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恶性疟疾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由于抗药性疟原虫的出现,研究安全、有效且廉价的恶性疟疾疫苗迫在眉睫.综述了当前在研究中的3种恶性疟疾疫苗,并从候选抗原性质、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和抗原免疫原性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的现状,为传播阻断型疟疾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为降低疟疾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需要对疟疾采取新的治疗手段,同时应加快消除疟疾和最终消灭疟疾的步伐。为实现消灭疟疾这个目标,旨在打破寄生虫传播循环、防止疟疾复发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因此,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被视作重要的疟疾治疗手段,包括阻断人蚊传播的传播阻断型疟疾疫苗(VIMT),该疫苗针对的是寄生虫的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阶段,或者说是蚊子体内阶段(SSM-VIMT)。在过去的几年中,当疟疾研究领域开始着手于  相似文献   

3.
疟疾肆虐,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疫苗作为一个关键性的预防策略,为消除疟疾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学家们针对疟疾疫苗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其中红细胞前期疟疾疫苗、红细胞内期疟疾疫苗、传播阻断疫苗以及多抗原、多表位重组疟疾疫苗和多阶段融合蛋白疟疾疫苗等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疟疾疫苗获得上市许可,未来作为可以拯救生命的优质、高效的抗疟疫苗或将成为根除疟疾不可替代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SPf66疟疾疫苗已进行人体试验。三次免疫后20天,接种者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保护率。大规模接种尚待研究。今后研究优良的疟疾疫苗仍应以单克隆抗体、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能引起保护性抗体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决定簇,再用基因重组或人工会成方法制备多价亚单位疫苗。此外,尚需研制阻断疟疾传播的疫苗。  相似文献   

5.
间日疟原虫是导致人类感染疟疾的4种疟原虫之一。由于间日疟具有较强的遗传多样性和更易复发等特点,间日疟原虫的防治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其中疫苗的研发是重要的防控手段,传播阻断疫苗作为可以阻断传播的疫苗,相关方面的研究却刚刚起步。综述了间日疟传播阻断疫苗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旨在为间日疟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疟疾目前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现全球每年新增疟疾病例3~5亿人,其中约300万人死于该病.特别是病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扩散已给疟疾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研制新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研制有效的疟疾疫苗被认为是人类控制乃至消灭疟疾的重要途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构建和鉴定多个疫苗候选抗原[1,2].本研究进行高密度优化表达的融合抗原就是一个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可分别引起恶性疟和间日疟。采用疫苗防治疟疾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fs25和Pvs25抗原是2种疟疾传播阻断期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简要综述了根癌农杆菌、酵母菌、腺病毒、牛痘病毒和杆状病毒等微生物介导的疟原虫Pfs25和Pvs25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全世界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疟疾,因此研究有效的疟疾疫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疟原虫生活史十分复杂,给人疟疾疫苗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一度呼声颇高的Spf66疫苗在大量的人体试验结果表明其保护效率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Spf66为小肽,其免疫原性不强,因此使用合适的佐剂是提高疟疾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率的途径。美国Water Reed陆军医学研究所应用乙肝表面抗原为佐剂,研制的疟疾疫苗显著提高了保护效果。 霍乱毒素是良好的疫苗载体和免疫佐剂。本研究首先构建了适于将抗原表位基因融合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Pfs25蛋白是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的侯选抗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Pfs25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pfs25基因序列,通过毕赤酵母喜好密码子分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采取定向克隆策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s25/pGAPZαA,经BstXⅠ线性化,电转染法转化酵母菌株GS115,在Zeocin抗性的筛选培养基上获得表达目的基因的pfs25/pGAPZαA/GS115重组酵母菌,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产物;通过在YPD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和目的基因表达,验证重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Pfs25蛋白,且重组菌株遗传性质稳定。结论:为研制基于Pfs25蛋白的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疟疾疫苗     
疟疾是世界上分布和流行最广的寄生虫性疾病之一,世界上有20亿人口生活在疫区,每年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患病,其中50%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每年死于疟疾的人口约100万-300万,尽管疟原虫的生物学研究仍不甚明晰,疟疾疫苗的研究在最近的30年中仍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针对疟原虫的生活各周期的主要保护性抗原,科研人员已研制了一系列的疟疾侯选疫苗,如CSP疟疾疫苗,MSP1疟疾疫苗,pfs25疟疾疫苗和SPf66多期多抗原合成疟疾疫苗等。目前疟疾疫苗主要历经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三种形式,因为在疟原虫生活周期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候选抗原,依此又可将疟疾候选疫苗按其起作用时期分为红细胞前期疫苗,红细胞内期疫苗,配子期疫苗和多期多抗原疫苗,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开发出十分理想的疟疾疫苗,由于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多且免疫原性弱,单独应用疟疾疫苗难以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所以必须配合以佐剂来增强其免疫效果,然而不同的佐剂对不同疟疾候选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有着明显差异,因此佐剂的选择是疫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宿主的遗传性限制也影响着疫苗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据最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报道,荷兰科研人员利用感染了疟疾的蚊子叮咬人类,成功使人获得了对疟疾的免疫力。这将为疟疾疫苗的研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恶性疟原虫pfs230蛋白是恶性疟疾传播阻断疫苗主要的抗原之一,可影响雌雄配子的受精过程,这种疫苗对阻断恶性疟疾的传播至关重要。鉴于pfs230蛋白分子较大,以及独特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特征,体内表达有活性的全长重组pfs230蛋白存在困难。现就pfs230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和恶性疟疾传播阻断型疫苗的活性评价方法,用大肠埃希菌、小麦胚芽无细胞系统、毕赤酵母和昆虫细胞中表达pfs230蛋白的进展,以及在不同表达系统中优化恶性疟疾pfs230蛋白表达的策略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恶性疟疾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尤其在非洲地区。目前最有前景的恶性疟疾疫苗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红细胞前期疫苗RTS’S/AS01,其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然而,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成分多,并且同一抗原在不同虫株间存在差异,单一抗原成分的疫苗依然不能有效地预防恶性疟疾。所以,研制一种多表位联合疫苗,使其可以在恶性疟原虫的多个阶段对人体进行免疫保护,达到预防恶性疟疾的目的,这将是恶性疟疾疫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九八五年和八六年在研制、试验和临床试用疟疾疫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于热带地区疟疾地方性流行区控制(更不用说根除)疟疾的方法正日益减少,到本世纪七十年代就明显地需要一种新的疟疾控制方法。由于媒介按蚊对大多数有效的(但价格越来越贵的)杀虫剂抗性日益增加,疟原虫  相似文献   

