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CL25和CCL28是c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胸腺树突状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CCL25和CCL28相应的受体分别是CCR9和CCR10,表达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CCL25和CCL28及其相应受体对循环IgA浆母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归巢起重要作用,而且CCL28还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相关、对白细胞具有趋化活性、相对分子质量为(8~10)×103的小分子蛋白质,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可诱导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迁移.CCL27是一种CC型趋化因子,其配体为CCR10.CCL27与接触性软疣病毒编码产生的蛋白质MC148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却与人疱疹病毒8型编码产生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竞争结合受体CCR10.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DCs能够摄取和呈递抗原表达共刺激分子,并迁移到淋巴器官激活T细胞,进而启动免疫反应。在肿瘤发展过程中,DCs不仅能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还可以诱导免疫耐受。现对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免疫治疗中基于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多种治疗方法。相关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肿瘤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演化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以及改进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D1α分子,趋化因子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CCL20/MIP-3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通用二步法检测CD1α和趋化因子CCL20/MIP-3α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1α和CCL20/MIP-3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1);CD1α与CCL20/MIP-3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趋化因子的减少导致抗原提呈细胞数量下降,不足以引起肿瘤局部免疫反应而导致了宫颈局部病变的侵袭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而淋巴转移是大多数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CC趋化因子配体21 (CC chemokine ligand 21,CCL21) 及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7型 (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7,CCR7) 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CCL21主要由淋巴内皮细胞产生,其与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 和T细胞等表面CCR7的相互作用是免疫细胞淋巴迁移及淋巴结归巢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表达CCR7的肿瘤细胞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机制进入淋巴管进行淋巴转移。如何靶向CCL21/CCR7轴,既能抑制淋巴转移,又不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重要议题。文中将对CCL21/CCR7轴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作为靶点治疗肿瘤转移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为靶向CCL21/CCR7信号轴治疗肿瘤转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女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趋化因子CCL21是一种具有趋化细胞迁移功能的低分子量蛋白质,CCL21可以与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CCR7受体结合,促使其迁移至乳腺肿瘤相关部位;同时还能与乳腺肿瘤细胞上表达的CCR7配体结合,使其不断向正常部位转移和侵袭,从而导致癌细胞恶性发展。CCL21/CCR7轴与乳腺癌的治疗、转移、侵袭与预后有着密切联系。我们简要综述近年来CCL21/CCR7轴与乳腺癌的转移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Jagged 1与Delta1是Notch信号通路中的两个配体,近来研究表明,它们能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通过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介导T辅助细胞的不同分化,可能为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8.
病原侵入组织引起天然免疫中巨噬细胞(Mφ)分泌趋化因子,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非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迁移、成熟、归巢以及获得性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整个过程涉及许多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变化,正是这种表达变化的精细调节启动了免疫细胞的定向迁移、归巢和游走,搭起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本文综述了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在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机体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大类。但这只是为免疫学研究的方便而分类的,实际上,机体的免疫反应乃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统一的整体反应。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在全部免疫反应过程中,既是相互关连,相互促进,又是相互制约的。 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组织中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以及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等。这些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主要作用乃是捕获抗原、处理抗原,使处理后之抗原更加有效地作用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处理抗原乃是非特异免疫反应,在重复处理抗原的过程中,也参与了特异免疫反应。 第二类为淋巴细胞。这是一群极为复杂的不均一的细胞。依其功能特征又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激发下,T细胞分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并产生和释放各种活性淋巴因子;而B细胞则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各种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0.
