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出生后至成年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氮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情况。方法取出生后7d、28d和60d小鼠小肠制作全层铺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分别显示ICC、氮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结果小鼠生后小肠ICC的数量明显增多,但单位面积细胞数量随小肠长度和面积的增加而降低,在生后28d达到成体水平。而氮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生后即达成体水平,随年龄增加仅见神经突起增长、神经纤维增粗以及神经网络的密度变疏等改变。结论小鼠小肠ICC和胃肠壁内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神经元的发育并非同步,ICC的发育成熟明显晚于ENS,提示出生后早期局部微环境更易影响ICC的发育与成熟,可能与部分婴幼儿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顺铂对胃组织Cajal间质细胞(Cajal interstitial cells,ICCs)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以及姜黄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和顺铂+姜黄素组,每组各10只。姜黄素(200 mg/kg/d)混悬液连续灌胃15天。顺铂于实验结束前5天开始腹腔注射(2 mg/kg/d)共5天。计算每只小鼠最后5天的体重增减值,停药24 h后测量小鼠的胃排空率。电镜检测胃组织ICC超微结构,并测定特异性反映ICC功能变化的Ano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注射顺铂后各组小鼠的体重和胃排空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顺铂组相比,姜黄素预先灌胃组小鼠体重下降较少(P0.01),胃排空率有所回升(P0.05)。注射顺铂后,胃组织中ICCs受损,尤其与周围神经和肌肉间的缝隙连接增大甚至断裂,而姜黄素可以减轻这种损伤。同时,顺铂组胃组织中Ano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加姜黄素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而姜黄素可通过减轻顺铂所致胃组织ICC结构损伤以及增强Ano1表达进而增强ICC慢波起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尾悬吊模拟失重环境对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rt=8),按模拟失重时相分别设为6h、12h、1d、2d、3d、5d、7d和0h(地面对照组)组,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动物模型。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GAS、MTL浓度,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c—kit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尾悬吊6、12h阶段,血清GAS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尾悬吊时相延长,血清GAS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近。尾悬吊各组大鼠血清MTL浓度均升高,12h以后各组MTL浓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it蛋白阳性表达为棕褐色,主要分布在ICC胞体和突起,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窦肌层ICC(ICC—MY)呈连续性浓染,肌层内ICC(ICC—IM)亦明晰可见;6h-5d的尾悬吊过程中,大鼠胃窦ICC—MY连续性出现中断现象且逐渐明显,染色逐渐减弱,ICC—IM染色减弱的同时c—kit阳性ICC也明显减少;7d组胃窦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有所恢复。模拟失重各组及对照组大鼠胃窦组织中均有c—kitmRNA表达,尾悬吊6、12h组的c—kit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d组逐渐恢复,5d组又出现明显下降(P〈0.05),7d组c—kitmRNA表达值明显复升。结论:尾悬吊模拟失重对大鼠血清GAS、MTL和胃窦Cajal间质细胞c—kit蛋白及mRNA表达造成明显影响,可能导致胃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尝试优化体外培养Balb/c小鼠胃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实验方法,为深入探索该细胞的生理病理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小鼠胃组织,使用酶解法消化分离细胞,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含有SCF(干细胞因子)的M199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细胞生长状态,采用ICC特异性标志物c-Kit(酪氨酸激酶受体)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基本已贴壁,呈梭形或三角形,有短突起;72 h后细胞胞体变大,突起伸长;5 d后,细胞之间通过突起彼此相互连接,开始形成网状结构;传代后细胞依然保持其固有特征。免疫荧光鉴定可见细胞c-Kit抗体荧光染色阳性。结论:使用酶解法成功分离细胞,细胞数量较多但不增殖,传代后可见细胞纯度较好,稳定培养3周以上后细胞形态逐渐发生变化并开始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5-溴-2-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增殖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动态检测脑缺血后不同时间DG神经细胞增殖及其分化,同时观察增殖细胞表达VEGF及其受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侧DG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缺血后1d开始增加,7d达高峰,28d接近正常水平;BrdU/TuJ1、BrdU/MAP-2阳性双标细胞数在脑缺血后14d开始增加,28d达高峰;BrdU/GFAP阳性双标细胞数则无明显变化;增殖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VEGF及其受体FLK-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可激活DG自体NPCs原位增殖、分化,增殖的细胞同时表达VEGF及其受体可能是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增强的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IGF-1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神经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大鼠单侧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局灶脑缺血后的鼠脑神经发生及增殖后细胞生存的影响.方法:用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IGF-1治疗组.各组再按不同的治疗时间分为7d、14d、28d、42d组.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PSA-NCAM的变化,免疫双标法观察BrdU/PSA-NCAM、BrdU/MAP2和BrdU/GFAP的共同表达变化.结果:BrdU标记细胞和PSA-NCAM标记细胞计数均在缺血后第7d最多,分别是缺血对照组的4.0倍和1.8倍,是假手术组的9.9倍和5.4倍.BrdU和PSA-NCAM双标细胞在缺血发生后双侧SVZ和DG区可以检测到,于第7d计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而BrdU和MAP2以及BrdU和GFAP双标细胞却从第14d开始逐渐增多,直到第42d.随着BrdU/PSA-NCAM双标阳性表达的逐渐降低,BrdU/MAP2双标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呈现此消彼涨的变化.