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翡翠贻贝Mytilus viridiws Linnaeus主要分布在我国至菲律宾等地,是热带、亚热带海区的重要养殖贝类之一。但因我国翡翠贻贝的野生苗产量不足以供应养殖生产发展的需要,用天然亲贝进行人工育苗,往往又受到自然繁殖期的限制,所以,为了大量增殖翡翠贻贝苗,扩大养殖生产,人工培育亲贝是受到生产单位重视并迫切要求研究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高于捕捞产量的国家,淡、海水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50%以上。从20世纪50年代的海带自然光育苗技术开发成功开始,60年代紫菜育苗养殖技术的成功,70年代解决贻贝采苗养殖技术,80年代开发对虾工厂化育苗以及海湾扇贝的引种成功,到90年代初,中国对虾、扇贝养殖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了藻、虾、贝三次产业浪潮。  相似文献   

3.
双壳类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它的种类多、产量高,有些早就被用作水产养殖的对象,如牡蛎、贻贝、蛤子、缢蛏、泥蚶等,在国内外水产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随着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在养殖业上从靠天然、半人工采苗养殖逐渐趋向于全人工化,因而人工繁殖苗种与其工厂化已经成为水产养殖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与发展方向。国内外学者和工作人员已经对它进行了不少的努力,并且有了一定进展,其中饵料生物与培养水质看来是两个关键问题。后一问题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表面现象的了解,对其实质还知道得很少(Wilson、Armstrong,1958;Wilson,1961),而对前一问题则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鳜(Sinierca chuatsi)养殖需要, 实现均衡上市的苗种供应要求, 研究通过对两批亲鱼在不同季节各进行4次交替人工催产, 按月建立苗种繁育模式。结果显示, 池塘中自然培育的亲鱼, 卵巢成熟系数出现2个峰值, 而网箱中培育的亲鱼, 经过4次人工催产, 出现4个成熟系数峰值, 产卵量和出苗量与成熟系数峰值正相关。以二繁的成熟系数、产卵量和出苗量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三次(P<0.05), 二繁、三繁和四繁的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成活率均较高, 显著高于一繁(P<0.05), 温度是影响一繁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产后亲鱼成活率随人工繁殖次数增加而下降, 其中以一繁的成活率最高, 达93.33%, 显著高于三繁和四繁(P<0.05)。综上结果表明, 通过按季节分梯次人工繁育模式解决鳜苗种生产的均衡供应是可行的。这为转变鳜的养殖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为其他鱼类苗种的均衡生产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帘蛤科贝类主要经济种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对我国帘蛤科中的主要养殖种类如菲律宾蛤仔、青蛤、文蛤等的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苗种培育技术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制约我国蛤类养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子(足够的优质健康苗种和相应的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壳类软体动物是引发海洋生物污损现象的重要生物类群。污损近海设施的该类型生物主要为紫贻贝(Mytilusedulis)、齿缘牡蛎(Dendostrea folium)、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日本巨牡蛎(C.nippona)等种类; 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近海海域, 污损性双壳类以牡蛎为优势种, 而温带近海海区则是紫贻贝;至于深度方面, 牡蛎污损的范围大于紫贻贝。近海设施污损生物的防除主要通过水下人工清除作业、安装波浪驱动海生物防除装置、涂装防污漆、电解海水、添加杀生剂和生物控制等途径, 加强近海污损性双壳类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发展, 而且可为研发新型高效环保防污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贻贝养殖海域表底层的鱼类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贻贝养殖生境表底层水体的鱼类组成差异,利用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在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采集的鱼类数据,采用多样性和相对渔获率指标结合聚类和排序方法,对表底层的鱼类组成、多样性、密度以及群落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鲻(Mugil cephalus)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为秋冬季贻贝养殖区表层水体的优势鱼类,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分别为底层水体秋季和冬季的优势种;其中小黄鱼在养殖区的表底层皆有较大数量的分布;渔获率上,两季皆呈现表层高于底层的特征,除冬季的丰度渔获率外,其余皆有显著差异;鱼类在养殖区表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皆高于底层;多元分析显示,无论秋冬,表底层的鱼类群落格局皆有显著差异。可见,贻贝养殖设施相当于规模庞大的浮鱼礁系统,在泥质海域建设海洋牧场时,可结合类似浮体结构以增加海域立体养护能力;另一方面,可在养殖区底部增设人工鱼礁,以进一步发挥其海洋牧场效应。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沿海常见牡蛎种类及太平洋牡蛎的生物学知识,人工育苗技术,北方海区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厦门地区养殖的海兔,其卵群带俗名“海粉”,可供食用或作药用,除供应国内需要外,更远销南洋等地。在汛期,渔民更大量捕获海兔作为肥料。因此推广海兔养殖业,不仅是沿海渔民开展副业或专业生产增加收入的新途径,同时也是满足广大人民对海粉需要及改善营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产动物营养繁殖学团队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国家重点学科的骨干研究力量之一,也是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苗种生产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团队负责  相似文献   

