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RAPD与ISSR技术对地黄的8个品种和2个脱毒品系进行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从80条RAPD引物和4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地黄种质分析的17条RAPD引物和10条ISSR引物用于RAPD和ISSR分析.17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带, 多态性位点数为109;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1.58%;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3135;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是1.3641; 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带. 多态性位点数为79;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58%;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3577;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是1.4037. 基于扩增条带数据库建立了各自的Jaccard遗传相关系数矩阵,构建了相似的分子树状图,将10个供试材料分为2类:一类群含组培85.5、大田85.5、组培9302、大田9302、金状元和金白6个材料;另一类群含北京1号、大红袍、地黄9104和野生地黄4个材料.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9).结果表明,RAPD与ISSR标记适合于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ISSR标记技术是一种多态性和重复性优于RAPD技术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芦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国内外43个芦笋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83条DNA片段,其中170条为多态性条带,约占总数的92.9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DNA带数超过15条.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Nei氏相似系数分布在0.407~0.931之间,平均为0.765,可见遗传多样性相对偏低.对所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Coefficient=0.77处划等值线,可将参试样品划分为8大类群.其中Jwc1、Purple Passion、鲁芦笋1号等6个品种各单独列为1个类群,其余的被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标记分析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RAPD标记对19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材料、33份我国不同省市的地方品种以及8份国外引进大麦品种共6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材料间遗传差异明显.32个RAPD引物中,有25个引物(占78.13%)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另外7个引物能扩增出1~3条清晰但无多态性的条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3.72条.32个引物共产生119条DNA片段,其中8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73.11%,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34;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304;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757~0.981,平均值为0.871.19份来源于西藏的近缘野生大麦材料间GS值变幅为0.818~0.969,平均为0.892;33份我国栽培大麦地方品种间的GS值变化范围为0.783~0.981,平均为0.879;8份分别来自8个国家的栽培大麦品种间的GS值变幅为0.820~0.956,平均为0.882.根据RAPD标记分析的结果,对60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在平均GS值0.871水平上60份大麦材料可聚为5类,聚类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材料的地理分布关系,但某些相同地理来源的材料也较分散地分布在整个聚类树中.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栽培大麦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世界栽培大麦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分析11个花椒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共扩增出67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7条,其中5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比例为84%。根据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构建的聚类分析树状图,11个花椒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08-0.92之间,可分为2个类群,这种分类与花椒的叶的外形分类结果一致。不同地域种植的同一品种材料遗传距离较大,显示花椒的遗传多样性与地域分布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与RAPD分子标记评估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与RAPD两种分子标记对美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不同甘蔗育种单位选育的甘蔗品种或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估。其中1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带,多态性带为84条,多态性比例为96.55%,扩增出的条带数范围为2~8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58条带,引物的PIC值范围为0.34~0.93,平均0.64。21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84条带,扩增条带数范围为3~16,平均每条引物扩增8.7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84,多态性比例为100%,引物PIC范围为0.53~0.97,平均0.86。结果表明,两种分子标记都能较好的评估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怀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用RAPD与ISSR技术对怀地黄的8个品种和2个脱毒品系进行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从80条RAPD引物和4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怀地黄种质分析的17条RAPD引物和10条ISSR引物,用于RAPD和ISSR分析。17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带, 多态性位点数为109;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1.58%;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3135;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是1.3641; 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带. 多态性位点数为79;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58%;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3577;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是1.4037。 基于扩增条带数据库建立了各自的Jaccard遗传相关系数矩阵,构建了相似的分子树状图,将10个供试材料分为2类:一类群含组培85.5、大田85.5、组培9302、大田9302、金状元和金白6个材料;另一类群含北京1号、大红袍、地黄9104和野生地黄4个材料。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9)。结果表明,RAPD与ISSR标记适合于怀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ISSR标记技术是一种多态性和重复性优于RAPD技术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48份叶子花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7条、ISSR引物11条,RAPD引物共扩增97条多态性条带,ISSR引物共扩增140条多态性带,多态性百分率均达100%。(2)根据两种标记的扩增结果,用UPGMA法对48份叶子花种质的聚类分析显示,48份供试材料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RAPD为0.318 8~0.955 6,ISSR为0.349 5~0.900 0;两种分子标记均能清楚地将48份种质材料区分开来,对种质类群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仅有些许差异。(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8份种质可分为两大种系:1)B.glabra种系,其品种大多以其种内来源为主;2)涵盖了B.spectabilis、B.peruviana、B.×buttiana和B.×spectoglabra等4个种的种系,种质构成较为复杂。(4)两种标记聚类结果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52 3。研究表明,对一些形态上无法细分的叶子花种质(类群),RAPD和ISSR分子标记是可靠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及其表型数据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用RAPDI、SSR分子标记及28个表型性状数据对辣椒属5个栽培种的13份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209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09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3.73%;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88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79%.与RAPD相比,ISSR标记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I)、遗传离散度(Ht)和遗传分化系数(Gst)等遗传多样性参数都较大,多态性位点比例在亲缘关系较近的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种内较高,说明ISSR有更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并且适合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RAPDI、SSR的聚类与基于表型数据的聚类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都能将C.annuum与其它栽培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标记评价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利用10个RAPD引物对180份小豆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4条带,其中35条具有多态性,比例为79.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5条多态性带;平均遗传距离为0.274,变异幅度为0.05-0.6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2;基于RAPD标记,把180份小豆种质聚类划分为4个组群,该组群的划分与小豆的生态地域性似乎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引物和ISSR引物分析我国24份花生栽培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选的RAPD引物和ISSR引物中分别有13条引物和10条引物扩增出了清晰并可重复的条带,共扩增出123条带和87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5条带和8.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分别占条带总数的47.15%和57.47%,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  相似文献   

11.
