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米老排种源家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米老排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的变异规律,筛选出速生的米老排优良种源和家系。以来自8个米老排地理种源的116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对米老排生长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遗传变异分析和育种值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米老排种源间和家系间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量最高的GXPX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50 m、13.40 cm、0.079 9 m3,是最差种源GXFC的1.28、1.42和2.30倍;生长最快家系是PX01,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86 m、15.31 cm和0.101 6 m3,其株材积是最差家系FC01的4.01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94倍。通过单性状选择对种源进行选择,初步选出2个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8.87%、11.79%和34.70%;运用育种值综合评分法对家系进行选择,初步选出1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1.57%、17.35%和52.06%。GXPX和GXLZ 2个种源,PX01、LZ03、PX02、DB08、PX10、PX04、PX09、DB07、DB16、LZ05、JX16和PX05等12个家系是选出的综合生长表现最好的优良种源和家系,可作为米老排良种材料进行申报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苗期表现优良的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种源/家系,对其13个种源55个家系的苗高(h)、地径(bd)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山鸡椒1年生苗木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完全木质化期,苗高、地径生长不同步。山鸡椒不同种源、家系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利用综合选择指数法建立综合选择式为I=0.007Xh+0.74Xbd,建阳2号、富阳1号、遂昌8号、遂昌13号和岳西1号等5个家系优良度为I级,入选率为9.1%。浙江富阳和福建建阳2个种源的苗高、胸径期望遗传增益值最高;建阳2号、遂昌8号、富阳1号、遂昌13号、岳西1号、建阳3号、岳西6号等7个家系的苗高、胸径期望遗传增益最高。因此,依据生长性状综合选择和遗传增益表现,选择出建阳2号、富阳1号、遂昌8号,遂昌13号,岳西1号5个家系以及浙江富阳和福建建阳2个种源为优良家系/种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亚麻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及ISSR标记分析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引种至云南昆明的73份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3份亚麻种源的10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单株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单株茎干质量、单株种子产量、单株纤维产量、种子千粒重和出麻率)均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生长状况均较好;根据农艺性状可将73份亚麻种源分成2类,每一类又可分为2组,其中,第Ⅰ类包括36份种源,第Ⅱ类包括37份种源.从4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引物用于ISSR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1.1%;基于ISSR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0处可将供试的亚麻种源分成3大类:第1类包括67份种源,第2类包括4份种源,第3类仅有2份种源,在相似系数为0.82处第1类种源又可分成3个亚类.结果显示,根据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对二者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亚麻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及育种目的,可培育出适于本地栽培的优良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滇南亚高山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优良品系,对53月生的巨桉11种源173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分枝和冠幅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6.90%~28.84%、23.84%~25.28%、62.34~67.55、13.04%~25.62%、13.04%~25.41%和35.07~39.93,各性状种源遗传力为0.94~0.96,家系遗传力为0.88~0.95。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树高、单株材积、干形和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与其他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形与分枝的相关系数为0.70,冠幅与干形和分枝均呈负相关关系(r2=-0.03)。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始终最大,以5%为入选率时,遗传增益高达66.11%;入选率不同,胸径与树高、干形与分枝的遗传增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值的排序发生变化。以10%为入选率,经综合指数选择有17个家系入选,均来自1号(昆士兰Copperlode)、4号(昆士兰Koombooloomba)、6号(昆士兰Copperlode Falls Dam)、7号(昆士兰Bambaroo)、9号(福建天马东溪)和11号(四川乐山)种源,2号(昆士兰Ravenshoe)和8号(昆士兰Tully Gorge National Park)种源表现最差,排前6名的家系为289号、283号、2号、42号、121号和82号,也分别分布在入选种源中,说明入选家系不仅生长优良而且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优良家系,对其24个种源310个家系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采用多目标决策法选育用材林优良家系及单株。结果表明,9年生枫香胸径、树高、材积、第一枝下高、冠幅和树干通直度等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以云南富宁、广西凭祥和江西湖城3个种源的材积生长表现最佳。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属于中等遗传控制,为0.24~0.44,单株遗传力为0.20~0.50。共选出优良家系26个和单株41株,优良家系的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冠幅、树干通直度分别大于总体均值的19.63%、18.56%、52.16%、5.11%和4.03%;遗传增益分别为6.67%、8.24%、20.28%、1.82%和1.75%,优良单株平均材积大于总体均值的150.25%。