南谭家山二叠纪的头足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这篇论文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湖南湘潭县谭家山煤田内二叠纪地层中的头足类化石。这些标本绝大部分是著者与徐煜坚同志于1944年春季在该煤田的西部,长领铺的西南约五里到廖家桥的路旁一个地点采集的。其中也包括了谢家荣教授在1937年采集的许多标本中的—部分。谢先生采集的标本曾交著者研究,发表在美国古生物学杂志(1940年,第14卷,第1期,68—73页)。那篇文章内有些错误之处本文内将加以改正。这些化石产生於泥质页岩中,含铁质结核很多,化石亦很丰富,几全为头足类,在所采得数百件标本中,只有三个很小的类似Carbonicola.的斧足类(瓣鳃  相似文献   

11.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足印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久前(78、6、10),承云南地质局第一区测队五分队肖荫文寄来产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足印化石,据肖君函告该化石采自景洪县大勐龙一带的火山岩系,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安山岩等。这一足印标本产于火山岩系中并有植物碎片。这个标本(编号为 MH.1182-3)就其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Chiropteris一属的化石以叶部呈掌状,并具网状脉为主要特征,最早为Kurr发表于Bronn(1858)的论三叠纪动、植物化石一文中,当时并无属征随之发表。后来Schenk(1862,1864)重新研究这些标本时,结合补充材料,指出:其模式种,Ch.digitata Kurr的叶部每一裂片均有主脉——尽管不甚明显。这些主脉不仅在他们的图影上未能清晰地显示,而且甚至Schenk本人到1890年时,还有“Chiropteris的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被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精美而丰富的化石标本陈列品所吸引和陶醉,并因之而流连忘返时,很少会想到这些大自然塑造的精品是经过怎样的过程到博物馆来的。它们是由多少个地质古生物学家、热心的业余化石爱好者、辛勤和仔细的采石工人和矿工们长年累月的搜罗、发掘和保存起来的啊!有些标本还有着一番颇不平凡的经历呢! 这里介绍英国曼彻斯特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名叫“克莱顿树”的著名标本(见照片)。这棵树只保存了基部的一截,很象现代林区被砍伐树木留下的树桩。不过,它和现代的林木是完全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Scyphocrinites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近年来,笔者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在滇西施甸地区上志留统“多房海林檎层”中采获到许多海百合萼部及茎部化石。在萼部化石中有20多个标本构造清楚,形态相当完整。经研究,其中除1个标本为Carollicrinus(?)(与Scyphocrinites同科,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义名),3个标本为Pisocrinid外,其余标本全是Scyphocrinites,计有Scyphocrinites  相似文献   

15.
1860年在德国索伦霍芬地区发现了一件晚侏罗世的单根羽毛印痕化石,这根距今约1.5亿年的羽毛揭开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祖鸟"(Archaeopteryx)这一化石名称广为传扬的序幕,而"始祖鸟"的真正登场则是以1861年第一件骨骼标本即伦敦标本的发现为标志.1861年正是《物种起源》发表后的第二年,这件既有爬行类又有鸟类特征的过渡类型标本成为支持生物演化的直接证据,伦敦标本随之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化石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京(竹蜓)壳的口孔、通道及其畸形标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采自浙江江山下二叠统丁家山组的硅化立体标本的研究,对南京(竹蜓)壳构造有以下新认识:1.前壁下部有一新月形口孔的长度几乎达前壁长度的1/3,前壁之后几个口孔逐渐缩小,造成(竹蜓)壳最外一段通道呈喇叭形。喇叭状通道之后为一稳定宽度的通道,它的宽为(竹蜓)壳长度的1/9—1/8。2.通道与(竹蜓)旋轴的交角是有变化的,总有近10°左右的偏离。在极少数标本中的夹角竟达30°—45°,我们认为这应属畸形。3.壳的旋向外廓不是标准的圆形,而且每隔若干个隔壁,壳壁便有规律地向内收缩一次。4.旋脊上(两隔壁之间部分)可见到细小的平行线纹,它们垂直于隔壁并可达侧坡。在通道内两侧部分也可见到这种纤细的线纹沿平行通道走向存在,因此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原生质流动时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的化石标本是1977年采自辽西喀拉沁左翼旗(简称喀左)梅勒营子公社西湾村西公路边的一套中生代晚期的陆相砂岩、页岩,夹褐色粉砂岩,页岩和泥岩,等等。其中含有丰富的昆虫,鱼化石等。这套含昆虫化石层划归沙海组,属早白垩世。 文中仅描述4个种,有1个新属2个新种,老属种不予详细描述。化石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记黑龙江畔一鸭嘴龙足印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9月,来自七个国家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举行了“黑龙江流域白垩纪生物群及K/T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之后学者们对黑龙江沿岸中新生界地层进行了实地踏勘,在踏勘的过程中在嘉荫县永安村之东南1.2km的黑龙江岸边发现了一滚石板,其上保存一较完整的大型恐龙足印。足印印迹在厚层钙质胶结的粗砂岩上,经查对化石产出岩层为嘉荫群永安村组(Sun et a1.,2003)。化石是一大型的三趾的足印(tridactyl),三趾短粗,中趾呈U型,趾间有蹼的痕迹,造印者应是一只鸭嘴龙(Thulbom,1990)。黑龙江省嘉荫县是我国第一只命名的恐龙——黑龙江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化石的产出地,化石产自嘉荫群渔亮子组(Riabinin,1925,1930;Dong,1992)。本文记述的标本是嘉荫群中发现的第一件足印化石,也是我国鸭嘴龙类足印化石的首次记录(甄朔南等,1996)。  相似文献   

19.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杨敬之、王水两同志至山西东南部研究地层,在石盒子系地层中采集标本甚多,其中有一块分叉的蕨叶(Frond)化石,令人异常注意,本文系着重讨论这一块标本的。此标本系采自武乡县的蟠龙镇的上部石盒子系地层中。这一块分叉的蕨叶化石,显然是属于一种“种子蕨”Protoblechnumwongii Halle 的。这一块标本其蕨叶基部作分叉状态,分叉后其两个叉枝的宽度大致相等,共长度不明,在一个保存较长的叉枝上面,还着生一枚Pr.wongii 一种的羽片的基部(Pinnabase)。羽片虽仅仅保存着基部,但其形态及叶脉的型式属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摘     
始祖鸟化石真伪之争 1985年,英国古物理学家F.霍尔提出在巴伐利亚采集到的第一件始祖鸟化石是伪造的。与此同时,英国另一位古物理学家C.维克拉马辛和以色列物理学家L.史培纳也公布了他们对始祖鸟标本的照片,指出1861年的第一件标本和16年以后采到的第二件标本都是伪造的,是在标准的爬行动物的骨胳化石上用胶粘上鸡毛或类似的羽毛,再用水泥模型翻模而成的。其理由是,化石表面的羽毛印痕是出现在一块质地比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