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滩地林业生态工程与钉螺孳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表明,草滩钉螺密度与淹水时间呈正相关,淹水时间与林木生长性能呈负相关.淹水期每增加1天,钉螺密度上升2269个·hm-2.滩地实施抑螺林业生态工程3年后钉螺密度下降84%.  相似文献   

2.
钉螺分布与滩地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长江中下游滩地钉螺的分布与滩地的地下水位关系显著,当地下水位为32cm左右时,钉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达到其最大值。活螺密度(Y)与地下水位的回归方程为:Y=-1.9686+0.2512X-0.004013X^2;有螺框出现率(Y)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为:Y=-55.9720+7.5689X=-0.1180X^2;5月份钉螺适宜在土壤含水率30%左右的土壤表层生活。当土壤含水率为28-30%时,滩面  相似文献   

3.
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钉螺分布规律的探索是钉螺生态学研究的一项基本课题,从而可进行较为精密的钉螺动态研究,了解环境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以及考核灭螺措施的效果等。1958年Pesigan等在菲律宾的观察认为钉螺分布是符合负二项分布的;苏德隆(1963)据我国水网地区钉螺资料分析,也得出了负二项分布的结论;郁维等(1963)对河岸钉螺分布调查结果,也认为大多数符合负二项分布。但对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类型尚缺乏研究,故于江西省鄱阳湖属于星子县的六块草洲进行调查,探求其分布类型,以供研究草洲钉螺动态变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淤沙对消灭草滩钉螺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利县中洲与芦苇相连的草滩,1973年水涨前调查,都有钉螺分布,活螺框和活螺密度较其它几种类型都高。通过1973年洪水期淹水130—150天以后调查,钉螺面积和密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淤沙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观察淤沙对草滩钉螺的灭螺作用,于1974年水涨前,从江边直开一条大沟通实验地——大坦(内湖),在大坦边的草滩投放染色螺作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福建13个县钉螺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详细比较,认为福建省只有一种光壳钉螺,即唐氏钉螺。它们的基本颜色都是棕色。根据6县8批160个螺蛳的统计,性别都是雌多于雄,雄与雌的比例为1:2.81。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几种拟钉螺(Tricula)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采自云南省曾被混淆为钉螺(Oncomelania)的三种拟钉螺(Tricula): (1)泥泞拟钉螺Tricula humida[Heude]Annandale,1924。标本采自路南团山。在云南省尚属初见,现已在8个县市找到,其中有一个市也找到钉螺。 (2)仅在腾冲县找到的标本为格氏拟钉螺Tricula gregoriana Annandale,1924。亦属初次发现。 (3)系新见的一种Tricula sp.,暂不定名。标本采自宜良县。已找到同样标本的计有9个县市;其中两个县市也找到钉螺,一个县找到泥泞拟钉螺,以及另一个市同时发现钉螺和泥泞拟钉螺。 2.三种拟钉螺的形态特征,区别最显著的是鳃的结构和雄螺阴茎的形状,均为以往文献所未纪载。拟钉螺异于钉螺的是眼不凸出,颈下无狭仄纵襞,阴茎细小和脐成沟裂状或闭合。而眼后黄色颗粒形成的“假眉”,乃是两者共有的特征,不足为识别的根据。 3.检索表包括钉螺和拟钉螺以及易与两者混淆的其他吸虫的螺类中间宿主。提供识别的参考。 4.三种拟钉螺均有双叉尾蚴寄生,经吴光氏鉴定和当地卫生机构调查研究,证明都不是日本血吸虫尾蚴。因此,拟钉螺不必列入灭螺措施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7.
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与钉螺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中钉螺消长研究表明,钉螺分布与林地地下水位密切相关,当地下水位为20~40cm时,钉螺分布密度最大,当地下水位<1.55cm或>75.7cm时,钉螺密度趋向于零.林地钉螺分布密度受长江汛期的影响,淹水100d以内淹水时间越长,钉螺分布密度越大.在36种供研究的植物中,与钉螺呈显著负相关的种类有益母草、问荆、打碗花、酸模叶蓼、紫云英等5种,与钉螺呈显著正相关的种类有鸡矢藤、水芹2种  相似文献   

