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养鱼池轮虫休眠卵分布和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地区部分鱼场养鱼池底泥中轮虫的休眠卵,表层(0—5厘米)数量每平方米为1.2—503万个,个别池塘高达1,573万个,其中完全暴露于泥表面的数量约占1—2%。休眠卵数量差别和池塘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各泥层中的轮虫休眠卵数量呈“V”形垂直分布的趋势。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的休眠卵在水温10-40℃;pH4.5-11.5;溶氧0.3毫克/升以上和盐度8.5%以下的条件下可以萌发。10℃为其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根据轮虫休眠卵分布和它的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萌发的生态条件,阐述了在养鱼池中增殖轮虫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枯水期鄱阳湖子湖泊轮虫休眠卵空间分布的差异,于2015年1月份,在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南深湖和白沙湖2个子湖泊进行取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生境类型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轮虫休眠卵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在洲滩植被区、泥滩区和积水区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逐渐减少。南深湖植被区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最高,为(3.34±1.28) ind./cm3,茭白中密度高达5.45 ind./cm3。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中轮虫休眠卵的密度趋势为:挺水植物洲滩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不同水深区轮虫休眠卵的分布不具有明确的规律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轮虫休眠卵的密度与底泥的软硬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泥质越软,轮虫休眠卵的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3.
淡水轮虫休眠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温度、休眠卵形态、光照条件和休眠卵贮存条件等因子对轮虫休眠卵萌发的影响, 以及休眠卵萌发型式差异的生态学意义。温度骤变可以诱导休眠卵萌发, 光照条件对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母体轮虫的食物和休眠卵贮存条件影响其萌发率。  相似文献   

4.
武汉东湖若干种轮虫休眠卵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里  周洁 《水生生物学报》1997,21(3):234-240
休眠卵是轮虫在恶劣生态条件下形成的滞育结构。本研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湖14种轮虫休眠卵形态进行了观察,其中关于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caudatus,Barrois&Daday)、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hermann)、中型晶囊轮虫(Asplanchnaintermedia,Hudson)、顶生三肢轮虫(Filiniaterminalis,Plate)的休眠卵的形态特征尚未见过报道。这些休眠卵一般卵壳较厚,颜色较深,壳表面有纹饰。不同种轮虫的休眠卵形态、壳饰各不相同,具种的特异性,但在某些轮虫,即使同一种中休眠卵形态有时亦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席贻龙  张雷  董丽丽 《生态学报》2007,27(8):3334-3340
将2004年春季采于芜湖市镜湖的沉积物样品在不同季节进行原位萌发发现,除冬季未见有轮虫孵出外,其余3个季节共孵出轮虫39种,隶属于7科19属;大湖区每200ml沉积物中休眠卵萌发出的轮虫数量平均为212.2个±48.9个,显著高于小湖区的39.1个±10.3个。大湖区沉积物在夏季萌发出的小巨头轮虫(Cephalodella exigua)、大肚须足轮虫(Euchlanis dilatata)和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olaris)、秋季萌发出的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和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以及春季萌发出的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和等刺异尾轮虫(T.similis)分别占各季节总萌发数的51.1%、19.7%、15.7%、14.7%、11.1%、38.4%和23.7%,小湖区沉积物在夏季萌发出的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和暗小异尾轮虫、秋季萌发出的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尖趾单趾轮虫(Monostyla closterocerca)和大肚须足轮虫以及春季萌发出的尖趾单趾轮虫、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和暗小异尾轮虫分别占各季节总萌发数的53.9%、31.6%、18%、17%、13%、31%、24.1%和17.2%。