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沁孢子和花药培养技术筛选油菜抗菌核病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油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 ,迄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现有油菜品种中未见有能抗病的 ,双低油菜育种的成功诚然推动了油菜品质育种工作 ,但优质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下降。培育抗菌核病的优质油菜是世界性的研究难题。我们以探索创造油菜抗菌核病新种质的新途径为目的 ,开展了采用油菜小孢子 /花药培养 ,平阳霉素诱变和草酸胁迫相结合的方法 ,诱导和筛选抗病变异体的研究。取低芥酸和低硫甙油菜 (Brassicanapus)品种“沪油 1 2”、品系“980 5”和“9841”的种子 ,表面灭菌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 ( 2 /3MS N…  相似文献   

2.
以拟南芥cDNA芯片筛选核盘菌侵染时甘蓝型油菜的局部抗(耐)病相关基因, 共获得在病斑周围局部组织中受核盘菌胁迫后表达变化达2倍以上的基因61个. 这些基因中, 36个基因为上升表达, 25个基因为下降表达. RT-PCR和Northern杂交验证了部分芯片杂交筛选的结果, 表明拟南芥cDNA芯片可用于甘蓝型油菜基因转录谱的研究. 结合油菜-拟南芥基因组比较作图, 将一些cDNA芯片筛选得到的油菜菌核病抗性相关基因定位于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QTL区间内. 取定位于QTL峰值区域的少数基因为先验基因, 值得优先对这些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蔊菜幼苗抗菌核病及抗旱和耐湿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中油821’(‘Zhongyou No.821’)、‘中双9号’(‘ZhongshuangNo.9’)及‘中油杂2号’(‘Zhongyouza No.2’)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人工模拟干旱和湿害胁迫处理法对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的抗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抗旱和耐湿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核病菌接种后,蔊菜幼苗叶片的病斑直径为1.75 cm,极显著小于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病斑直径(3.25~3.60 cm)。经干旱胁迫后,3个油菜品种的幼苗严重萎蔫,茎粗、根长以及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蔊菜幼苗轻度萎蔫,仅茎粗和根鲜质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低于对照,其他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蔊菜幼苗各生长指标的伤害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3个油菜品种。经湿害胁迫后,蔊菜和3个油菜品种幼苗的总叶片数和绿叶数较对照明显减少、黄叶数增加,但蔊菜幼苗的黄叶数显著少于3个油菜品种;3个油菜品种幼苗的茎粗、根长以及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总体上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而蔊菜幼苗仅茎粗、根长和根干质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蔊菜幼苗的茎粗,根长,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以及根和全株的干质量的伤害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3个油菜品种。研究结果显示:蔊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及抗旱和耐湿性均强于供试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是十字花科(Brassiaceae)中对菌核病抗性强、抗旱耐湿的优质基因源。  相似文献   

4.
油菜分子标记图谱构建及抗菌核病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以油菜品种085(抗菌核病)与湘油13号杂交得到的F2代作为作图群体,以RAPD标记来构建油菜连锁图谱。通过对300个10-mer随机引物的筛选,共获得200个多态性RAPD位点。经Mapmaker/EXP3.0软件处理,构建了1张含193个标记位点、19个连锁群、覆盖长度为1324cM的连锁图谱。在此基础上利用Mapmaker/QTL 1.1将抗菌核病基因定位在第四、八和十四3个连锁群上,即:S  相似文献   

5.
