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友邦  丁平  黄乘明  蒋萍萍  陆施毅 《生态学报》2013,33(23):7390-7398
食物的营养物质是影响动物食物选择的生态因子。研究动物食物的营养组成及其对野生动物取食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了研究喀斯特环境中食物粗蛋白对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2006年1月-12月在广西扶绥自然保护区,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研究了片断化栖息地中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同时采集黑叶猴取食部位样本共40种190份,用凯氏定氮法测量其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黑叶猴取食的食物包括嫩叶、成熟叶、花、果和种子等部位;食源植物的生活型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食物的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2.7%,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4月份样品的月平均粗蛋白含量全年最高,高达19.1%,而最低在6月份,仅为5.4%。食物的粗蛋白含量在前半年和后半年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z= -1.28,p= 0.20),在雨季和旱季之间亦无差异(z= -1.22,p= 0.22);不同食源植物部位的平均粗蛋白含量不同,嫩叶的年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7%,其次是成熟叶和花,分别是13.0%和12.1%,果实最低,仅为9.6%;不同生活型的食源植物粗蛋白含量不同,藤本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 14.1%,草本的最低,仅为10.1%,乔木和灌木分别是11.3%。不同食源植物的取食时间与其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粗蛋白含量不是影响黑叶猴取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友邦  陆施毅  苏丽 《生态学报》2015,35(7):2360-2365
动物使用生境中食物种类的方式对其适应性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黑叶猴在破碎化栖息地中利用食物的方式,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技术于每月初连续观察8 d,记录破碎化栖息地中黑叶猴取食的种类和时间,分析其食物多样性和月份间种类的重叠度。结果表明,黑叶猴年均食物多样性指数为3.03(范围1.93—2.62),且多样性指数在各月间没有显著的差异(One-sample K-S Test,P=0.99),说明黑叶猴在各月份中取食的食物种数相似,不同季节利用食物种数的变异程度不大。在所有的食物种类中,仅两种食物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和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在12个月份都被取食,其他种类则表现了月份间明显的季节性替代。各月份间食物种类的相似性在0.42(3—4月)和0.75(9—10月)之间变化。黑叶猴对破碎化生境中食物种类的利用方式是:首先利用常年均有的食物种类以保证食物来源稳定,同时选择性地利用新出现的种类,使食物种类多样化,满足不同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黑叶猴在片段化生境中的适应能力,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技术于每月初连续观察8 d,记录片段化栖息地中的一群黑叶猴觅食行为,同时采用样带法监测黑叶猴家域内食物可获得性的季节性变化。结果显示,黑叶猴以61种植物为食,月平均食物种类为21.8种。黑叶猴取食的食物部位中,嫩叶占比例最大,达55.8%,其次为果实的比例达12.4%,其他依次为成熟叶占12.1%,种子10.6%、花4.3%、芽2.7%和树皮2.4%。成熟叶的可获得性最大,可获得性指数在75%(2月)到100%(7~9月)之间;其次为嫩叶,可获得性指数在25%(11月)到94%(7月)之间,芽、花和果实等食物部位的可获得性指数在20%以下。取食各食物部位的时间与相应部位的可获得性指数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月食物种类与生境中食物种数的可获得性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因此,在片段化的栖息地中黑叶猴选择性地利用生境中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广西扶绥黑叶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2002 年8 月至2003 年7 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 d 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 月至10 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由8 个环节组成,11 月至2 月由9 个环节组成,移动、觅食和休息在活动节律中重复出现,晒太阳仅出现在11 月至翌年2 月。休息占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觅食、移动、晒太阳和理毛。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温度、栖息地的食物丰富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认为,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体现了叶食性灵长类的特点,更体现了黑叶猴对北热带喀斯特石山环境的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9年9~11月,采集贵州麻阳河黑叶猴取食较多的23种主要食物及取食较少的14种非主要食物,用称重法、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及范式洗涤法分析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营养含量,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ADF)比值,并将所得到的各样本的营养含量与相应的秋季取食比例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蛋白质与纤维素的比值以及能量高低是影响灵长类动物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Oftedal,1991;Waterman and Kool,1994;Chapman and Chapman,2002;Wasserman and Chapman,2003;Hanya et al.,2007;Huang et al.,2010),但它们是否影响疣猴的食物选择目前尚具有较大的争议。Waterman  相似文献   

