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HSV-I免疫过的小鼠淋巴结细胞在体外扩增,收集富集HSV-I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与BW 5147胸腺瘤细胞融合。对融合后产生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及MHC识别限制选择。结果所得的T杂交瘤细胞具有在HSV-I特异刺激下,MHC一致时,有分泌IL-2的能力,并在体内耳廓病毒清除中发挥作用。它们是HSV-I抗原特异性,H-2~d限制的,具有辅助活性的T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T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能持续稳定地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小鼠T淋巴细胞杂交瘤株,首先用刀豆蛋白A(ConA)活化BALB/C小鼠的脾细胞,然后使其与小鼠胸腺瘤细胞BW5147融合,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从261个杂交克隆中筛选出至少30个分泌IL—2的T细胞杂交瘤株,对选出的一个杂交瘤细胞株FB4作了进一步研究,该杂交瘤株的染色体平均44(42~47)条,经传代培养、冻存和复苏后仍能持续稳定地分泌IL—2,用含2%小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大量培养FB4杂交瘤细胞,制得含IL—2的培养上清,再经沉淀和凝胶过滤等步骤制得了部分纯化的IL—2,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检出了IL—2成分,其表观分子量(MW)约28KDa。  相似文献   

3.
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自发清除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收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后自发清除者外周血(病毒清除后74个月),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应用已鉴定的表位肽刺激PBMC,10 d后计数细胞,去除表位肽,继续培养。第11天,ELISPOT方法检测PBMC中HPV抗原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PBMC经表位肽刺激10 d后,细胞数量有明显增加,由最初的4.1×105增加为4.2×106。第11天,细胞数量增加为4.65×106,为抗原刺激前细胞数的11.3倍。ELISPOT结果显示,PBMC中的记忆T细胞活化后,能够识别抗原递呈细胞递呈的抗原肽,并分泌IFN-γ。此HPV自发清除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的频数为0.007%。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后自发清除者外周血存在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抗原肽可激活记忆T细胞,使之数量增加,分泌IFN-γ。ELISPOT可用于检测外周血中HPV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针对病毒早期蛋白E6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在清除HPV感染细胞和病毒转化形成的肿瘤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检测体内抗原特异性CTL的频数和功能有助于了解病毒感染者或宫颈癌患者体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利用加载HPV16 E6表位抗原肽(E6 133-142;HNIRGRWTGR)的HLA-A6801四聚体(Tetramer),即HPV16 E6 133-142/HLA-A6801-PE四聚体,通过检测混有HPV特异性CTL的PBMC标本,优化Tetramer染色的实验条件,探讨染色的最佳温度及Tetramer浓度。结果显示,染色温度(4℃、室温及37℃)对Tetramer与CTL的结合无明显影响。Tetramer稀释度为1∶1 600时,HPV特异性CTL荧光强度保持高水平,且非特异性染色少,为最佳染色浓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检测HPV感染者或宫颈癌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的CTL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特异性T细胞系细胞冻存后细胞的存活率及功能。应用包含10%二甲基亚砜、90%小牛血清的冻存液冻存6个T细胞系(5个CD4 T细胞系,1个CD8 T细胞系)细胞,液氮中冻存32~54个月后复苏,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复苏后T细胞系细胞的存活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复苏后T细胞系细胞的功能。结果显示,6个T细胞系细胞液氮冻存解冻后细胞的存活率为24.7%~93.5%,过夜培养后细胞的存活率为2.5%~72.2%。CD8 T细胞系细胞的存活率高于CD4 T细胞系细胞。6个复苏后的T细胞系细胞在PHA诱导后均能分泌IFN-γ。人乳头瘤病毒特异性T细胞系细胞冻存复苏后能够保持较好的存活率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核酸和蛋白质装置进行增殖,并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感染众多靶细胞c一旦建立感染,抗原呈递细胞通过内源性抗原呈递途径加工、呈递病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应答。病毒特异性免疫主要机制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作用,清除病原体和感染的靶细胞.同时CD8^ T细胞分化为记忆T细胞,介导再次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EB病毒转化自体淋巴细胞所建立的类淋巴母细胞系(LCL),以及用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和核蛋白-2(EBNA2)基因与痘苗病毒重组的重组病毒(Vac-LMP和Vac-EBNA2)感染的自身纤维母细胞,同时作为刺激细胞和靶细胞,以~(51)Cr释放法检测5例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及1例阴性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特异性T细胞杀伤效应。结果表明,用自身LCL激活的EB病毒特异性T细胞杀伤效应高峰出现在第14~28天;参与杀伤性细胞免疫反应的T细胞亚群主要是T3、T8阳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对靶细胞的识别及杀伤受HLA-I的限制。用重组牛痘病毒感染的纤维母细胞作靶细胞或刺激细胞,有1例供者可接受LMP,另1例可接受EBNA2的刺激,并对相应的靶细胞产生特异性T细胞杀伤反应,表明EB病毒-LMP和EBNA2可能既是EB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刺激抗原,又是其识别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9.
