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解剖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华白海豚 (Sousachinesis)是生活于河口内湾的小型鲸类 ,我国香港、珠江口和厦门海域是其主要栖息地。根据黄宗国等调查 ,厦门海域约有60头中华白海豚[1] 。该海域 2 0 0 0年被定为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保护区 ,其中中华白海豚是主要保护对象。 2 0 0 2年 2月 2日上午 ,在厦门海沧温厝村滩头上发现一具中华白海豚尸体 ,当时是退潮 ,水温14°C ,尸体放入冷库冰冻。 2 0 0 2年 2月 2 1日 ,对尸体进行了详细的解剖 ,随后在实验室进行了年龄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现报道如下。1 病理解剖结果1 1 外部检查测量身体浑圆饱满 ,体长 1 92m ,体重…  相似文献   

2.
瑞氏海豚在我国大陆沿海搁浅的案例相对较少。2019年7月10日,一头活体瑞氏海豚搁浅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石马角海域,半小时左右死亡。本文描述了该海豚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骨骼系统,并通过解剖对其死因进行了分析。该瑞氏海豚为成年雌性,体长252.0 cm,体重约130.0 kg;体型消瘦,皮下脂肪层菲薄,体表无明显可致死外伤。头骨长45.6 cm,脊椎式为C7+T12+L23+Ca24=66,肋骨12对,V形骨19枚。解剖发现,该海豚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均存在大量泥沙;前胃内有两只长度超过30 cm的橡胶手套,胃和肠中几乎没有食糜和粪便。推测该瑞氏海豚可能因误食橡胶手套造成胃部阻塞而无法正常进食和消化,导致脂肪层过度消耗,体力不支而搁浅;在搁浅过程中可能因挣扎导致呼吸道进入大量泥沙引起呼吸不畅,最终死亡。当前难降解的海洋垃圾对海洋哺乳动物,包括以头足类为食的鲸类动物所产生的直接威胁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正>南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的水生哺乳动物,属于鲸目(Cetacea),海豚科(Delphinidae),瓶鼻海豚属(Tursiops)(Mller and Beheregaray,2001;Wells and Scott,2002)。南瓶鼻海豚是人工主要饲养的鲸类品种之一(刘仁俊等,2002;Zhang et al.,2012)。2011年4月30日,厦门市小嶝岛休闲渔村从福建东山引进两头南瓶鼻海豚进行人工饲养。饲养池位于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对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和利多卡因4种不同麻醉药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总结实际工作中分别使用四种不同麻醉药物对食蟹猴作用的麻醉特点。结果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均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能满足不同手术、采样需要;局麻药利多卡因对食蟹猴麻醉的实际应用不理想。结论食蟹猴的手术及其他侵犯性操作等都应该考虑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实行麻醉,但应根据食蟹猴实验内容要求和不同麻醉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人员和动物安全,实验结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的食蟹猴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出血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食蟹猴8只,采用新鲜抗凝自体股动脉血1.5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右侧基底节区屏状核内侧,利用MRI、PE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在麻醉苏醒后出现了与血肿部位相对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血肿腔位于右侧基底节,注血部位大片代谢缺损区,中线向左侧移位。组织病理学检查损伤局部周围可见多量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部分损伤脑组织已被肉芽组织机化。结论自体股动脉抗凝血定向脑内注射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食蟹猴脑出血模型,注血量、注血部位和速度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累及中轴关节、周围关节和肠道的慢性疾病,但外周膝关节和肠道的病因病机未明。本研究旨在研究AS食蟹猴膝关节和肠道主要病理变化及机制。方法 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化实验,研究AS外周膝关节及肠道组织的关键特征并初步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 AS食蟹猴外周膝关节病理特征在早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表面软骨侵蚀、软骨下骨暴露、关节表面呈锯齿状;晚期主要表现为软骨表层肥大软骨细胞异位增生,通过软骨成骨和纤维成骨形成骨赘,软骨基本丢失。软骨和血管中MMP-3的表达上调,引起软骨破坏并刺激血管增生。AS食蟹猴小肠绒毛严重萎缩且隐窝增生明显,空肠和回肠的黏膜肠腺中可见大量γδT细胞。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AS食蟹猴膝关节和肠道的病理分析,获得了该自发模型膝关节与肠道组织的关键特征,并提出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探讨AS的骨骼病变与外周疾病间的潜在关联,以及AS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国内食蟹猴种群的遗传背景特性,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方法采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技术对50只食蟹猴种群个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及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微卫星DNA位点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其食蟹猴种群个体的等位基因数目为5-10条,个体间均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6118~8.3404,基因多样性(H)为0.7832~0.8801和香隆信息指数(I)为1.5651~2.1592。