这为枫香育种策略制定和生产应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松半同胞家系变异分析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和筛选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的53个28年生红松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枝下高和第六轮枝高)及形质性状(分枝角、通直度和轮枝数)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部分形质性状外,大部分生长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6.97%~37.39%,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76%~26.75%;各性状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136~0.746;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31~0.827,个别性状遗传力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分枝角外,其余各性状间大部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0.073)。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2.31%,表明三个主成分包含了供试家系生长及形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对主成分Ⅰ的贡献较大,且描述红松的生长性状,因此可作为选择优良家系的评价指标。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家系及单株进行选择,以家系材积现实增益超过35%为标准,可筛选出5个优良家系,入选率为10%,入选的优良家系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平均值分别为7.90m、25.02cm、19.21cm、16.23cm和0.1074kg·m-3,现实增益分别为3.94%、14.71%、17.26%、19.34%和39.48%。对优良家系内的单株进行选择,按单株材积遗传增益超过100%为标准,可筛选出6株优良单株,入选率为4%,入选单株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平均值比总平均值分别高1.60m、8.54cm、7.04cm、6.69cm和0.097kg·m^-3,遗传增益分别为5.99%、29.92%、35.53%、37.06%和102.04%。所选优良家系及单株可为良种审定提供基础,也可以为种子园的营建、改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巨桉种源/家系综合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择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优良种源,对其13个种源177个家系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2月生巨桉除生长量在区组间差异显著外,其他性状在种源、家系和区组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50月生时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50月生时,单株材积位于前四的种源分别是2号(来自昆士兰州Copperlode)、3号(来自昆士兰州Ravenshoe)、1号(来自昆士兰州N W Townsille)和11号(来自四川省黑龙滩)。50月生时,有78个家系的单株材积增长量超过总体家系平均值(0.08 m3),位于前三的家系是分别为2号(来自2号种源)、156号(来自福建天马东溪的10号种源)和93号(来自昆士兰州Bambaroo的8号种源)。50月生巨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分枝和冠幅的遗传力分别为0.56、0.91、0.73、0.67、0.64和0.76;这些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26.64%、29.37%、64.41%、17.58%、15.26%和45.80%;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5.94%、24.30%、60.97%、28.59%、26.07%和42.96%。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幅和分枝呈较小的负相关,其余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性。结合生长指标和形质指标,最终筛选出4个优良种源和18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8.
光皮桦优树子代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福建省选择101株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 Winkl.)优树,利用其中55株优树的种子在福建省邵武卫闽林场开展子代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光皮桦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优树子代间差异显著, 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 3 a生树高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46和0.327, 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 0.431和0.291;各生长性状与冠幅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以3a生树高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家系中初步选出12个优良家系和31株优良个体,优良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95%和11.87%;优良个体的树高和胸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高达26.60%和40.37%,选择效果非常明显.这些优良家系和个体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或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露水河宏伟种子园的551个优株29年生红松半同胞子代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冠幅)、结实性状(连续7个结实年份的球果总数)和抗病虫能力进行调查,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生长、结实和抗病虫能力等6个性状,优选出优良家系和单株.结果表明: 各性状在不同家系间和区组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9%~61.0%,极显著的差异与高的变异系数有利于优良家系的评价和选择;材积、结实量和抗病虫能力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7、0.52和0.48)均大于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37、0.07和0.10);红松家系生长性状、结实性状和抗病虫能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以5%的入选率初步选出28个优良家系,其材积、结实量和抗病虫能力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6.8%、71.4%和0.5%;以2%的入选率在优良家系中初步选出7个优良单株,其材积、结实量和抗病虫能力的遗传增益分别为66.8%、80.9%和0.7%.这些初选的优良家系和单株表现出明显优势,可指导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疏伐,并为高世代种子园的营建提供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0.
引种火炬松家系的速生性和稳定性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福建省引种的5年生火炬松家系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火炬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方差及家系与地点互作方差均达显著水平,火炬松家系在福建省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马尾松和湿地松。利用系统聚类法可将测试的25个火炬松家系分为速生、较速生、中等和较差4类,其相对于当地树种马尾松的实际增益分别为83.2%、63.4%、48.5%和33.7%。运用基因型分组法对火炬松家系的速生性和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19、25、18、21、10号家系为增产且变异小,具有理想基因型的稳定型家系。  相似文献   

11.