7.
冬季麻阳河黑叶猴的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18种冬季主要食物以及13种取食较少的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对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涤法进行测定,并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ADF)比值。将各独立样本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数据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测定结果显示:除PROT/ADF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外,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在其他测定组分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18种主要食物的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比例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说明麻阳河黑叶猴冬季对食物物种的选择不受其测定营养组分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冬季采食的4种主要采食部位除水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在其他营养组分含量以及PROT/ADF比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且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采食部位的冬季采食比例与其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的冬季食物选择不受食物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广西扶绥白头叶猴的欺骗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元 《动物学报》2005,51(2):335-337
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们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对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进行保护生物学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评价生境质量的下降对白头叶猴生存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用系统的方法采集行为数据,用典型的野外记录技术(ad libitum)记录稀少行为事件。观察结果表明,生活在高质量生境中的猴群极力地保卫其家域;相反地,生活在低质量生境中的猴群不尽力保卫其家域。群体中的繁殖雄性在雄性替代过程中一旦被逐出群外,就会变成孤猴,并失去家域。这时,由于生境质量低劣,孤猴将面临食物短缺。我们的观察显示,这些猴子通过欺骗信号保持群间距离,使其得以呆在有食物资源的生境中。依据Zahavi的理论,在通讯行为中,信号接受者总是在检查信号发出者,防止其发出欺骗信号。因此,可以预测欺骗信号无法得以演化。然而,我们的观察结果不支持这种预测。  相似文献   

9.
10.
从2001年3月至12月,对生活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内-孤立石山上的一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进行观察.通过收集有关栖息地利用的数据,探讨栖息地的破碎化对黑叶猴生态习性的影响.为分析人类活动对柄息地植被的影响,作者设置了10个植被样方,其中5个位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山坡;5个位于人类活动较少的山顶.观察结果表明,山坡的植物种类、多样性以及植物密度均低于山顶;山顶上黑叶猴喜食植物的密度也明显高于山坡.扶绥黑叶猴生境喜好程度分析表明,猴群偏好在食物丰富而人类活动少的山顶休息和觅食,而很少利用人类活动频繁的山坡.雨季里,猴群明显增加对山顶的利用率,而相应地减少对崖壁的利用.因此,扶绥黑叶猴对栖息地选择和利用可能是觅食利益和躲避人类活动干扰权衡的结果.黑叶猴选择崖壁上的突出平台或石洞作为夜宿地;通常重复利用少数几个夜宿地,并且会连续利用同一个夜宿地.  相似文献   

11.
开展近缘物种觅食行为比较对理解动物的行为可塑性及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和黑叶猴(T.francoisi)是近缘物种,体形大小相近,社会结构和栖息环境相似,是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邻域分布的灵长类。为了探索两个物种在喀斯特生境中是否有相似的觅食策略,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两种叶猴的觅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不同时段均为叶食性,树叶是两种叶猴各个时段主要食物,其中白头叶猴日均取食树叶77.0%±4.4%,黑叶猴日均取食68.9%±8.3%,两者对树叶的采食比例均没有显著的日时段差异(白头叶猴:χ2=6.602,df=11,P=0.830;黑叶猴:χ2=11.393,df=11,P=0.411)。两种叶猴的觅食行为都在猴群清晨离开夜宿石洞后和进入过夜山洞前的时段中频繁发生。白头叶猴在09:00—10:59和16:00—17:59出现觅食高峰,时间占比分别为41.7%和46.3%;黑叶猴同样在09:00—10:59...  相似文献   

12.
何雪李  陆施毅  黄中豪  李友邦 《生态学报》2021,41(21):8664-8672
为了解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的栖息地利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头叶猴对山体不同部位的利用存在显著性差异(χ2 =39.467,df=3,P<0.001),其中,对崖壁(56.75±9.55)%的利用比例最大,其次是对山坡(39.42±10.93)%和山顶(2.98±2.54)%的利用,而对山脚(0.84±1.47)%的利用频率最低。白头叶猴对不同微生境类型的利用存在差异(χ2=27.709,df=3,P<0.001),其中对乔木(49.37±12.31)%的利用比例最大,其次是裸岩(24.05±13.61)%,随后依次为藤本(15.48±8.01)%和灌木(10.87±5.45)%。白头叶猴主要在山坡上觅食,利用崖壁移动、休息,进行社会活动;主要利用裸岩进行社会活动,觅食、移动、休息主要发生在乔木上。从整体来看,白头叶猴在雨季对乔木的利用频率显著大于旱季(Z=-2.680,n=12,P=0.007);雨季在山坡觅食频率显著大于旱季(Z=-2.517,n=12,P=0.012),而在崖壁觅食频率刚好相反(Z=-2.842,n=12,P=0.004);白头叶猴雨季在乔木休息的频率显著大于旱季(Z=-2.355,n=12,P=0.019)。白头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受到温度的影响。白头叶猴对乔木的总体利用频率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r=0.664,n=12,P=0.018);觅食时,对崖壁、裸岩的利用频率均与平均温度成负相关关系(崖壁:r=-0.685,n=12,P=0.014;裸岩:r=-0.600,n=12,P=0.039);休息时,对乔木的利用频率与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关系(r=0.650,n=12,P=0.022)。不同季节,白头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方式不同。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利用模式可能是在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之间作出的权衡,并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薇 《生物学通报》2003,38(6):47-47
1 材料 教材中给出的两种食物 :花生和核桃仁。要想比较哪一种食物含有的能量多 ,在中学实验室的条件下是不容易的 :花生的能量值是 12 .4 7k J/ g,核桃的能量值是 13.68k J/ g,稍不小心很可能实验结果相反 ,使学生产生误解 ,有悖科学真理。因此应选择能量差值较大的食物相比。晒干的马铃薯片易于燃烧 ,而且在北方也十分常见 ,这样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结论真实可信。2 装置1)教材中的装置 ,燃烧物容易掉落桌面 ,再则燃烧空间小氧气量不足 ,多次点燃能量损耗大 ,可将另一易拉罐从中部剪开 ,取下部作底 ,以透明胶带固定在一起 ,既美观…  相似文献   

