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氧歧化酶(SOD)对人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前文曾报道,红细胞膜经外源O2-·自由基(碱性条件下,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处理后有明显损伤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猪红细胞SOD对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外源SOD对人红细胞膜有明显保护作用,表现为膜流动性和膜重封闭能力保持正常水平,膜蛋白交联作用有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2.
硒对红细胞膜抗氧化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红细胞膜在体外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反应所致氧化损伤作为实验模型,研究了Na2SeO3,NaHSeO3,Na2SeO4和SeO2等硒化合物对红细胞膜的作用。结果表明,Na2SeO3有抗氧化作用。表现为膜蛋白交联作用显著减小,脂质过氧化物(膜荧光物质)含量下降。本文还就硒抗氧化作用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H2O2/Fe2+产生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报告检测H2O2/Fe2+所产生羟自由基的新方法. 羟自由基氧化反应后, 邻二氮菲-Fe2+的A536明显下降, 且△A536与邻二氮菲, FeSO4及H2O2呈量效关系, 随反应时间延长, △A536依幂函数规律上升. 此法试验结果表明, 甘露醇, 抗坏血酸及硫肥清除羟自由基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邻苯三酚-碳酸盐缓冲液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化学发光法研究了邻苯三酚碱性自氧化产生O2-·的发光行为.通过对测定条件的研究, 得出最佳测定方案.改进后的方法不需使用发光剂Luminol, 所用试剂价廉易得, 且方法稳定, 重现性好.此法灵敏度远高于邻苯三酚自氧化的其他文献报道法.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化虎奶多糖的制备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从虎奶菌菌核中提取的虎奶多糖(HNP)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制备了一种水溶性羧甲基化虎奶多糖(CM-HNP),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M-HNP能有效抑制Fe2+-Vit C引起的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膜流动性的降低和线粒体的肿胀,清除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自由基O-·2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竹红菌乙素敏化的人红细胞膜结构光损伤的Raman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man光谱从分子水平揭示了竹红菌乙素光敏损伤的人红细胞膜发生膜蛋白交联和膜脂脂质过氧化导致其功能变化 ;膜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增加的本质是竹红菌乙素产生的活性氧 ( 1O2 ,O2 -·和·OH等 )破坏了红细胞膜的有序结构 ,使膜蛋白主链结构的α 螺旋、β 折叠明显减少 ,无规卷曲增加并使其侧链结构的巯基基团、吲哚环、对羟苯基环、单基取代苯基环等也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 ,膜脂的反式构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它的扭曲构象则正好相反 .膜蛋白和膜脂构象不灵敏的CH2 和CH3弯曲振动谱线的明显下降 ,揭示它们有链的断裂 .  相似文献   

7.
细胞膜片钳技术是研究膜离子通道的有效方法.在单个细胞上反复形成多次全细胞构型从而在同一细胞上观察某些药物的长时间作用对于通道膜电流的影响.利用全细胞构型下胞浆与电极内液的连通可以方便地向胞内引入药物.以此法研究MPP+多巴胺能神经瘤细胞(MN9D)的毒性作用表明MPP+导致细胞电压依赖性钙电流(ICa)显著下降;MPP+作用1 h以内高去极化电压较低去极化电压诱发的钙电流先受MPP+影响而下降; MPP+对未分化细胞的钙电流无显著作用(n=3).  相似文献   

8.
O -·2增强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结合力及EBSELEN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配体测定受体法研究了黄嘌呤(X)/黄嘌呤氧化酶(XO)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对[3H]DL-谷氨酸与大鼠大脑皮层突触膜谷氨酸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O -·2明显增强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结合力,此作用能被2-苯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EBSELEN)(1 μmol/L)所抑制.  相似文献   

9.
