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甲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发现叶甲总科内的隐口类只有4个跗节(真4跗型),腹部腹面第一、二两节或多或少愈合;而其他叶甲则都有5个跗节(隐5跗型),腹面第一、二两节一般不愈合。这两点差别,结合其他特征如头型、幼虫型等,说明了隐口类和其他叶甲是两个不同的物群,代表鞘翅目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应分立为两个不同总科。新总科定名为龟甲总科,下设4个科,即潜甲科、铁甲科、丽甲科和龟甲科。  相似文献   

2.
基于16S rRNA和ND1基因序列的中国蚌科丽蚌属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花  欧阳珊  吴小平  黎敏 《动物学报》2007,53(6):1024-1030
  相似文献   

3.
于有志  任国栋 《昆虫知识》1994,31(2):114-116
朽木甲科Alleculidae包括两个亚科[1~4],即朽木甲亚科Alleculinae和花粉甲亚科Omophlilinae。作者在整理拟步甲科幼虫标本时发现朽木甲科花粉甲亚科的二种幼虫,分别为裸足甲属CteniopinusSeidl..和狭胸甲属SteneryxRentt,现将其形态特征分述如下。1花粉甲亚科幼虫的主要特征体长圆筒形,2~8腹节不具侧板缝,足适于挖掘,前足明显较中后足粗长,附爪骨化强,前定腿、转节有球状刚毛(图1:5),图IO腹板不形成尾足,上颚端部钝具2端齿(图2:4),舌骨明显前伸,触角3节,幼虫土栖。花粉甲亚科两属幼虫检索表第1腹节侧板维明显,触…  相似文献   

4.
1929年Ewing建立了拟血虱科,下设两个亚科,即拟血虱亚科和Haemophthiriinae亚科,各仅有一个属。Ferris(1951)废除了拟血虱科,将拟血虱属置于甲胁亚科之下。1978年Kim and Ludwig对吸虱的科阶元分类做了全面的修订,在甲胁科Hoplopleuridae下列两个亚科,即甲胁亚科和拟血虱亚科。后者包括三个属,即拟血虱属、钩板属及裂虱属。作者(1980)将采自贵州省猪尾鼠的吸虱订为双叶盲鼠虱新属新种,同时将Kim andLudwig修订的拟血虱亚科提升为科阶元:拟血虱科。其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5.
纯蛛属 Castianeira Keyserling, 1879 原属于管巢蛛科 Clubionidae 的小蚁蛛亚科 Micarilnae。Reiskind (1969) 建立了纯蛛亚科 Castianeirinae, 并把纯蛛属作为此亚科的模式属。而原来Roewer(1954)和Bonnct(1961)所确认的小蚁蛛亚科中的39个属共368种,实际上不但是多源性的,而且包括至少3个其他科的种类和管巢蛛科中2个亚科的种类。小蚁蛛亚科目前仍保留,但只包括Micaria和Micariolepis 2个属共108种,而且已从管巢蛛科转移到平腹蛛科 Gnaphosidae。  相似文献   

6.
采用Bartolozzi & Sprecher(2006)分类系统,对锹甲科6亚科19属43种个体后翅脉相进行研究,从亚科阶元对翅脉性状进行描述与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后翅脉相的分类学意义:1)RA4脉与RP1脉是否融合以及RA3+4端部是否反折等特征在不同亚科间差异明显,可作为亚科分类检索的重要特征;2)刀锹甲亚科Dorcinae与锹甲亚科Luncainae代表性属种后翅翅脉特征存在显著不同,表明Holloway(2007)将两者合并的结论并不适用于古北、东洋界种类;3)盾锹甲属Aegus应归入奥锹甲亚科Odontolabinae;柱锹甲属Prismognathus和环锹甲属Cyclommatus应归入锹甲亚科Lucaninae;4)不同属间后翅脉相特征为探讨疑难属广义刀锹甲属Dorcus(s.l.)的分类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Bartolozzi& Sprecher (2006)分类系统,对锹甲科6亚科19属43种个体后翅脉相进行研究,从亚科阶元对翅脉性状进行描述与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后翅脉相的分类学意义:1)RA4脉与RP1脉是否融合以及RA3+4端部是否反折等特征在不同亚科间差异明显,可作为亚科分类检索的重要特征;2)刀锹甲亚科Dorcinae与锹甲亚科Luncainae代表性属种后翅翅脉特征存在显著不同,表明Holloway (2007)将两者合并的结论并不适用于古北、东洋界种类;3)盾锹甲属Aegus应归入奥锹甲亚科Odontolabinae;柱锹甲属Prismognathus和环锹甲属.Cyclommatus应归入锹甲亚科Lucaninae;4)不同属间后翅脉相特征为探讨疑难属广义刀锹甲属Dorcus(s.l.)的分类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睡鼠科主要分布于古北界,现已发现的现在种7属14种(Corbet 1980)。Daams(1981)系统的研究了本科,并建议下隶5亚科,28属,现生种仅隶4亚科。即道睡鼠亚科Gliravinae(2化石属),普通睡鼠亚科 Glirinae(6属,现生2属2种),林睡鼠亚科Dryominae(7属,现生3属4种),鼠睡鼠亚科Myomiminae(9属,现生1属2种)及非洲睡鼠亚科Graphiurinae(4属,现生1属1种)。  相似文献   

