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绿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 P.Sch.)在中亚地区分布极广,近年来随着我国硬蜱区系调查工作的开展,先后在河北、内蒙古、宁夏、新疆、陕西、山西和甘肃等省区也被发现。此种蜱除去直接侵袭家畜外,并且是牛环形泰氏焦虫(Theileria annulata)的传播者,使牛只致病,并引起死亡。因此,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在控制和消灭家畜的传播性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内蒙古(邓国藩,1959;1964,内蒙畜牧兽医研究所,1960),北京地  相似文献   

2.
邓国藩 《昆虫学报》1955,(2):165-181
蜱类中的坚蜱是牲畜的重要体外寄生,除了对牲畜有机械性伤害外,还可传染一些重要疾病,如焦虫病等。对人来说,虽然坚蜱不经常咬人,但有时也可咬人并传染某些疾病,如森林脑炎、斑疹伤寒和“Q”热等。所以对这些蜱类的研究无论对牲畜或对人类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西北、内蒙的草原上,牲畜常常因一些蝇类幼虫的寄生而罹致各种蝇蛆症,如寄生在牛的皮蝇,寄生在马的胃蝇,寄生在羊的狂蝇和寄生在各种牲畜的黑须污蝇,都是发生普遍和为害严重的一些种类。近年来我们到内蒙和西北等牧区调查的同时,对黑须污蝇也作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现在结合文献资料作一简单的报导。  相似文献   

4.
蜱类染色体的分带研究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蜱螨亚纲(Acari)中,首先开展染色体分带研究及组型分析,发现了3种蜱的内多倍体,C分带证明,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微小牛蜱的全套染色体国端丝粒,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日本血蜱,微小牛蜱染色体的亚微结构,发现日本血蜱的染色体呈凹凸相同弹簧样螺旋结构,螺旋凹陷处相当于光镜下G带深带,螺旋隆起部相当于G带浅带,凹凸程度似乎不加入人类染色体的明显,还报告了草原革蜱,银盾革蜱,缺角血蜱及雌性森林革蜱,雌性日本  相似文献   

5.
张本华 《昆虫学报》1958,(3):290-292
前言 花蜱又称钝眼蜱或斑蜱,属于蜱螨目(Aca-rina),坚蜱科(Ixodidae),花蜱属(Amblyom-ma)。此属蜱类在我国已记载的共有6种,即Amblyomma formosanum宿主为豚及龟类;A.pseudolaeve宿主为乌蛇及黄领蛇;A.ja-vanensis宿主为穿山甲、巨蜥、(虫丹)蛇、龟类、犬及蝙蝠;A.testudinarium宿主为犀牛、獏、貂、鹿、虎、猪、牛、马;A.yajimai宿主为牛;A.hel-volum宿主为蟒蛇与巨蜥。从以往前人所记载之花蜱多数从野生哺乳类及爬行类动物体上所采获。本文所记载之花蜱Amblyomma cypriumNeumann,1899.曾长期寄生于人体,而此种花蜱在我国尚系首次发现,故作记载。  相似文献   

6.
方头蜱是农区、半农半牧区常见的家畜体表主要寄生虫之一,它的分布和活动是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它也是我州牛双芽焦虫病的传播者。我们在甘孜县拖坝公社第三生产队调查牛、羊血孢子虫病时,发现5头犏牛和1头黄牛,有被方头蜱叮咬吸血而死亡的。 临床症状 最引人注目的是有成千上万个不同发育期的方头蜱在牛下颚、颈部、肘部前后,胸腹部,以及后肢内侧及会阴部等,一个挨一个的叮咬吸血,其数之  相似文献   

