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斌 《植物杂志》2009,(3):44-49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通过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环境中的重金属不能被降解,可通过食物链富集。环境中低浓度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中的富集作用,最终在人体内大量蓄积,破坏人体内正常生理代谢活动,损害人体健康。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对鸟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峰  丁长青 《生态学报》2007,27(1):296-303
鸟类属于高等脊椎动物,是食物链中的高级消费者,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鸟类容易受到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影响。鸟类羽毛和卵壳中的重金属浓度可以反映其所处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因此可以用鸟类作为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对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汞、铅、镉、砷、铜等几种重金属元素在鸟体内富集的特点及其对鸟类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物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放大,对环境和鸟类的毒害作用有所增加。建议选择野生鹭类、麻雀和喜鹊等鸟类作为指示生物监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
铅、镉、铬单一和复合污染对青菜种子萌发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7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上倍受重视的一类公害。重金属以汞毒性最大 ,镉次之 ,铅、铬、砷也有相当毒性 ,有人称之为“五毒”。冶炼和采矿是向环境中释放重金属的最重要的污染源。此外 ,不少工业部门也通过三废向环境中排放重金属。农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后 ,不仅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更为严重的是重金属经食物链进入人体 ,在人体内富集 ,危害人类健康。近几年 ,国外利用陆生植物进行毒性试验已有所增加 ,其中包括植物种子发芽毒性试验[1] 。植物种子发芽毒性试验较其它毒性试验方法有两大优点 :一是方法简单 ,持续时间短 ;二是这种方法对毒物…  相似文献   

4.
广西某污染区金属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镉(Cd)是一种毒性极强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害元素。土壤中的Cd极易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对普通人群的健康造成危害。由于Cd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某些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研究这些元素对Cd在食物链中迁移及在人体内富集的影响机制成为Cd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广西某污染区的菜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区蔬菜的Cd、Ca、Cu、Fe、Pb、Zn的浓度明显高于非污染区;不同的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元素Cd、Cu、Pb、Zn的迁移和积累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金属元素的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Cu〉Pb;Cd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受共存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是农业环境和农产品重要污染物质。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如2009年环保部共接报12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引发32起群体性事件;以及集中在最近几年爆发的含镉毒大米事件。保守估计我国受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镉和砷)的耕地面积超过3亿亩,每年因此造成的粮食减产达1000万吨,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合计农业损失至少在200亿元以上。此外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点,其通过食物链传递并最终富集到人体内造成的慢性毒害几乎是在人们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长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的缓与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金属是农业环境和农产品重要污染物质。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如2009年环保部共接报12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引发32起群体性事件;以及集中在最近几年爆发的含镉毒大米事件。保守估计我国受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镉和砷)的耕地面积超过3亿亩,每年因此造成的粮食减产达1 000万吨,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 200万吨,合计农业损失至少在200亿元以上。此外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点,其通过食物链传递并最终富集到人体内造成的慢性毒害几乎是在人们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长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后果  相似文献   

7.
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体铅污染的反应、抗性和净化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重金属铅污染环境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是某些矿山(如铅锌矿等)、有色金属冶炼厂、铅制品加工厂等的废水和废气以及汽车尾气等。按金属的生物效应来分类,铅为有毒金属。大量的铅直接或者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进入人体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对于铅污染的环境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以及陆生植物对铅污染的反应开展了一些  相似文献   