各季节萌发出的轮虫与同季节水体中存在的轮虫种类及数量间存在的较大差异表明,那些常年存在于水体中的轮虫所产的休眠卵的萌发对其种群增长的直接贡献可能不大;而那些每年都要从水体中消失一段时间的轮虫所产的休眠卵的萌发在其种群重建中的作用可能因种类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轮虫休眠卵形成和萌发的生态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休眠卵的形成是单巢目轮虫生殖行为中最显着的特征之一。作为一系列有性生殖过程的产物,休眠卵具有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易于扩散和通过重组产生遗传多样性等特点。轮虫休眠卯是轮虫集约化培养的重要种源,通过轮虫快速的孤雌生殖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使得轮虫作为鲜活饵料为水产经济动物的苗种生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利用孤雌生殖批量培养轮虫常会因难以预测的种群突然崩溃而造成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河湖交错带枯水期水体细菌群落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界面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日益成为微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探究鄱阳湖河湖交错带枯水期水体细菌群落空间分布.[方法]选取鄱阳湖河湖交错带的典型采样点11个,现场采集水样,进行理化指标分析.运用扩增子测序获得了上述样品的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根据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计算比较11个采样点样品的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水库轮虫分布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林秋奇  赵帅营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5,25(5):1123-1131
在2000年调查了广东省18座水库的轮虫种类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于2001~2003年研究了滞留时间对飞来峡水库、流溪河水库和新丰江水库三座典型水库(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14d、172d和644d)轮虫分布的影响。共检到轮虫101种,其中大多数种类来自臂尾轮科(Brachionidae)、腔轮科(Lecanidae)、异尾轮科(Trichcercidae)和疣毛轮科(Synchaetidae)。常见属为龟甲轮属(Keratella)、臂尾轮属(Brachionus)、腔轮属(Lecane)、多肢轮属(Polyarthra)、异尾轮属(Trichocerca)、晶囊轮属(Asplanchna)、聚花轮属(Conochilus)和无柄轮属(Ascomorpha)。从不同生活习性种类组成看.每次采样均以浮游种类为主。在直流型的飞来峡水库中,底栖和着生种类占种类数的41%;而在长滞留时间的新丰江水库中只占18%;中等滞留时间的流溪河水库则介于它们之间。从不同食性种类的丰度看,在新丰江水库和流溪河水库中,轮虫以滤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种类(螺形龟轮虫、独角聚花轮虫和广生多肢轮虫)为优势种;而在直流型的飞来峡水库中,以劫掠粒径较大食物的种类(疣毛轮虫等)为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营养水平水库轮虫的组成并不是绝然不同的,而是随着营养水平的上升逐渐发生变化的。在营养水平较低水库中以广栖性的螺形龟甲轮虫为优势种,随着营养水平的上升,螺形龟甲轮虫优势度逐渐降低,而异尾轮虫或臂尾轮虫优势度逐渐上升,并在中富营养和富营养水库中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镜湖不同湖区沉积物中轮虫休眠卵萌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内对镜湖沉积物中的轮虫休眠卵进行了萌发,共孵出轮虫47种,隶属于10科19属;其中大湖区沉积物中萌发出的轮虫40种,小湖区41种,两湖区共同种类34种.每毫升大湖区沉积物中休眠卵萌发出的轮虫平均数量为(1.1±0.1)个,显著高于小湖区的(0.4±0.0)个.在两湖区沉积物中,以3种孵化方式所萌发出的平均密度超过4.0ind./200mL的轮虫种类总计有6种,它们是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臂三肢轮虫(Filinia brachiat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前三种轮虫为两湖区所共有.共有的3种轮虫的孵出情况在两湖区沉积物间也存在着差异.在小湖区沉积物中,3种孵化方式下孵出的平均密度大于0.05ind./200mL的轮虫属是臂尾轮属、伪前翼轮属、龟甲轮属和龟纹轮属,而大湖区沉积物中孵出的平均密度较高的轮虫属还包括三肢轮属、巨头轮属(Cephalodella)和异尾轮属(Trichocerca);水体营养程度较高的大湖区沉积物中孵出的臂尾轮属、伪前翼轮属和龟甲轮属轮虫的密度均高于营养程度较低的小湖区.  相似文献   