7.
1963年9月14—21日,中国昆虫学会在长春召开第一次蜱螨学术讨论会。出席代表39人,来自上海、广东、新疆、内蒙等21个省、市、自治区,连同吉林省有关部门的列席人员共给60余人。会议征集论文133篇,大都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研究成果,按论文性质分为农业螨类、恙螨、革螨及蜱类等四个方面。在会上宣读论文111篇及中心发言7篇,并进行了几次专题讨论和座谈。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草原革蜱Dcrmacentor nuttalli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等地.苏联、蒙古亦有发现,国内外均巳证实是蜱媒斑点热的传播媒介.采用目测、解剖、切片三种方法,进行了生理龄期观察,目测法是观测蜱的腹部厚度变化,以体侧缘为纵轴线比较腹面与此线构成的距离,分成4个生理龄期;解剖法的主要指征是蜱中肠支囊体积和形态变化,马氏管内鸟嘌呤含量和支气管束等形态的变化;切片法的主要指征是中肠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内血红蛋白颗粒和血红素的变化.三种方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10%左右.草原革蜱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自3月下旬至5月上旬绝大部分为Ⅱ、Ⅲ期的强壮蜱,此时正值当地牧放季节,处于活动高峰的媒介蜱,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蝉螨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比 较生疏的,甚至好多人不认得 这两个字。由于中国昆虫学会于1963年在长春开了一次全国蜱螨专业学术讨论会,引起了多方面的注意,很希望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其实,大家都知道有一种皮肤病,叫做疥疮,是一种“疥癣虫”寄生在皮肤里所引起的。这种虫就是蜱螨的一种,称为疥螨。另外农村中的耕牛身上有一种吸血的虫子,专门叮咬在牛的耳壳内部或肛门会阴的周围。开始虫子身体很小,吸血后,有赤豆甚至蚕豆那么大,农民都叫做草爬子或八脚子,这也是蜱螨的一种,称为牛蜱。这样看来,蜱螨并不是完全没有见过或者没有听到过,不过它们的名称不大见于报刊和书本,显得有点生疏而已。 疥螨和牛蜱只是蜱螨中的一二个例子,整个蜱螨  相似文献   

10.
黄重安 《昆虫学报》1978,(4):455-456
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tattcum kozlovl ol.)广泛分布于新疆的荒漠地区,对人、畜的健康影响很大。近年来我们在喀什及其邻近地区的调查结果:该蜱的成蜱主要寄生在牛、绵羊、山羊、骆驼、马、家猪等家畜;在胡杨、柽柳灌丛中出现最多,经常也侵袭人;3—10月均见活动,5月上旬数量最多;在叶尔羌河、克孜尔河下游荒漠牧场是优势种,一头牛最多可采获196只。幼蜱和若蜱主要寄生在啮齿类等小型野生动物,3—9月均可采得。 1975年我们在新疆巴楚县,对该蜱的生活史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信息素的研究近年有很大进展,昆虫的信息素现在可以分离,提纯,有些还可以合成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近年的研究工作也表明,蜱螨类和昆虫一样,也产生信息素,尤其在蜱类更为普遍。 蜱类的信息素也有两类,即性信息素(sex pheromonc)和集聚信息素(assembly pheromone)。 性信息素在蜱类中普遍存在,现已发现革蜱,花婢、扇头蜱、硬蜱和牛蜱等属的种类都能产生。雌虫在吸血时释放性信息素,以吸引吸食中的雄虫,硬蜱科的性信息素,可用己烷、戊烷或石油醚等有机溶沼提取,它的成分在多数蜱类为2,6-2氯酚(2,6—dichlorophenol),如在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Latreille).安氏革蜱Dermacentor andersoni Stiles,变异革蜱D.variabilis Say等。有些蜱类雌虫的提取物也含有石碳酸  相似文献   

12.
蜱类染色体的核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10种蜱的染色体核型。其中:软蜱科3属26种,包括锐缘蜱属12种,钝缘蜱属12种和残喙蝉属2种;硬蜱科8属84种,包括硬蜱属11种、牛蜱属3种、血蜱属16种、革蜱属12种、盲花蜱属5种、花蜱属19种、扇头蜱属6种和璃眼蜱属12种。 性别决定为XO,XX,XY,XX和X_1X_2Y,X_1X_1X_2X_23个系统。  相似文献   