红掌品种亲缘关系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 26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对33个红掌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如下:(1)26对引物共扩增出366条条带,其中有31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79%。引物组合产生的条带数在9~23之间,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4.1条和12.1条多态性条带。(2)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33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0.94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786处可将33个红掌品种分为5个类群。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为品种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采用SSR技术对黄淮麦区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育成的38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39个SSR引物共扩增出186条谱带,其中143务为多态性条带,占76.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3.7条。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320-0.857,平均为0.634。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32水平上38个小麦品种可聚成六大类。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0769~0.48571。SSR标记揭示出这38个具有黑麦血缘的小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与ISSR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分析了哈茨木霉T2-16肽类代谢产物处理豇豆土著根瘤菌,对其遗传性状的影响,同时,比较了RAPD和ISSR两种不同分子标记在检测根瘤菌种间的遗传相似性以及遗传变异性的分辨力.实验中,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引物5条,从80条引物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6条,用5条ISSR引物扩增出54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5.93 %;6条RAPD引物扩增出61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8.85 %.两种分子标记均能揭示出处理前后根瘤菌间的遗传差异,但ISSR标记比RAPD标记可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根据两种标记的结果,对供试的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土著根瘤菌经木霉肽类代谢产物处理后,与出发菌株相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优良选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6份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优良选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实验.选用15个引物共扩增出438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2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15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到59.02%~75.49%.各选系间遗传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大(0.408~0.672),说明各选系间在DNA水平上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新品种C106(爬地青)相比,各选系还存在一定的改良空间.实验结果也表明,RAPD分子标记可成功地用于中国狗牙根优良选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10个RAPD引物对180份小豆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4条带,其中35条具有多态性,比例为79.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5条多态性带;平均遗传距离为0.274,变异幅度为0.05~0.6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2;基于RAPD标记,把180份小豆种质聚类划分为4个组群,该组群的划分与小豆的生态地域性似乎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啤酒大麦品种RAPD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38个啤酒大麦品种的遗传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筛选出的28个有多态性的随机引物中,共扩增出153条谱带,其中91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占59.4%。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8条多态性谱带,平均3.3条。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27水平上38个啤酒大麦品种可聚成两大类,下分5个亚类。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00952~0.37846。RAPD标记揭示出这38个啤酒大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7.
巨峰葡萄系谱的SSR与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和SSR 2种标记分别对系谱关系明确的22个巨峰系葡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以验证2种标记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结果显示,11条RAPD引物和12对SSR引物,分别扩增了82和43个清晰的条带.RAPD与SSR引物扩增的条带中分别有58和31条多态性带,其多态性比率分别为70.7%和72.1%.2种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并且都能有效地将品种区分开来以及正确反映22个葡萄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说明RAPD和SSR 2种分子标记均适合于巨峰系葡萄的系谱分析和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16个石榴品种为实验材料,筛选出10个重复性及多态性均较好的引物进行RAPD分析。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方法对PCR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电泳方式均能得到较为清晰的扩增条带,且两种电泳方式获得的条带总数及多态性条带数均有所不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共检测出76条带,其中有43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56.4%;而在PAGE电泳方法共检测出123条谱带,多态性谱带数为87条,多态性比率为70.95%。PAGE电泳方法检测出的条带数约为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出条带数的1.5倍。基于两种电泳方法所得RAPD标记的多态性位点,利用NYSYS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构建遗传关系聚类图,分析结果显示,石榴遗传多样性丰富,两种电泳方法所得聚类结果大致相同,可以利用RAPD分子标记及两种电泳检测方法对不同数量的石榴进行分子水平的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来自几个引物随机挑选的17个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17个片段都是对应引物的RAPD扩增产物,其中有3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表明了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同时也可以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这为更好地认识RAPD技术的实质以及促进石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瓜种质资源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国内外32份西瓜主栽品种与其骨干亲本及野生类型的遗传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720个随机引物(10bp)中筛选出15个能产生稳定多态性的引物用于RAPD反应,共扩增出104条DNA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43条,占41.3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条带的数目为7.0条。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1个东亚生态型类群、1个美国生态型类群、2个中间生态型类群和2个非洲野生型类群,与传统的西瓜生态型分类基本吻合。每个生态型类群都有其特有的扩增(缺失)条带,同时分析了同一生态型中各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品种的特异条带。本实验结果不仅从分子水平验证了西瓜是遗传基础狭窄的作用,而且在分子水平对西瓜传统分类与地理生态型分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红鲫C1HD近交系的RAPD标记。方法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扩增效果和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8尾红鲫C1HD近交系和8尾普通红鲫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结果S333引物扩增出一条特异性条带,大小约为2.1 kb。结论S333引物扩增出的特异性条带可以作为区分普通红鲫与红鲫C1HD近交系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