8.
镉污染米胚乳和胚中重金属分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关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因重金属对人类有潜在性的危害作用,在生物体可以富集,并把它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通过污染土壤到达食物链而危害人类健康。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更主要是影响米的质量。重金属从污水到人体的径路中,生物浓缩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不但要研究污染土壤中镉的形态,同时必须研究可食部分胚乳中重金属分配的规律,并对镉污染的土壤施用改良剂后对胚乳中的效果加以研究。我们按日本北岸確三等人的方法,选择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到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排放及人类日常活动的影响,我国大面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增高。不同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隐患。因此,减少重金属在动物体肠道中的积累是降低重金属危害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显示,一些益生菌能够在体内外环境中有效地结合重金属,但人们对益生菌结合重金属的能力,及其对重金属的肠道修复机理了解较少。本文针对目前镉、铅、铬等重金属对环境与动物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状,分析了各类重金属的污染来源,概括了益生菌在环境与动物体肠道中对各种重金属的修复情况及作用机理,重点考察了益生菌在动物体肠道环境中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同时对未来利用益生菌制剂直接减少人体肠道内重金属积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王文雄  潘进芬 《生态学报》2004,24(3):599-604
近年来 ,金属在不同海洋食物链中摄食富集的定量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环境中生物体内金属的浓度并不一定和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有相关关系 ,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富集还受到生物的同化、排出等过程以及其它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在经典的海洋浮游生物食物链中 (浮游植物→桡足类→鱼类 ) ,桡足类往往可以很有效地排出体内的金属 ,同时鱼类的金属同化率又很低 ,所以该食物链中金属的浓度随食物链水平增加而减少。目前研究发现只有甲基汞和铯 Cs会被食物链所放大。在以腹足动物为顶级捕食者的底栖食物链中 ,因为生物结合金属的效率很高 ,高同化率和低排出率导致金属浓度在生物体内得到放大。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可利用性可以通过测定同化率、排出率等参数、并结合考虑生物对该金属的消化行为 ,运用一个简易的动态模型来估算。已有的研究中人们多考虑金属的化学性质对食物链传递的影响。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对金属在不同海洋食物链 (底栖和浮游 )中的传递的研究成果 ,强调在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评估中 ,要充分考虑到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不同的海洋生物有着复杂且不同的金属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斑马鱼为实验对象,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其暴露在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Cu、Pb、Ni)养殖水中,考察其在富集与排出过程中的生物富集规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MS)对斑马鱼体内重金属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对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斑马鱼富集重金属的动力学参数。对模型拟合度检验表明双箱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用于描述Cu、Pb和Ni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斑马鱼对水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与暴露浓度呈正相关,而其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具有选择性,对3种重金属生物富集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Cu>Pb>Ni,其中斑马鱼对Cu的富集能力极强。此外,斑马鱼对3种重金属的排出速率系数与生物半衰期均与暴露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半衰期按时间长短排序为Ni>Pb>Cu,但排出阶段结束后,斑马鱼体内的重金属浓度依然高于初始浓度数倍甚至数十倍。  相似文献   

12.
广州黄埔区夜鹭和池鹭体内汞浓度和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许多研究表明,汞是能在食物链中富集的重金属[2].汞对鸟类的危害受到广泛的关注,Sundlof等[12]学者指出,全球涉禽种群减少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汞中毒.鸟类从食物中摄取的汞在体内组织中富集.在鸟的生长过程中,体内富集的汞释放入羽毛中,鸟类通过定期的换羽把汞排出体外.汞进入羽毛后牢固地与羽毛中的角蛋白结合,其生理和化学过程比较稳定,所以汞在羽毛中的浓度最高.有研究表明,博氏鸥(Larusphiladelphia)成鸟体内93%的汞存留在羽毛中,黑鸢(Milvusmigrans)体内70%的汞在羽毛中[1,9].羽毛中汞的浓度与鸟体内组织中汞浓度相关[4].其…  相似文献   

13.
水生动物体汞污染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汞是动物体非必需的重金属元素,它容易被动物体吸收和富集,不易被动物体排除,更不能被动物所分解,它可经由食物链(网)进行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汞对水生动物的污染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两千多渔民严重汞中毒(即“水俣病”...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物富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级中学全一册(甲种本)《教学参考书》第七章的教学参考资料中,关于DDT的使用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的论述,引出了生物富集这一概念,他们的解释是“……象DDT这样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就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逐级地浓集起来,这叫做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并进一步解释“DDT在高位营养级动物体内的浓度,可以是最初营养级植物体内浓度的几千倍,甚至几十万倍。”“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DDT积累的剂量越大,其毒害作用也就越明显。”如果按此给学生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以下误解:(1)生物富集必须在食物链上进行。(2)随着营养级的增高,生物体内的毒物浓度和  相似文献   