8.
枫杨,乌桕对钉螺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枫杨、乌桕叶对钉螺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草滩生态系统相比,枫杨和乌桕生态系统中钉螺糖原含量、总蛋白含量分别下降36.3、55.7和27.5、54.5%,谷草转氨酸(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比活增高2.7和2.6倍,死亡率升高62和41%。本文对抑螺化合物结构与作用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6  
通过调查有螺滩地林下植被的演变和乌柏(Sapiumsebiperum)、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等滩地造林树种的灭螺效果发现,鸡矢藤(Paederiascandens)、水芹(Oenanthejavanica)的个体数量与钉螺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X2分别为12.8和11.2(a<0.02),而益母草(Leonurusartemisia)、问荆(Equisetumarvense)、酸模叶蓼(Rumexacetosa)、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等与钉螺的数量呈负相关关系(a<0.02)经过一个汛期,枫杨、乌柏叶片使钉螺死亡率从草滩对照的2%升至43.3%和44.1%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兴林垦种林区钉螺和滩地钉螺的总蛋白、氨基酸和糖原含量,结果表明,林地钉螺体同总蛋白含量和15种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尤以雌体降幅较大,达30%,长江退水2个月后,林地钉螺体内糖原含量开始下降,退水7个月后,其含量较低了38%。  相似文献   

11.
四湖地区沟渠水体钉螺分布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各地在研究湖北钉螺(以下简称钉螺)扩散规津时,发现钉螺随水飘流扩散现象普遍存在,但对于钉螺在水体内的分布情况未见详细报告。我们于1985年5—10月对四湖水系三条有螺沟渠水体内的钉螺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现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钉螺在枫杨防护林和芦林分布密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长江外滩枫杨防护林和芦林钉螺分布密度的调查比较,结果表明:枫杨林钉螺分布密度明显低于芦林;两种群落钉螺分布密度不同程度受长江洪泛的影响;两种群落中4种抑制钉螺的植物对钉螺分布密度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区灰鹤越冬种群数量与分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11年,采用地面同步调查法开展了鄱阳湖越冬灰鹤种群监测,并整合1984—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年的越冬灰鹤最大种群数量,分析了鄱阳湖灰鹤越冬种群动态以及影响其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来鄱阳湖区越冬灰鹤种群平均数量为(2 335±651)只,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2011年冬季记录到最大种群数量7 640只。灰鹤越冬种群数量与10月平均最低气温以及10月平均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10月平均最大风速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各月的平均水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每年冬季灰鹤在鄱阳湖呈聚集型分布。大湖池、大莲子湖、三湖、汉池湖、企湖、珠湖、南湖(共青)、大汊湖等8个湖泊是灰鹤的重点活动区,(74.9±5.6)%的越冬灰鹤分布在保护区之外。灰鹤的空间分布与滩地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农田面积、人口密度、村庄数量、8月份初级生产力、11月份初级生产力等环境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滩地面积是影响灰鹤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对灰鹤利用频次空间变化的解释率为15.0%,与11月份初级生产力共同解释了灰鹤年平均群体数量空间变化的24.6%。如竞争、小生境结构、干扰等局地尺度的环境要素对灰鹤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鄱阳湖越冬灰鹤种群动态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1977年初,我们在除野除害的鱼池清塘药物筛选试验中,发现巴丹对部分野杂鱼类(泥鳅、鳑鲏)及贝类(钉螺、湖螺)有显著杀灭效果,因而,在7—11月于浅滩作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5.
引言及概述为了了解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繁殖情况,研究钉螺的交配和产卵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观察的钉螺,是以武汉地区的钉螺为主,其它地区的钉螺,则仅作参考。我们的观察是以室内为主,而野外的现场观察,则仅作对照。武汉地区,在地理上位于长江中游,是一片地势较低的平原(拔海23—28米左右),因为紧靠长江,常受江水的影响,地面潮湿而多湖,所以属于湖沼地区。这个地区的钉螺是属于格氏湖北钉螺种Oncomelaniahupensis Gredler,它的外形同其它水网和山丘地区的钉螺,有所不同。就气候而言,武汉地区,适值位于中国南北交界之处,常受气候交流的影响,变化很大,兼之雨量较多(年降雨量力1,263毫米)夏天特别湿热(最高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江滩防洪林对钉螺分布密度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发现在血吸虫疫区江滩主要防洪林有枫杨林、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在每一林地内取5块样地(20m×20m),每块样地均设5个样方(1m×1m),统计林底植物种类及盖度,测定样地光照和土壤湿度。同时在每个样方内随机设置一平方尺(即0.11m2)的样框调查地表钉螺数并统计其死亡率。经统计分析得出: (1) 疫区江滩枫杨林钉螺密度(每0.11m2内个数)与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的差值置信区间分别为8.2809-18.2309、-0.7622-1.6462和5.3190-13.3809;(2) 枫杨林下常见的9种植物中, 益母草、葎草、紫苏、夹竹桃、篓蒿等与钉螺呈负相关,其中夹竹桃、益母草与钉螺显著负相关,化感作用明显;虉草、水芹、鸡矢藤和木贼呈正相关;(3)枫杨林群落生态因子与钉螺的相关性表现为: 最适宜于钉螺孳生的光照为5×100-15×100lx、土壤湿度为20%-40% 、林底植被盖度为40%-70%;(4)室内对照实验显示, 枫杨鲜叶0.5%浓度水浸液抑螺效果在6d后为84%,优于同浓度凋落物的42.7%钉螺死亡率。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防洪林群落结构,增强防洪林群落抑螺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滩地植被与钉螺孳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吴刚  苏瑞平  张旭东 《生态学报》1999,19(1):118-121
对由莎草、苔草、狗牙根为优势种组成的杂草群落植被类型、由多种苔草、荻、为优势种组成的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和由芦苇、菱笋、蒌蒿及蓼类为优势种组成的芦苇群落植被类型3种长江中下游滩地主要群落植被类型进行了钉螺密度与植被高度、钉螺密度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草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22.05cm、范围为15~47cm,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盖度为65.28%、范围为35%~90%;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22.69cm、范围为20~33cm,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盖度为67.80%、范围为35%~95%;芦苇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64.82cm、范围为72~78cm,钉螺生存最适宜植被盖度为63.95%、范围为1%~100%。这一研究结果对通过生态工程措施控制植被因子,实现抑螺防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钉螺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有着密切关系,凡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都有钉螺分布。世界上钉螺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以我国为主,此外,尚分布于日本及菲律宾;但在1959年也曾在巴西发现钉螺(巴西钉螺 Oncomelania brasiliensis Rey)。我国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除贵州省以外的13个省、市、自治区内。  相似文献   

