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介绍了染色体显微切割及微克隆技术的原理和主要方法,综述了显微切割及微克隆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一琨 《生物学通报》1998,33(11):38-40
最近十几年里,在对染色体特定基因研究和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等研究方面,以经典的遗传作图为基础,出现了很多新方法,微切及微克隆技术(ChromosomeMicrodissectionandMi-croclong)是随着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高分辨染色体显微切割、PCR、微克隆、探针池技术及其应用徐磊,夏家辉(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8)医学本身的发展,使临床病种的构成发生了质的改变,随着传染病的控制,遗传病以及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所致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临床常见而多发的病种。遗传学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医学领域的渗透.已为人群中某些遗传病(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找到了诊断和预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在动物、人类及植物中的创立与发展,评述了不同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与微克隆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这项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利用这项技术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获得赤麂1号,Y1,Y2染色体,通过DOP-PCR增加模板DNA拷贝数,然后用人的性别决定基因(Sex-tetermininig Region of the Chromosome Y,SRY)中HMG框内设计1对引物,对DOP-PCR产物进行扩增,在雄性赤麂Y2染色体DOP-PCR产物中扩增出与人SRY基因同源的Sry基因片段,克隆,测序,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赤麂Y2染色体是真正的Y染色体,同时对赤麂Syr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种分类和鏊定的基本依据.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重点综述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8.
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组合CA9211/RW15(6D/6V异代换系)幼胚培养SC2后代中,用原位杂交方法鉴定出T240-6为6VS端体异代换系. 以此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及"单管反应"技术体系,对6VS进行切割分离及LA (Linker adaptor)-PCR扩增.扩增带在100~3 000 bp 之间,大部分集中在600~1 500 bp.利用32P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来源于簇毛麦.扩增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上,构建了6VS DNA质粒文库.对文库的分析表明,文库大约有17 000个白色克隆;插入片段分布在100~1 500 bp,平均600 bp.点杂交结果表明,37%克隆有中度到强烈的杂交信号,证明含有中度或高度重复序列;63%克隆有较弱的信号或没有信号,证明为单/低拷贝序列克隆.从文库中获得8个簇毛麦特异克隆,对其中两个克隆pHVMK22和 pHVMK134进行了RFLP分析和序列分析,并利用该探针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进行了检测.RFLP 结果表明,两个克隆一个为低拷贝序列克隆(pHVMK22),另一个为高度重复序列克隆,均为簇毛麦专化DNA序列.以pHVMK22为探针对抗、感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的Southern杂交发现抗病品系有一条2 kb的特征带, 该探针可能作为检测抗病基因Pm21的探针.  相似文献   

9.
簇毛麦端体6VS的显微切割及其专化DNA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Schur.)组合CA9211/RW15(6D/6V异代换系)幼胚培养SC2后代中,用原位杂交方法鉴定出T240-6为6VS端体异代换系。以此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及“单管反应”技术体系,对6VS进行切割分离及LA(Linker adaptor)-PCR扩增。扩增带在100-3000bp之间,大部分集中在600-1500bp。利用^32P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来源于簇毛麦。扩增产物纯化后,连续到pGEM-T载体上,构建了6VS DNA质粒库。对库的分析表明,库大约有17000个白色克隆;插入片段分布在100-1500bp,平均600bp。点杂交结果表明,37%克隆有中度到强烈的杂交信号,证明含有中度或高度重复序列;63%克隆有较弱的信号或没有信号,证明为单/低拷贝序列克隆。从库中获得8个簇毛麦特异克隆,对其中两个克隆pHVMK22和pHVMK134进行了RFLP分析和序列分析,并利用该探针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进行了检测。RFLP结果表明,两个克隆一个为低拷贝序列克隆(pHVMK22),另一个为高度重复序列克隆,均为簇毛麦专化DNA序列。以pHVMK22为探针对抗、感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的Southern杂交发现抗病品系有一条2kb的特征带,该探针可能作为检测抗病基因Pm21的探针。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长穗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 ,与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TAI 2 7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表明有 4条与长穗偃麦草同源的染色体 ;以P .stipifolia (St)基因组DNA为探针 ,有 4条与St同源的染色体 .这说明TAI 2 7中有 4条St染色体 .TAI 2 7是异代换 附加系 .对TAI 2 7中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进行显微切割 ,并建立其微克隆库 ,从中筛选获得了中间偃麦草的特异性探针 ,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新序列 .这为进一步筛选抗病、抗逆和优质基因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微切割与微克隆技术首先在动物和人类上得到应用,随着PCR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植物遗传与进化研究等方面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本文就植物染色体显微切割和微克隆技术的原理、主要操作规程以及在植物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植物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该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番木瓜单染色体的显微分离与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玻璃针显微分离出番木瓜(CaricapapayaL.)单染色体,经过LA-PCR扩增得到80-700bp的DNA片段。Southern杂交表明,扩增片段与番木瓜基因组DNA之间有同源性,从而证明番木瓜单染色体DNA已经被成功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约获得1.18×105个克隆,酶切鉴定插入片段大小为100-400bp。  相似文献   