结论本实验有效地分析了食蟹猴种群的遗传多态性,为今后筛选特异性微卫星位点来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食蟹猴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驯养与繁殖。方法从2004年底开始,建立了一个20只雄猴,140只雌猴的食蟹猴室内生产繁殖种群。每个室内饲养单元内包括两只雄猴,14只雌猴,采取自由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同时对室内饲养食蟹猴繁殖的季节性、妊娠期、月经周期、仔猴出生体重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从2005年4月到2008年3月的3年时间,母猴怀孕305例,流产59例,生产仔猴246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分别为74.0%和59.7%。室内饲养食蟹猴的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平均月经周期为(28.5±3.3)d(n=30),平均妊娠期为(167±12)d(n=30),仔猴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50±120)g(n=30)。结论食蟹猴能够在温带地区的室内进行成功的驯养和繁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抗食蟹猴、恒河猴等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免疫球蛋白二级抗体,开展对其传染病血清学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方法采用饱和硫酸铵盐析、Agarose-Protein G亲和层析技术,从食蟹猴血清中提纯IgG。经SDS-PAGE电泳鉴定,采用常规法免疫C57BL/6小鼠,三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Ag14骨髓瘤细胞通过PEG4000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筛选、鉴定。结果得到5株阳性杂交瘤,分别命名为2B6、2B7、2D9、3B2、5E4,并且5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均与恒河猴的IgG或血清发生交叉反应,而与其他物种如东北虎、犬等动物的IgG或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 5株杂交瘤产生的单克隆抗体(McAb)具有较好免疫活性,且能长期、稳定地分泌抗体。此项研究工作为后续研究食蟹猴、恒河猴传染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偏好行为被认为是研究大脑半球功能偏侧性调控表达的一种预测指标(Elias et al.,1998)。偏好行为与大脑解剖结构和功能不对称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人类明显偏爱使用右手,是由大脑左半球控制(Zhao et al.,2010;崔媛媛,2012;付卫伟,2012),而手偏好正是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不对称最基本的行为表现,是大脑半球特化的一个行为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食蟹猴的肾移植模型。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对食蟹猴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将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分别端侧吻合到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供体输尿管端端吻合到受体输尿管。结果154例肾移植食蟹猴无一只在手术过程中因意外死亡;无一只因手术感染死亡;无一只因手术并发症死亡;肾热缺血时间(30±4.5)min。结论应用食蟹猴建立肾移植模型,技术成熟,方法可靠。应用此模型评价新型免疫抑制药物,进行免疫耐受、异种移植研究可为临床试验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设计的MHC I类A型基因的引物从10只食蟹猴扩增得到11个3 000bp左右MHC等位基因。通过在Blast比对之后,证实有7个Mafa-A等位基因,4个Mafa-AG等位基因,新的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GenBank。由于每个个体可以检测出多个不同的Mafa-A等位基因,这说明食蟹猴Mafa-A基因经过多次复制,并且推测Mafa-AG是Mafa-A衍生物。同时,研究了等位基因在个体中的分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供妊娠晚期食蟹猴有关的血液学数据。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SysmexCA-7000凝血分析仪,及OL YMPUS AU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5只怀孕晚期食蟹猴及10只正常对照非孕食蟹猴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及17项血生化指标分析。结果妊娠晚期食蟹猴在WBC、NEU%、LYM%、PT、APTT、Fgb、TP、Alb、BUN、CR、CHOL、Glu、Fe、LDK、HDBH上,与同龄未孕食蟹猴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RBC、HGB、HCT、MCV、MCH、MCHC、PLT、ALT、AST、ALP、T.Bili、TG、P相比,于孕晚期有不同程度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孕晚期食蟹猴的常规生理学数据,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食蟹猴的基础血糖值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圈养食蟹猴基础血糖值情况.方法 采用快速血糖仪对153只6~19岁雄性食蟹猴和87只6~24岁雌性食蟹猴的血糖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性别的食蟹猴血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雌性食蟹猴血糖平均值为4.09 mmol/L±1.03 mmol/L,雄性食蟹猴血糖平均值为3.32 mmol/L±0.59 mmol/L;不同年龄段的食蟹猴血糖值差异显著(P<0.05),年龄大的食蟹猴血糖值比年龄小的食蟹猴血糖值整体较高;体重指数与基础血糖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食蟹猴基础血糖值与人类基础血糖值相比,水平较低;性别和年龄是影响食蟹猴血糖值的主要因素.食蟹猴基础血糖值调查为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关血糖值的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食蟹猴群体的HbA1c水平并建立其背景数据库。