结论:IGF-1侧脑室注射后,在早期(7d内)诱导了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增殖;在中期(7d-14d)诱导了新生细胞的迁移;在后期(14d后)伴随着迁移的进行新生细胞逐渐发生了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不同时期胚胎小鼠肾脏发育不同阶段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探讨eNOS在胚胎小鼠肾脏早期发育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取胚龄13d(E13)、14d(E14)、15d(E15)、16d(E16)、18d(E18)组及新生组(P0)小鼠各10只,共6组。分别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方法对小鼠肾脏内eNOS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14、E15组eNOS在生肾区呈阳性表达;E16组生肾区表达减弱,肾近端小管呈强阳性表达,同时远端小管及肾脏小动脉内皮也有阳性表达;E18组、P0组近端小管呈强阳性表达,远端小管呈阳性表达,髓质中的集合管eNOS表达弱阳性,而致密斑呈阴性表达。(2)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14组肾脏eNOS含量较少,随后逐渐增多,PD0组eNOS含量最多。结论(1)eNOS在小鼠肾脏第14d开始呈阳性表达,以后含量逐渐升高,出生时含量最高。(2)eNOS表达部位从生肾区开始,以后其表达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而肾近端小管、远端小管的表达晚于生肾区,且呈逐渐增强趋势,至出生时达到最强。这一结果表明eNOS在胚胎小鼠肾脏发育的早期阶段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桃低聚肽(walnut oligopeptides,WOPs)对辐射小鼠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0.44g/kg)、3个WOPs组(0.22、0.44、0.88g/kg),再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连续饮水干预不同溶液第14天,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全身照射3.5Gy剂量60Co-γ射线,分别在辐射后第3天和第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脂多糖(LP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对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HE染色,观察其损伤情况,并用ImageJ软件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结果:辐射改变了小肠形态结构,显著降低了绒毛长度,增加了隐窝深度及血清LPS、DAO、D-乳酸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先补充或后期继续干预乳清蛋白和WOPs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辐照小鼠小肠形态结构。辐射后第3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WOPs各剂量组小鼠小肠各肠段绒毛长度显著增高(P<0.05),隐窝深度、血清LPS水平、血清DAO水平及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辐射后继续干预乳清蛋白及WOPs至辐射后第14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WOPs中、高剂量组小鼠小肠各肠段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血清LPS水平及血清DA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DAO水平则是WOPs低、中剂量组显著降低。辐射后第3天和第14天,乳清蛋白组的效果均不显著。结论:WOPs对辐射小鼠小肠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粒径(50 nm、200 nm和1 000 nm)、浓度(清水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荧光聚苯乙烯微球溶液组合对37期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蝌蚪身体大小和脏器系数的影响,连续测定了暴露7 d时,之后清水清除饲养7 d(14 d时)和14 d(21 d时),其体重与体全长的比值(重长比)、小肠长度以及心、肝湿重的变化。重长比在200 nm粒径条件下不受聚苯乙烯微球暴露和清除影响(P > 0.05);50 nm清水组14 d时低于其他浓度组(P < 0.05);1 000 nm中浓度组7 d时和14 d时高于21 d时(P < 0.05),7 d时高浓度组低于其他浓度组(P < 0.05),21 d时清水组和低浓度组都高于中浓度组(P < 0.05)。小肠长度系数在200 nm高浓度组随时间而变化,7 d时至14 d时显著增加,21 d时陡降(P < 0.05),1 000 nm中浓度组7 d时和14 d时都显著高于21 d时(P < 0.05);7 d时,1 000 nm高浓度组显著低于其他浓度组(P < 0.05),50 nm、200 nm均无组间差异(P > 0.05)。心、肝湿重系数均不随处理时间而变化(P > 0.05);心湿重系数只在50 nm 14 d时变化显著,清水组最高,高、中浓度组其次,低浓度组最低(P < 0.05),肝湿重系数只在50 nm和200 nm 14 d时清水组低于其他浓度组(P < 0.05)。50 nm、200 nm和1 000 nm处理分别影响重长比、心和肝湿重系数,小肠长度系数和肝湿重系数,以及重长比和小肠长度系数,但与粒径和浓度均不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西咪替丁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小鼠炎症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鼠36只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每组12只,每组每日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1mL、胃西咪替丁0.1 mL、胃西咪替丁0.2 mL,持续应用14 d,观察小鼠炎症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变化情况。结果: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体重都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西咪替丁2组与西咪替丁1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治疗第14 d的肠组织白介素-2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白介素-10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西咪替丁2组与西咪替丁1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治疗第14 d的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大肠埃希菌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西咪替丁2组与西咪替丁1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治疗第14 d的肠组织CaMKIV、CREM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西咪替丁2组与西咪替丁1组对比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咪替丁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鼠的应用能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平衡,促进小鼠体重恢复正常,还可降低肠组织CaMKIV、CREM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小鼠肠道微生物状况,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对小鼠诺如病毒RNA的提取效能。