王政  姚银安 《生物学杂志》2013,30(1):1-4,13
茉莉酸(JA)和乙烯(ET)介导的信号防卫反应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分别接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抗病品种中双9号和感病品种84039,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探测JA和ET的关键合成基因及其信号途径标志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sclerotiorum在这两个品种中都能够诱导这些基因的表达,并且这些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在中双9号中显著高于84039;甲基茉莉酸(MeJ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的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JA和ET信号反应能够相互促进,并且JA和ET信号反应本身存在自我放大的功能。这些结果表明茉莉酸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甘蓝型油菜菌核病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低油菜品种油研2号的天然不育可遗传突变株,采取田间选择和品质筛选相结合、不育株后代连续兄妹交保持纯化的定向培育方法,育成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经田间性状和遗传鉴定表明其恢保关系有别于其它不育源,育性受两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杂合型两型系)控制,属细胞核显性不育系;该不育系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含油量达40%以上;其育性分明、不育性稳定而彻底;具有田间长势强、经济性状好,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配合力较强等优点,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变构霉素具有很强的蛋白磷酸酶抑制作用和良好的抗菌活性, 尤其是对油菜菌核病的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变构霉素生物合成和蛋白磷酸酶抑制位点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核盘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Sclerotinia stem rot,SSR)是我国油料作物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主产区的产业发展。菌核病的病原是子囊菌门的核盘菌,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广泛,引起的菌核病对多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重要影响。核盘菌作为典型的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侵染寄主植物时通过直接杀死细胞和破坏组织攫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核盘菌的致病机理相对复杂,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分泌的水解酶类(角质酶、细胞壁降解酶和蛋白酶等)和草酸在核盘菌侵染寄主植物中的作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分泌蛋白在核盘菌的致病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泌蛋白(效应蛋白)主要通过诱导植物细胞死亡或抑制寄主细胞的免疫反应,促进核盘菌的侵染和定殖。综述了水解酶类、草酸和分泌蛋白等在核盘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核盘菌致病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菌核病的安全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春油菜菌核病与生长期间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春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的影响,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菌核病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高两种肥力下“黄鳝籽”油菜植株内含物与菌核病扩展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12个数字模型.说明高肥田油菜病斑长、宽和面积与含水量及水溶性糖密切相关;其次是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中肥田油菜病斑长、宽和面积与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密切相关;其次是水溶性糖、水溶性蛋白和硬脂酸.高、中肥田同株主茎上、下部病斑及不同株同一部位病斑扩展动态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核盘菌的分类和生理分化问题,对供试的28个核盘菌株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芳香基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电泳谱带以及紫外光吸收峰图形的试验研究,其结果,可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属于核盘菌属有四个种,即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Whetzelinia sclerotiorum(Lib.)Korf & Dumont),三叶草核盘菌S.trifoliorum Erikss.,细辛核盘菌(S.asari Wu et C.R.Wang和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人参菌核病的另一分离菌和油菜菌核病的一个分离菌其谱带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谱带相似,应归属于与葡萄孢属(Botrytis)相应的核盘菌。在核盘菌S.sclerotiorum种群中,南方菌系与北方菌系的可溶性蛋白质稍有差异,芳香基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强度也稍有不同,可能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核盘菌的分类和生理分化问题,对供试的28个核盘菌株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芳香基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电泳谱带以及紫外光吸收峰图形的试验研究,其结果,可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属于核盘菌属有四个种,即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Whetzelinia sclerotiorum(Lib.)Korf & Dumont),三叶草核盘菌S.trifoliorum Erikss.,细辛核盘菌(S.asari Wu et C.R.Wang和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人参菌核病的另一分离菌和油菜菌核病的一个分离菌其谱带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谱带相似,应归属于与葡萄孢属(Botrytis)相应的核盘菌。