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复制期的病毒可以看作是核酸、蛋白和酯类分子的堆积体,处于无生命状态。除病毒以外的其它生命形式都是细胞形态,在非分裂期仍然有代谢存在,仍然和环境有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非复制期病毒和它所处的微生态环境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类似于非生命物质存在于环境之中,任凭环境因子对其进行馊蚀和吞噬。如同一枚铁钉任凭空气、水流、光线和其它环境因子的馊蚀,这在生态体系中是病毒这种生命形式所特殊的。和铁钉在环境中不同的是,非复制期病毒和微生态环境仍然有信息的交换:溶原态的入嗜菌体得到一定量的紫外线或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生理通讯》2005,24(5):125-125
为了抗击禽流感大规模暴发,科学家想尽了一切办法。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下属的一家实验室为此复活了一种致命病毒,这种病毒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吞噬了数千万人的生命。科学家10月5日公布的报告说,初步分析显示这种于1918年至1919年间肆虐世界的H1N1型“西班牙流感”病毒,其本身就是一种传染给人体的食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3.
聚焦中国     
《生命世界》2007,(5):7-7
英国科学家计划开始进行用感冒病毒和牛痘病毒治疗癌症的人体临床试验,因为在实验鼠身上的初步研究表明,它们能有效消除肿瘤。牛津大学伦纳德·西摩教授说,他们需要数年时间进行人体临床试验来验证两种病毒的疗效,如能获得成功,病毒疗法将成为化疗和放疗之后又一种对付癌症的标准疗法,并能避免严重副作用。病毒疗法相当于“以毒攻毒”。西摩说,他们首先设法使少量病毒进入癌细胞内部,由于没有免疫系统的干扰,病毒将无限量复制,最后导致癌细胞破裂、死亡。病毒接着又进入邻近的癌细胞中重复同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病毒的末端结合蛋白VPg(Viral Protein Genome-linked)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存在于多种病毒中,与病毒基因组RNA 5′-末端共价连接,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以不同的剪切形式存在并行使不同的功能,参与病毒的复制、翻译等基本的生命活动.主要对目前关于VPg如何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翻译过程,以及在病毒蛋白质成熟和病毒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德尔布吕克——噬菌体学派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三位遗传学家,他们是德尔布吕克、卢里亚和赫尔希,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病毒的复制机制和基本结构”。而以上三位获奖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噬菌体学派”的创始人,其中又以德尔布吕克为这个学派的领军人物和开拓者。正如诺贝尔颁奖委员会的致词中所说:“荣誉首先应归功于德尔布吕克,是他把噬菌体的研究从含糊的经验知识变成了一门精确的科学。他分析和规定了精确测定生物效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生理通讯》2005,24(5):124-124
美国、日本和越南研究人员2005年十月14日报告说,在一名越南患身上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毒株中,他们发现了一些毒株对目前最有效的流感药物“达菲”已具有抗药性。科学家警告说,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各国绝不能单纯依赖“达菲”。  相似文献   

7.
丹麦Danisco公司科学家M.Joersbo和J.Brunstedt最近描述了利用轻微的声处理转化植物原生质体的报道.他们声称,已采用“新型而有效”的声处理技术把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粒子导入甜菜原生质体中,包裹的病毒粒子能在原生质体内复制. 尽管在超声波处理之前通过BNYVV粒子与原生质体的混合可获得最佳的有效的病毒转移,但当原生质体声处理一小时后通过把病毒粒子加入原生质体也可获得显著水平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前生物——医学界对感染性微生物分类学是根据其形态、组成成分及生理特性进行认识的;最小的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病毒。病毒虽然由核酸组成,但由于缺乏酶,故本身不能代谢;只能在进入活细胞后,引起宿主的代谢途径的改变才能导致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的生成。细胞被病毒控制而以产生病毒成分来代替产生细胞成分,并在此过程中提供复制病毒的材料和能源,核酸则是关键所在。因此,有人说“核酸是生命俱乐部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3,(20):I0003-I0003
中国科学家5月2日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破译”了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对防止禽流感病毒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此前科学家已经知道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并确认病毒表面一种名为血凝素(HA)蛋白的突变,让禽流感病毒能够通过空气在雪貂之间传播,但科学家一直不了解完成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借助蛋白质大分子晶体学研究方法,微观研究了HA蛋白与相关受体的结构。他们发现,一旦HA蛋白发生某种结构变化,其受体结合特性就会从禽类变成人类。  相似文献   

10.
张可祥  赵林清 《病毒学报》2023,(6):1740-1746
环状DNA作为生命遗传物质存在形式之一,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病毒基因组DNA以环状形式存在,不仅可以作为承载遗传信息的病毒基因组通过滚环复制的方式进行复制,也可以作为附加体建立持久感染或者潜伏感染,还可以帮助逆转录病毒整合到染色体形成前病毒逃避细胞沉默机制。无论是人-病毒杂交形成的染色体外环状DNA,还是转座整合形成的转座子,都能通过特定癌基因产生高拷贝转录本,影响宿主的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环状DNA更多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被挖掘,有助于乙肝病毒清除策略制定、逆转录病毒相关疫苗研制、或抑制肿瘤形成新靶点确定等多种医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有三位科学家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他们分别是发现引发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状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以及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12.
要点新闻     
《生命世界》2005,(11):7-7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918~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发现的禽流感H5N1病毒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从而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西班牙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界性超级病毒。根据病毒的遗传基因序列,科学家还首次复原了“西班牙流感”病毒,并揭示其危害性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以及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以表彰他们创造性地应用物理化学分析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分析测定的研究。其中芬恩和田中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方法”和“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法” ,维特里希则是开创了“利用核磁共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们总认为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是用来经济地大量生产“工程产品”的唯一生命系统。近年日本科学工作者已证明用蚕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能生产一种潜在的抗病毒、抗癌的人干扰素-α。他们采用一种杆状病毒作为转化的载体,并在蚕幼虫中找到了一种稳定复制的重组体病毒。  相似文献   

