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柄双花木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var.longipes)是金缕梅科双花木属的落叶灌木。在天然林中,树高可达5—6米。叶片近圆形,基部心形,叶脉掌状,叶宽4—7厘米。每当金秋时节,长柄双花木树叶变红,点缀于青翠的常绿阔叶林间,景色十...  相似文献   

2.
金缕梅科的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是濒危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是孑遗的单种属植物,对探索植物系统发育和东亚植物地理分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长柄双花木为灌木,冬季开红色花,秋季落红色叶,春季长红色芽与叶。一年四季有三季是红色的,仅夏季为绿色。它的叶型奇特,叶柄长,叶片卵圆形,掌状脉,俨像紫荆,胜过紫荆;  相似文献   

3.
闻天声 《生命世界》1992,19(6):14-15
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中段、宜丰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面积33 000余亩。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7.8%。1991年10月,我和几位同志为采集珍稀濒危植物种子,来到了这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在将军洞见到了面积约200余亩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NAA对长柄双花木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var.longipesH.T.Chang)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双花木属(DisanthusMaxim.)植物,是该属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替代种[1],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及湖南的部分地区,分布区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植株稀少[2],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3]。长柄双花木的小枝屈曲,叶片宽度大于长度,叶色艳丽,入秋后常呈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有关长柄双花木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4]、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5]、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6]、幼苗光合指标变化[7]、自然种群数量动态[8]、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9]及群…  相似文献   

5.
在光强较高的纯林和阔叶林内,长柄双花木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并伴随有胞间CO2的下降和气孔限制值的增大;随着日间光强的增大,叶片PQ还原程度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增加,ΦPSⅡ则下降,但后者午后随着光强的下降可得到完全恢复;叶片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随着光强的增大而迅速减少;而天线色素热耗散部分及反应中心过剩的光能则显著增加,在午后光强减弱后两者均可恢复到早晨的初始水平。在低照度光的竹林内,净光合速率呈现“单峰曲线”,叶片PQ还原程度、NPQ以及ΦPSⅡ均无明显变化,叶片吸收光能也主要用于光化学反应,热耗散及过剩光能比例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长柄双花木种群形态分化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多种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柄双花木种群形态分化状况,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5个种群的53个个体的20项形态特征中,只有7项性状的变异达显著水平,其中2个性状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及多种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总体形态分化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上均未达到显著,形态分化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引用的环境因子中,无一可起绝对主导作用,不同的环境因子对同一性状所起的作用不同,且同一环境因子对不同性状的影响效应也有差异,影响其生长的潜在主导因子是海拔高度,土壤pH值和乔木层透光率。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年龄结构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解生命表以及生殖价分析等途径,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动态及生态对策,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虽然种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幼龄个体,但个体死亡率较高。长柄双花木种群表现出r~K对策的混合生态适应策略。该种群数量在下降过程中还存在波动,仍具有一定的实现生殖和恢复的可能,但依靠有性生殖途径实现恢复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8.
应用正交设计法优化长柄双花木不定芽生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L9(34)研究了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GA对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cercidifolavar.longipesH.T.Chang)不定芽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水平组合为6-BA 0.5 m.gL-1 GA 1.0 m.gL-1。BA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该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
长柄双花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fongipes H.T.Chang). 2材料类别叶片. 3培养条件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1)MS 6-BA 0.2 mg·L-1(单位下同) NAA 1.0;(2)MS 6-BA 0.5 NAA1.0;(3)MS 6-BA 2.0 NAA 0.2;(4)MS 6-BA 2.0 NAA 0.5;(5)MS 6-BA 2.0.诱导生根培养基:(6)MS0;(7)1/2MS NAA 0.5;(8)1/2MS IBA0.5 NAA 0.5;(9)1/2MS IBA 0.5.上述各培养基均附加3%蔗糖和0.7%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1)℃,光照时间10 h·d-1,光照度1 000~2000 lx左右.  相似文献   