方法采集后肢静脉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76只(雌性88只;雄性88只)食蟹猴的HbA1c值。结果雄性食蟹猴的HbA1c平均值高于雌性食蟹猴(4.80%±0.56%vs.4.61%±0.55%),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食蟹猴的HbA1c统计结果发现,青年组雌雄性食蟹猴的HbA1c平均值均高于老年组,两个年龄段间的雌性和雄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年组雌性与雄性和其他年龄段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段间食蟹猴HbA1c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性,HbA1c水平与性别和年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干扰素-γ基因,为常用实验猕猴干扰素-γ的基因工程生产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恒河猴干扰素-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外周血液中分离单核淋巴细胞,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淋巴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干扰素-γ基因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到一498bp的目的片段,经序列测定证实为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干扰素-γ基因,与恒河猴、人及狒狒的干扰素-γ基因相比,同源性分别为100%、96%、99%。结论常用的两种实验猕猴食蟹猴与恒河猴的干扰素-γ基因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食蟹猴群体自发型糖尿病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 YL  Zhang YC  Peng BL  Li XJ  Ji F  Jin LS  Rao JH  Liu XM 《动物学研究》2011,32(3):307-310
筛选440只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中自发糖尿病个体,并探讨食蟹猴群体中糖尿病粗筛的方法。以调查基础血糖值为基础,推断疑似糖尿病血糖值,后经OGTT(口服糖耐量)和尿检结果验证该血糖值是否准确。结果显示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血糖值为(3.88±0.98)mmol/L,其中56只食蟹猴血糖值大于5.0mmol/L,被初步定为糖尿病个体。这些个体全部糖耐量异常,且36只(69.23%)出现尿糖阳性,证明血糖值大于5.0mmol/L可作为本群体食蟹猴糖尿病的粗筛标准。由于针对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患病率为12.72%(56/440),高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虽然该实验的糖尿病血糖指标并不适用于所有食蟹猴群体,但是该筛选的流程简单快捷,对动物损伤小,可适用于大群体糖尿病的筛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方法分别采集性成熟前不同年龄(0岁、0.5岁、1岁、1.5岁、2岁、2.5岁、3岁、3.5岁、4岁)食蟹猴睾丸,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PAS/H染色。根据生精细胞的染色特性,分析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并对食蟹猴精原干细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1岁及以下食蟹猴生精上皮上生精细胞仅有精原干细胞(包括Ad、At及Ap型精原细胞),1.5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开始出现B型精原细胞,3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出现精母细胞,4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出现从精原干细胞到精子的所有生殖细胞。PAS/H染色结果显示,1~2.5岁食蟹猴Ad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阳性,At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弱阳性,Ap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阴性;其他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胞质呈阴性;0.5岁及以下,3岁及以上食蟹猴生精细胞的胞质PAS/H染色特性与前者存在差异。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随年龄增长的渐次性发育模式,并建立了性成熟前食蟹猴精原干细胞原位鉴定的一种新方法,这些研究结果为食蟹猴精原干细胞的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用量不足条件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探讨长期高血糖所致青少年食蟹猴肝损伤特点及机制。方法通过静脉注射68 mg/kg的链脲佐菌素,诱导4只3岁的食蟹猴成为1型糖尿病模型,然后经长期的血糖监测和静脉糖耐量实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模4年后,对模型猴进行血生化、PAS染色、苏丹III染色及普通病理和超微病理等指标的检测,另外选取4只健康与模型猴年龄匹配的猴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进行相应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猴血清学检测指标中总胆汁酸、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猴比较,糖尿病猴中央静脉区肝实质细胞肿胀,肝细胞PAS染色(糖原染色)加深,苏丹Ⅲ染色(脂肪染色)阳性细胞增多;电镜结果显示糖尿病猴肝细胞内胞质糖原颗粒增多;线粒体电子密度显著增高,结构不清;窦周隙内含有大量脂滴的肝星状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在长期胰岛素用量不足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条件下,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特异性的病理改变是肝糖原贮积和含有大量脂滴的肝星状细胞增生,这些病理改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变特点存在显著不同,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