在核盘菌S.sclerotiorum种群中,南方菌系与北方菌系的可溶性蛋白质稍有差异,芳香基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强度也稍有不同,可能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果叶兼用、桑椹产量高、品质优及抗菌核病为育种目标,采用秋水仙碱化学诱变育种方法培育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对塔桑×激7681人工杂交桑种子F1代实生桑幼苗用0.2%秋水仙碱+2ppm6-BA进行化学诱变处理,选择形态出现变异的单株进行单芽嫁接,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挂果较多的优良单株进行系统培育,育成优质、高产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蜀椹1号.经品种比较试验和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试验鉴定表明,新品种蜀椹1号具有树形直立、枝条粗长而多、植株整齐一致、雌花较多、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蜀椹1号平均单芽座果数6.38个,平均座果率为86.11%,平均单果质量为3.98 g,平均米条产果量为536.25 g;全年平均产果量18031.75 kg/hm2,比对照大10增产6.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度)11.3%;全年平均产叶量31 551.66 kg/hm2,比对照湖桑32号增产13.89%;田间自然感病鉴定蜀椹1号中抗桑椹小粒型菌核病.系中生中熟品种,适合鲜食和加工,是具有应用推广潜力的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稀土积累与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试验生态小区的土壤中 ,模拟长期使用稀土 ,以探讨稀土积累与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结果表明 ,0 .5 %、1%、3%、5 %、7%、10 %吸附容量和 0 6kg·hm-2 的稀土以及土壤中 30kg·hm-2 和 0 6kg·hm-2 的稀土复合肥添加剂对油菜菌核病自然发生的病情指数和病株率影响无显著差异 ;对人工接种发病后的病斑绕茎度、病斑扩展速率、单株平均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油菜×蔊菜远缘杂交创新油菜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项研究重点是要探讨通过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将蔊菜的某些优良性状转移到栽培油菜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进行远缘杂交有较好的亲和性.而且其杂交后代变异明显,出现了许多碎叶型植株和一些类似白菜型的植株,杂交后代对菌核病有较强的抗性,有许多具有优势的单株.油菜与蔊菜进行远缘杂交对于创新油菜种质资源,培育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5月4日,国际权威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道宏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报道他们从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核盘菌致病力衰退菌株DT-8中分离鉴  相似文献   

17.
可剪切多拷贝抗菌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菌肽是生物体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外源病菌具有高效杀灭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Thanatin是刺肩蝽(Podisus maculiventris)成虫经诱导产生的一种抗菌肽, 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该抗菌肽对革兰阳性、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为研究该抗菌肽转入油菜对菌核病抗性提高的效果, 采用同尾酶反复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分别含1~5拷贝的Thanatin串联融合表达载体, 并导入农杆菌用于油菜的遗传转化。研究采用引物重叠法扩增并克隆了抗菌肽基因, 并采用了一种在植物体内可被特异性切割的短肽作为连接肽, 使多拷贝融合表达的抗菌肽在植物体内可自动剪切为有功能活性的单个抗菌肽单元, 以增加抗菌肽表达丰度和抗菌肽的稳定性。研究还采用了大豆几丁质酶的信号肽作为引导肽引导多拷贝融合表达的抗菌肽分泌到细胞间隙, 以增强抗菌肽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方法检测对水杨酸依赖的信号途径中PR-1、GLU和CHI3个防御基因在转OXO基因与非转基因的油菜中表达差异的结果表明,在转基因油菜株系中这3个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暗示转OXO基因的油菜抗菌核病的能力增强可能与对水杨酸依赖的信号途径受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病、虫、草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控水稻病虫草害技术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对中国近年来在利用外源基因培育抗病虫草水稻品种,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稻鸭共作、有机耕作、生物制剂技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利用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虫草育种和筛选抗病虫草品种是利用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进一步开展利用生态系统多样性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研究不同生物多样性方法之间的匹配或者拈抗关系,将有利于可持续水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油菜优质新不育系黔油2AB选育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双低油莱品种油研2号的天然不育可遗传突变株,采取田间选择和品质筛选相结合、不育株后代连续兄妹交保持纯化的定向培育方法,育成甘蓝型油莱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经田间性状和遗传鉴定表明:其恢保关系有别于其它不育源,育性受两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杂合型两型系)控制,属细胞核显性不育系;该不育系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含油量达40%以上;其育性分明、不育性稳定而彻底;具有田间长势强、经济性状好,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配合力较强等优点,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