15.
疟疾疫苗的研究现状和难度朱艳琴综述(常州市卫生局213003)叶炳辉审校(南京医科大学210029)分类号R531.3疟原虫抗药性和蚊媒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发展安全有效的疫苗来控制疟疾,特别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究成功以后,对疟疾疫苗...  相似文献   

16.
蚊虫是疟疾和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媒介控制是阻断虫媒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当前对媒介的控制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但蚊虫已对杀虫剂产生了普遍抗性,加上疟原虫等耐药性问题的出现和抗疟疫苗的缺乏,急需发展新的方法和策略用于蚊媒传染病的防控。蚊子中肠是疟原虫等病原体在蚊虫体内发育的最大屏障,是阻断疾病传播的理想靶点。基于转基因蚊的遗传控制和转基因共生菌的共生控制是降低媒介效能和阻断疾病传播的两个有前景的新策略。遗传控制是直接以媒介昆虫作为遗传操作对象,通过表达抗病效应分子来阻断疾病的传播;转基因共生菌防治则是以共生微生物作为遗传改造的对象,在宿主体内表达抗病效应分子以达到阻断疾病传播的目的。本文对这些新防治方法的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遗传控制和共生控制在蚊媒传染病防治的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快速准确的诊断是疟疾防治的关键。目前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的诊断盒主要有4种,在疟疾快速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综述了这4种诊断盒在疟疾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研究揭示了疟原虫如何引发机体的炎性反应,相关研究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疟原虫如何破坏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为后期科学家们通过增强机体关键的免疫力来开发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来自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发现,在临床和严重性疟疾中驱动机体免疫反应的相同炎性分子也会抑制机体产生保护性的抗体来抵御疟疾发生,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为何机体免疫系统不会在疟疾感  相似文献   

19.
疟疾是一种由原虫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在古代因无法确定传染来源,疟疾曾经导致很多人发病甚至死亡。随着生物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疟原虫需要人和雌性按蚊2个宿主才能完成其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在人体内,主要包括红外期和红内期及配子体形成过程;在按蚊体内主要包括配子生殖与孢子生殖过程。疟疾的防治需要采取灭蚊、积极治疗患者和预防用药等多种综合措施,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都设立了"疟疾日",以宣传和普及疟疾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20.
入侵疟原虫与红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广泛传播的人类严重寄生虫病。近十年来,从分子水平探索疟疾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预防手段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尤其恶性疟原虫全基因组的成功测序为疟疾疫苗的设计和试制开拓了新途径。该文就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表面过程的生化背景,裂殖子与红细胞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疟原虫向红细胞输出的蛋白质,以及疟疾感染所致红细胞的遗传障碍等方面的近期有关报道作一简介,试图从细胞与分子机制讨论被感染红细胞的膜蛋白与膜骨架的某些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