15.
野生动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热点,会对野生动物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野生动物体内重金属主要来自食物链的传递,植物从空气和土壤中吸收重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被采食后富集到草食性动物体内,逐级传递,最终会进入野生动物体内,对野生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体内重金属超标可以导致鸟类产生生殖障碍,降低种群数量,同时也会影响鸟类的行为。体内重金属超标会对哺乳动物骨骼发育、生殖健康等方面产生极大危害,对哺乳动物繁衍生息产生影响。文中主要综述重金属污染对野生鸟类、野生哺乳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重金属在生物链传递过程的富集机制及其对野生鸟类、野生哺乳动物的毒理分子机制,以期对重金属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由于重金属毒性大, 且易在食物链中富集,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对东苕溪23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As、Cd、Co、Cr、Cu、Pb、Zn、Mn和Ni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分析各种重金属来源, 并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东苕溪沉积物重金属平均浓度Mn>Pb> Zn> Cr> As> Cu> Ni> Co> Cd, As、Cd、Co、Cu、Pb、Zn和Mn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它们的环境背景值。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Co、Cr、Mn和Ni可能来源于自然环境, Cu、Pb 和Zn可能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Pb还源于交通工具尾气和柴油机械排放的废弃物, As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 例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的结果表明, 东苕溪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整体上呈现中等的潜在生态危害, 东苕溪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为As和Cd, 由于东苕溪流域散布着大量的农田和一些工业园区, 农田中使用的肥料农药和工业活动中排放的废弃物是造成As和Cd含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汞作为生物毒性较强的金属元素之一,通过食物链富集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汞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通量以及储量变化成为汞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受汞监测记录的时空分布限制,对汞的时空分布变化认识尚不全面。分布广泛的树木是环境汞污染的有效生物监测器之一,能够利用树轮中的汞记录开展汞的时空分布变化研究。环境中的汞通过根系、叶片、树皮等组织吸收富集,最终在树木年轮中得以保存。因此,树轮能够重建污染历史并根据同位素比率反映地球化学循环特征。本文综述树木年轮汞浓度和汞同位素比率测量方法以及树轮汞浓度重建的应用,探讨树轮汞同位素记录在环境重建中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汞的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潜力,指出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金属在环境中积累会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生物表面活性剂环境相容性好,在环境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与重金属络合的机理;影响二者络合的因素(如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重金属存在形态等);对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在镉(Cd)污染农田上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绵 《植物研究》2002,22(4):467-472
为了对Cd污染农田实施农业生态整治及安全高效利用,将Cd污染土壤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在Cd污染农田建植绿化草坪繁育基地是近年提出的新方法。Cd污染地各种草坪草富集Cd含量的结果表明,结缕草是对污染地中Cd的摄取富集量最低的草坪品种,进行异地栽植,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改变了土壤层中Cd的浓度构成。通过采用草坪生产模式,消除食物链中Cd的危害,为重金属污染地的生物修复和开发利用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蚕豆微核试验及其在重金属遗传毒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日益增加,致使大量的重金属进入空气、水和土壤,从而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不仅如此,这些重金属还可通过不同方式,不同途径进入植物体内,破坏它们的细胞结构,干扰它们的代谢过程,导致种子萌发率降低、根的生长减缓、植株发育受阻、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不仅如此,而且这些重金属还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其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如身体消瘦,关节肿胀,血红素合成受阻,出现忧郁腩疾病和忧郁麻痹及幼儿智力下降等,严重者甚至能诱发绑咆癌变,引起癌症,因此防止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