10.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生殖构件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野外观测数据,研究了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在不同生境条件下自然种群开花物候变异以及生殖构件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中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存在一定差异,在纯林中个体的平均花期最长,达75d,而个体间开花同步性最低,仅为0.717;竹林中的个体花期最短,只有47d,而同步指数最高,达0.968.生殖枝数量及花序数均随个体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年龄为30~35年时达最高,此后又呈下降趋势;在海拔为810m左右处,个体生殖枝数及着生的花序数均达最大值,且冠层间差异明显.纯林中个体着生的生殖枝数及每生殖枝上着生的花序数均最高,分别为411.39和7.857;竹林中个体每生殖枝着生的花序数显著低于其它群落.年龄小的个体,各时期生殖构件败育率均高于年龄大的个体;另外,生殖构件的败育与海拔高度间无相关性,而与构件发育时间、分布的树冠层次以及所处的群落类型相关.影响生殖构件败育的主要因子是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1.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连续4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9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单花花期一般为6~7d,单花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以分为4个时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个体开花持续时间49~55d,种群花期历时63~71d。种群内不同年度间开花物候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种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人工种群则为“钟”形曲线,二者均属于“集中开花模式”。长柄双花木具有2个相对开花强度的分异趋势,这种分异趋势具有进化意义。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开花数量、座果率及花期长度之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开花数量与花期长度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但均为线性相关。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在种群间的差异和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其开花时间可能是由与其相关的复杂的微生境特征和(或)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种群间的遗传分异和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一致性。作为一种濒危物种,长柄双花木在这种环境的选择压力之下,形成了“大量、集中开放的花”的开花模式,吸引到更多的传粉者的访问,从而达到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12.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结实的花粉和资源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Maxim.vsr.longipes H.T.Chang)只零星分布于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少数县,已处于濒危状态。通过对其野外自然种群试验,研究了花粉和资源的有效性对雌性生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花粉对长柄双花木结果率及结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花粉来源而不是花粉数量对长柄双花木结实存在显著影响。自然条件下,长柄双花木“花一果转化率”约为54馏,“胚珠-种子转化率”约为83.19。施肥处理有利于花芽发育,可使植株花芽败育率明显下降,开花比例升高;同时座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而果实败育率则显著降低。随剪除叶片量的增加,结果率明显降低,但果实败育率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剪除弱小枝条及病虫枝后,个体总开花数虽有所下降,但是结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去除花后,长柄双花木平均单果重、单粒种子重均显著降低。营养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使自然种群结籽率受到资源和花粉的限制;补充资源可以通过增强花对传粉者的吸引而间接影响传粉。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坐果率极低,而且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结果现象,不同的因子可能对其低水平坐果率产生相互作用。选择性败育、子房供应和雄性功能假说似乎是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策略的最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 cercidifolius subsp. longipes)优势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为多优势种并存的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的次优势种不明显。长柄双花木是该群落的关键种之一。在植物区系特征上,该群落优势种既具有温带性质又具中亚热带性质,在整体上表现出温带性质和亚热带性质交汇的特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频度指数为:SP=0.92、SW=4.20、E=0.94、E′=0.79。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与江西官山和湖南千家洞长柄双花木群落相比,三地群落存在一定差异,但三清山长柄双花木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高于另两地。三清山和千家洞的长柄双花木群落结构更相似;官山的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山地灌丛,群落结构单一,样地中长柄双花木占绝对优势。通过分析三地气象资料和群落特点,表明不同地区长柄双花木群落的差异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关,而与年平均气温无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对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10个自然居群和2个迁地保护居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充分掌握了长柄双花木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分布极为局限,资源贫乏,居群间彼此孤立.详尽阐述了各居群的生境状况、居群及群落特征,初步分析了该物种的濒危原因,认为长柄双花木特殊的生活史特性及种子仅靠蒴果开裂时的弹力传播,加上居群彼此孤立、缺乏相互交流,从而制约了该物种的自我繁衍及居群的扩张,这可能是其濒危的根本原因.另外,病虫害、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等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只有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三种措施相结合,才能对长柄双花木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对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10个自然居群和2个迁地保护居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充分掌握了长柄双花木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分布极为局限,资源贫乏,居群间彼此孤立.详尽阐述了各居群的生境状况、居群及群落特征,初步分析了该物种的濒危原因,认为长柄双花木特殊的生活史特性及种子仅靠蒴果开裂时的弹力传播,加上居群彼此孤立、缺乏相互交流,从而制约了该物种的自我繁衍及居群的扩张,这可能是其濒危的根本原因.另外,病虫害、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等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只有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三种措施相结合,才能对长柄双花木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对珍稀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 H. T. Chang)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叶厚度(LT)、叶面积(LA)、叶含水量(LWC)、比叶面积(SLA)、叶片全氮含量(LNC)和叶片全磷含量(LPC)等叶功能性状及性状症候群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发育阶段长柄双花木的叶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LT、LA随植株发育呈递增趋势,而LWC、SLA、LNC和LPC则呈递减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随着长柄双花木的不断发育,性状症候群朝着LT、LA增大而LWC、SLA、LNC和LPC减小的方向变化。表明该物种的经济策略随着发育进程由快收益向慢收益转变。  相似文献   

