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邱中郎同志对匼河文化遺址的时代提出了不同意見;但是他的意見和我的看法有很大的距离。現在,也把我的看法写出来和邱同志进行一次討論。邱同志介紹了周明鎮和翟人杰对师氏剑齿象的詳細研究,得出“6054地点的标本,不同于上新世的剑齿象,而是新种賈氏剑齿象。賈氏剑齿象的时代,……是中更新世。但現  相似文献   

2.
1973年5月,在甘肃合水县板桥公社境内的马莲河畔,发掘出一具剑齿象化石。它是一个老年个体,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2米,是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大的剑齿象之一。剑齿象是一类绝灭了的古象,比  相似文献   

3.
1972年8月,云南省博物馆张兴永同志来信告知,在元谋县班果盆地大班果村附近发现了一个象齿。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截至1971年底为止,在元谋地区(包括元谋盆地和班果盆地)发现的长鼻类化石,已达6种之多,其中的班果古剑齿象(Stego-lophodon banguoensis sp.nov.)就是在班果盆地发现的。为了和这一地区的其他长鼻类化石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动物群面貌,我们去信要求借用该标本。承他们盛情,即将标本寄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经我们初步观察,认为它代表剑齿象属的一个新种。同年11月,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生代室部分同志在班果盆地踏勘时,从社员手中收集到一个相当完整的象齿,并到上述两个标本的产地进行观察。以上两个象齿应属同一种,因它在地层、古生物学上有一定意义,故一并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科学工作者1973年春天在甘肃省合水县出土了一具驰名于世的剑齿象骨架,因产地位于黄河流域,故取名为“黄河古象”。经修复装架,“黄河古象”身高4米,体长8米,仅门齿就长达3米多,俨然是个名不虚传的庞然大物,现生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在大小上都无法和它比拟。由于它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个体最大的剑齿象化石,因此它的发现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在苏北晚新生代地层中发现的两种剑齿象Stegodonzdanskyi和S.chiai。代表前者的化石材料是一件不完整的下颌骨,具有破损的左、右m2和完整的左m3,产自新沂唐店附近沐河岸边上白垩统红砂岩之上和上更新统黄土之下的含砾粗砂层,无共生化石。根据区域地层对比,产化石岩层的时代可能为晚中新世;代表后者的化石材料是产自泗洪归仁砂矿的几件臼齿,或臼齿碎块,与Proboscidipparionsp.,Palaeoloxodonnaumanni,Equussp.和Cervus(Pseudaxis)cf.magnus等共生,时代可能为早更新世晚期。归仁砂矿产的剑齿象M3特别长大,具有9个完整的齿脊和相当发育的跟座,其大小和特征可与S.chiai的模式标本m3相匹配,它们代表一种比S。zdanskyi个体更大,更进步的华北最晚期的剑齿象。  相似文献   