15.
古菌是生命的第三种形式,蕴含着生命演化早期的信息.古菌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种环境(包括极端自然环境),遗传与代谢多样性极为丰富,是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同时,古菌及其代谢产物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生物技术开发潜能. 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即开始研究古菌.世纪之交以来,我国古菌研究队伍迅速壮大,如今已经成为国际古菌领域的一支主要研究力量.他们在古菌系统发育与进化、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基本生物学过程、病毒与宿主免疫、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提升对古菌的认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综述简要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古菌研究中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现代遗传学已经证明,I)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是以遗传密码的形式编码在**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音酸排列顺序,并且通过DNA的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予代。在后代的个体发育中,遗传信息由DNA转录给RNA,然后通过mRNA翻译合成特异的蛋白质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这就是本世纪SO年代末所确定的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中心法则”确定后,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RNA都是在DNA模板上复制的。许多病毒并没有DNA,只有单链的RNA作为遗传物质。当这些病毒…  相似文献   

17.
在1918~1919年期间,“西班牙”(“Spanish”)流感造成全球约2千万至5千万人死亡.为了防止再发生如此致命的暴发流行,长期以来,科学家力求阐明“西班牙”流感毒株与其它比较良性的毒株有什么特征性差异.由于研究者缺乏该杀伤性病毒的活样本,故而不可能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现在有两项新研究对1918流感毒株的特征作出了新的说明.其中一项新研究坚持了9年,完成了1918流感毒株全部基因序列的测定.研究者是从1918年“西班牙”流感暴发流行时的尸检中得来的样品以及从埋葬的另一名患者尸体得来的样品.1918流病毒样品因长期保存而发生降解,但仍保留可编码8个主要基因片段的RNA小片段.研究者用这些RNA片段测序了该病毒的5个基因片段.在2005年10月6日的Nature上,该研究组发表了最后3个序列.这3个序列中的基因编码1918流感病毒聚合酶(1918 flu’s polymerases),该聚合酶对动物体宿主中的病毒复制至关重要.研究者发现,在1918流感病毒与现代禽流感(modern bird-flu)病毒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包括目前正在东南亚流行的致命性禽流感病毒株H5N1.这些结果更加证明1918流感源自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获得了感染人类的能力.研究者指出弄清楚1918流感病毒适应人类宿主的机制,便可帮助研究者防止现代禽流感在人类的暴发流行.如果我们能够鉴定出该病毒的部分基因组对适应性是重要的,我们便能在病毒刚开始表现对人类的适应性时,提供监督检查.另一项新研究,用刚完成的测序,已部分重建了1918流感病毒.研究者根据病毒的基因密码合成了RNA的8个主要片段,然后他们将这8个片段RNA与相关流感病毒的RNA小片段联结起来,这个小片段RNA的遗传物质使动物细胞能阅读病毒基因.在生物安全水平下,即在对生物危害保护的第二个高峰水平下,研究者发现,重建的病毒在3~5天内,杀死了其他健康的小鼠,它对鸡蛋内鸡胚胎的发育也是致命的,这便支持1918流感病毒很可能来源于禽流感病毒的推断.当用该重建病毒感染人肺细胞时,病毒易于复制.将1918流感病毒基因与当代流感毒株相混和并配对时,研究者发现,1918流感病毒的聚合酶基因以及潜行于细胞内该病毒的血凝集素基因,似乎在毒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结果发表于2005年10月7日的Science上.研究者断定,1918流感病毒基因如何使该病毒产生如此致命性.根据这个信息,科学家就可以研制出新的疫苗或药物,抗击未来的流感暴发. (李潇摘译自C.Brownlee:Science News,October 8,2005,Vol.168,p.227)  相似文献   

18.
让病毒工作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科学家发明了在很广阔应用领域内利用病毒等生命形式为人类工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桦 《生理通讯》2005,24(1):11-12
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在布拉德福镇边沿的一个小型工业冷却塔内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奇怪的生命形式。经过基因分析显示,这种生物体是科学家从未见到过的,可能是一种新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状瘤病毒复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涛  马正海 《生命科学》2010,(8):743-748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以游离和整合两种形式存在于感染细胞中。游离形式HPVs的复制依赖于上皮细胞的分化,病毒E1、E2蛋白和复制起始位点(origin,Ori)为复制必需元件,E1和E2蛋白与Ori结合起始病毒DNA的复制。随后,病毒DNA通过E2蛋白与Brd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等细胞蛋白的互作而与染色体结合,并随细胞分裂平均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在肿瘤中,高危型HPVs的基因组通常以整合形式存在,并随细胞的增殖而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