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壳聚糖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多糖,作为一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工 程领域。从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凝血因子以及补体系统等方面对壳聚糖与血液中各成分的 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壳聚糖的止血作用是通过激活外源性血液凝固途径和补体系统旁路途径 实现的。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提高壳聚糖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方法及相应的抗凝血机理,包括 磺酸化、酰化、表面修饰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碳长纤维模拟骨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束,碳纳米管弥散分布在骨水泥基质中所制备的仿生复合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血小板静态浸渍黏附、聚集实验法,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材料表面、粗糙断面及气孔内的血栓形成情况,对其血液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以两种碳材料为增强相制备的复合材料与血液接触后,在材料光滑的表面、粗糙的断面及气孔内、以及碳纤维与碳纳米管的表面,由于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较少使血小板难以黏附、聚集,因此,在材料表面未能形成白血栓。结论:以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为增强相制备的骨水泥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室温条件下,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单晶Si表面沉积碳氮(CNx)和类金刚石(DLC)薄膜,并通过改变氮气分压合成出不同氮含量的CNx薄膜.俄歇电子能谱(AES)结果显示,两种CNx膜中氮和碳含量的原子百分比分别为0.12和0.22.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发现,CNx薄膜表面粗糙度小于DLC薄膜,且含氮量越高,CNx膜表面越光滑.3种材料的体外血液接触实验表明,CNx膜的血液相容性整体优于DLC薄膜,并且氮和碳含量的原子百分比为0.22的CNx膜的血液相容性最好,它比含氮量低的CNx膜表现出更长的动态凝血时间(42min)、静态凝血时间(23.6min)、覆钙时间(45.6s)和更低的血小板黏附量(102细胞/μm2).结果表明,加入N元素有利于提高碳薄膜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纤维素和壳聚糖的区域选择性改性,将内皮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ES—HS)分子结构中对其血液相容性有重要影响的官能团引入纤维素和壳聚糖的分子结构中,并将其通过离子键固定在部分阳离子化的纤维素膜上,以期模拟ES—HS的血液相容性。血小板吸附结果表明,6位改性的纤维素衍生物的吸附程度较高。在五种壳聚糖衍生物中,2位的NS03/NAc为6/4的衍生物表现出最低的血小板吸附。当保持壳聚糖2位的NS03/NAc值不变时,对6位进行完全磺酸酯化,也可有效减少血小板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组合的内包装材料对Hib结合疫苗的影响,选出最适合的包装材料。方法对所选药品包装材料按照生产厂家的不同来搭配,共得到12种组合,根据相容性试验设计,将样品置于25±2℃环境下,分别在1、2、3、6个月时取样,进行pH值、内毒素、不溶性微粒3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对pH值、内毒素含量、不溶性微粒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选出了对Hib结合疫苗影响最小的包装材料组合C+Y组。结论一个适宜的包装内环境对产品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聚氨酯弹性体为基质材料,与液晶化合物EBBA共混后,由溶剂蒸发法浇铸成膜。偏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复合膜中液晶相的存在。用动态凝血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复合膜中液晶含量对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液晶含量达到30%(wt)时,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复合膜表面吸附的血小板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将表面改性后的羟基磷灰石颗粒同聚乳酸复合得到新型复合材料可望用于骨替代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此种复合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反应. 将L-乳酸低聚物接枝到羟基磷灰石表面, 得到接枝羟基磷灰石颗粒. 之后, 将g-HA颗粒同PLA进行共混获得g-HA/PLA复合材料. 先前研究表明, 由于提高了聚合物基体和HA颗粒之间的界面黏附力, 这些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进一步考察这些材料在骨修复及其他整形外科方面的潜在应用, 进行了一系列体内和体外实验来测试其细胞反应及血液相容性. 体外实验表明, g-HA/PLA复合材料有利于L-929细胞的生长. 复合材料的溶血率低于纯PLA. 皮下植入实验表明, g-HA/PLA复合材料的软组织反应比较合适. 以上结果提示, g-HA/PLA复合材料是一种安全的材料, 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9.
聚吡咯的生长及与神经组织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方法得到聚吡咯,用所得到的聚吡咯与神经组织联合培养,通过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生物相容特性.得知聚吡咯与神经组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单晶硅为基体,Ar等离子体对基体进行清洗,用法制备类金刚石(DLC)膜和掺氮的DLC膜。沉积DLC膜所用的气体是乙炔和氩气,沉积掺氮的DLC膜用乙炔和氮气。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扫描电子显徽镜(SEM)对沉积的DLC膜和掺氮的DLC膜进行结构分析和观察表面形貌。考察了乙炔比例、放电功率等沉积参数对DLC膜的影响。通过接触角和血小板黏附实验,进行了DLC膜的抗凝血性能分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应用3%TritonX-100对SD大鼠的下颌下腺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将该材料的浸提液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全身反应.将该材料植入Wistar鼠肌内进行体内植入试验,不同时间观察支架材料与组织反应.用传代培养的第2代下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第7 d时进行MTT检测,观察支架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体内植入试验2、4、8 W时光镜下表现与对照组基本相似,MTT检测结果,细胞相对增长率为91.66%,支架材料的毒性为0级.结果可见,经3%TritonX-100脱细胞处理后所制备的下颌下腺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aFe12O19微粒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BaFe12O19微粒进行一系列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Ames致突变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凝血试验等.结果:BaFe12O19微粒无毒性,无致突变性,对出血和凝血时间无影响,不引起溶血和凝血.结论:BaFe12O19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血管内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3.