13.
1983—1984年间,我们在山西省晋中太行山地区的牛、羊、犬三种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体外进行了森林革蜱采集与观察。具体方法是:选牛5头,羊10只,犬3只,每旬采一次,每次采的个体不重复,每次将蜱采净、计算数量。另外,还不定期地捕捉一些草兔、花鼠及禽,进行比较与对照。采获的幼体进行实验室内培养、蜕变为成虫期后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4.
青海血蜱的生物学观察及幼期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Teng在我国西部比较常见,它分布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南等省区。该蜱主要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犏牛、马、骡、驴等家畜,在高原兔上也经常发现。各期虫体主要在春季活动,以5月份数量最多;秋季10月间又有少量出现。该蜱以饥饿的成虫、若虫和幼虫越冬;生活史一般需要3年完成。除了生物学的观察以外,本文并对该蜱的若虫稻幼虫形态首次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蜱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军  陈泽  刘敬泽 《昆虫学报》2007,50(9):941-94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蜱的编目和分类及系统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软蜱科(Argasidae)说明了属的变动;硬蜱科(Ixodidae)介绍了璃眼蜱亚科(Hyalomminae)和凹沟蜱亚科(Bothriocrotoninae)以及相应变动的属(新建的凹沟蜱属Bothriocroton和须角蜱属Cornupalpatum,合并的牛蜱属Boophilus、暗眼蜱属Anocentor和盲花蜱属Aponomma)。根据新的分类变更对已知种类进行了分析。至2006年,世界已知蜱类有3科18属897种,中国有2科10属119种。阐明了有关蜱类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观点,并讨论了其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结合在一起的全证据方法,并结合蜱类和不同宿主之间的关系、动物地理学、古生物学以及比较寄生虫学的资料,成为解决蜱类系统发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邓国藩 《昆虫学报》1962,(4):371-376
纳氏矩头蜱是典型的草原种类, 其分布遍及内蒙古、西北、东北、华北等牧区。它属于三宿主类。成虫主要寄生在各种大牲畜, 幼虫和若虫寄生在草原上的野鼠类和其它小动物。在自然界一年发生一代。成虫的活动季节主要在春季, 但寄生数量以3月下旬至4月下旬最多;在秋季也有极少的成虫侵袭牲畜, 但在宿主上过冬而不吸血。绝大多数的个体则以饥饿成虫在草原上过冬。幼虫的寄生季节是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 而6月下旬及7月上旬, 其寄生数量最多。若虫从6月下旬至8月中旬寄生于宿主, 但出现盛期在7月中、下旬。 本种蜱发育周期的长短因气温不同而异。雌蜱当以牛饲养, 吸血8-10日;饱食落地后3-25日开始产卵, 产卵期31-44日, 每一蜱产卵6995-10549粒;卵期15-36日;幼虫孵出后3-4日开始摄食, 当以兔饲养, 吸血2-3日, 落地后8-12日变为若虫;若虫在出现后2-3日开始摄食, 当以兔饲养, 吸血7-8日, 经过14-20日变为成虫。自雌蜱开始吸血至下一代成虫出现, 总共需要62-121日, 平均需要108.5日。 本种蜱的分布密度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在干旱的半荒漠草原地带数量较多, 而在潮湿低洼的草原地带数量则相当少。成虫的寿命长约一年, 越冬后的饥饿成虫可以生活到7月底;但饥饿幼虫和若虫约生活3-4个月, 入冬后它们就死亡。 根据生物学的研究, 对本种蜱的防治问题, 提出了几点意见:轮换牧地, 适当期间进行药治和捕杀野生小动物等。  相似文献   

17.
駱駝     
一.骆驼的分布地区骆驼生长在灌木荆棘丛生的牧草地,能利用沙漠与半沙漠中粗糙的植物作饲料,能在数昼夜缺乏饮水的条件下继续劳役,并能忍耐酷热和严寒,对于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帮助很大,故平常号称“沙漠之舟”。骆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新疆、河北、甘肃、陕西及青海等地区;中心地区是在内蒙的北部及西部、北疆、河西等处。全国骆驼的数量,尚无精确统计,据“祖国的畜牧与畜产资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国际著名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发表了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务春研究员团队两篇关于新发蜱传立克次体病的学术论文,这份影响因子达到51.7的权威医学刊物,在同一期上刊发两篇有关蜱媒传染病的论文还是首次。这一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据论文第一作者贾娜博士介绍,蜱俗称草爬子、隐翅虫,是"吸血鬼"家族的最典型代表,可暂时寄生在牛、羊、狗等动物体表,从而成为多种  相似文献   

19.
内蒙东部有一些旗县是牛羊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1889)Looss,1907]流行区。为了要了解科右前旗本吸虫病流行情况,我们于1980—1982年中二个夏天在那里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此外,还应用南方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Giard et Billet,1892)Looss,1907]幼虫期在内蒙进行昆虫宿主及牛、绵羊、家兔、豚鼠等实验动物的感染试验。现将调查及试验结果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蜱为专性吸血的外寄生动物,传播多种病原体而导致疾病,给人类健康、畜牧业生产及野生动物带来极大危害。我国生态环境多样,蜱及蜱媒疾病种类繁多、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林牧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人群与媒介蜱的接触机会逐渐增多,蜱传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且不断有新发的蜱传疾病出现,其公共卫生学意义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我国重要的蜱传疾病、媒介蜱类、分布与特性等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我国蜱及蜱传疾病的系统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