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蛙卵油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林蛙卵提取林蛙卵油,并对影响林蛙卵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获得最大林蛙卵油产率的条件。即:以石油醚(30~60)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为4 h;提取料液比为1:9。并对提制的林蛙卵粗油进行精制。得到具有透明黄色,鱼腥味道的林蛙卵油。  相似文献   

2.
2008~2010年,北京动物园在陕西洋县长青自然保护区采集血雉卵进行人工孵化研究。卵的保存及运输期为5~7d,卵保存温度17.14~18.66℃,湿度73.5%~87.1%,卵使用防震运输箱经34h运输后入孵,运输过程温度在16.38~25.95℃之间。孵化前使用碘氟稀释液擦拭卵表面。35枚受精卵中,19枚使用3台孵化机孵化,孵化温度37.4~37.5℃,使用14%~33%、40%~45%和60%~70%3个湿度梯度孵化;16枚卵使用乌鸡代亲孵化,袖珍温度记录仪测量乌鸡孵化温度在34.81~39.18℃之间,孵化环境湿度为23.4%~72.4%。记录孵化过程中的卵重量变化和孵化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血雉卵平均孵化率为76.5%,其中机器孵化率为84.2%,代亲孵化率为68.8%;平均孵化期为27d11h;卵失重率11.23%~16.54%,平均为13.77%±1.51%。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后0-512h)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LDH同工酶在受精卵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且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差异显著,LDH1同工酶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占绝对优势,而DH5活性从尾芽期开始增强,LDH2,LDH3,LDH4 3种同工酶的活性较;低同时也发现LDH1,LDH3,LDH4同工酶各亚带也发育阶段的特异性,2.EST同工酶在开口期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土螨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新纪录东北林蛙R.dybowskii,而R.semiplicata和R.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魏刚等,1991a)为该种的同物异名,重新界定了东北林蛙和中国林蛙的分布区,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7.
黑鹳人工孵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鹳人工孵化研究THESTUDIESOFARTIFICIALINCUBATIONFORBLACKSTORK关键词黑鹳,人工孵化,卵失重率KeywordsBlackStork,Artificialincubation,Eggweightlosrate中...  相似文献   

8.
王立志 《生物资源》2019,(5):397-401
本文对中国林蛙受精卵、蝌蚪和幼蛙等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盐效应进行了综述。盐度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国林蛙均有影响。中国林蛙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 g/L,孵化率超过80%;在2~3 g/L盐浓度下孵化的中国林蛙雌性个体超过90%,孵化后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林蛙蝌蚪和变态幼蛙的安全盐度上限分别为2 g/L和1.5 g/L。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乌梢蛇的人工繁殖率,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乌梢蛇的自然资源。方法采用重复实验法、观察法和对比法等方法对乌梢蛇卵进行了人工孵化的研究。结果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乌梢蛇的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数量为7~16枚(平均为11枚);最佳孵化温度为28~32℃,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为70%~85%,乌梢蛇的人工孵化率为75%6~100%,平均为83.84%。结论只要能满足乌梢蛇卵孵化温度和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等条件,就能够使乌梢蛇的人工孵化率平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刘伯  白秀娟  马辉 《四川动物》2006,25(2):354-356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是林蛙人工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在休眠期间林蛙死亡率高达31%,且以优良种蛙较多.利用自动控温水族箱模拟林蛙越冬,揭示这个阶段林蛙的生理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指导实践,减少种蛙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南方红豆杉一年生苗不同等级与处理的造林效果分析,认为当年造林的幼树株高与地径有两个生长峰期,株高生长量第一个峰期大于第二个峰期,地径生长量第二个峰期大于第一个峰期。一级苗造林成活率高于二级苗,施基肥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都高于不施基肥,且影响幼树的冠形,幼树生长适宜温度为23~30℃。利用方差分析,建立株高与地径、侧枝数生长方程,为生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亚林蛙的核型,C带和银带研究及田野林蛙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魏刚  吴敏 《遗传》1994,16(1):23-25
中亚林蛙(Ranaasialica)的核型为2n=26,NF=52.第2号染色体短臂有一条近端着丝粒区C带。第10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对标准NORs。本文认为,田野林蛙(Ranaarvalis)起源于欧洲,是欧洲林蛙群与亚洲2n=24的林蛙群间的过渡种类。  相似文献   

