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或失调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肠道微生态尤其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降尿酸治疗后肠道菌群可发生相应改变,并且益生菌制剂具有降尿酸作用。本文概述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从高嘌呤及高果糖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参与嘌呤和尿酸的代谢、代谢性内毒素血症以及痛风相关炎症因子等方面探讨肠道菌群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关系,并展望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未来诊治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痛风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因主要为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是高尿酸血症以及不定期发作的急性关节疼痛,而单钠尿酸结晶沉积引起炎症反应是急性关节疼痛的关键环节。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调控RNA,其在单钠尿酸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起着主要调控作用。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概念的提出,众多学者发现肠道菌群在痛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主要的调控作用。正常人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在肠道上皮LncRNA种类和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临床工作中,调节肠道菌群对控制血尿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推测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调控肠道上皮LncRNA可能是一种控制血尿酸水平的有效方法,检测LncRNA的种类及数量可能成为一种诊断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新方法。本文就痛风与LncRNA的关系、肠道菌群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肠道黏膜屏障与LncRNA三个方面展开综述,揭示肠道上皮LncRNA在肠道菌群与痛风间的桥梁作用,为诊断痛风与控制血尿酸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种涉及肝、肾、肠等多个器官的代谢性疾病,因尿酸代谢异常而引起代谢障碍。尿酸在肝脏和肾脏中的代谢途径目前已经被阐明,但在肠道内的代谢途径尚未完全清晰。肠道菌群在人体肠道中定植,与宿主存在互惠共生的关系,在宿主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引起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参与嘌呤代谢酶的合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与HU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作为探讨HUA发病机制的切入点,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主要阐述HUA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探讨肠道菌群抗HUA的机制,如肠道菌群促进嘌呤和尿酸分解代谢,影响尿酸排泄,以及HUA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等,以期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HUA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几种天然产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及尿酸排泄的影响.方法:对wistar大鼠灌胃氧嗪酸钾和酵母膏,制作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灌胃给药褐藻糖胶、柠檬酸钾和东哥阿里提取物,2周后采血并进行代谢实验,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24小时尿液体积、pH值、尿酸浓度及总量,分析三种活性物质对机体尿酸水平、尿酸排泄、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种物质均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其中东哥阿里提取物组的24小时排泄尿酸总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褐藻糖胶对实验大鼠的血清尿素氮水平升高有抑制作用.结论:三种活性物质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浓度有降低作用,其中褐藻糖胶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保证尿酸的顺利排泄,而东哥阿里在降低血尿酸水平的同时,24小时尿液中排泄的尿酸总量也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尿酸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L-阿拉伯糖对正常及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的调节作用。在正常小鼠、氧嗪酸钾和次黄嘌呤联合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以及氧嗪酸钾和尿酸联合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中,通过灌胃给予L-阿拉伯糖:收集尿液,测定尿酸排泄量;取血,测定血清中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肌酐、尿素氮等常规生化指标;处死小鼠后,取肝、肾、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小肠与肝脏,匀浆后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对正常小鼠,可以增加尿酸排泄,但不能降低血尿酸水平;对氧嗪酸钾和次黄嘌呤联合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对尿酸排泄没有影响,但能升高血尿酸水平;对氧嗪酸钾和尿酸联合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对尿酸排泄及血尿酸水平都没有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对正常血尿酸水平没有影响,但能升高特定条件下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郑敏  麻骏武 《遗传》2016,38(4):300-313
