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羚牛的分布与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羚牛的分布与栖息地特征黄华梨,张涛,杨文赟(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文县,746400)羚牛(Budorcastaxicolor)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甘肃分布于徽县、两当、武都、文县、康县、舟曲,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 相似文献
2.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地处陕西省宝鸡市的太自县、眉县和西安市的周至县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2′30″~107°51′30″和北纬33°47′30″~34°07′50″之间,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34.5公里。总面积56325公顷。秦岭主梁从保护区通过,区内形成明显的南北坡,且呈北陡南缓之势。主峰拢仙台海拔3767.2米。相对高差2707米,是我国大陆东经105°以东地区的最高名山。 相似文献
3.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6~8月,在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代表不同生境样带8条,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1997~2005年的每年4~9月,又在每条样带上设置1~3个调查样点,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重复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11种,其中:东洋界5种,占45%;广布6种,占55%.爬行动物19种,其中:东洋界11种,占57.89%;古北界4种、广布4种,分别占21.05%.区系组成东洋界成分占优势.此外,该区域分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 相似文献
4.
1998 年1~4 月对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做了调查, 结果表明, 保护区内有11 群羚牛, 总数量119~130 头(包括独牛) , 整个保护区内羚牛分布密度为0.007 3~0.007 9 头/ hm2 。在冬季, 羚牛分布于海拔1 900~2 700 m的5 块相互隔离的栖息地中, 以海拔2 200~2 600 m之间分布更为集中。在1981~1998 年的17 年间, 保护区内的羚牛种群分布范围在逐渐缩小; 从上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 羚牛最低的分布高度比历史分布高度至少上升了400 m。周边地区人为干扰、生境不断丧失和保护区内生境破碎化是导致羚牛分布现状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6.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的容纳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的中段 ,1998~ 1999年冬季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 ,测定了保护区内羚牛秦岭亚种 (Budorcastaxicolorbedfordi) 10种栖息地类型的单位面积食物资源量和含有的能量 ,估计了越冬区可以利用的总能量。结果表明 ,羚牛越冬区提供的可供羚牛和其它草食动物利用的能量为 (9 877±5 173)× 10 12 J,每只羚牛平均每天需要的能量为 2 6 4 8± 11 88kJ ,整个冬季需要的能量为 4 82 0± 2 16 3× 10 6J ,保护区的羚牛容纳量为 2 0 4 9± 10 37只。考虑到羚牛对空间的需求、保持最佳繁殖状态、其它草食动物种群的需求和保护当地植被等因素 ,建议保护区将羚牛种群的数量控制在 10 0 0只左右.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9月到2002年5月对西藏慈巴沟自然保护区羚牛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在秋冬春三季羚牛的集群规模较小,公牛群相对较多,羚牛有明显的头牛现象和主动进攻行为。这些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红腹锦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2—1985年在陕西省林业厅的组织下,对秦岭主峰(高达3767米)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收集了红腹锦鸡部分生态资料,现整理报道如下。1栖息地红腹锦鸡生活于太白山保护区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地带,分布高度为海拔800—2200米。主要优势树种有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华山松、油松、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刺柏、懈树(Q.dentata)、锐齿栎、山杨、漆树和侧柏等。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的种类繁多,食物丰富,是红腹锦鸡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观察,红腹锦鸡在太白山主要生活在以下二个林…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1年8月调查表明,目前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已知有蝴蝶122种,隶属于11科,23亚科,85属;有4种珍稀保护种类,发现了中国新纪录种——何华灰蝶。该保护区的蝴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从下往上划分为3个垂直分布带:人工林与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中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 相似文献
12.
13.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分布与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野外观察,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的分布、数量与现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纬32°38'─32°57'、东经104°15'─105°04'之间形成了沿摩天岭山脊北侧宽窄不一的水平分布带、东西长达19公里;垂直分布在海拔2300─4072米之间。根据地势、气候和植被分布等特点,将栖息地划为三个生态分布带,其数量在高山稀疏灌丛、草甸、裸岩带为3.25只/平方公里、亚高山针叶林带为1.6只/平方公里,针阔混交林带为0.5只/平方公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夜栖树上、主要天敌为猛禽。 相似文献
14.
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是太白山森林植被的重要类型,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成为落叶阔叶林带的一个亚带,南坡分布于海拔1950—2650m,北坡分布于海拔2200—2750m。 太白山红桦林可分为7个类型: Ⅰ红桦+辽东栎林,Ⅱ红桦+辽东栎+华山松林,Ⅲ红桦 +华山松林,Ⅳ红桦纯林,Ⅴ红桦+华山松+牛皮桦林,Ⅵ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林,Ⅶ红桦 +牛皮桦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红桦林各类型依次有规律的分布,但红桦始终占据优势地位,并有着相对稳定的结构组成。红桦林以高大粗壮的红桦个体为主,林内更新苗较少,天然更新状况普遍不良。优势种群(红桦)年龄分析表明,红桦种群为衰退种群。红桦种群的衰退特征反映出红桦林的消退发展趋势。 目前本区红桦林多属成熟林或过熟林,应加强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鸟类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白山为我国著名的高山,是我国东经105°以东的最高峰,高达3767米。该山在地貌上具有高山深谷和冰川地形,同时在气候,植被、动物和土壤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带现象。 有关太白山鸟类的垂直分布,仅郑作新等(1973)作过简单叙述。为了能有效的利用鸟类资源,保护森林,满足当前对鸟类资源的规划和利用,作者于1982年6—8月,1983年6—9月,11—12月,1984年1、4月对太白山鸟类垂直分布的特点、原因、规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2×2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联结系数AC值、Jaccard指数及点相关指数对井冈山栲属(Castanopsis)群落样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0个种群的种间联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栲属群落20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反映该群落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2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中10个种对具有极显著正联结,10个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4个种对具有极显著负联结,8个种对具有显著负联结。190个种对中,绝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可能与目前群落的发展阶段及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目前,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羚牛分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这种大型偶蹄类仅产于亚洲,它的个体大小可与云南野牛(Bos gaurus)及青藏高原的牦牛(Bos grunniens)相比,但体型又酷似羊类,特别是它具有隆起的吻鼻、低矮的臀部、成兽下颌的长须以及短小的尾巴,给人以似牛非牛、似羊非羊的印象。 羚牛体型粗壮,成兽体重约200—300公斤,体长在1.8—2.1米,四肢健壮有力,肩高一般在1.3—1.4米之间。肩高大于臀高。雌雄皆具角,一般雄角较粗大。角形特别,先由头顶略靠内侧向上长出,然后以90°方向向外侧弯曲,在角的1/2处又向后方弯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