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金荣  孙册 《昆虫学报》1991,(2):135-140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ni血淋巴含两种凝集素,一种凝集兔新鲜红血球,凝血活力被L-鼠李糖和D-半乳糖抑制;另一种凝集戊二醛固定的人和鸡的红血球,凝血活力被岩藻糖抑制.它们在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在蚕体各组织中的分布和凝血活力显著不同.血淋巴中这两种凝集素的凝血活力明显比其他组织中高.卵中测不到这两种凝集素活力.本文对这两种凝集素在蚕体中可能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蓖麻蚕的综合利用:(Ⅰ)蓖麻蚕的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谢伟东 《动物学报》1989,35(4):345-347
用电镜技术研究蓖麻蚕微孢子虫各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发现其裂殖体和母孢子具双核,其细胞核由双层单位膜所包裹,核具半圆形的纺锤空斑,细胞质中有内质网和丰富的核糖体,但无线粒体。成熟的孢子壁由外壳、内壳及孢子膜组成,孢子器具有片层结构的极质体和后液泡,极丝为10—11圈,孢质含有核糖体和一对细胞核。  相似文献   

5.
两株不同来源的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rscsNPV和ArNPV)经提纯后,使用SDS—苯酚抽提病毒核酸,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酶解后,用分子杂交方法与缺口平移标记的ArscsNPV-DNA探针杂交,分析了两株蓖麻蚕NPV病毒核酸的同源性。EcoRI酶解的ArNPV-DNA产生8个片段,其中5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BamHI酶解ArNPV-DNA产生7个片段,其中6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两株蓖麻蚕NPV之间病毒核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使用斑点杂交方法分析了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及家蚕NPV之间的核酸同源性,结果表明: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具有同源性。而与家蚕NPV无核酸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蓖麻蚕卵黄原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论述了蓖麻蚕卵黄原蛋白cDNA迅速克隆化的方法,SDS-PAGE鉴定的蓖麻蚕卵黄原蛋白由大小二个亚基构成,求出的分子量大亚基为180kDa,小亚基为45kDa,从解析的蓖麻蚕卵黄原蛋白氨基酸序列推算的分子量大亚基为161.06kDa,小亚基为40.53kDa,如果考虑到翻译后的修饰,这与SDS-PAGE求出的分子量是吻合的。蓖麻蚕卵黄原蛋白cDNA是由5788pb构成,一个ORF为5337个碱基,编码了1779个氨基酸。在信号肽的15个氨基酸残基中,有12个是硫水性氨基酸残基。这与其他昆虫卵黄原蛋白信号肽区域的硫水性分析是一致的。蓖麻蚕卵黄原蛋白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的分布与家蚕、柞蚕和天蚕不同,3处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存在于大亚基里,2处地多聚丝氨酸区域上流的小亚基里。另外,我们发现在所解析的柞蚕、天蚕的蓖麻蚕卵黄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的C-末端区域里DGQR、GICG功能部位及其后的6个半胱氨酸都完好地保存。  相似文献   

7.
激光辐照蓖麻蚕的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激光波长和不同形式的激光照射蓖麻蚕蚕卵,观察蚕卵的孵化率;蚕血液的酯酶同工酶、血清蛋白、染色体等在激光照射前后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8.
激光照射对蓖麻蚕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种不同波长不同形式的激光照射蓖麻蚕蚕卵,经孵化后的幼虫在五龄期第二天取血,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血液中酯酶同工酶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后的各组均发生不同的变化,说明经激光照射后能够诱发蓖麻蚕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
以红菇属大白菇Russula delica和美丽红菇Russula lepida子实体为材料,利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的手段,分离获得新的凝集素RDL和RLL。结合凝胶过滤层析和SDS-PAGE的手段,确定RDL和RLL分别是分子量为60kDa和32kDa的双亚基蛋白,其N-末端部分氨基酸序列分别为GLKLAKQFAL和VWYIVAIKTDVPRTT。性质研究表明,RDL在20-70℃、低于25mmol/L HCl或12.5mmol/L NaOH下稳定,其凝集活性可以被邻硝基苯酚-β-D呋喃型半乳糖苷(25mmol/L)和菊糖(50mmol/L)所抑制;RDL具有抑制人肝癌Hep G2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以及HIV-1反转录酶(RT)的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8μmol/L、0.52μmol/L和0.26μmol/L。RLL在20-70℃、低于12.5mmol/L HCl或NaOH下稳定,其凝集活性可以被菊糖(25mmol/L)和邻硝基苯酚-β-D呋喃型半乳糖苷(100mmol/L)所抑制;RDL具有抑制人肝癌Hep G2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μmol/L和0.90μmol/L,但不具有抑制HIV-1 R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白茯苓凝集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药白茶苓为材料,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可纯化出快速蛋白液相谱(FPLC)纯的白茯苓凝集素(SLL)。当其浓度为0.25μmg/mL时就能凝集兔红细胞,对人类A,B,O型血细胞无作用。甲状腺球蛋白、卵粘蛋白和胃蛋白对SLL的凝血活性有强抑制作用,而常见糖类对其无明显抑制作用。SLL含中性糖12.5%,凝胶过滤及FPLC测得分子量为31000,亚基分子量为8000,表明SLL可能由四个相同亚  相似文献   

