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石》2009,(1):F0003-F0003
民政部: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并赋存于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物活动的遗迹,是地球历史发展的鉴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遗产,保护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意义,《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明确国土资源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
拿化石说事儿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相似文献   

3.
李琪  李国彪 《古生物学报》2019,58(3):353-362
白垩纪是大洋缺氧及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一个时期,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时期。因此,白垩纪研究对于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系统演化,尤其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藏定日贡扎剖面保存着上白垩统较为完整的地层序列,文中对上白垩统岗巴村口组和宗山组剖面岩石样品中获得的有孔虫化石进行研究,鉴定出有孔虫化石8属22种,识别出Dicarinella asymetrica、Globotruncanita elevata、Globotruncana ventricosa、Radotruncana calcarata等4个有孔虫化石带。根据有孔虫化石确定贡扎剖面的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桑顿期(Santonian)至坎潘期(Campanian),桑顿阶/坎潘阶界线位于Dicarinella asymetrica带与Globotruncanita elevata带之间。  相似文献   

4.
遗迹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在沉积物表面和内部所留下的生命活动记录.遗迹化石不仅与生物种类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还受到环境因子和沉积介质的影响和控制.地质地史时期的软躯体生物很难保存为化石,而它们生命活动的行为习性都烙印在了遗迹化石里.因此,遗迹化石成为探索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载体,在重建古环境和古生态、探索早期生...  相似文献   

5.
《化石》2017,(1)
正拿化石说事儿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纷纷离开家门,外出观光,游览名胜古迹,寻访名山大川,因此旅游业这门新兴的无烟工业也应运而生。其中以研究或考查地质、地理、生物、水利或其它科学为目的的旅游,称之为地质旅游,即以旅游手段进行地质考察的一项业务性活动。地史时期各种地质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如桂林山水、大连海滩、五大莲池火山群、雁荡山奇峰等,它们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旅游与地质是紧密相联的。我们在野外进行地质旅游时,常可见到岩层中保存着形形色色的古生物化石,根据这些化石可以恢复地史时期生物群的面貌及生存环境。地史时期生物界丰富多彩,不同时期生物群面貌不尽相同,让我们沿着古生物的足迹作一次时空上的遨游吧。生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太古代,地球上最早出  相似文献   

7.
席党鹏 《化石》2006,(1):29-31
大家知道,很多海洋生物在生理上与月球或潮汐周期有联系。由于月球与地球的潮汐作用,使得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具体表现在每年的天数减少,每个月的天数亦在减少,与此同时,每天的时间却在增加,而这种变化部分反映在古生物的硬质壳体和骨骼的微细构造上。这样,古生物纹层记录可以作为估计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一个依据,我们把这种珊瑚等古代生物化石身上所保留的生物生长节律叫做古生物钟,也叫做化石钟。  相似文献   

8.
前寒武纪是地球演化历史上的重要时期,随着早期生命起源、构造演化、油气勘探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前寒武纪越来越受到关注。微体化石是研究前寒武纪生命演化和地层对比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的地层中,主要保存的是体型较小、类型多样的微体化石,而宏体化石则凤毛麟角,仅有为数不多的类型。在许多前寒武纪碎屑岩地层中,以布尔吉斯页岩型方式保存的有机质壁微体化石,是其中保存的唯一的化石类型。但因这些有机质壁微体化石在围岩中遭受了长时间地成岩、变质、风化和剥蚀等作用,在化石处理过程中非常容易破碎,导致获取保存完整的微体化石较为困难,给属种鉴定、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物地层对比等研究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主要介绍一种从粉砂岩-泥岩中获取有机质壁微体化石的处理方法,包括样品的碎样、酸处理、富集、挑选、制片和拍照等各流程的详细步骤,以及在分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化石文化     
刘晓峰 《化石》1996,(4):2-3
化石文化刘晓峰化石,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资源之一,历来为人类所关注。化石给人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并从中创造和累积了独特的文化──化石文化。-、化石文化的含义化石,是经自然作用保存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文化是人类在发现、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钰 《古生物学报》1981,(2):181-184
腕足动物是古无脊椎动物化石中属种多、分布广的一个大门类。从地球上最早的带壳动物出现时开始,贯穿整个显生宇,一直延续到现代。包括约50个超科、250个科和3,300个以上的属。从奥陶纪开始,就是主要的海生底栖生物,遍布于全世界的海相地层。所以,透过研究腕足化石的群落、古生态和演化规律,我们可以看到五亿多年来生物和地史演变的一个重要侧面。腕足动物是固着在海底生活的。利用不断改进它的器官构造、适应不同时代和地区的生活环境。换句话说,也就是腕足化石的形态特征一般都能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1.
前言蠕形动物虽是非常常见的生物,由于缺乏坚硬的矿化的外骨骼,其遗骸易于腐烂,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得以保存成为化石。因此,蠕形动物化石在地质记录中是极其罕见的。这就是科学家对于蠕形动物化石给予极大关注的重要原因。人们对各地质历史时期中蠕形动物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对痕迹化石的研究。但同一物种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痕迹,而完全不同的物种也可能形成完  相似文献   