14.
小麦染色体显微切割及HMW-GS1Dx5亚基基因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宏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随之而来的动物、植物(如水稻等)基因组计划为克隆有益基因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其中一个令人注目的领域是染色体显微切割。该技术起始于80年代早期,首次应用显微切割和微克隆的是Scalenghe等在果蝇多线染色体上进行的。随后在哺乳...  相似文献   

15.
16.
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微克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戢福云  余其兴 《遗传》2000,22(4):258-261
自1981年染色体微切割及微克隆技术创建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及动植物遗传学、医学、进化学等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构建特定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的DNA文库、制备染色体描绘探针池以研究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进化等。本文对该技术的产生、发展及某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Since chromosome microdissection and microcloning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in 1981,it has been wide ly used in genetics,medicine,evolution and other fields,mainly in establishing chromosome or chromosone specific region DNA libraries,preparing chromosome painting probe pools to study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 and evolution.In the paper,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techniqu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何聪芬马有志辛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起始于80年代初,是一项特异性基因克隆技术[1],其优点是能够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分离任意一条染色体或特定染色体片段,快速高效地建立相应的DNA文库。迄今已开发出三种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分离技术,即流式细胞分类器法,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和激光显微切割法[2],本文将综述这三种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通报》2009,44(1):17-17
近日.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将发现的2名女患者染色体之间的相互易位检验报告显微照片上报国内唯一的遗传学权威机构——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该实验室专家夏家辉院士、戴和平教授等共同签名认证,得出结论为:本次发现的2例异常核型,经查询,国内、国外资料目前未见报道,是2种全新的“世界首报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  相似文献   

19.
人胎肝cDNA文库FLD4585克隆可能编码一种造血相关的转录因子,本文旨在从22周孕龄人胎肝中获得其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域、基因组结构、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及表达谱特征.采用5′RACE方法获得FLD4585克隆全长;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hBKLF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功能域特征;GFP融合蛋白技术确定hBKLF亚细胞定位;Northern 杂交、RT-PCR、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其表达谱.结果获得了FLD4585克隆编码的hBKLF cDNA全长序列,它含1810 bp,编码345个氨基酸,与小鼠BKLF同源,C端含3个特征性C2H2结构的锌指,是KLF转录因子家族的新成员.hBKLF基因跨越33 kb,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位于4号染色体4p15.2~p16.1.GFP-hBKLF融合蛋白在COS-7细胞中呈细小点状分布于核内,核仁区无分布.hBKLF含有两个转录本,大小为4.4 kb~7.5 kb和1.35 kb~2.4 kb.大转录本在成人及胎儿组织广泛表达,小转录本在外周血白细胞、肝脏和骨髓表达量最高,红系和粒系细胞均表达hBKLF.hBKLF表达量随肝脏发育成熟而下降,随红系、粒系成熟而升高.以上研究提示hBKLF可能是一种在体内广泛发挥作用的转录因子,在造血的调控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麦1R染色体微克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玻璃针分离法 ,从黑麦 (SecalecerealeL .)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中显微分离出 2条及 5条 1R染色体。经Sau3A接头介导的PCR(LA_PCR)方法对其进行体外扩增 ,得到了 0 .3~ 2 .5kb之间的DNA片段。以DIG标记的探针进行多次Southern杂交 ,证明显微分离出的染色体的体外扩增产物与黑麦基因组DNA同源 ,并且来自 1R染色体。然后利用 5条 1R染色体的第二轮PCR产物构建质粒文库 ,可得到 2 2 0 0 0 0个重组子。随机挑选 172个重组子进行分析 ,发现插入片段主要介于 30 0~ 180 0bp之间。此外 ,根据基因组点杂交结果推算出该文库包含约 42 %的中、高重复序列和 5 8%的单、低拷贝序列 ,而且文库的冗余度较低。研究构建的黑麦 1R染色体微克隆文库为 1R染色体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建立以及位于其上的重要基因的定位与分离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