6.
1978年初,云南禄丰县金山公社科甲大队台子村社员在滩山开山造田工程中发现动物化石并报告县文化馆,随后该县前往考察。滩山北距产古猿化石的石灰坝约三公里,西距台子村约0.5公里。它是由一套湖相的褐色砂质粘土、粘土组成的丘陵地形,山顶散布着西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化石产自半山的褐色砂质粘土层里,此层常夹砂砾透镜体及黄色砂层条带。这批化石,经初步鉴定有剑齿象、大唇犀、三趾马。剑齿象的特征与我国北方山西榆社早上新世的桑氏剑齿象较接近,并反映一些更为原始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廖桂兰  刘建  周彧 《古生物学报》2024,63(1):112-124
四川盆地是中国发现并研究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最早的地区之一, 主要研究热点在重庆地区, 而四川地区却少有人研究。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 Owen, 1870)是中国南方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最常见种类之一, 但关于其分类与演化特征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其个体发育情况也还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对产于四川地区、保存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17个东方剑齿象化石的牙齿形态特征和个体发育阶段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牙齿的萌出和磨蚀状态将其分为5个年龄组, 即婴儿期、幼年期、亚成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本研究填补了四川地区东方剑齿象牙齿形态特征和个体发育分析方面的空白, 也为进一步厘清西南地区剑齿象的分类、系统发育及演化研究提供基础材料信息。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西北部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记述了在慈利县发现的金丝猴下颌骨化石标本。报道了吉首县螺丝旋山洞出土的可能是更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的情况;比较详细地研究了早更新世晚期的保靖县洞泡山动物群。并描述了大熊猫的一个新亚种——武陵山亚种。进一步证实在华南存在一个从柳城巨猿洞动物群向狭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过渡类型的动物群。以上新发现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对于湖南(尤其是湘西)第四纪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是中国发现并研究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最早的地区之一, 主要研究热点在重庆地区, 而四川地区却少有人研究。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 Owen, 1870)是中国南方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最常见种类之一, 但关于其分类与演化特征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其个体发育情况也还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对产于四川地区、保存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17个东方剑齿象化石的牙齿形态特征和个体发育阶段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牙齿的萌出和磨蚀状态将其分为5个年龄组, 即婴儿期、幼年期、亚成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本研究填补了四川地区东方剑齿象牙齿形态特征和个体发育分析方面的空白, 也为进一步厘清西南地区剑齿象的分类、系统发育及演化研究提供基础材料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剑齿象化石新材料及剑齿象系统分类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记述来自云南、陕西、贵州等地的一些剑齿象化石新材料,回顾了剑齿象的研究历史,对中国常见的剑齿象化石的系统分类作初步探讨,并把它们归并为三个形态种:StegodonzdanskyiHopwood;S.elephantoidesClift;S.orientalisOwen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Stegodon)进行再研究,提出了下列几点看法:1)依据Ste-godon的特征,可将已命名的中国剑齿象种分为3类。一类为有效的剑齿象种,包括晚中新世的S.licenti Teilhard & Trasseart,1937;上新世的S.zdanskyi Hopwood,1935和S.officinalis Hopwood,1935;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的S.zhaotongensis Chow & Zhai,1962;更新世的S.chiai Chow & Zhai,1962,S.orientalis Owen,1870,S.sinensis Owen,1870和S.huananensis sp.n.等种。另一类是从剑齿象属中分出,归入到其他属或科的种。属于这一类的有可能置入真象类(Elephantoidae)的Stegodon parahypsilophus He,1984,S.guizhouensis Li & Wen,1986,Stegodon cf.S.hypsilophus和S.primitium Liu et al.,1973以及归入Stegolophodon的Ste-godon baoshanensis Yun,1975。第三类为属种分类位置未定的种,以S.wushanensis Huang et al.,1991为代表。2)南亚更新世的S.elephantoides(Clift),1828可能在我国不存在。3)我国的剑齿象化石相当丰富,发现于东经99°以东、北纬38°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和甘肃以及华中、华南、西南和部分华东等地区),生存时代为晚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4)在新生代晚期我国的剑齿象可能经历了3次大的由北向南的扩散和迁移事件。第一次发生在晚中新世,第二次在晚中新世晚期至早上新世早期,第三次在更新世早期。5)剑齿象可能起源于亚洲。S.licenti是我国出现时代最早的剑齿象,也可能是剑齿象最原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动物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镇洪  刘军 《人类学学报》1997,16(3):209-220
本文记述盘县大洞遗址1992-93年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共计43种,属于中更新世中,晚期生活在云贵高原和东南亚丘陵地区的过渡地带的动物群,动物群的主要成员为华南地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分的,但也有一些云贵高原的土著种类,它反映一种以亚热带生态以为主,其间有若干次干,凉气候波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福建境内第四纪哺乳类动物化石发现很少,只胡步伍(1935)记述过宁化的一枚剑齿象牙、宋泰恒(1943)记述过龙岩麒麟山貘、鬣狗和鹿的几块零星标本以及徐余瑄(1959)报道过惠安的一枚印度象臼齿化石。这里记述的一批标本采自永安坑边寨岩山一石灰岩洞穴中,是永安水泥厂工人同志们在爆破时发现的。其中一部分是1965年福建省文管会采集的,也有一部分是1973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采集的。化石数量不多,保存也较差,但作为比较完整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和化石地点的报道,在福建来说还是第一次。此外,在连城、晋  相似文献   

14.
桂林宝积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桂林宝积岩灰黄色堆积物中发现了与更新世晚期“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伴存的两枚人牙、12件人工打制的石器。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一起发现打制石器在广西尚属首次。这对于研究广西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关系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华南象类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报告中记述了三种新的长鼻类化石。这些化石在我国南方第三纪晚期及第四纪早期地层的研究上有着较大的意义。标本都还是在1954年前采集的,几年来因作者想能积集有关的地层资料和较多的化石,因此没有正式报导。目前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前往化石地点进行调查,故作者先将一些资料和观察结果作初步的报导,提供参考和讨论。化石的来源和产出地点如下:1.原始剑齿象类的一个新种,淮河古剑齿象(Stegolophodon hueiheensis sp.nov.)。化石是1952年治淮工程中,在江苏北部泗洪县下草湾(洪泽湖边)引河切岭工程中发现的,后来由华东文化工作队收集后转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这个化石地点的一般地质情况和一部分化石,已由杨钟健及本文作者研究发表(杨、周,1954)。  相似文献   