方法用Trizol提取法和QIAamp Vira lRNA Min iKit提取法分别提取感染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小鼠小肠组织样品RNA和细胞培养物RNA,测定RNA浓度;用MNV特异的引物对分离的核酸样品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结果Trizol提取法提取小肠组织的RNA浓度高于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提取法;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提取得到的细胞培养物RNA浓度高于Trizol提取法。经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提取的两种核酸样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而Trizol提取的核酸样品未见特异条带。结论在MNV的检测中,QIAampViralRNAKit更适合组织样品中MNV病毒核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肝X受体(LXR)激动剂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NPC1表达的影响.52只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a)基础组(baseline group,n=10);(b)对照组(control group,n=14);(c)LXR激动剂治疗组(treatment group,n=14);(d)LXR激动剂预防组(prevention group,n=14).各组小鼠均被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基础组小鼠被赋形剂灌胃处理8周;对照组小鼠被赋形剂灌胃处理14周;LXR激动剂治疗组小鼠在前8周被赋形剂灌胃处理,后6周被T0901317灌胃处理;LXR激动剂预防组小鼠被T0901317灌胃处理14周.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NPC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含量.另外,我们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THP-1巨噬细胞NPC1基因表达,并将细胞诱导成泡沫细胞,检测T0901317对该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结果显示,LXR激动剂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的血浆TC,TG,HDL-C和ApoA.I水平都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LXR激动剂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脂质条纹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减少了58.3%,预防组减少了64.2%;LXR激动剂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的小肠组织、肝脏组织和主动脉NPC1表达上调(P〈0.05);和正常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比较,RNA干扰组胆固醇流出明显减少,T0901317处理组胆固醇流出明显增加,总之,LXR激动剂T0901317能减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并上调肝脏组织、小肠组织和主动脉NPC1的表达,NPC1基因沉默能使细胞胆固醇流出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简便、高效的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本研究取新生24 h内的ICR小鼠大脑皮层,采用物理方法将其分成约1 mm^3,震荡过滤后进行培养。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原代培养1 d、3 d、7 d、14 d、21 d、28 d、35 d和原代培养14 d后再传代培养14 d(记为P2-14 d)细胞形态;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比较原代培养1周、2周、3周、4周、5周和原代培养2周后再传代培养2周(即P2-2)的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基因和蛋白水平变化。选取GFAP、S100-β和谷氨酸转运蛋白(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EAAT1)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抗体分别标记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种类及纯度。研究结果显示细胞生长良好,原代培养4周星形胶质细胞内GFAP比2周、3周、5周和传代培养2周的细胞更加稳定。经免疫荧光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在95%以上。本实验采用相对较简单经济的方法培养出高纯度且生理状态相对较稳定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该细胞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生理功能研究,还可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体外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栀子粗提物对慢性轻度应激模型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10种不同应激源实施对小鼠连续10周刺激,从第3周开始口服给予栀子粗提物3个剂量治疗8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NeuN和BrdU免疫组化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栀子粗提物高剂量组蔗糖饮水量明显增加(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NeuN阳性表达升高(P〈0.01),BrdU阳性细胞的面数密度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栀子粗提物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显著促进海马区神经元发生,提示栀子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感染黑龙江株旋毛虫后7、14、21、28和35d,观察模型组及对照组小鼠肠道分泌物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菌群变化。sIg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模型组sIgA分泌水平在感染后14d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但始终保持高水平(P〈0.01)。模型组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至感染后35d恢复正常水平。乳酸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P〈0.05)。肠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感染后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始终保持下降趋势(P〈0.05)。肠球菌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P〈0.05),在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缓慢下降,至感染后35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旋毛虫感染小鼠sIga的分泌在肠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旋毛虫感染小鼠免疫系统中sIgA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菊芳  刘晨  王慧  蒋丽珠 《生物磁学》2011,(10):1972-1974,1968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热修复的方法。方法:本实验探索了三种抗原热修复方法:1)漂片煮沸法,2)贴片煮沸法,3)贴片改良法。将贴有冰冻组织切片的玻片置于恒温封闭体系中进行热修复。之后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栗集图像对这三种热修复方法进行比较。针对贴片改良法行BrdU与NeuN、P。