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酯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由于大多数内酯化合物具有手性,用化学方法合成不仅过程复杂,而且产率也不高。利用酶反应的特异性,应用生物法合成内酯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微生物次生代谢合成内酯,脂肪酸生物转化合成内酯和脂肪酶在有机相中催化羟基脂肪酸形成内酯。本文报道这些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对土木香根中两个主要倍半萜内酯-异土木香内酯(1)和土木香内酯(2)进行结构修饰,研究结构修饰产物的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活性,并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经结构修饰得到4,15β-环氧异土木香内酯(1b)、5α,6α-环氧土木香内酯(2b)、13α-甲氧基甲基土木香内酯(2d)等11个化合物,其中产物2d未见有文献报道.产物1b、2b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母体化合物,其他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均弱于母体化合物.推断11,13-去氢内酯基团是该类倍半萜内酯体外抑制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必需的活性基团,环氧基团的引入对化合物的抑制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诺西林甲—一个新的裂参四氢呋喃环型的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番荔板的种子中分离到化合物A4,结构鉴定表明它同时具有邻双四氢呋喃型和裂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的结构特征。A4是裂参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的第一个化合物,命名为阿诺西林甲。  相似文献   

4.
昆明山海棠茎中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昆明山海棠茎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雷公藤内酯甲(Ⅰ)、昆明山海棠二萜内酯(Ⅱ)、雷公藤内酯乙(Ⅲ)、雷酚二萜酸(Ⅳ)、雷公藤碱(Ⅴ)及3-epikatonic acid(Ⅵ)。其中,化合物Ⅲ及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茎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显示化合物Ⅰ和Ⅱ对大鼠足跖部角叉菜胶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脂肪酶催化合成内酯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基脂肪酸形成的内酯是一类十分有经合物。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法相比,脂肪酶催化合物内酯具有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和产率高等特点,在脂肪酶催化合成内酯时,对羟基脂肪酸链长度,溶剂效应,脂肪酶选择和立体因素等对于内酯的产率以及内酯产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番荔枝(Annona squam osa L.)的种子中分离到化合物A4,结构鉴定表明它同时具有邻双四氢呋喃型和裂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的结构特征。A4是裂叁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的第一个化合物,命名为阿诺西林甲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精细立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公藤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均含有3个六元环、1个五元内酯环和1~3个二元氧环,并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选择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雷公藤二萜内酯化合物并通过X衍射分析获得其三维结构数据,以已有的药理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其精细立体结构变化和生物活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萜内酯类化合物中的A、B、C三个六元环是其活性骨架的几何依托;18位上的羰基和7~8位上的三元氧环是其活性的可能结合部位;而该类化合物的活性部位则集中在C环的取代位置上;D环不是该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必需骨架部分。  相似文献   

8.
真菌苯二酚内酯类聚酮化合物具有抗癌和调节免疫系统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其生物合成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介绍了苯二酚内酯的双聚酮合酶协作合成机制和组合生物合成,并以几种真菌苯二酚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为例,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中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采用MCI、硅胶等进行成分分离。本文共分离出15个苯酞化合物,分别为当归内酯A(1)、茶芎内酯D(2)、环氧藁本内酯(3)、5-羟基-3-丁烯基苯酞(4)、洋川芎内酯B(5)、7-羟基-3-丁烯基苯酞(6)、Z-藁本内酯(7)、Z-6-羟基-7-甲氧基-藁本内酯(8)、川芎内酯B(9)、欧当归内酯A(10)、东当归内酯B(11)、(3 S,3a R)-3-羟乙基-3a,4,5,6-四氢苯酞(12)、(3 S,3a R,10 R)-(-)-10-羟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F(14)、新二聚藁本内酯(15)。其中,化合物1、2、8、12、13和15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所试化合物均对大鼠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其中化合物1、10、15最高浓度(12μM)舒张率分别为65%、73%、93%(P<0.01),EC 50分别为8.8、8.2、6.2μM。化合物15(20μM)也能显著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构效分析发现,羟基取代位置对苯酞类成分血管舒张活性影响较大,另化合物1活性:消旋体>左旋体>右旋体。  相似文献   

10.
番荔枝内酯抑制线粒体复合物Ⅰ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荔枝内酯是对线粒体复合物Ⅰ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天然产物,它是一条以含末端γ-内酯环及四氢呋喃环为主要结构特征的长烷基链化合物。本文简述了番荔枝内酯抑制线粒体复合物Ⅰ的动力学特征和构效关系以及作为抗癌药物与杀虫剂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菊科植物土木香和冷蒿中分离纯化的八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倍半萜内酯化合物体外抑制人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以及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和去氢-β-姜黄烯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试验用倍半萜内酯即使在100 μmol/L的高浓度下,对人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抑制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其直型和角型结构无关,不饱和内酯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必需基团.  相似文献   