加州鲈白云病的病原及血液病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从患白云病的濒死加州鲈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 0 1314 1,经人工感染试验及API2 0NE系统鉴定 ,认为该病原菌为洋葱霍尔德氏菌 (Burkholcepacid)。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显示 ,与健康鱼相比 ,患病鱼的血糖、总蛋白、尿素、肌酐、胆固醇、K 、Na 、Cl-等指标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酶类发生显著改变 ,说明经洋葱霍尔德氏菌感染后 ,加州鲈肝、肾、肌肉等重要组织已发生病变 ,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严重失调。药敏实验结果表明 :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甲基异唑、妥布霉素、林可霉素等 5种化学疗剂及五倍子、乌梅、五味子等 3种中草药对该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锈钢和氧化钛(Ti-O)薄膜对内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评价生物材料表面的内皮细胞的功能.方法: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Ti-O薄膜,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rVEC)并种植到材料表面进行培养.第1、3、5天提取培养上清液,用NO检测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进行一氧化氮(NO)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检测,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结果:内皮细胞在Ti-O薄膜表面上生长形态保持较好,其培养上清液NO和MCP-1因子释放量都要略小于不锈钢表面的.结论:Ti-O薄膜具有较好的促进内皮化和组织相容性,有望成为血管支架的新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观察,发现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其中31例病人用藻酸双酯钠(PSS)进行治疗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其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研究结果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PSS能够纠正血液流交学异常,对防治缺血性中风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构建HCV la/1b嵌合型全长cDNA克隆,进行体外转录,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以RT-PCR法检测HCV正、负链RNA,Western印迹检测HCV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细胞在转染后8代(约35d)内,能间断检测到HCV正、负链RNA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0的HCV NS3蛋白,证明该HCV嵌合体可以在细胞中复制和表达.本研究表明含有该嵌合型全长cDNA的质粒可以为后续HCV的研究提供大量可重复的性质均一的病毒模板,有助于深入了解HCV的复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一种有效地长效缓释干扰素α微球制剂。方法:利用S/O/W乳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干扰素α多糖颗粒的PLAG微球,对其外观形态进行了考察,并用ELISA方法考察了微球体外释放效果。结果:制备的干扰素α微球圆整光滑,粒径均匀;经24天体外释放,累计释放率达到80%以上。结论:通过包封包裹干扰素α的多糖颗粒进PLGA微球,有效地保护了干扰素α在微球中的活性,实现了长效缓释,是一种可行的缓释方案。  相似文献   

18.
自发NIDDM中国地鼠血液相关酶及蛋白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自发NIDDM 近交系中国地鼠的血液相关酶的六项指标及蛋白变化的2项指标,并于正常对照近交系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血液相关酶的五项指标及总蛋白的变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近交系。(P< 0-01) 。提示:自发NIDDM 近交系中国地鼠发病以后,糖代谢、蛋白代谢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全血过滤方法用于去白细胞血液制备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全血过滤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将采集后全血混匀后直接与白细胞滤器连接直接过滤;实验组采用湿润滤盘法,血液采集完成混匀后静置,先用上层血清10~20 m L湿润滤盘,再混匀与白细胞滤器连接后进行过滤。比较两组制备方法所用的过滤时间、血液回收率、过滤前后血液指标情况及24小时内溶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全血过滤方法过滤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过滤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液回收率高于对照组,且24小时内溶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法与湿润滤盘法均能达到去白细胞血液标准,但湿润滤盘法较常规法能有效的降低过滤时间、增加血液回收率,减少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因溶血造成的血液不合格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卵黄抗体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卵黄抗体并考察其活性。方法:采用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产蛋母鸡,通过水稀释法、硫酸铵和硫酸钠盐析及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抗体。抗体效价测定及体外抑菌试验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液体培养基比浊法。结果:纯化所得抗体纯度达95.10%,回收率为20.08%。抗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特异性,效价最高可达1:6400。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抗体抑菌活随IgY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特异性IgY的浓度为10mg/ml时,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结论:抗体制备及纯化所述方法简便、可行,所制抗体具有特异性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