14.
陈波  胡刚  罗洪章  曹晔  杨进良 《四川动物》2012,31(6):853-857
于2009年12月~2010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5个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猴群以及同域放养的山羊羊群的取食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对两者的取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了解该地区黑叶猴与放养山羊在食物资源最为匮乏的冬季的资源竞争关系,为黑叶猴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冬季取食植物67种,放养山羊同期取食植物44种,两者食物重叠26种;对26种重叠食物的采食分别占黑叶猴与放养山羊冬季取食时间的76.2%与22.0%;黑叶猴冬季采食的19种主要食物(>1%冬季采食时间)中,有14种为放养山羊所采食,占黑叶猴与山羊冬季采食时间的71.7%与17.8%;黑叶猴与山羊冬季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68与0.39,两者的冬季食物生态位重叠指数C=0.74.表明贵州麻阳河地区黑叶猴与同域放养山羊在食物最为匮乏的冬季存在较为激烈的食物资源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熊猫对食物的选择和觅食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魏辅文  王维 《兽类学报》1995,15(4):259-266
作者在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食物选择和觅食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喜欢选择在坡度较大,林木郁闭度适中,竹子生长良好,竹子密度适中,离水源较近的杜鹃-大叶筇竹林中活动觅食,喜食大叶筇竹竹叶和竹笋,偶食白背玉山竹竹叶和竹笋,不食刺竹,并且对大叶筇竹竹龄和竹叶也有明显的选择,喜食1、2年生竹或刚萌生的幼嫩竹叶。环境每1m^2的大叶筇竹竹叶能提供2850、09KJ的能量,若按1%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17.
环境温度对社鼠能量需求和食物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Niviventer confucianus is a common species of rodent in South China. We designed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nergy requirement and food assimilation of the N. confucianus . In our feeding trials,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were applied: 17℃,22℃,27℃ and 32℃.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N. confucianu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were:107 43±6 44 KJ/animal/day (17℃),94 76±4 46 KJ/animal/day (22℃),73 96±5 65 KJ/animal/day(27℃),and 62 80±5 15 KJ/animal/day(32℃),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nergy intake, digested and assimilated energy of N. confucianus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igestibility and assimilation rate of N. confucianus were found among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It indicated that, during a range of particular temperatures, N. confucianus might maintain relatively high digestibility by change of digest trac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8.
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的丘陵山地。由于穿山甲被视为滋补和药用珍品,又无有效的保护措施,遭到乱捕滥猎;加上山地林木被砍伐,使穿山甲的衍生地不断减少,目前各地区穿山甲资源都面临绝境。因此,研究穿山甲的繁衍已十分必要和迫切。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过人工养殖的研究(顾文仪,1983;梁庭敏,1996),但迄今均没有完全成功的先例,其中关键的因素是穿山甲的人工食物难以解决。配制的人工混合饲料,往往造成穿山甲拒食或不适应,患胃肠疾病死亡。因此,…  相似文献   

19.
秦岭大熊猫食物基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田星群 《兽类学报》1990,10(2):88-96
本文从研究大熊猫食物基地的角度出发,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秦岭大熊猫分布区的自然环境和竹林的基本概况。研究结果表明:1、奏岭大熊猫分布区的竹种资源丰富,有6属14种,竹林面积约8.43万公顷。2、构成大熊猫食物基地的竹种有3属3种,面积约占该区竹林总面积的99.7%。3、根据竹林类型、环境及大熊猫的利用状况,秦岭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可以划分为3个小区。4、在正常情况下秦岭大熊猫食物基地至少可供7倍于今数量的大熊猫生存。  相似文献   

20.
孙洋  王凯图 《生命世界》2012,(11):22-23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便踏上了回途的列车,但四天的考察生活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这次活动让我感受颇多!脑海中闪现着白头叶猴黑白相间的毛发在碧绿树冠、山崖峭壁上时隐时现的画面,它们甚是聪明,甚是可爱!在这美好景象的背后,这群可爱的小精灵有着难以言表的苦衷和悲惨的历史。在广西还未建立白头叶猴保护区时,它们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当时广西生产一种酒——乌猿酒,这酒是由白头叶猴和它的近亲黑叶猴的尸体经过加工之后做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