来自12个种源的70个香椿(Toona sinensis)优树子代在福建省永春县和华安县进行造林测定试验,调查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测定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华安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树高1.10~2.80 m,地径1.24~3.72 cm,永春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树高0.91~2.71 m,地径1.18~3.68 cm,华安和永春两个试验点内不同香椿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华安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和23.68%,初步选出6个早期生长表现优秀的家系,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55 m和3.44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3.70%和30.16%;永春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44%和26.48%,初步选出19个早期生长表现优秀的家系,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52 m和3.34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5.07%和24.96%。通过树高和地径的聚类分析与生长比较,70个参试家系可分为优、良、中、差和极差5个类别。综合2个试验点生长表现,初步认定4号、23号、53号和65号等4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2.
为选择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优良家系,对来自10个国家23个种源109个家系的短枝木麻黄生长性状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表明,造林42个月后短枝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抗虫性、健康状况和保存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印度种源(18118)、中国种源(18267、18268和18586)、泰国种源(21199、18299和18297)在生长速度上表现较好;肯尼亚种源(18144、18142、18135)、澳大利亚种源(17862)、瓦努阿图种源(18312和18565)的抗虫性较好;瓦努阿图种源(18312)和肯尼亚种源(18142)的健康状况表现较好;中国种源(18586)、越南种源(18128)和肯尼亚种源(18144)的保存率较高。单株材积的遗传力最高,保存率和抗虫性的较低,健康状况的最低。利用单株材积、抗虫性、健康状况和保存率进行指数选择,按25%的入选率,28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家系可作为下一步杂交育种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3.
光皮桦优良单株自由授粉子代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光皮桦 (BetulaluminiferaH .Winkl.)为落叶阔叶大乔木 ,零星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 (区 ) [1] 。近年来 ,由于装饰装璜市场对光皮桦木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使得天然林遭到过度采伐 ,造成光皮桦天然林资源锐减 ,致使光皮桦可利用资源极少 ,处于渐危状态。有关学者就光皮桦的天然种群结构、种群动态等进行研究 ,探明了光皮桦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演变规律等[2~ 5] ,对光皮桦的繁殖方法及苗期生长特性也进行了探讨 ,揭示苗期生长特性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6,7] ;但在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甚少[8] 。鉴于此 ,作者在现有天然…  相似文献   

14.
红锥家系遗传变异与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选择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优良家系,对2–11年生红锥家系的生长性状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上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受中等或中等以上遗传控制,具有很强的家系和家系内单株选择潜力;家系的单株材积变异幅度较大,胸径居中,树高的较小,显示出红锥家系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家系和单株遗传力随林龄的增大逐渐变小,到7–9年生时逐渐稳定。年度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相关系数随林龄逐渐增大,到7年生时最大,分别达到0.9602、0.9340和0.9849,之后趋于稳定,因此,7年生可作为早期选择的适合年龄。结合早期选择及形质指标,11年生时最终选择出优良家系10个,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3.95 m、14.34 cm和0.1229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2.24%、18.69%和51.59%,其通直度、圆满度、分枝角度、最大分枝、冠幅、枝下高等形质指标也提高7.71%~12.94%。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江西永丰、浙江开化和安徽滁州3个试验点,以32个种源的麻栎试验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源间林木生长变异、主要经济性状(地上单株生物量)随林龄的动态变化,并基于AMMI模型进行生长性状稳定性分析和优良种源选择。结果表明: 3个试验点麻栎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地)径和地上单株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差异。麻栎地上单株生物量受地点、种源、种源×地点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其中地点对生长变异影响最大,其次为种源和种源×地点。不同地点麻栎苗期(1~3年生)和幼林期(4~11年生)优良种源的选择结果具有较大差异。根据第11年地上单株生物量分别筛选了在当地表现较好的种源,江西永丰试验点7个优良种源,高出试验点均值15.6%~57.8%;浙江开化试验点7个优良种源,高出试验点均值19.2%~45.2%;安徽滁州试验点8个优良种源,高出试验点均值24.9%~63.3%。综合生长量和稳定性表现,筛选出4个适于3个地理区域短轮伐期炭用林培育的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地上单株生物量均值为36.55 kg,稳定性参数均值为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