钟江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6):1-4,10
研究发现有些病毒具有特异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这类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天然的溶瘤病毒有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麻疹病毒等。有些病毒缺失一些病毒基因的突变体,具有溶瘤病毒的特性,其中包括腺病毒、疱疹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通过病毒基因工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溶瘤病毒的安全性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一系列体外、动物模型和临床的试验证实,不少溶瘤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抑制肿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MMTV是一种典型的逆转录病毒,有内源性,外源性之分,其3‘-LRT端有一个ORF,5’-LTR端在不同的RF中与env基因的3‘-端相互交叠,编码SAg在氨基酸水平上有85%左右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痘苗病毒表达的Eoskein-Barr病毒(EBV)核抗原1、4(EBNA1、4)和潜伏膜蛋白1、2(LMP1、2),在不同人群的特异性T细胞杀伤9CTL)中的作用,采集EBV阴性正常人、未经治疗的鼻咽癌(NPC)病人的EBV-IgA/VCA阳性者各10人的周围血淋巴单核细胞(PBMC),用EBV转化B淋巴细胞,建立类淋巴母细胞(LCL),用LCL刺激自休的T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LCL感染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EBNA1、4和LMP1、2为靶细胞,以^51Cr释放法检测EBV特异性CTL所识别的靶抗原。结果表明,EBV-LMP1、2可能既是EBV特异性T细胞的刺激抗原,又是其识别的靶抗原。将采集的30例试验者的各5 单克隆T细胞株分别检测HLA-Ⅰ型(A、B、C),按照不同型别寻找相对应的EBNA1、4和LMP1、2的不同合成肽,应用酶免疫吸附斑点法(Elispot)检测EBV特异性CD8^ 的CTL应答。结果显示:10例正常人中9人有特异的LMP2应答,4人有特异的EBNA4应答;10例未治疗的NPC病人中3人有特异的LMP2,2人有特异的EBNA1,3个有特异的EBNA4应答;10例未治疗的NPC病人中3人有特异的EBNA1,3人有特异的EBNA4应答,在10例EBV-IgA/VCAbj ntg k ,6人有特异的LMP2,5人有特异的EBNA4应答。所有的试验者均未发现LMP1的特异性应答。  相似文献   

12.
13.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一种能直接杀伤病毒及抗细胞内感染的效应细胞,大多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为CD8细胞,其反应是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反应,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清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与病毒在体内的高度变异及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徐薇 《微生物与感染》1999,22(2):6-9,31
DNA免疫可诱导抗多种不同病毒的特异性CTL反应,包括DNA病毒,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病毒T细胞表位5‘端插入内质网信号识别序列可大大增强诱导CTL反答的能力。在病毒感染的防治,尤其在持续性病毒感染中,DNA免疫诱导的CTL对清除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致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德光  何之恒  蓝柯 《生命科学》2008,20(6):843-84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妇女宫颈癌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后,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在部分个体中建立潜伏感染。高危HPV编码的蛋白在持续感染的过程中,操控了细胞多种重要功能,如凋亡、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等,使得宫颈上皮细胞的形态学、遗传物质、表观遗传学等都发生重要改变。部分感染人群的宫颈上皮细胞因此会被转化,并在协同因子相互作用下,逐渐转化为宫颈癌。HPV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HPV感染致宫颈癌机制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溶瘤病毒可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对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近几年已开发出十余种溶瘤病毒。痘苗病毒曾在全球消灭天花行动中被广泛使用,并且有着复制速度快、免疫原性强、副作用明确等优点。痘苗病毒经过基因改造,可以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裂解细胞。目前,用于溶瘤痘苗病毒改造的主要有痘苗病毒Western Re verse株、Wyeth株、Lister株和Copenhagen株,我国使用的痘苗病毒天坛株尚未有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将人乳头瘤病毒 16型E7(HPV 16E7)基因重组于真核表达载体上 ,构建了HPV 16E7核酸疫苗。将该疫苗通过皮内注射方式免疫Balb/c纯系小鼠。基因免疫后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 ,经体外E7蛋白再次刺激后用MTT比色法检测出了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由于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简便有效方法 ,所以本实验表明HPV 16E7核酸疫苗构建正确 ,并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疫苗诱导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勇  伍欣星  张炜  赵旻  谭云 《中国病毒学》2002,17(4):304-307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 16 E7)基因重组于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了HPV 16 E7核酸疫苗.将该疫苗通过皮内注射方式免疫Balb/c纯系小鼠.基因免疫后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体外E7蛋白再次刺激后用MTT比色法检测出了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由于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简便有效方法,所以本实验表明HPV 16 E7核酸疫苗构建正确,并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栾怡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3):15-17,38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公认的几种瘤病毒之一,与多种人类良、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效疫苗的研制,对控制HPV感染和HP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HPV的肽疫苗、重组病毒(细菌)疫苗,病毒样颗粒(VLP)疫苗以及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刘勇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1):12-14,17
人乳头瘤病毒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由于病毒至今尚不能在体外培养,因此限制了对其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的进程。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了HPV与致病和疫苗研制相关的基因。这些研究为探索HPV在引发肿瘤过程中的作用,确定其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攻击免疫反应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