CERB和DCX的荧光双标,采集图像以观察该方法在免疫荧光甄标实验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1)漂片煮沸法脑组织切片在经过热修复处理后,切片卷起皱缩,不能进行后续实验步骤;2)贴片煮沸法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但背景深,且少数脑片起泡,假阳性现象严重;3)贴片改良法B-U免疫组化及与NeuN、P-CERB和DCX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背景浅,阳性细胞明显。结论:采用改良的热修复法能充分暴露BrdU抗原,DAB显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理想。此方法为一种较好的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热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TIMP-4)在妊娠和产后小鼠卵巢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黄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了TIMP-4mRNA和蛋白在妊娠和产后小鼠卵巢中的时空表达。结果:RT-PCR显示,妊娠各个时期以及产后第1 d小鼠卵巢中均有TIMP-4mRNA的表达,其中第8 d表达水平最高,第14 d开始下降,产后第1 d降至最低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显示,TIMP-4蛋白定位于妊娠各时期和产后第1 d卵巢的膜细胞、黄体、基质以及黄体化的卵泡中,但在颗粒细胞中不表达。此外,在妊娠黄体中,TIMP-4蛋白与TIMP-4mRNA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TIMP-4在妊娠小鼠卵巢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其可能参与妊娠小鼠黄体的形成和功能维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在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首先建立新生小鼠心肌再生模型。C57BL/6J(C57)新生1 d小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进行心尖切除(apex resection,AR),假手术(Sham,SH)组只进行开胸。术后7 d取心脏组织,利用在细胞核表达的增殖标志物磷酸化组蛋白H3(phospho-histone H3,pH3)和Ki67分别与在心肌细胞胞质特异表达的α-辅肌动蛋白(alpha-actinin cytoskeletal isoform,α-actinin),进行免疫共染检测心肌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与SH组相比,AR组pH3+及Ki67+的心肌细胞明显增多。而且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1 d被切除的心肌组织完全再生。为研究Treg细胞是否参与调控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的再生,Western印迹检测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AR组心和脾中Foxp3与SH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同时,免疫组化染Foxp3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 AR组与SH组相比,心尖处有大量的Treg细胞富集。为更直观地检测AR后Treg细胞的数目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7 d Treg细胞数目。结果显示,AR组心和脾中Treg细胞数目与SH组相比显著增多(P<0.01)。为研究Treg细胞对AR后心肌再生的影响,引入注射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的Foxp3DTR小鼠,可特异性敲除Treg细胞。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R+DT组与AR+PBS组相比,抑炎因子白介素IL(interleukin,IL)-10、IL-13与转化生长因子T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表达均降低(P<0.05,P<0.01,P<0.01)。而促炎因子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均升高(P<0.01,P<0.001,P<0.0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AR+DT组与AR+PBS组相比,术后7 d pH3+及Ki67+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并且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1 d AR+DT组被切除的心肌组织不能再生。综上所述,敲除Treg细胞会加剧AR后的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新生小鼠心肌再生能力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次、性别是否对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产生影响。方法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第1~3胎成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腔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不同胎次、性别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的神经发生的差异。结果 (1)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的学习记忆能力(LMA)均显著地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为LMA2〉LMA1〉LMA3,且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LMA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2)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海马DG新生神经细胞的数量(N)均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分别为NF2〉NF3〉NF1和NM2〉NM1〉NM3,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N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次、性别对实验动物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在使用实验动物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尽量使用胎次、性别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多糖组分1(RTP1)对急性电离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辐射对照组(Irradiation Control,IC)以及RTP1低剂量组(200 mg/kg)、中(400 mg/kg)和高剂量组(800 mg/kg),采用灌胃给药方式,连续14 d,NC组和IC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4 d除NC组外,各组小鼠均接受2.0 Gy/只60Coγ射线照射1次,照射后24 h,检测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测定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酰二醛(MDA)水平以及小鼠外周血象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数。结果:RTP1能够升高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增加肝脏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并降低骨髓PCE微核数,与I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RTP1对辐射所致的小鼠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