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基因芯片检测DPYD等位基因在受试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基因)所编码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酶)是氟化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代谢的主要限速酶,其活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并因此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大部分编码低/无活性酶的突变型等位基因是由于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造成的,检测这些SNPs是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基础.制备并优化了用于检测DPYD基因中6个已知SNPs所编码的等位基因(DPYD*2,*3,*4,*5,*9,*12)的基因芯片,建立了该芯片的基因分型标准.并利用该芯片检测了肿瘤患者(112例)、肾病患者(83例)和健康者(45例)中DPYD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在受试人群中,突变型等位基因DPYD*5和DPYD*9平均发生率分别为32.08%和11.25%,未发现DPYD*2,*3,*4,*12突变型等位基因.而且以上单碱基突变的发生率在肿瘤患者、肾病患者和健康者间以及男性、女性肿瘤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其与疾病的发生或性别无显著性关联.对20例标本的基因分型结果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19例基因芯片分型结果与直接测序法结果相一致.DPYD*5、DPYD*9突变型等位基因在受试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利用基因芯片能够对其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HLA-A*2402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等位基因之一,为研究该基因型人群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免疫应答,需要制备负载相应抗原肽的HLA-A*2402四聚体。以RT-PCR方法克隆HLA-A*2402重链基因的cDNA,并构建了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BSP)的HLA-A*2402重链胞外域融合蛋白(HLA-A*2402-BSP)的表达载体,但该载体不能在大肠杆菌(E. coli)中有效表达HLA-A*2402-BSP融合蛋白;通过对氨基端(N端)区域编码区的密码子进行优化,构建了同义突变的HLA-A*2402-BSP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在E. 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进而制备了负载HLA-A*2402限制性HCMV pp65341-349抗原肽(QYDPVAALF, QYD)的可溶性HLA-A*2402-QYD单体分子和四聚体,获得的四聚体具有与HLA-A24+供者抗原特异性CTL的结合活性,特异性CTL的频率为总CD8+T细胞的0.09%~0.37%。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LA-A*2402限制性的特异性CTL免疫应答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HLA-A*2402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等位基因之一,为研究该基因型人群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免疫应答,需要制备负载相应抗原肽的HLA-A*2402四聚体。以RT-PCR方法克隆HLA-A*2402重链基因的cDNA,并构建了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BSP)的HLA-A*2402重链胞外域融合蛋白(HLA-A*2402-BSP)的表达载体,但该载体不能在大肠杆菌(E. coli)中有效表达HLA-A*2402-BSP融合蛋白;通过对氨基端(N端)区域编码区的密码子进行优化,构建了同义突变的HLA-A*2402-BSP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在E. 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进而制备了负载HLA-A*2402限制性HCMV pp65341-349抗原肽(QYDPVAALF, QYD)的可溶性HLA-A*2402-QYD单体分子和四聚体,获得的四聚体具有与HLA-A24+供者抗原特异性CTL的结合活性,特异性CTL的频率为总CD8+T细胞的0.09%~0.37%。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LA-A*2402限制性的特异性CTL免疫应答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改良粗肋草叶色和优化粗肋草设施栽培体系,该研究以粗肋草品种‘吉利红''的水培苗为材料,设置6种光质(白光、R:B=1:1、R:B=1:2、R:B=2:1、R:B=1:3、R:B=3:1,其中R、B分别代表红光、蓝光)和2种光周期(8、12 h·d-1)交叉培养,测定粗肋草的生长量、生物量、土壤和作物分析仪器开发(SPAD)值、花色素苷含量和叶片颜色参数(色相值a*、色相值b*、明度值L*、色调角h*),研究粗肋草对红蓝光质和光周期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1)12 h·d-1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生物量的积累,其中LP11(R:B=1:3×12 h·d-1)处理的粗肋草苗木干重、鲜重均为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及生物量积累; 其次是LP5(R:B=1:3×8 h·d-1)处理。(2)相同光质条件下,8 h·d-1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SPAD值比12 h·d-1光周期处理高,12 h·d-1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高于8 h·d-1光周期的处理,LP11处理叶片SPAD值最低,花色素苷含量最高。12 h·d-1光周期培养的粗肋草叶片颜色参数a*、b*值比8 h·d-1光周期高,h*值比8 h·d-1光周期低。(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P11处理在促进粗肋草生长及叶色改良方面效果最好。综上认为,12 h·d-1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的生长和叶片颜色变化,其中LP11处理为最佳光质和光周期组合。  相似文献   

5.