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发的一种常见炎性关节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早期研究表明,PRPS1和HPRT1等单基因稀有突变会引起嘌呤合成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检出多个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易感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其中SLC2A9、SLC22A11和SLC22A12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可引起遗传性低尿酸血症,而过表达则会加强尿酸的重吸收。ABCG2、SLC17A1和SLC17A3基因功能缺陷型变异会降低肾脏和肠道对尿酸的排泄量。因此,诱发尿酸排泄障碍(高重吸收和低排泄)的基因变异是影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遗传因素。另外,抑制-激活生长因子系统、转录因子、细胞骨架以及基因和环境的互作等因素也一定程度影响血液尿酸水平。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两个新发现的易感基因RFX3和KCNQ1可能造成免疫应答受损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高尿酸酸血症和痛风。本文系统综述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遗传学研究,以促进人们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是近年来日益多发的代谢综合征。本研究探讨绞股蓝皂苷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的影响及作用方式。研究采用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生化检测,代谢实验方法等,对摄入绞股蓝皂苷提取物的实验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尿酸生成关键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24 h尿液酸碱度、尿酸浓度及尿酸排泄量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发现,绞股蓝皂苷可以通过抑制尿酸生成,促进排泄,抑制机体的血尿酸水平升高,有益于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以中药为主的天然产物有效部位或成分通过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或/和腺苷脱氨酶活性而减少尿酸生成,或者调控表达异常的尿酸盐转运体而促进尿酸的排泄,从而发挥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抗高尿酸血症的天然产物相关实验研究,阐述了以中药为主的天然产物有效部位或成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理机制,以期为抗高尿酸血症的新药研究和痛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检出率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是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其发病率已趋于年轻化,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预防疾病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关于高尿酸血症模型建立的文献较多,笔者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总结了常见的动物模型并对增加尿酸来源、抑制尿酸酶活性、抑制尿酸排泄及其他造模方法进行了综述。可为研究治疗、预防高尿酸血症相关药物以及模型的构建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痛风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内尿酸增高和/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引起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目前尚未见在实验动物中复制出类似人类的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模型复制的方法、机制和应用的研究,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复制更加符合临床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展望与设想。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在体内堆积所导致的慢性代谢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增高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以及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尿酸盐转运蛋白 ABC 转运蛋白2(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ABCG2)主要表达于肾,促进尿酸排泄.本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鹌鹑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病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迪法克鹌鹑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喂饲正常饲料,模型组喂饲高嘌呤饲料; PCR-DGGE法构建两组鹌鹑盲肠内容物菌群DNA指纹图谱,对图谱进行数字化处理,聚类分析法比较两组鹌鹑肠道菌群结构整体差异,logistic回归法辨别差异条带,克隆和鉴定差异条带序列; HE染色观察盲肠组织结构变化。结果造模第28天,模型组鹌鹑与正常组比较,血尿酸显著升高、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发生变化,DGGE指纹图谱上12条差异条带,序列鉴定归属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盲肠组织出现炎性变化。结论高嘌呤饮食诱导的高尿酸血症鹌鹑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桑叶黄酮(mulberry leaf flavonoids,MLF)对腺嘌呤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的防治作用.采用腺嘌呤灌胃法诱导SD大鼠制备高尿酸血症和肾损伤模型,MLF预防治疗3w,测定与高尿酸血症和肾衰相关的各项组织器官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桑叶总黄酮可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与别嘌醇的降尿酸效果相当;并能显著降低尿酸氮、肌酐、丙二醛、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水平和肝脏系数、肾脏系数.上述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有干预腺嘌呤诱导高尿酸血症和肾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当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当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7.0 mg/dl,女性大于6.0 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作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疾病,高尿酸血症以往仅侧重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等的诊断与治疗。目前新近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尿酸水平增高通常早于高血压的发生与进展,干预尿酸水平有望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随着高血压研究的全球化深入,对于尿酸及尿酸水平增高的流行病学、基础学与临床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尿酸的合成与代谢;高尿酸血症成因及其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高尿酸血症通过引发一氧化氮合成水平减低、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方面所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干预治疗对于高血压病的转归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高尿酸血症,即血清尿酸水平过高,是引发痛风的主要病因。