17.
曾建军  肖宜安  孙敏   《广西植物》2006,26(6):628-630,601
以长柄双花木当年生嫩梢上的叶柄、嫩茎、嫩叶为外植体,对影响长柄双花木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分化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NAA0.5mg/L+2,4-D2.0mg/L上,三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该培养基还可作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但继代培养周期不超过2周。愈伤组织接种在MS+BA2mg/L上分化不定芽,根的诱导在1/2MS+IBA0.5mg/L培养基上进行。  相似文献   

18.
紫花含笑(Micheliacrassipes)为木兰科含笑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2—5米。芽、小枝、叶柄、花梗均密被红褐色或黄褐色长绒毛。叶革质,互生,倒卵形或窄倒卵形,长7—13厘米,宽2.5—4厘米,表面光泽,无毛。花极芳香,单生于叶腋,直立,紫红色或黑紫色,花被片6,2  相似文献   

19.
长柄双花木     
<正>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为金缕梅科双花木属的我国特产物种。落叶灌木,高2~6 m。冬季开花,头状花序具2朵无柄而对生的花,借长长的总花柄从叶腋间垂落,这也是长柄双花木名称的由来。长柄双花木的花精美而呈深红色,花萼5裂,开花时反卷;花瓣狭长带形,好似星芒;雄蕊5枚,花丝远比花药短。春季开始长叶,叶宽卵圆形,全缘,到了金秋时节,树变成红色,点缀于青翠的常绿阔叶林间,十分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方法以及用基径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对位于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的3个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 Chang)样带(包括小洞、大洞和鸡子场样带,海拔分别为1 010、1 170和1 260 m)进行了调查,并编制了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对其群落物种组成、种群年龄结构和生殖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样带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数量及种类组成差异明显,共包含26个种类,但共有种仅3种,除长柄双花木外还有多花杜鹃(Rhododendron cavaleriei Lévl.)和两广杨桐(Adinandra glischroloma Hand.-Mazz.)2种;小洞样带长柄双花木种群的重要值(46.116%)明显高于另2个样带。根据基径可将长柄双花木种群分为68个龄级,3个样带的种群年龄结构基本一致,但小洞样带个体数量更多且基径31.0 mm以下的幼体所占比例最高;总体上长柄双花木种群中5 a以下的幼苗数量偏少,其他龄级的个体数量呈现随株龄增大波动但整体下降的趋势。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5~10 a和10~15 a龄级较高(分别为20.30%和20.50%),并随年龄增长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不同龄级个体生命期望值为4.49~0.50,总体偏低。种群生存曲线为Ⅰ型,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世代平均周期分别为0.504、-0.018、0.982和38.351 a,显示该种群在当前状态下自我更新不良,属缓慢的负增长型种群。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区域长柄双花木种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