19.
汪伟  梁幼生  戴建荣  黄轶昕 《生态学报》2008,28(9):4235-4245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北方缺水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北上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其引水口处在有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孳生的江苏省江都市,并且输水干线将穿过我国钉螺分布区及其最北点的宝应县(北纬33°15′)进入钉螺非分布区.为探讨因南水北调将钉螺带到北方钉螺非分布区后,钉螺能否生存与繁殖并形成新有螺区,研究沿工程输水干线在江苏徐州(北纬34°21′)和山东济宁(北纬35°23′)现场设点,采用螺笼放养定量观察法,对北移钉螺生存繁殖力及其子代钉螺的适应性作了为期8a的纵向观察;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观察了北移钉螺生殖腺变化.结果:北移钉螺及其子代在徐州存活时间不超过8a,在济宁存活时间不超过1.5a;钉螺北移3~6个月后,其雌、雄生殖腺均呈萎缩状,相关代谢酶和组化成分含量出现异常变化.研究认为,南水北调若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34°21′地区,钉螺虽然能存活一定时间,但其繁殖力逐年下降,种群呈逐渐消亡趋势;若移至北纬35°23′以北地区,钉螺则难以存活.因而,随南水北调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的钉螺难以正常生存繁殖形成新的有螺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防止钉螺扩散的方法和措施,我们对全省已造成钉螺扩散的50座涵闸之一的老湾闸进行了拦网防止钉螺扩散试验。结果,该闸在引洪灌溉时,所设的两个副角钢架闸门式拦网均在短时间内被冲坏。试验结果表明江河涵闸内外汛期水位差大,引洪灌溉流速快,江水中泥沙和漂浮物多在这类地区不宜采用拦网的方式防止钉螺扩散,而应考虑在闸内、外增设一些缓冲设施,以减缓流速并配合其他措施控制钉螺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