含SH2域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SHP-1)是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成员。其分子结构中包含2个SH2结构域,它们不仅是SHP-1亚细胞定位的结构基础,同时也可以调节SHP-1的磷酸酶活性。SHP-1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可以调节抗原、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还影响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杀伤活性以及淋巴细胞的黏附属性。该文介绍SHP-1的分子结构及其在淋巴细胞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探讨转染人FasL基因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实现临床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从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将人FasL基因成功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检测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自身凋亡情况,并对其抗原递呈功能进行分析.从异体健康成人外周血中获取T淋巴细胞,将转染成功的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人FasL基因转染没有明显影响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没有诱导树突状细胞自身发生凋亡;没有影响DC的抗原递呈功能.转染FasL基因后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凋亡增加.因此认为,人FasL基因转染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自身凋亡、抗原递呈等生物学性状无影响;转染FasL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使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并能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现一种新型树突状细胞,能够表达自然杀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抗原表型,但缺乏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抗原表型,似乎是一种同时拥有自然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嵌合体,这种细胞被称为可产生干扰素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它既能分泌Ⅰ型和Ⅱ型干扰素并有效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又能表达MHC-Ⅱ类分子以执行抗原提呈的使命,因而被视为能够连接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的肿瘤免疫监视细胞.  相似文献   

13.
1.免疫反应 机体对自身和异己物质所产生的种种识别和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体液免疫是由血液循环中的抗体所致的免疫反应,主要由B淋巴细胞参考;细胞免疫则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与抗原之间的反应,由T淋巴细胞参考,与抗体无关。T细胞分化为各种类型,与所产生的各种淋巴因子协同作用。 2.细胞融合 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3.抗原 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具两种性质:即免疫原性和免疫专一性。根据其来源又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相似文献   

14.
1型糖尿病发病及防治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B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破坏而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临床症状较严重。大量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自身抗原、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有关,并且免疫学防治近年来成为1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学相关发病因素和防治做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5.
Ly-1 B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淋巴细胞,它们既带有典型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又表达T淋巴细胞抗原——Ly-1分子与普。通B细胞相比,Ly-1 B细胞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参与自身抗体的分泌,并与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有关。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对Ly-1B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启动、调节及维持免疫应答的核心环节,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被认为是最具潜能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cytokine signaling1,SOCS1)是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的重要成员,广泛参与树突状细胞的发生、成熟和活化,具有负调控树突状细胞功能的重要作用。SOCS1沉默的树突状细胞能够促进自身成熟并增强其诱导的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现就国内外关于树突状细胞功能研究及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临床试验作一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损伤因素刺激下产生的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及肾小管间质炎症免疫反应,是导致和促进肾小管间质早期损伤、病变以及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已证明炎症状态下的树突状细胞(DC)肾内迁移及其启动的炎症免疫反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密切相关,既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肾脏局部免疫病理机制中的关键因素。鉴于选择素等黏附分子介导参与了DC肾内迁移及炎症免疫反应,而针对此的抗黏附调节已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故可能不失为一个新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的防治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它们的表面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 ,为淋巴细胞的活化提供双信号。DC活化后分泌IL - 12、IL - 18及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刺激辅助型T细胞 (HelperTcells ,TH)增殖 ,促使TH0 和TH2 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并强烈激发TH1型免疫应答[1] ,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等细胞免疫反应。应用DC的抗肿瘤实验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S  Yao YM  Sheng ZY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313-318
树突状细胞(DC)是最强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DC通过趋化因子作用由外周组织迁移至淋巴组织和器官,同时上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分泌细胞因子,获得预激幼稚T细胞的独特能力。DC通过不同的受体吞饮、吞噬和胞吞抗原,例如C型凝集素受体捕获和呈递抗原,通过Toll样受体识别病原体和激活DC。本文主要综述了DC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其不同病原体识别受体活化和细胞内信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免疫反应早期,抗原递呈细胞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内、外源配体在清除衰老宿主细胞、分子以及防御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发现的树突状细胞相关性C型植物血凝素-1(dendritic cell—associated C-type lectin-1,Dectin-1)作为β-葡聚糖的主要受体,广泛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中性粒细胞等。本文对Dectin-1分子结构、细胞组织分布及其在诱导、调控局部和全身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