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诺 《生命世界》2005,(5):84-87
正如20世纪20年代是量子力学大发展的时代一样,20世纪5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开创的时代。也如同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泡利、薛定谔这些在物理学中群星璀璨的名字一样,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莱纳斯·鲍林等人也在分子生物学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新兴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简要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原理、特点、制作方法和类型,及其在新基因发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虫在动物发育的研究及生物防治中起着巨大作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植物寄生线虫、昆虫寄生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未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同样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在RNA表达和调控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70年代的RNA结构解  相似文献   

5.
显微电生理学、神经化学以及微观形态学曾被誉为20世纪神经科学的三大进步。现在,几乎所有生物学科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会承认,他们在本世纪所看到的最富于革命性和最富有成效的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关于遗传的细胞机制和在分子水平对结构和机能进行编码和解读的新概念以及以DNA为基础的各项高、新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对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理解。第22届美国神经  相似文献   

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简称Y.e)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国际上广泛注意的一种人畜共染病原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已从人、动物、土壤、水和多种食品中分离出来。是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的少数肠道致病菌之一,全球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已有数十起。该菌虽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发现,但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引起国外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家们的广泛注意,随着其重新分类和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Y.e菌的研究更进了一步,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多糖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几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 ,多糖、蛋白质与核酸一样是涉及生命活动本质的三类生物大分子之一。多糖 (Polysaccharides,P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又称多聚糖。 PS不仅是人体生命必需的成分 ,而且也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 ,并参与多种生命功能活动。真菌多糖主要存在于菌丝体细胞壁内并分泌于细胞外的高分子糖类化合物 ,一般由 10个分子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1]。早在 2 0世纪 50年代 Bradner等就提取了酵母多糖 ,2 0世纪 60年代日本对 10 0多种真菌进行了筛选 ,70年代…  相似文献   

8.
雅各布是法国著名细菌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和莫诺于1961年首次提出解释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操纵子模型,因此与利沃夫分享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雅各布还先后探索细菌溶源机制、提出并证明mRNA假说、提出复制子模型等。70年代后将研究拓展到真核生物,这些成就极大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雅各布许多发现被写入教科书,是分子生物学奠基人之一。本文全面介绍雅各布的生平和成就。  相似文献   

9.
正以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工程已有数千年的历史,20世纪初,丙酮丁醇和甘油的发酵法生产,以及随后的青霉素的发现和大规模生产,推进了现代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逐渐成为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发酵产品也从传统的微生物制品拓展到基因工程微生物、动植物细胞表达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由  相似文献   

10.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未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同样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在RNA表达和调控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70年代的RNA结构解析与Z-DNA的发现就是重要的基础。做出这些重要发现的就是美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里奇(AlexanderRich)(图1)。  相似文献   

11.
黄金时代的发现 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伴随着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出现,分子生物学进入黄金时代。而在此之前,高效率扩增DNA序列是不可能的。PCR的出现让基因的克隆进入井喷时期。  相似文献   

12.
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简述了其制备过程、主要分类及其在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预测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检测是土壤修复、监测、评估时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绝大多数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培养,因而早期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检测结果代表性不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该文对近年来土壤污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所采用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按照其原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根据不同技术的灵敏度、优缺点分析了其适用范围。指出了目前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缺陷并展望了土壤修复领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你知道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世纪60年代DNA结构的发现和70年代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操作技术(基因工程)日趋成熟。由于利用基因工程操作的原理可以人为地制造出自然界中以前并不存在的新型转基因生物,因此,该项技术一问世,对各种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的争论就伴随而生。  相似文献   

15.
正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真核微生物,既是研究真核生物基本生命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经典模式系统,也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领域非常重要的功能微生物和微生物细胞工厂。20世纪30年代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为模式系统研究真核生物生物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日益受到重视,7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技术推动了酵母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特别是1996年酿酒酵母基因组计划(Yeast Genome Project)的完成,以酿酒酵母为  相似文献   

16.
苔藓植物研究进展I.我国苔藓植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已发表有关苔藓植物方面的论文达800余篇、专著25本。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苔藓植物学的研究现状和我国苔藓工作者取得的成就。苔藓化学和苔藓分子生物学研究是我国目前相当薄弱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迅猛发展,其在生物及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发酵工业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菌种的遗传改造和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以期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并丰富发酵产物的类型。其中,利用原核及真核表达系统进行外源基因的扩增、表达以生产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酶制剂等是近十年来发酵工业的新兴领域。本文从表达载体和宿主菌改造两方面综述近些年来大肠杆菌及酵母表达系统的新进展与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苔藓植物研究进展Ⅰ.我国苔藓植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已发表有关苔藓植物方面的论文达800余篇、专著25本.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苔藓植物学的研究现状和我国苔藓工作者取得的成就.苔藓化学和苔藓分子生物学研究是我国目前相当薄弱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9.
后基因组时代中的结构生物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 0 0年 6月 2 6日 ,美英两国首脑会同公私两大人基因组测序集团 ,在华盛顿白宫东厅正式向世人宣告 :人基因组的工作草图 (workingdraft)已经绘制完成 .以此为标志 ,在人类跨进 2 1世纪历史新纪元之际 ,生命科学也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即后基因组时代 (post genomeera) .这是生命科学历史发展中一次新的飞跃 .2 0世纪生物学的最基本成就是揭示生命机体的世代遗传主要是以基因为载体的核酸负责 ,有机体的当代生命活动主要决定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从而将整个生物学推进到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中心的分子生物学时…  相似文献   

20.
DNA测序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极大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DNA测序技术已历经4代。简介被称为DNA测序始祖的第1代测序技术、边合成边测序的第2代测序技术、不依赖于PCR扩增的第3代测序技术,以及处于研发中的第4代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