干旱及活性氧引起小麦膜脂过氧化与脱酯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分胁迫下随小麦叶片含水量下降,膜透性增大,两者高度负相关;同时叶片H2O2含量和叶片微粒体膜脂过氧化水平都上升,无论在干旱时或在外源O2-和·OH作用时,微粒体膜流动性均下降,外源O2-和·OH处理微粒体膜后,膜脂过氧化水平明显增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明显下降;同时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增加。结果表明干旱可能使植物体内活性氧增多,从而导致膜损伤,这种由活性氧引起的膜损伤是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超氧阴离子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通过黄嘌呤(X)与黄嘌呤氧化酶(XO)反应和甲基紫金(MV)的作用,观察了O·-2诱导莴苣叶绿体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结果表明,O-·2的产生明显使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qN)增加.叶绿体内SOD被DDC抑制后,X+XO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中,qP下降,qN上升;MV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中,qP上升幅度不大,qN增加不明显.当碳代谢被碘乙酰胺(JAA)抑制后, qP下降,qN上升.解偶联剂NH4Cl增加质子跨类囊体膜的通透性,导致qP增加和qN降低,加入MV后qP和qN增加不明显.分析认为,-·2的产生和及时被清除对保持光合电子传递和增加跨膜ΔpH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叶绿体吸收的光能得到转化和耗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过量光能引起的光抑制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腐植酸与活性氧自由基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SR波谱仪为工具,利用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不同来源腐植酸与黄嘌呤氧化酶体系和人多形核白细胞(PMN)呼吸暴发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OH)的相互作用,发现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的腐植酸对·OH自由基的产生表现促进作用,而对O2-·自由基则表现清除作用.而泥炭腐植酸对O2-·和·OH均显示清除作用,明显不同于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腐植酸的行为,认为腐植酸诱导大骨节病的过氧化损伤应主要是通过羟自由基反应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12.
125碘标记不含apoE的人HDL3为配体,采用简便的聚乙二醇沉淀分离法,建立了纯化的大鼠肝细胞膜HDL受体分析法,并对膜HDL受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究重金属对淡水绿藻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对水质检测具有明显指示作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实验材料,CdCl2·2H2O和CrCl3·7H2O提供重金属离子,探究不同浓度Cr3+和Cd2+在单一和复合胁迫下对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随着Cr3+和Cd2+浓度不断增加,藻细胞浓度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叶绿素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现象,浓度为1 mg/L的单一和复合胁迫下有最大值,且毒性作用表现为Cr3+ < Cd2+ < Cr3++Cd2+;与藻细胞膜相关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长;重金属离子浓度低于10 mg/L时对藻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大于10 mg/L时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结果表明在单一或复合重金属胁迫下,普通小球藻会充分调动与抗逆性相关的酶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NO和O2-自由基主要形成 ONO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SR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人多形核白细胞(PMN)受促癌剂佛波醇(PMA)刺激产生O2-和NO自由基的相互作用.发现加L-精氨酸使在PMA刺激PMN体系中捕捉到的O2-明显减少,加NG-甲基精氨酸(NGMA)使在PMA刺激PMN体系中捕捉的O2-明显增加.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光照核黄素体系证明,加L-精氨酸使PMA刺激PMN产生NO-·自由基与O2-结合生成ONOO-是加入L-精氨酸使PMA刺激PMN体系捕捉的O2-减少的主要原因,并且推算了加入不同浓度L-精氨酸PMN产生NO-·自由基的量.用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和ONOO-氧化DMPO和DMSO及其对pH的依赖关系,证明了ONOO-分解并没有直接生成羟基自由基.用依赖鲁咪诺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人多形核白细胞受促癌剂PMA刺激产生NO-·自由基动力学过程.另外,用化学合成的NO-·自由基和过氧亚硝基在模型体系研究了它们的ESR和化学发光特征.说明PMA刺激PMN生成的NO-·和O2-自由基反应形成的ONOO-是引起化学发光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Mg2+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线粒体F1F0变化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对心肌线粒体F1F0-复合体呈现抑制而对F1-ATPase无抑制,这表明ADM可能是通过膜脂起作用的,适当浓度Mg2+能降低ADM对复合体的抑制.