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了EB病毒、甲级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牛痘病毒、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杆状病毒等感染细胞后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可能的机制,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短讯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是受遗传控制的细胞自灭过程,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一种典形的细胞程序化死亡,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是当今生物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致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引起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病毒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主要以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中某些病毒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及其结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Apoptin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作用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Apoptin是由鸡贫血病毒编码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它以非P53依赖性途径诱导不同类型人肿瘤细胞的凋亡,采用Bcl-2的抑制作用,令人感兴趣的是Apoptin不诱导人类正常细胞的凋亡,但当正常细胞被病毒转化后则易受Apoptin诱导的凋亡,这些特性使得Apoptin很可能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吴海洋  郑从义等 《Virologica Sinica》2001,16(2):175-178,F003
本文报道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在体外诱导PK-15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探针、DNA凝胶电泳、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制品末端标记(TUNEL)技术均检测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使用感染性滴度为4.8lgTCID50/mL的口蹄疫病毒感染PK-15细胞,在培养32h后,荧光探针检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固缩和梅花状碎裂核,并伴随有凋亡小体出现,调亡率约为20%;DNA凝胶电泳显示ladder梯带;末端标记检测到强绿色荧光标记物结合于凋亡细胞核上。研究结果提示:口蹄疫病毒可以在体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EIA)是马属动物感染的一种主要经由虫媒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临床表征为反复发热、贫血、出血、水肿以及消瘦等,病理生理变化以血小板减少为主[1]。EIA的致病原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该病毒与人  相似文献   

8.
痘苗病毒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痘苗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形态学上出现了较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电泳分析显示出DNA阶梯,用DNA断裂原位检测技术发现其染色质断裂主要存在于核周,与染色质凝聚位置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离犬瘟热病毒(CDV)并确诊犬瘟热,本实验比较了Vero及Vero-dst细胞对此病毒的敏感性。方法将CDV标准毒株Snyder Hill株及临床犬瘟热阳性犬组织匀浆分别接种Vero及Vero-dst两种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检测病毒滴度(TCID50),并通过RT-PCR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细胞对CDV的敏感性。结果接种病毒后Vero细胞盲传5代始终未见细胞病变,而Vero-dst细胞12 h出现了明显的合胞样细胞病变,且RT-PCR扩增出了CDV基因特异性片段。结论 Vero-dst细胞对CDV表现了良好的敏感性,是体外分离培养CDV的一个有效细胞系。而所本实验中使用的Vero细胞并不适于CDV的分离与培养。另外,本实验利用Vero-dst细胞从临床犬瘟热阳性病例中成功分离到了野毒株,并确定其毒力较标准毒株毒力强,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理论和实验均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通过细胞间的机制传播。本文提出了认和体液中细胞相关性病毒启动感染的根据,分析了病毒通过形成合胞体及以粘附为基础,从一个细胞向另一转移的机制,着重强调了不形成合胞体的细胞-细胞间传播,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城疫病毒FMW株体外溶瘤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 virus,NDV)毒株,为进一步构建重组高效靶向溶瘤毒株奠定基础.[方法]以体外噻唑蓝法测定NDV对A549、SMMC7721等肿瘤细胞及人胚干细胞L-02、人胚肾细胞HEK293等的生长抑制率,空斑试验确定病毒滴度及感染复数.利用形态学观察、Hoechst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印迹等分析了NDV-FMW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变化及其机制.[结果]从近50株NDV中筛选出NDV-FMW,以20 MOI病毒作用A549、SMMC7721等肿瘤细胞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达60%,NDV-FMW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效应呈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凋亡细胞出现核染色质断裂、浓缩及二倍体亚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O/G1期,此外,病毒感染A549细胞16 h后开始检测到活化的Caspase-3裂解片段及PARP裂解大片段.[结论]NDV-FMW株体外能高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经Caspase-3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FMW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良好的体外溶瘤能力为进一步探讨体内抗肿瘤及临床试验的进行奠定了基础,并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2.
13.
Vero细胞培养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Vero细胞培养流感病毒和用于研制流感疫苗的可行性。确立Vero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最适条件,把流感病毒接种于Vero细胞上培养和传代,于不同时间收获病毒液,进行灭活和超滤浓缩实验,检测血凝素滴度(HA)。结果表明胰酶、pH值、残留牛血清是流感病毒在Vero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最佳收毒时间为72-96小时。Vero细胞上培养流感病毒的4~7代,HA滴度较高。病毒液用0.05%福尔马林4℃,7天即可灭活,用超滤技术能浓缩流感病毒液。Vero细胞可用于流感病毒的培养和疫苗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从云豹分离的一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死的云豹体内分离到1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进行了鉴定,研究了它的血凝特性和对猫与水貂的致病力,分析了它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参考毒株(FNF-8)抗原的相关性。 用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的猫肾传代细胞(FK)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同步接种和异步接种测得病毒的TCID50均为4.8/ml。病毒经乙醚、酸(pH3.0)、热(56℃1小时)  相似文献   

15.
16.
痘苗病毒具有宿主范围广,安全,高效表达,插入外源基因的容量大等诸钦优点,是继反转录病毒,腺病毒载体之后又一广泛应用的载体系统。本文对痘苗病毒载体的特点及其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人多为潜伏感染,但在免疫受损人群中,该病毒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从多条途径干扰宿主细胞的生长、分化,诱导细胞恶变;人巨细胞病毒的IE基因具有抑制凋亡的功能.树突细胞是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HCMV感染后,能下调树突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CD80,CD86和CD40的表达,也使黏附分子如ICAM-3、ICAM-2等的表达发生改变.由此,人巨细胞病毒逃避了细胞免疫应答,引起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RV)的细胞培养问题的尚未完全解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敏感细胞较少有关。为此,我们进行了RV新敏感细胞的筛选,发现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Frhk-4感染不同血清型的人和动物RV标准株Wa、DS-1、YO、ST-3、SA-11和UK,37℃旋转或静止培养均能产生明显CPE。培养物经ELISA测定含RV抗原,用PAGE检测有特征性RV核酸图型,电镜超萍切片检查感染细胞可见RV颗粒,证实Rrhk-4是RV的敏感细胞,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同时与MA104-CV-1细胞的比较研究证明,三种细胞对Wa和DS-1的敏感性及增殖滴度,以CV-1最高,Frhk-4次之,MA-104最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猫肾传代细胞FK增殖华东地区分离的貂传染性肠炎病毒(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 virus,MEV-S_1)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浓缩的病毒液经Sepharose-4B柱层析提纯处理后置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病毒粒子。经蛋白酶K、SDS裂解病毒,用苯酚-氯仿法抽提病毒核酸,二苯胺试验和酶消化试验表明该病毒核酸为DNA类型。吖啶橙染色试验表明该DNA为单链。甲酰胺法进行核酸分子展层,病毒核酸呈线状,长度为1.5~2.0/μm。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communication we report the infection of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IPLB-Sf- 21 cells with Anticarsia gemmatalis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at low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 virus and of the unstained cell was followed. The series of peaks in the virus concentration and the unstained cells count were used in order to infer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infection at low MOI. This mechanism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formul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