12.
张爱芹  李小栋 《化石》2001,(2):32-33
化石是指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也就是说 ,化石首先应具有生物属性 ,如形状、结构、纹饰等 ,或者能反映生物生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那些保存在岩层中矿物结核、漂亮的卵石以及在山野中看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 ,都不具备生物属性 ,也与生物活动无关 ,因此不是化石。那些被埋藏在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 ,或人类有史以来的遗迹、文物也都不属于化石的范畴。“活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某类生物曾繁盛一时、广泛分布 ,如果大部分物种都灭绝了 ,只留下一两个种残存到现在 ,并且只限于局部地区 ,数量不多 ,很有可能灭绝 ,…  相似文献   

13.
博才 《化石》1992,(3):8-9
空气“化石”,有人又称为“化石”空气。它是在特殊环境(如密封)中保存至今的几千到几千万年前,甚至更早时代的地球表层大气层空气。通过空气“化石”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确切地了解远古时代的地表大气情况,进而推知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与生物化石不同的是,空气化石并不是保存在通常的地层中,而是只有极特殊的密封条件才有可能保存。人们曾试图根据矿物或岩石包裹体中的气体来分析研究远古时代的地球大气成分及气候条件,如在金  相似文献   

14.
化石作为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探索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史的重要见证。主要介绍了化石的概念、保存条件和形成过程,并以鸟类化石为例,就化石的野外发掘和室内修复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5.
谱系年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谱系年代学是结合化石记录和分子钟方法计算"生命树"(Tree of Life)上各分歧点时间的一个新兴交叉学术领域.由于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各类生物的起源年代和支系分化时间的确定可借助于部分化石记录和通过计算现生生物类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转换得出的相对分歧时间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讨论.化石记录可代表部分生物类群起源时间的保守估计值,而分子钟方法可为那些不易保存为化石的生物类群与其姊妹群的分化时间提供依据.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两者可进行相互验证.在分子谱系年代分析中,正确使用化石校准方案是获得准确分歧时间的关键,这需要:1)正确确定化石物种在谱系树上的位置;2)正确解释化石记录所代表的时间含义(最小值、确定值、最大值及其标准差).分子钟估算分歧时间的技术在不断改进,目前常用的分子分歧时间估算法(宽松分子钟法,如贝叶斯法、补偿性似然法等)包容分子演化速率在谱系间和随时间的变化.随着谱系年代研究的不断深入,长期困扰人们的化石记录时间与分子钟计算结果悬殊的问题正在逐渐趋于和谐并得到正确诠释.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动物起源与早期分化时间以及早期陆生节肢动物的谱系年代学研究进展.我们强调,化石记录和分子钟分析可以优势互补,两者的整合无疑将提高生物演化历史时间格架的准确度和精度,以利更好地将生命演化事件置于地球系统科学及地球环境演化史之中.  相似文献   

16.
化石记载着地球上各种生物发展的历史。人们根据这些化石标本复原出一幅幅活龙活现、趣味盎然的原始动植物生活吋的图画。在浩翰无际的宇宙中也有“化石”。美国科学家通过分析一颗非常罕见的陨石的化学构造,对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历史中发生的事件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人类的智齿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在缩小,可能的原因是人类对工具的使用使得尖利的牙齿变得不那么必要。该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的人类化石、类人化石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上。尽管现代人类是人类族谱唯一的幸存者,其他物种曾经也在地球上生活过。由于人类祖先或者类人猿的化石都非常有限,这使得确定不同类人猿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还存在着很大困难。牙齿是最经常被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因为它们是人体中坚硬的部分。该研究作者之一、澳大利亚墨尔  相似文献   

18.
化石——一种奇特而美妙的文字李雅轩生物的进化是高中生物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对于生物进化的研究需要看懂一种特殊的文字,那就是化石,一种奇特而美妙的文字。它以一定的方式在地球上写下了我们所生存环境的变迁,记载了生物诞生、进化的历史。地层的每一层就好比...  相似文献   

19.
祖国如花似锦的大地上,在遥远的过去,曾经生活过无数的动物和植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往今来的生命一批又一批地悄悄消失了。已经死亡的生物残骸有的在适合的环境下被保留了下来,成了地质、古生物和考古学者探索地球发展历史的见证——化石。然而大自然这个能工巧匠以及某些动物的捣乱,也会造出假化石和假石器来,使一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人上当受骗。这在爱好者中不乏其例。因此,如何辨别化石和石器的真伪,对  相似文献   

20.
有机壁微体化石Tappania,最初发现和描述自我国山西永济地区约17—14亿年前古老的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汝阳群北大尖组。随后,该形态属标本相继从印度、澳大利亚、西伯利亚、美洲等地的同期地层被发现和报道。无疑,它成为该地质时期生物地层对比的重要微体化石证据。由于它是自前寒武纪早期微体化石记录以来,被认定为最初具有动态细胞支架和膜系统的复杂有机壁真核微体化石,它成为干群真核生物在该古老地质时期演化趋异的见证。本文旨在认识Tappania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亲缘,并探讨它的生活、繁衍生态环境和地质背景。结合已知古地理和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可推测Tappania的出现与该地质时期的重大地质事件相关联。在古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的海水盆地中,尽管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蓝菌和单细胞藻类,但是,具有渗析营养功能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在适宜生态环境已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