甜荞品质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8个甜荞品种在全国19个不同地点的籽粒品质(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以及品质和产量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甜荞籽粒黄酮、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变异。黄酮含量与海拔、生育期平均温度,以及蛋白质含量与纬度,甜荞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0.588**、0.495**、0.270*、-0.330**、0.212*。通径分析显示,单株粒数是产量的主要因素,单株粒数多有助于提高产量; 生育期均温是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荞麦生育期间均温适当偏低利于黄酮积累; 纬度是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素,选择纬度较高地区有助提高蛋白质含量。研究还发现不同品种对生态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关键词: 甜荞; 产量; 黄酮含量; 蛋白质含量; 相关分析; 生态因子; 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6.
唐生森  陈虎  覃永康  杨章旗  汪挺  韦兵览 《广西植物》2021,41(12):2061-2068
为探究秋季枫叶呈色的关键生理因素,该文以转色期叶色为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枫香单株为试材,研究了L*、a*、b*值变化与叶片色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变色期,3种色彩枫香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大量降解,花色素苷不同程度积累。(2)绿色叶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始终保持较高含量,花色素苷含量上升4.2倍,叶片内色素含量比值始终保持稳定; 黄色叶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花色素苷含量上升4.4倍,b*值与叶绿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极显著正相关; 红色叶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略高于黄色叶单株,花色素苷含量上升27.2倍,a*值与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色素含量比值无显著相关性。(3)红色叶单株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因此,在枫香叶片变色期,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维持色素含量比值稳定使叶片呈现绿色;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大量降解,以及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的升高使叶片呈现黄色; 叶绿素的降解和花色素苷的大量合成使叶片呈现红色。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MC-CP)、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并分析与 T细胞免疫分子及气道基底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86例,根据哮喘控制情况分为急性发作期组 48例和缓解期组 38例,选择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 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 MC-CP、S1P水平、肺功能、T细胞免疫分子、支气管黏膜网状基底膜厚度(BMT),并分析血清 MC-CP、S1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T细胞免疫分子及BMT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缓解组患者血清 MC-CP、S1P水平及 BMT、CD8+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组患者血清MC-CP、S1P、CD8+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 FEV1%pred、CD4+、CD4+/ CD8+,血清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组上述指标低于缓解期组(P<0.05)。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 MC-CP、S1P与 CD8+、BMT呈正相关(P<0.05),与 FEV1%pred、CD4+、CD4+/CD8+、IgA、IgM、IgG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 MC-CP、S1P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与肺功能、免疫功能和气道重塑相关,且血清MC-CP与 S1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洪涛  赵修竹 《遗传》1990,12(4):32-33
用琼脂糖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法对222份维吾尔族人血浆进行了备解素B因子(Bf)遗传多太性检测,发现其Bf*S、F、S07、F065、F1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622,0.2680,0.0586,0.0090及0.0023。x2检测表明,这种分布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相吻合。结合对GLO的研究,比较两座位间的连锁不平衡参数,发现Bf*S与GLO1的Δ值较大。  相似文献   

9.