16.
张建军 《化石》2019,(3):56-58
<正>2016年初,昭通剑齿象的化石修复在昭通市文物管理所余腾松所长以及昭通市昭阳区博物馆等领导的积极推动下,得以深入推进。准备进入实施补配和装架的程序。笔者3月14日到达昆明,根据吉教授筹备象化石展览的需求,复制了一批象的后磨牙模型,需上颜色,小件的只有铜钱大小的象乳齿,大的是尺把长的老年个体总计32件套。在基本完成以后,吉教授拿来两个标本盒,当打开包装以后,发现是一堆破碎的人头骨化石,总计23片。吉教授说这是在保山塘子沟出土的一些旧石器晚期的人骨化石,需要把它拼  相似文献   

17.
江西萍乡杨家湾1、2号洞出土了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剑齿象和亚洲象,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杨家湾洞的剑齿象化石包括DP2, DP3, DP4, M1, M3, dp3, m2和m3等40余件;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可将其归入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在形态方面最显著特征是乳齿的宽/长比值较大、每个齿脊上乳突数目较少和白垩质层不发育。亚洲象化石只发现2件齿板,其特征和大小均与现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的一致;此外,2号洞还出土了1件门齿残段;我国南方更新世的长鼻类化石多为颊齿,门齿则报道较少;首次观察了我国化石象类门齿施氏线,其外施氏角为136°,该数值在剑齿象和亚洲象的变化范围之内,因此,仅藉此特征很难将其归入二者之一。东方剑齿象的地质分布纵贯整个更新世,但亚洲象在我国的初现时间却至今不明,其根本原因是对早–中更新世亚洲象(古菱齿象)的分类、演化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不过,在晚更新世,亚洲象已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依据现生亚洲象可能出现的时间判断,东方剑齿象–亚洲象组合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分布时间应当是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末期,并以晚更新世最为常见。剑齿象出现于我国南方第四纪各个时期,早更新世甚至在北方少数地点发现;真象类在早更新世期间在南方地区缺失,而中–晚更新世时却几乎遍布全国(高山地区除外)。这种时空分布上的变化,究竟是长鼻类自身演化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变化所致,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化石》2001,(3)
盐井沟动物群又称“万县动物群”、“四川动物群”。指在四川万县盐井沟附近发现的一个哺乳动物群 ,时代属中更新世。其代表性化石有 :东方剑齿象、长臂猿、金丝猿、大熊猫、巨、中国犀、竹鼠、箭猪、鬣狗、虎、鼬鼠、豺、黑熊、纳玛象、野猪、水鹿、麝鹿、麂、水牛、野牛、羚羊等。其中包括少数绝灭属 ,如剑齿象、巨等 ,大部分为现生种的化石亚种 ,约占54% ,现生种约占23 %。盐井沟动物群是狭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代表。盐井沟动物群  相似文献   

19.
云南保山地区1973年在羊邑发掘出一具剑齿象化石。省博物馆与当地文教部门从6月起联合举办了出土象化石展览,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一万余人。这次展览,以剑齿象化石为主,说明了该化石出土的经过和意义,并介绍了生物和人类的发展史,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有的观众从几十  相似文献   

20.
云南元谋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南方已知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绝大多数是属于洞穴或裂隙堆积,云南元谋是我国南方为数不多的河湖相堆积的化石地点之一。1926—1927年,美国人格兰阶(W.Granger)曾在元谋附近采得一批化石,后经寇伯特(E.H.Colbert)研究,其动物群包括云南马、剑齿象、犀牛、猪、鹿、牛六个种属。格兰阶采集化石的地点不详,寇伯特主要是根据云南马将所谓的“元谋组”的时代划为早更新世。1938年,卞美年前往元谋进行新生代地质的研究并获得了剑齿象、马以及不能详细鉴定的鹿类、牛类化石。这些化石除剑齿象采自明确的地点外,其余均是从药商手中买的。卞氏也认为元谋组的时代为早更新世,相当于华北的三门系。1960年,北京中央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组的同志在元谋马大海附近的三个地点采得一批化石,有云南马、猪、鹿和牛,其中云南马的化石有完整的上、下颌骨,经裴文中研究,对过去寇伯特所命名的云南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