11.
生物入侵是继栖息地破坏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驱动因素。近年来,原产于南美洲地区的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区被陆续报道,而我国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同样发现斑纹小贻贝,且其已经建立可自我维持的种群。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入侵生物,斑纹小贻贝尚未引起国内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足够重视,亟待查明其在我国沿海的分布现状、扩散趋势和生态影响等,为斑纹小贻贝的检测、监测、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综述了斑纹小贻贝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和全球生物入侵现状,发现国内的斑纹小贻贝源于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于2014年左右通过船舶压舱水或船体生物污损的形式侵入我国南方沿海并迅速扩散。此外,斑纹小贻贝在我国的生物入侵处于"引进-传播"阶段,即将大规模扩繁,因此亟需开展应急清除行动。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苗种和病害问题。本文就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物植物品种培育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就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在群体和个体水平、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以及基因和分子水平培育新品种的工作,包括SPF和SPR苗种的培育、性别控制和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藻类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等进行了讨论。在重要水产养殖疾病病原的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方面,重卢、讨论了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疫苗和免疫促进剂的开发以及基因工程疫苗。本文还对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战略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洞头海区大型海藻养殖净化海水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2008年浙江温州洞头海区大型经济海藻羊栖莱和坛紫菜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实验室内测定了藻体内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估算出大型海藻养殖从洞头海区除去N约196t,P近10t。海藻养殖有效净化了洞头海区海水水质、降低了赤潮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对厚壳贻贝2个养殖群体与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4个群体共获得30个单倍型。结果显示:在养殖群体中单倍型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要比野生群体的低,可能是由于只有少量的有效父母本对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有贡献所致。养殖群体与当地野生群体之间也未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可能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基因流。在今后厚壳贻贝养殖过程中,本研究可以用在对养殖群体进行遗传监测,从而保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苗种和病害问题。本文就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物植物品种培育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就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在群体和个体水平、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以及基因和分子水平培育新品种的工作,包括SPF和SPR苗种的培育、性别控制和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藻类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等进行  相似文献   

16.
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于1982年从日本引入中国并展开规模化养殖.由于引入的亲贝数目有限,使虾夷扇贝在人工育苗养殖过程中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本研究使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日本原种贝(♀、♂)自交后的子代群体(RZ)、国内种贝(♀、♂)自交后的子代群体(DZ)、日本原种贝(♂)与国内种贝(♀)的杂交群体(ZJ)和国内自然海区(中国旅顺月亮湾)天然繁殖群体(HC)4个不同的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3.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18~0.7017,日本野生群体做为种贝繁殖的苗种(KZ)与中国养殖群体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除了DZ群体外其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无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厚壳贻贝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DNA的遗传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川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对厚壳贻贝2个养殖群体与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4个群体共获得30个单倍型.结果显示:在养殖群体中单倍型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要比野生群体的低,可能是由于只有少量的有效父母本对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有贡献所致.养贿群体与当地野生群体之间也未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可能足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基因流.在今后厚壳贻贝养殖过程中,本研究可以用在对养殖群体进行遗传监测,从而保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水体环境的日益破坏和污染 ,加之狂捕滥捞 ,水产品日见枯竭。为了保证水产品的供应 ,近年来 ,世界各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但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 ,是有赖于种苗的培育技术的提高 ,才能有效地确保种苗的来源 ,养殖者能随时可取得大批种苗 ,扩大规模养殖。然而 ,种苗的培育之成败关键 ,除防治病害等因素外 ,还往往取决于水产养殖饵料生物培养的成功与否。例如 ,我们在养殖培育对虾幼苗时 ,则需要大量的卤虫来喂养。过去完全依赖于盐田卤水中自然生长、繁殖的卤虫。由于受到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其产量得不到保证 ,况且目前盐田环境受…  相似文献   

19.
贻贝是一种习见的软体动物,在我国北方俗称海红,其干制品叫做淡菜。除少数淡水种外皆为海产贝类。贻贝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丝鳃目(Fillibranchia),贻贝亚目(Mytila-cea),贻贝科(Mytilidae)。贻贝的经济价值是非常高的,不仅分布面广、产量大,而肉味鲜美  相似文献   

20.
紫菜叶状体细胞的酶法分离及其养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应用生物技术方法,进行紫菜细胞的菜苗和海上养殖已获得成功。用海螺酶将紫菜叶状体细胞分离成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研究了叶状体的不同细胞类型的再生和发育。不同海水比重、不同温度对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的影响,并研究了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附着及其海上的养殖。紫菜酶法采苗的成功,将会对传统的紫菜养殖产生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