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于1984年9月17—21日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我国首次病毒与农业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和解放军的146位代表,在会议上交流了201篇论文。内容涉及植物病毒鉴定,植物病毒流行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从1980年开始,中国生化学会已相继在武汉、青岛,烟台召开过三届全国病毒生化学术讨论会。1992年10月3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病毒生化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经过筹委会将近一年的筹备,并得到全国从事病毒生化和分子病毒学同行的支持,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85篇,其中包括医学、动物、植物、昆虫和细菌病毒,内容复盖了整个病毒的研究领域。在开幕式上,由上海医科大学闻玉梅教授作的“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金冬雁博士作“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上海复旦大学苏德明教授和武汉大学齐义鹏教授分别作了“昆虫病毒研究概况”和“昆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  相似文献   

3.
植物微嫁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影响微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微嫁接细胞学研究和微嫁接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另外,对微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脱除果树病毒,快速繁育无病毒苗木,繁殖保存珍贵的育种材料,试管内快速检测植物病毒、果树检疫、嫁接亲和力的鉴定及亲和力的早期预测等)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曼玲  周雪平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2):149-151
植物病毒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每年全世界由植物病毒病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估计高达150亿美元。植物病毒病的准确诊断有利于病毒病的综合防治。近年来,由于植物病毒分类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病毒鉴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病毒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本文介绍植物病毒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1生物学鉴定 利用生物学鉴定进行植物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寄主植物和病毒的传播方式。寄主植物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寄主病症、寄主范围和交叉保护现象。在早期的植物病毒研究中,病毒检测和鉴定是以病症为主要根据,现证实这不太可靠[1],…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园艺科学学会(ISHS)、日本园艺学会和日本生物环境控制学会召开的国际植物苗生产会议于1992年7月21~26日在日本横滨举行。我国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人,包括台湾大学1名。会议有20个大会报告,分组发言50位,收到墙报85篇。内容涉及两大方面。一是有关植物再繁殖(主要是微繁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遗传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微繁殖生产工业化有关问题的研究。以水稻为例,日本和中国学者从水稻悬浮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物株。在对培养基中氮源、  相似文献   

6.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环境,微生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的生物合成和产生能量的能力.有近450种植物致病病毒,可导致一系列的疾病.但植物不是被动地面对病毒的攻击,而是进化了精细而有效的防御机制来抵抗、限制或损害病毒的感染.植物抗病基因(R-gene)可以抵抗包括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由特定病毒而引发的防御反应是先天固有的,而且研究人员已经鉴定了与这种防御反应相关的细胞学和生理学特性.作为抵抗外来核酸(包括病毒)的重要细胞防御途径,RNA沉默近来获得了显著性的研究进展.在植物中这些途径的协同作用有效地防御了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IUMS)病毒部委托日本病毒学会及日本科学理事会,于1984年9月1日至7日在日本仙召市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病毒学会议。来自55个国家及地区的1,834人参加了会议。我国有30人,包括台北8人及香港2人。会议学术活动分为综述及论文二大部分。综述有5个专题,多属分子病毒学范畴,分别由22位专家在全体大会上作报告。论文报告配合墙报展览是分组同时进行的,共有52题,个医前包括学、兽医、植物、昆虫病毒,以及水生和海洋动物病毒,各种噬菌体及亚病毒。以人和动物病毒占大多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举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天津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和天津第二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共同筹办的首届全国病毒学学术会议于1986年7月15~19日在天津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军队系统,以及香港地区的225个单位,近500人。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90余篇,包括医学病毒、兽医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及噬菌体,内容涉及诊断、防治和基础三部分,会议规模之大、专业之全面、系统,还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展现了我国近几年来在病毒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谢联辉植物病理学家。1935年3月生,福建龙岩人.现任福建农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他长期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自1973年以来,在他主持下建立起一个颇具特色的植物病毒研究体系,系统研究了中国水稻、甘薯甘蔗、水仙以及福建烟草、蕃茄等植物病毒的种类、分布、测报和治理。先后发现、分离和鉴定的植物病毒有1个世界新记录。11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大陆新记录、并弄清其病原性质与传播途径,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发展我国植物病毒病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发现命名了一种新的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15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收到论文47篇,来自全国14个省(区)、市代表52人。会上,有32人做了报告,主要集中在植物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昆虫信息素的释放、鉴定和生态作用,农田病虫害防治的化学生态学的研究等;在植物化学生态学方面,会上概括的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国内较  相似文献   