经 31P-NMR和标记荧光探针NBD-PE,DPH,MC-540以及内源荧光等的测定,结果表明ADM可能首先通过诱导F1F0膜脂形成非双层脂结构,继而影响了膜脂的堆积程度和流动性,进而引起F1F0-复合体酶蛋白构象的改变,最终导致酶活力的降低.Mg2+则可能由于与ADM竞争与心磷脂的结合,而对ADM引起F1F0的变化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抗氰药对-二甲氨基苯酚(DMAP)穿透红细胞膜使Hb变成MetHb的反应特性及DMAP的磷光性质,分别采用光密度法和燐光法对MetHb生成速度与血球外的DMAP浓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红细胞膜对DMAP的通透性研究方法,计算出DMAP穿透速率常数为0.153min-1,t1/2等于4.53min,推测DMAP的透过方式为易化扩散。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 60Coγ线照射正常人新鲜全血,观察电离辐射对多形核白细胞(PMN)释放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的影响,以及人血甲2巨球蛋白(α2M)制剂对辐射引起的PMN释放O2-·的作用。结果表明:正常人新鲜全血照射(5-20Gy)后1h,PMN释放O2-·的量较不照射组增高(P<0.01),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较不照射组降低(P<0.01)。照前1h加入人血α2M制剂(每ml全血中加入138.5单位)能有效地降低PMN的O2-·释放量,提高红细胞中SOD的活力。离体实验结果提示α2M治疗辐射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过多的O2-·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呼吸链电子漏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验证明细胞色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在线粒体中氧化态的细胞色素c直接清除O2·-,还原态的细胞色素c清除H2O2.由于呼吸链传递电子合成ATP的同时,总有少部分电子从呼吸链底物端的复合物Ⅰ和Ⅲ漏出,而且漏出的电子首先使氧分子还原成O2·- ,然后O2·-歧化成H2O2,所以细胞色素c清除O2·-和H2O2的功能使呼吸链出现了两条电子漏旁路.细胞色素c通过这两条电子漏路径实现其控制线粒体中O2·-和H2O2水平的功能.根据两条电子漏旁路都是O2·-代谢路径的事实,引进了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概念,并从自由基代谢失调的角度探讨了呼吸链电子漏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膜-生物硝化反应器处理含氨废水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小鹰  郑平  胡宝兰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79-283
研究了膜 生物硝化反应器对含氨废水的处理效能以及分离膜的截留和渗透效能。膜_生物反应器启动迅速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1d的情况下 ,反应器最高进水浓度达 80mmol(NH4+-N)·L-1 ,最高容积负荷达 1 12kg(NH4+ -N)·m-3·d-1 ,氨氮去除率保持在 95%以上。试验证明 ,分离膜对微生物有良好的截留作用 ,50天内反应器的污泥浓度从 5g·L-1 增长到 10g·L-1 ,分离膜表面附着的生物层则对废水氨氮和亚硝氮有进一步的转化作用。在液位差低于 80cm时 ,提高液位差可增大膜渗透通量 ;液位差超过 80cm后 ,增大液位差的膜渗透通量效应很小 ;其中 ,当液位差为 2 0cm左右时 ,膜通量达 2 . 5 1L·m-2 ·h-1 ,阻力最小 [(2 . 6 3× 10-5)m-1]。该膜_生物硝化反应器可依靠液位差压力驱动出水 ,无需外加动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金属硒化物因其优异的光电和催化特性,近年来在半导体、电化学及抗癌等领域成为了研究热点。相较于传统的化学还原法,生物合成金属硒化物具有环境友好、耗能较低等优势。然而,目前有关生物合成金属硒化合物的微生物资源较少且相关合成机理尚不明晰。[目的] 利用马利亚霉菌(Mariannaea sp.) HJ合成了3种金属硒化物并对其合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 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菌株HJ合成的金属硒化物进行了初步的表征,考察了纳米材料合成过程中总巯基含量、总抗氧化性能及自由基含量变化,并且验证了转运蛋白DMT1在金属硒化物合成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结果] XRD结果表明菌株HJ能够在Bi3+、Pb2+、Co2+与SeO32-作用下分别合成Bi4Se3、PbSe和CoSe2纳米颗粒,其合成的最优pH条件分别为6.0、7.0、8.0。FTIR结果表明,合成的金属硒化物表面含有氨基、羧基、羟基等官能团。3种金属硒化物的合成反应体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总巯基含量明显下降,而总抗氧化性能却有所提高,这表明巯基等酶促体系或氨基酸金属蛋白类的非酶促体系可能参与了SeO32-的还原过程。苄基异硫脲盐酸盐屏蔽实验表明,转运蛋白DMT1在SeO32-转运和金属硒化物分泌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Bi3+、Pb2+和Co2+的加入使得菌株HJ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在胞外分泌了大量的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而上述自由基可通过诱导热激效应的方式增强金属离子或纳米颗粒的转运过程。[结论] 利用马利亚霉菌(Mariannaeasp.) HJ合成了Bi4Se3、PbSe和CoSe2纳米颗粒,为研究金属硒化物的生物合成及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