14.
楤木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楤木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楤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都用富含阔叶树腐叶的山基土作基质.播种在3月上旬进行可获70%左右的发芽率.扦插在2月上旬采用1年生枝条和2年生壮根作插穗成活率分别可达68%、76%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蛙蝌蚪对盐度和pH的耐受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在正常盐度不同 pH值、正常 pH值不同盐度和相同水温 18 3~ 2 0 7℃的条件下 ,进行中国林蛙蝌蚪对盐度和 pH值的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pH值为 6 8~ 7 0时 ,盐度在 2 0~ 3 0g·L-1对蝌蚪 96h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 ;随着盐度的增加 ,蝌蚪存活率下降 ;盐度对蝌蚪 2 4、4 8、72和 96h的TLm 值分别为 8 79,7 12 ,5 6 4和 3 83g·L-1,安全浓度为 1 73g·L-1。在盐度为 0 18g·L-1时 ,pH值在 4 3~ 9 7范围内对蝌蚪 96h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 ;pH值对蝌蚪的 2 4 ,4 8,72和 96h的TLm 值分别为 10 33,10 18,10 0 8和 10 0 2。生产上中国林蛙蝌蚪生存的适宜 pH值为 6 0~ 9 0 ,适宜盐度为 1 0~ 2 0g·L-1。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内沼蛙(Rana guentheri)多个种群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并与广州及越南共4个沼蛙基因序列作对比,研究各地区种群遗传分化状况,研究表明三个地区之间的序列遗传分化为0.4%~1.1%,表明沼蛙mtDNA 16S rRNA基因进化速率比较低,其中香港沼蛙10个个体在mtDNA 16S rRNA基因上没有出现变异,共发现5种单倍型,其中香港与广州种群关系最近,越南河内种群与志玲种群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7.
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Shaw)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观察骨髓的C-中期细胞,结果证明牛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6,其中有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可以分成A、B、C3个组,雌性和雄性个体间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上述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作者发现牛蛙骨髓细胞的第7、8、10、12号染色体上均有次缢痕。牛蛙的核型为2n:26=22m+4sm。  相似文献   

18.
Growth rate, like any other trait, should be under balancing selection in natural populations, with selection adjusting mean growth rate in a population in relation to its site‐specific costs and benefit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tested for differences in thermal growth optima between a northern and a southern region of Rana temporaria by rearing tadpoles in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the laboratory (10, 15 and 20 °C). Because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post‐melt temperature at high latitudes, spawn and tadpoles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higher minimum, mean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period of pre‐metamorph development. Frogs up north also enjoys a shorter breeding season and activity season overall. This suggests tha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maximized at a relatively higher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 as a result of directional sel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prediction we found that tadpoles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grew faster at relatively higher temperature than frogs in the south, whereas the opposite was true at relatively lower temperatures. North tadpoles also had a higher mortality and poorer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than south tadpoles at low temperatures. In summary, our results conclusively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frogs in the north are adapted to relatively warmer developmental conditions than frogs in the south.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生长发育参数与产油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霞  张明海 《生物技术》2005,15(3):67-68
为了能够直接通过外部形态特征判断中国林蛙的产油量,本文采用单因素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初步研究了黑龙江省中部地区中国林蛙(Raaa chensinensis David)雌体的体重、体长、前后肢长、卵重、年龄与产油量(左右输卵管重量之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油量与体重、体长、前肢长、后肢长、卵重、年龄均存在正相关;产油量与体重和体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930),其回归方程:Y=-0.566 0.016x1 0.072x2。因此,体重和体长可以作为判断产油量多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上海农田泽蛙蛰眠状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2005年冬季对上海农田泽蛙的蛰眠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农田中的路径、田埂和沟渠岸边地下洞穴是泽蛙的主要越冬场所。蛰眠洞穴共用率高达34.0%,超过62.2%的泽蛙与其它个体共用洞穴蛰眠,各共用洞穴内的泽蛙只数为2~6只不等。泽蛙主要利用已有的地下洞穴蛰眠。86.6%蛰眠期的泽蛙为1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