背瘤丽蚌F型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汪桂玲  李家乐 《生态学报》2012,32(8):2420-2429
部分双壳贝类的线粒体遗传方式是特殊的双重单亲遗传方式:F型存在于雌性体细胞组织和性腺中,M型仅存在于雄性个体的性腺中。通过LA-PCR扩增、SHOT-GUN测序、软件拼接获得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F型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530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其中包括2个tRNASer和2个tRNALeu,2个SrRNA及27个长度不等的非编码区,最长的两个非编码区分别为969 bp、228 bp。比较分析已登录到GenBank中的淡水蚌类F型线粒体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F型A+T含量为60.28%,表现出A+T偏好性,淡水蚌类线粒体基因组长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非编码区长度的差异。此外,背瘤丽蚌mtDNA的COⅡ-12S rRNA区域基因排列存在差异,是ND3、tRNAHis、tRNAAla、tRNASer1、tRNASer2、tRNAGlu、ND2、tRNAMet 8个基因发生重排造成。F型线粒体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淡水蚌类和海水双壳贝类分别聚为一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淡水珍珠蚌的DUI线粒体遗传方式和种质资源保护奠定基础,为双壳贝类mtDNA基因重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牡丹品种‘满园春光’的叶片为材料,测定不同叶色时期叶片中黄酮醇、花青素、原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利用RHSCC和色差仪测定牡丹叶片红色消退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叶色表型,采用qRT PCR测定不同时期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叶片色素与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揭示牡丹春季叶片红色消退的潜在原因,为牡丹春季叶片红色消退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基因资源。结果表明:(1)随着牡丹叶片发育,紫红色消失,黄绿色逐渐形成,并且叶正面和叶背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变化。其中,叶背面的RHSCC值、L*、a*值要高于叶正面,而b*、C*值则低于叶正面。(2)牡丹红叶期叶片中富含花青素和原花青素,而非红叶期叶片中富含黄酮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3)结构基因PsDFRPsANS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PsFLSPsANR基因表达量分别与黄酮醇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变化一致。(4)转录因子基因PsMYB113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sMYB4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sMYBF1表达量与黄酮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花青素合成减少是牡丹春季叶片紫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牡丹叶片花青素合成减少是PsDFRPsANSPsFLS等结构基因协同表达的结果,而PsMYB113、PsMYB4、PsMYBF1可能是调控这些结构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外周CD4+ T细胞分化及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CD4cre酶介导Hdac3杂合基因缺失小鼠(Hdac3fl/flCD4cre+/-)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小鼠(Hdac3fl/fl,WT),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外周CD4+和CD8+ T细胞比例和数量的影响;在体外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条件下,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CD4+ T细胞中IFN-γ、IL-4和IL-17A的表达以及Tfh细胞产生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HDAC3缺失对小鼠血清IFN-γ、IL-4和IL-17表达的影响;分选Hdac3fl/flCD4cre+/-和WT小鼠外周初始CD4+ T细胞,分别在Th1和Th2分化条件下培养,细胞内染色检测HDAC3缺失对Th1、Th2以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其特异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Microarray检测HDAC3缺失对CD4+ T细胞分化亚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处理小鼠构建I型糖尿病(TIDM)疾病模型,检测HDAC3缺失对T1DM发病的影响。结果 与WT小鼠相比,Hdac3fl/flCD4cre+/-小鼠外周CD4+和CD8+ 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显著降低。Hdac3fl/flCD4cre+/-小鼠CD4+ T细胞及血清中IFN-γ的表达显著降低,而IL-4和IL-17A的表达显著增加,Tfh细胞比例也显著增加;HDAC3缺失抑制体外培养CD4+ T细胞向Th1分化但促进其向Th2分化;Microarray检测发现HDAC3缺失导致Th1型细胞谱系基因表达降低,而Th2、Th17以及Tfh细胞谱系基因表达增加;在STZ诱导条件下,HDAC3缺失抑制小鼠T1DM的发生和CD4+ T细胞向Th1分化。结论 HDAC3促进外周CD4+ 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并加重T1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利用35S标记的氨基酸混合物喂养工程菌,成功地制备了35S标记的拟南芥钙调素亚型2(35S-ACaM2),对其纯度、放射活度、电泳行为及其灵敏性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工程菌中制备的35S-ACaM2纯度高、放射活度高、Ca2+与EGTA存在时的电泳行为与未标记的ACaM2相同,可作为一种高灵敏性的探针用于检测钙调素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3.