11.
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rattlevirus,TRV)是一类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效率和持久性较好的病毒载体,能够介导基因沉默同时不会带来病毒诱导的症状。改造后的病毒能够促进非病毒序列的插入以及对植物的后续感染,也可以鉴定宿主植物生长点的基因,因此TRV在植物基因功能鉴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TRV沉默载体的构建、诱导基因沉默原理、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理学家的特殊任务包括植物病害的诊断、病原物的鉴定和检测、病原物的特性研究以及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研究。植物病理学家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植物健康,也就是防治病害。病害的准确诊断无疑是防治的前提条件。病原物被鉴定得越快速、越准确,就越能快速地实施正确的防治。病害诊断和病原检测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病害的症状学、显微镜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生物鉴定技术和血清学技术。免疫化学技术对病害的快速准确的常规诊断极其有用,对植物病原的鉴定和定量分  相似文献   

13.
灰飞虱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作为病毒介体,可以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引起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病毒病害。目前对于灰飞虱体内昆虫病毒种类尚缺乏系统认识,难以开展利用昆虫病毒防治灰飞虱相关研究工作。为挖掘灰飞虱体内昆虫病毒资源,本文通过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灰飞虱所携带的病毒种类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测序数据比对得到13种病毒,涉及8个病毒科和2种未分类病毒。除占据优势的水稻条纹病毒外,其余均为专性寄生的昆虫病毒,包括5种正链RNA病毒、2种单链DNA病毒和5种双链DNA病毒。在这些病毒中,发现了一种与果蝇A病毒较相似的新病毒,克隆出其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1-1 932位核酸序列,经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在氨基酸序列中发现RdRP掌型亚结构域保守区呈现复制酶置换四体病毒科(Permutotetraviridae)病毒所具有的“C-A-B”排列样式,确定该病毒是一种新的类复制酶置换四体病毒,暂命名为Laodelphax striatellus permutotetra-like virus(LsPLV)。这是首次在半翅目昆虫中发现类复制酶置换四体病毒。本研究表明灰飞...  相似文献   

14.
亚病毒     
亚病毒(subviruses)是一类比病毒更为简单,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亚病毒包括三个类群:类病毒(viroid),拟类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virino)。(见表1) 亚病毒作为病毒学的一个新分枝,是1983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植物和动物亚病毒病原:类病毒和朊病毒”国际会议上才正式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裂解气相色谱法(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PGC)在微生物学的应用中曾多侧重于细菌的鉴定,Mayer最早用PGC做植物病毒的快速鉴定,80年代国内开始开展了病毒的PGC研究。本文报道用PGC分析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IUMS)病毒部委托日本病毒学会及日本科学理事会于1984年9月1—7日,在日本仙台组织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病毒学会议。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834人。中国有30位代表前往,其中包括台湾代表8人和香港代表2人。  相似文献   

17.
菌株S.tz的抗菌活性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沈阳天柱山土壤中分离到一种链霉菌S.tz,试验表明它所产生的水溶性抗生素不但对植物病毒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具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对甜瓜枯萎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种的鉴定特征与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相似,初步鉴定该菌株是不吸水链霉菌的一个新的变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深度测序技术发掘植物病毒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因其快速和灵敏的检测特点已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NGS具有非序列依赖性的优势,能同时检测植物样品中可培养和不可培养的、含量高及含量低的所有的DNA病毒、RNA病毒以及类病毒,它的出现极大地变革和推进了病毒的发现历程.利用该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进行了植物病毒的发掘和病原鉴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围绕NGS及其在植物病毒发掘中的应用研究和前景进行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郭敏霞  傅永福 《遗传》2013,35(6):727-734
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化修饰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种翻译后修饰, 在很多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拟南芥中SUMO底物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SUMO化修饰过程, SUMO底物的鉴定, 包括鉴定方法的进展和鉴定成果。然后依据底物的亚细胞定位、生理功能和参与的生理生化过程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 以期更好地理解蛋白质SUMO化修饰方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周期长、工作量大、过程繁琐,不利于基因功能的快速高通量鉴定.近年来随着基因沉默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发展,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进行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作为一种快速、高通量的反向遗传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在烟草、马铃薯、番茄等植物中, 在大规模的植物基因组功能鉴定中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 VIGS 的作用机制、植物病毒栽体、转化方法以及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