11.
两株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来源不同的两株菌麻蚕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一株为较长期饲喂马桑叶的蓖麻蚕从自然罹死的幼虫和蛹中分离的多角体病毒(简称ArscsNPV);另一株为饲喂蓖麻叶的蓖麻蚕从幼虫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rscsNPV);另一株为饲喂蓖麻叶的蓖麻蚕从幼虫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rNPV)。两株核型多角体病ArNPV多角体大小约1.2-2.0μm最大的可达2.9μm。两株NPV病毒粒子均为杆状,ArscsNPV病毒粒子大小平均为310×50nm;ArNPV病毒粒子大小为350×50nm。两株NPV均为多粒包埋型。两株NPV的多角体蛋白均为单一组分,ArscsNPV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7.5kd;ArNPV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8kd。两株NPV的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均含有21条多肽,其中各多肽分子量有所差异。ArscsNPV的病毒粒子多肽分子量范围为11-130kd;ArNPV病毒粒子多肽分子量范围为11-96kd,其中有11种多肽了量彼此相同包括两种主要多肽(54kd和33kd)。用SDS-苯酚提取的病毒核酸,经实验证明均为双链DNA型使用几种内切酶酶解,求得两株NPV的核酸分子量,ArscsNPV为52.4×10^6d;ArNPV为73.5×10^6d。  相似文献   

12.
蓖麻蚕γ-谷氨酰转肽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广泛分布在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的中肠、马氏管、后丝腺、脂肪体、体壁等组织中;并存在于蚕个体发育中的各个阶段。酶活力以马氏管、中肠为最大。在五龄蚕前中期各组织均显示γ-GTP最大活力。在脂肪体和表皮组织中,蛹形成时又分别出现γ-GTP活力峰。昆虫生长发育必需的10种氨基酸均是蚕各组织γ-GTP酶促反应的受体。这些结果表明,γ-GTP作为L-γ-谷氨酰循环中一个关键酶,在蓖麻蚕体内对氨基酸的吸收和转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RAPD技术对蓖麻蚕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5个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所采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扩增总片段数达243个,单个引物的扩增片段数在4~17之间,平均为9条,片段大小在033~30kb之间。不同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在00683~01603之间,根据D值,由UPGMA聚类分析软件绘制了它们的聚类分子树。  相似文献   

14.
以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Boisduval为材料,全面比较了雌雄蓖麻蚕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从细胞学角度证明了雌蚕减数分裂染色体完全连锁,而雄蚕发生连锁交换;详细观察了雌蚕减数分裂I双线期过程中性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发现其存在着自身配对的过程,进而对其起源进化假说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可能来源于一对同源常染色体片段的易位融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Tris-HCl缓冲液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层析,分别从白花菜豆(Phaseolus albiflora L.var)、紫花菜豆(Phaseolus purpurea L.var)、红花菜豆(Phaseolus coccineus L.var)种子中纯化得到3种菜豆凝集素(PAL,白花菜豆凝集素;PPL,紫花菜豆凝集素;PCL,红花菜豆凝集素).纯化的3种菜豆凝集素经SDS-PAGE电泳检测都只有一个分子量约为32 kD的亚基,它们都能与黑皮扁豆凝集素抗血清发生免疫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拟穴青蟹两种新C-型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中C-型凝集素(C-lectin)的功能, 从其肝胰腺中克隆获得全长858 bp和598 bp的两个C-型凝集素分子, 分别命名为Sp-lectin3和Sp-lectin4,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信号肽和一个CRD, 其中Sp-lectin4还具有糖类结合的特征性基序QPD。Sp-lectin3和Sp-lectin4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由5个和4个外显子编码。在正常养殖青蟹的肝胰腺中该两个基因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射精管(Sp-lectin3)或肠(Sp-lectin4); 除脑和储精囊外的所检测组织/器官中, Sp-lectin4表达量均高于Sp-lectin3。随着胚胎的发育, 该两个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 峰期为溞状幼体, 而大眼幼体期的表达量急剧下降, 仔蟹期再回升; 在胚胎发育阶段除囊胚期外, Sp-lectin4表达量极显著高于Sp-lectin3(P0.01), 相反, 在胚后发育阶段除大眼幼体II期外, Sp-lectin3表达量却极显著高于Sp-lectin4(P0.01)。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 人工感染, 可诱导Sp-lectin3在储精囊和射精管中的表达, 分别在感染后12h和6h显著上调(P0.05); 同时, 可诱导Sp-lectin4在肝胰腺中的表达, 并在感染后12h和18h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 Sp-lectin3和Sp-lectin4可能参与拟穴青蟹的抗细菌感染免疫反应, Sp-lectin3侧重于生殖系统如射精管和储精囊中发挥作用, 而Sp-lectin4侧重于在肝胰腺。    相似文献   

18.
以中药白茯苓为材料,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可纯化出快速蛋白液相谱(FPLC)纯的白茯苓凝集素(SLL)。当其浓度为0.25μg/mL时就能凝集兔红细胞,对人类A,B,O型血细胞无作用。甲状腺球蛋白、卵粘蛋白和胃粘蛋白对SLL的凝血活性有强抑制作用,而常见糖类对其无明显抑制作用。SLL含中性糖12.5%,凝胶过滤及FPLC测得分子量为31000,亚基分子量为8000,表明SLL可能由四个相同亚基组成。SLL对酸、碱、热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并且是一个强促有丝分裂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结合蛋白,凝集素对跨膜离子通道活动和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已在近年引起注意。凝集素的多种生物效应与其对膜离子通道和受体的作用有关。植物性血凝素等使静息,不分化的淋巴细胞进入增殖状态是膜离子通道活动变化和[Ca^2^+]i升高的结果;伴刀豆素以抑制受体脱敏化等多种方式调制受体对Glu的反应,半夏凝集素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和提高Ca^2^+电流;ConA改变电突触的耦合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加入虫草多糖、树舌多糖、灵芝多糖、榆耳多糖、银耳多糖、小刺猴头菌多糖、黑木耳多糖和云芝多糖8种真菌多糖,观察真菌多糖对PNA与血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刺猴头菌多糖具有较强的与PNA的结合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小刺猴头菌多糖的空间结构或其上的半乳糖的连接方式、空间位置更适合与PNA结合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