10.
韩小玉  徐磊  陈向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11,30(3):273-279
为了解华南地区深水水库中枝角类休眠卵在底泥中的种群特征,于2009年2月对广东省流溪河水库沉积物中的枝角类休眠卵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研究。在湖泊区、过渡区和河流区共设置8个采样点,采集表层15cm柱状底泥,经600、200和35μm三种孔径的网筛分离休眠卵后显微镜下计数。15cm样品根据柱状底泥的纹层确定为18~24年的沉积物。共检出12种枝角类休眠卵,河流区采样点未检出,两条入库河流汇合区种类数为10,其余采样点有4至5种。15cm沉积物中休眠卵的平均密度为1.3×105 ind.·m-3。休眠卵的多样性及密度分布特征与生境相关,过渡区底泥中的多样性高于湖泊区,但湖泊区底泥中密度高。卵库中的优势种类为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船卵溞属(Scapholeberis sp.)和溞属(Daphnia sp.),均为逃避能力弱的种类。流溪河位于热带北缘,水温常年较高,多数枝角类可通过孤雌生殖终年存在于水体中,导致休眠卵的种类数量与密度均明显地低于温带湖泊。  相似文献   

11.
养鱼池轮虫休眠卵分布和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东北地区部分鱼场养鱼池底泥中轮虫的休眠卵,表层(0—5厘米)数量每平方米为1.2—503万个,个别池塘高达1,573万个,其中完全暴露于泥表面的数量约占1—2%。休眠卵数量差别和池塘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各泥层中的轮虫休眠卵数量呈“V”形垂直分布的趋势。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的休眠卵在水温10—40℃;pH4.5—11.5;溶氧0.3毫克/升以上和盐度8.5%以下的条件下可以萌发。10℃为其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根据轮虫休眠卵分布和它的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萌发的生态条件,阐述了在养鱼池中增殖轮虫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林下树种幼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2007年10月底在西双版纳20 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设置了450个幼苗样方(1 m2), 对样方内的树种幼苗(胸径<1 cm)进行了调查, 并观测了当年的实生苗(H≤30 cm)在2007~2008年旱季期间的存活变化。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林下树种幼苗的组成比较丰富, 但个体数在物种间的分布极为不均匀。除4.17%的幼苗个体未鉴定外, 调查到的已知树种幼苗共计6 367株, 隶属于49科116属161种, 并且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分别达到了0.69、2.29和0.45。个体数少于5株的幼苗贡献了50.31%的物种数; 在1 m2的样方尺度上, 幼苗密度和种丰富度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14.15±0.72)株·m-2和(3.73±0.10)种·m-2(Means±SE, n=450); 优势幼苗为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等, 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海拔和母树分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旱季期间, 幼苗的死亡比例较大(26.49%), 主要集中在优势幼苗。幼苗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死亡格局表现出了明显的种间差异: 香花木姜子(Litsea panamanja)和望天树两优势幼苗的死亡率分别为62.65%和35.87%, 而假海桐和蚁花(Mezzettiopsis creaghii)等7种优势幼苗的死亡率较低(< 9%), 除望天树等13种优势幼苗外, 其余692株幼苗(共129种)仅死亡了10.40%, 而且有91种幼苗均没有发生死亡。幼苗间的存活差异有待于从种子大小、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所在空间位置的生境特征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158-165
为评价春季大旱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现状,对保护区所辖 8 个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部分河段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 53 属 97 种、浮游动物 23 属 42 种(包括原生动物 13 种、轮虫 23 种、枝角类 3 种和桡足类 3 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 2 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363073173 ind./L(浮游动物),赣江以西区域的子湖和修河的浮游生物现存量显著高于赣江及其以东区域的子湖。调查水域优势度值(Y)大于 0.02 的浮游生物包括蓝藻 1 种、绿藻 2 种、硅藻 5 种、原生动物 4 种及轮虫 5 种。浮游生物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最大值均分别为 2.41 和 0.96,而其丰富度指数(Dm)值均小于 3。3 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表明,保护区各子湖与修河和赣江水体受污染程度较轻,除蚌湖和梅西湖外,均处于中污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春季大旱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现状,对保护区所辖8个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部分河段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3属97种、浮游动物23属42种(包括原生动物13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类3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2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3630—73173 ind./L(浮游动物),赣江以西区域的子湖和修河的浮游生物现存量显著高于赣江及其以东区域的子湖。调查水域优势度值(Y)大于0.02的浮游生物包括蓝藻1种、绿藻2种、硅藻5种、原生动物4种及轮虫5种。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最大值均分别为2.41和0.96,而其丰富度指数(Dm)值均小于3。3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表明,保护区各子湖与修河和赣江水体受污染程度较轻,除蚌湖和梅西湖外,均处于中污状态。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海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关键驱动力, 于2011-2012年分4次对青海湖区主体湖、3个子湖和5条入湖河流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8个分类单元, 隶属于3门5纲15科, 主体湖区、咸水和淡水子湖及入湖河流分布有9、5、9和15种;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455.8、1562.7、741.3和331.2 ind./m2; 生物量为1.18、3.70、2.75和4.53 g/m2。优势度分析显示, 喜盐摇蚊为主体湖区绝对优势种(占总密度的83.32%)。Surfer模拟显示, 主体湖区东南部沿岸带的密度和生物量最高, 湖心区最低; 高峰值主要出现在布哈河、菜挤河等大型河流入湖的河口附近。CCA分析表明: 青海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体pH、水深、总氮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驱动。    相似文献   

16.
稻苞虫卵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稻苞虫已成为川西北稻区仅次子螟虫的严重害虫.为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了解,1978—1983年对猖獗世代(第三代)卵在稻田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苞虫卵在稻田呈负二项分布;格局的结构是以疏松的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卵粒是随机的.利用空间格局参数Mk、α、β值,估计了个体群的大小和与平均密度的关系;分析了卵在稻田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平均卵密度与k值的关系.依:(x-)=K(P-1/k0-1)关系由未着卵频率(P0)来估计卵密度.给出了以零频率估计卵密度和以概率保证的理论抽样数方法的结合,来实现有效的简易抽样.同时以未着卵丛率来检定田间发生程度和以卵量来检定是否达到现行防治阈限的序贯抽样检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于2020—2021年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鄱阳湖进行了秋季、春季和冬季共3次的水声学调查,并同步开展渔获物调查作为补充,分析鄱阳湖鱼类资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季节分布上,鱼类目标强度和密度值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目标强度上表现为冬季[(–51.0±14.13) dB]>春季[(–52.10±4.59) dB]>秋季[(–52.71±9.95) dB],在鱼类密度上表现为冬季(54.61 ind./1000 m3)>秋季(46.10 ind./1000 m3)>春季(18.54 ind./1000 m3);在水平分布上,鱼类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且不同湖区间有显著差异(P<0.05),秋季鱼类主要分布在中部湖区松门山,冬季鱼类主要分布在北部湖区通江水道;在垂直分布上,秋季和冬季均表现为底层>中层>表层,春季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综合来看,鄱阳湖鱼类时空分布与鱼类的生活习性如产卵、育肥和越冬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从宏观空间尺度分析区域鱼类时空变动特征提供参考,也为鄱阳湖禁捕效果评估及生物完整...  相似文献   

18.
食物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主要在开始培养后的6天内形成。在0.1mg/ml的食物密度下,与蛋白核小球藻相比,斜生栅藻或斜生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经1:1(湿重)组成的混合藻均能显著地提高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同时也使轮虫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明显增大,但对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