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将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研究表明,炎性反应极有可能是高尿酸水平引发痛风的致病机制。同时,炎性反应与尿酸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改变息息相关。尿酸钠晶体被认为通过Toll样受体家族诱发炎症反应诱导炎症的发生。此外,可溶性尿酸可以促进自由基的生成,起到促进氧化的作用。本综述总结了近期关于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简要回顾了高尿酸血症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并描述了尿酸诱导的炎症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鹅肌肽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ON)、高尿酸血症组(HUA)、别嘌呤醇组[Allo:10 mg/(kg·d)]和鹅肌肽干预组[Ans 1 mg:1 mg/(kg·d)];[Ans 10 mg:10 mg/(kg·d)];[Ans 100 mg:100 mg/(kg·d)],空白对照组喂养普通大鼠饲料,其他5组均喂养高尿酸血症模型饲料,进行相应物质的灌胃,实验周期为6周,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24 h尿量,评价大鼠尿酸和肾功能指标,并进行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与CON组相比,HUA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尿素氮、尿量及尿酸排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与HUA组相比,鹅肌肽干预组中,Ans 10 mg和Ans 100 mg组的血尿酸水平降低(P< 0.05),尿量及尿酸排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 0.05),Ans 1 mg的胱抑素C和Ans 100 mg的血清腺苷脱氨酶显著降低(P< 0.05)。组织学分析显示,鹅肌肽各干预组大鼠管腔扩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明显改善,无纤维化,与空白对照组差异较小,能明显延缓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肾脏损伤。结论:鹅肌肽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水平,可能是通过促进肾脏尿酸排泄和保护肾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高尿酸血症与许多现代慢性疾病关系密切,本文旨在研究苹果多酚对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对Wistar大鼠灌胃酵母膏及氧嗪酸钾的方法,制作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再给其灌胃不同剂量苹果多酚.通过测定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探讨苹果多酚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服用苹果多酚的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相对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受高尿酸血症和苹果多酚摄入影响最大的抗氧化酶,模型组酶活显著升高,而苹果多酚可以抑制该酶活力因大量尿酸生成引发的升高现象.结论:苹果多酚在适当剂量水平可以显著提高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总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同时抑制因大量尿酸生成而引发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升高,维护机体氧化还原平衡.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痛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均有相关关系。禽类动物尿酸代谢途径与人类相似,诱发及自发高尿酸血症较为常见,因而在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方面地位日益突出。本文对近30余年禽类高尿酸血症报道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阐明禽类动物高尿酸血症模型发病特点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秉承中药配位化学理论,以具有一定抗炎、抗痛风活性的芹菜素(AP)为配体,以稀土金属钐(Ⅲ)离子为配位中心,设计合成芹菜素-钐配合物(AP-Sm),以期提高抗高尿酸血症活性。采用紫外(UV)、红外(IR)、氢核磁共振(1H NMR)、电导法、差热-热重分析(TG-DTA)等技术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考察配合物对酵母浸粉联合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及超氧阴离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素与钐(Ⅲ)离子配位生成了配合物,配合物组成式为:Sm(C_(15)H_9O_5)_3. 2H_2O。芹菜素A环的5-OH和C环的4位C=O与钐(Ⅲ)离子形成了配合物,且芹菜素与钐(Ⅲ)离子的配位比为3。抗高尿酸血症活性研究发现,芹菜素-钐配合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及促进尿酸排泄能力均优于芹菜素。综上说明芹菜素与钐(Ⅲ)离子配位后,所得配合物抗高尿酸血症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对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149例经肾穿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发病率为30.2%,男性偏多,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女性高尿酸血症组BUN、Cys-C、Scr水平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男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UA水平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尿酸正常组血清BUN、UA、Cys-C、Scr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组血清UA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血清IgA、C3、IgA/C3比值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高尿酸血症组病理改变以Ⅳ-Ⅴ多见(57.8%),而正常尿酸组则以Ⅰ-Ⅱ为主(46.2%),血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Lee's分级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者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但血尿酸水平升高对女性肾功能影响更大;高尿酸血症对血清IgA,C3水平的变化影响不大;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病理改变程度较尿酸正常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