12.
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观察菊科植物中分离出的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1),1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2)和大花旋覆花内酯(3)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肝癌细胞、人黑色素瘤和人乳腺癌脑转移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这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以及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发现异土木香内酯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人肝癌细胞、人和色素瘤细胞和人乳腺癌脑转移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和大花旋覆花内酯即使在100μmol/L的高浓度下,对四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推测A环-开环可能是导致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消失或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凯林内酯类香豆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凯林内酯衍生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概况,内容主要包括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光谱特征,立体结构,化学转化及合成等。着重指出了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番荔枝化学成分研究(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番荔枝(AnnonasquamosaL)种子中分离到3个番荔枝内酯(1~3)。化合物1和2分别是已知化合物bullatacin和annoninⅠ,化合物3系新的间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命名为番荔枝塔亭丙(squamostatinC),经IR、MS、1HNMR及13CNMR谱分析,其结构推定如(3)式。  相似文献   

15.
银杏内酯是从裸子类植物银杏中提取的化合物,属于二萜类内酯,主要分为银杏内酯A、B、C、J、K、L和M (ginkgolide A, B, C, J, K, L, M)及属于倍半萜内酯的白果内酯(bilobalide, BB),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的功能。其中银杏内酯B (ginkgolide B, GB)是生理活性最强的。目前银杏内酯主要从银杏叶和根的提取,少量可由生物合成提供。因其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微弱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神经系统等方面。近年来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银杏内酯可以抑制多种肿瘤,有望将其大量运用于癌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在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化合物中,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具有活性最高、广谱和无毒等显著特点,而且具有改良植物株型、提高抗逆性等功效。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因此阐明油菜素内酯调控根系发育的遗传、生理和生化机制,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BRs激素,实现株型的定向设计。该研究利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分析油菜素内酯对根系侧根、根毛发育的影响;利用植物显微技术分析油菜素内酯对根系侧根结构及发育的作用;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油菜素内酯对根系内其他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受油菜素内酯调控的蛋白质,分析油菜素内酯调控根系发育的生化机制。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油菜素内酯促进种子根、侧根、根毛的发生;提高根系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可能通过调控逆境相关蛋白质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7.
从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Sims)压榨果汁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内酯类成分,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西番莲内酯。该化合物未显示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小白菊内酯具有抗癌抗肿瘤的作用,因最早提取于艾菊中而得名,但因其含量少、价格高,影响其更广泛的应用。研究证明木兰科含笑属植物中同样含有小白菊内酯。本文对海南霸王岭生长的白兰、香籽含笑、白花含笑等三种木兰科含笑属植物的叶提取物进行研究,利用HPLC与标准品进行对照,证实该三种植物含有小白菊内酯或类似化合物,并对其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利用化学与生物活性相集成的筛选方法,从采自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黄河口的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的内脏中分离鉴定了1株耐盐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OUCMDZ-1925,其发酵产物具有抗枯草芽孢杆菌活性。进一步采用色谱分离、波谱鉴定,从其固体发酵(大米培养基)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即右旋丁内酯I(1)、丁内酯IV(2)、丁内酯II(3)、丁内酯III(4)和3,5,6-三甲基-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并发现化合物1–3和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51650)有强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1μg/mL,阳性对照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16μg/mL),化合物1和2对产气杆菌(ATCC13408)以及化合物1和3对枯草芽孢杆菌(ATCC93151)有中等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μg/mL和12.50μg/mL,阳性对照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μg/mL和5.0μg/mL),化合物1–5对大肠杆菌(ATCC25922)以及化合物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51650)有弱的抑制活性,且化合物1的产量高,达2.5g/kg,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药源。  相似文献   

20.
1970年,美国学者米切尔(Mitchell)等人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油菜素,它能显著地促进豆类植物幼苗的生长。到1979年,美国格罗夫(Grove)等人证明了油菜素是一种混合物,提纯后具有高活性的结晶物,并鉴定了分子立体构型,定名为油菜素内酯。十多年来,有关油菜素内酯的研究发展很快,目前,至少有24种与油菜素内酯有关的化合物,从植物体内分离出来,它们被总称为油菜素甾醇类。研究发现油菜素甾醇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