曾报道,蓖麻蚕rRNA基因的非转录间隔区内有1个单链核酸酶S1的超敏感位点,它具有d(AT)18的特征结构[1] .蓖麻蚕经饥饿,再食后.发现在该S1超敏感位点的下游还存在1个敏感位点,而在饥饿的情况下,未能检测到染色质上的这个敏感位点[2].新确定的这个可诱导的单链核酸酶的敏感位点,它是一个d(GT)10…d(AT)10的特殊结构,具有易解链的特征.这个新确定的核酸酶S1的敏感点结构可能直接参与了rDNA的转录和复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从湖南省吉首大田湾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富集和筛选的37株产电菌的电化学活性进行考察。结果发现,4株菌株(F012、F015、F021、F026)的电化学活性较为显著,其中F026的电化学活性最好。对4株产电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F012属于Dyella属,与Dyella marensis CS5-B2T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相似性为97.22%);菌株F015属于Paludibacterium属,与该属的Paludibacterium yongneupense 5YN8-15T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相似性为97.70%);菌株F021和F026都属于Pseudomonas属,分别与该属的Pseudomonas simiae OLiTPseudomonas otitidis MCC10330T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相似性分别为99.60%和98.62%)。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电化学活性最好的产电菌F026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40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35 ℃;生长pH范围为5~9,最适pH生长范围为8~9,适合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高效产电菌。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DPPH法分别对宁夏枸杞不同品种叶的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枸杞不同品种的叶总黄酮含量和清除自由基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宁杞菜1号叶的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几个品种(**P<0.01),并且其清除自由基能力也最强,与其它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宁杞菜1号是开发枸杞茶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甜高粱为材料,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r6+胁迫对甜高粱生物量、器官、亚细胞分布和不同提取态提取物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培试验中,与对照相比,低浓度处理(0.5 mmol·L-1)促进了苗期甜高粱总干质量,根冠比和耐性指数均升高;而中(1.0 mmol·L-1)、高(1.8 mmol·L-1)浓度下地上部和根部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根冠比上升,耐性指数下降。盆栽试验,拔节期和灌浆期甜高粱生物量在低质量分数处理(15 mg·kg-1)下无显著变化,在中(45 mg·kg-1)、高(75 mg·kg-1)质量分数下影响趋势与苗期相同。(2)水培苗期对照中根部和地上部Cr的亚细胞中分布为:F3(可溶部分)>F2(细胞器及膜部分)>F1(细胞壁及残渣),但3种组分差别不大;在中浓度Cr6+胁迫下均为:F1>F3>F2。(3)对照中,苗期根部及地上部不同提取态提取物以80%乙醇和去离子水提取态占优势,而在中浓度Cr6+胁迫下以HAc提取态和HCl提取态的提取物占比率最大。(4)Cr6+处理下,苗期甜高粱地上部和根部Cr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根部对Cr有很强的滞留作用;拔节期Cr质量分数和积累量顺序均为根>茎>叶片,灌浆期均为根>茎>叶片>籽粒,且各器官灌浆期Cr质量分数和积累量略高于拔节期。甜高粱根部对Cr的吸收积累,细胞壁吸附,在体内以难溶性磷酸和草酸盐类存在,是甜高粱耐Cr6+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碘量法对毛乌素沙地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 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 和极大螺旋藻S3 的过氧化氢酶 (CAT)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S1 、S2 和S3CAT活性在 2 5℃、pH 7 0时分别为 41 0 7U/g·FW、 550 4U/g·FW和 370 3U/g·FW ;Km值分别为 5 0× 1 0 - 2mol/L、 5 4× 1 0 - 2 mol/L和 3 8× 1 0 - 2 mol/L ;最适温度分别为 2 5℃  相似文献   

18.
五个氨基酸磷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个氨基酸的磷光特性、光谱、寿命和最小检测量.以色氨酸(Trp)的磷光最强,在λexem=290/438 nm,最小检测量为1 ng,酪氨酸(Tyr)其次(284/390 nm)为Trp的1/10,苯丙氨酸(Phe)在276/386 nm,脯氨酸(Pro)在308/454 nm,组氨酸(His)在320/466 nm,其磷光只有Trp的1%.Phe与Trp磷光寿命最长,在7 s左右;His最短,只有0.49 s;Tyr 2.8 s,Pro 1.34 s.另外研究氨基酸在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中及pH对氨基酸磷光性质的影响.还计算了Stokes位移能量及激化态pK*a值.  相似文献   

19.
20.
Zn2+参与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n2+在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十分广泛而显著.结合新近的研究资料,着重从染色质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生物合成、DNA的结构及构象、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四个主要方面来反映Zn2+与遗传调控的相关性,并阐述Zn2+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