9.
叩甲科昆虫是叩甲总科中最大的一科,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但是直到现在叩甲科的分类系统还存在着不确定的地方,因为早期的分类系统是基于成虫和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建立的,很多的族、属、甚至亚科的划分都有争议。本研究利用核糖体28S rD NA片段,对国内采集的叩甲科昆虫共80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中还采用了Gen Bank已有的86种叩甲科昆虫序列作为内群,14种外群,利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不同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构相同,并部分支持了基于外部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系统。结果显示,叩甲科共分为5个分支,分别为齿胸叩甲亚科分支、小叩甲亚科分支、心盾叩甲亚科分支、萤叩甲亚科分支以及叩甲亚科分支。其中,方胸叩甲属属于叩甲科类群,在系统树中却更加接近于红萤科,并且外群中萤科的位置也与以前的观点不同。研究的结果支持叩甲科昆虫具有良好的单系性。并且根据结果提出以下假设:尖鞘叩甲亚科、异角叩甲亚科和胖叩甲亚科可以纳入齿胸叩甲亚科内部;单叶叩甲亚科和槽缝叩甲亚科并入萤叩甲亚科;梳爪叩甲亚科并入叩甲亚科。这个结论还需要引入更多的种类及分子标记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中国鲹科8属9种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1141bp),结合来自GenBank中分布于美国、安哥拉、希腊以及巴拿马的鲹科4属14种鱼的相应同源序列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支持科下设四个亚科(鲹亚科,亚科,鲳鲹亚科,鰆鲹科)阶元的分类系统;(2)亚科属下不宜设亚属分类阶元;(3)及达副叶鲹与丽叶鲹亲缘关系较近,应同属于副叶鲹属;(4)我国传统的鱼类检索系统将狮鼻鲳鲹误鉴定为卵形鲳鲹,建议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1.
丽叩甲属Campsosternus是叩甲科中较大形而且十分美丽的一个类群,全身具有明亮的金属光泽,很易识别。该属由法国Latreille 1834年建立,属模种为C.auratus(Drury);在此之前,所发表的丽叩甲种类大多归属在当时的叩甲属Elater中。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Candeze在他的叩甲专著中将这个类群归属在绒鳞叩甲族Chalcolepidiides中,大多数学者沿用了这一系统,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绒鳞叩甲族上升为绒鳞叩甲亚科Chalcolepidiinae。Fleutiaux 1927年将丽叩甲属从绒鳞叩甲亚  相似文献   

12.
柏科分类和分布:亚科,族和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柏科Cupressaceae和杉科Taxodiaceae有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不少分类学家主张把两科合并成广义的柏科。原杉科中的金松属Sciadopitys与两科其他属的差异较大,被提升为单种科Sciadopity-aceae。本文根据球果可育种鳞的位置把柏科(狭义)分为2亚科,即上部种鳞不可育的柏木亚科Cupres-soideae和上部种鳞可育的澳洲柏亚科Callitroideae。综合其他形态学和解剖学证据,柏木亚科又分4族,即柏木族Cupresseae(包括:柏术属Cupressus、杂交柏属×Cupressocyparis、扁柏属Chamaecyparis和福建柏属Fokeinia)、侧柏族Thujopsideae(包括:崖柏属Thuja、罗汉柏属Thujopsis和侧柏属Platycladus)、圆柏族Junipereae(包括:圆柏属Juniperus和海参威柏属Microbiota)以及香漆柏族Tetraclineae(包括:翠柏属Calocedrus和香漆柏属Tetraclinis)。澳洲柏亚科又分3族,即澳洲柏族Actinostrobeae(包括:西澳柏属Actinostuobus、澳洲柏属Callitris、智利柏属Fitzroya和杉叶柏属Neocallitropsis)、南非柏族Widdring-toneae(包括:白智利柏属Pilgerodendron、塔斯曼柏属Diselma和南非柏属Widdringtonia)以及甜柏族Libocedreae(包括:甜柏属Libocedrus、巴布亚柏属Papuacedrus和南美柏属Austrocedrus)。柏科21个属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5种类型,即:(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所报告的双穴科Diplostomatidae吸虫有12种,分属于重翼亚科Alarinae和双穴亚科Diplostomatinae的8个属。作者在整理和研究采自广西的双穴亚科碟形族Crassiphialini的标本中,发现6个新种,隶属于4个属,包括一新属和二属国内新 记录,兹报导如后。模式标本存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  相似文献   

14.
丽金龟亚科Rutelinae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Polyphag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金龟科Scarabaeidae。世界性分布,全世界已知7族235属4 200余种,中国目前记录3族25属(亚属),共526种(亚种)。丽金龟成虫为植食性,可取食植物范围广,幼虫土栖,主要取食植物根部,部分种类是农林业害虫。因此,对其开展分类学研究,对农林业生产具有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核查文献及统计分析,回顾和总结了丽金龟亚科分类学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的研究现状。目前已开展的丽金龟亚科研究工作仍以新种发表为主,缺乏高质量的分类修订工作及系统发育研究。另外,丽金龟亚科是鞘翅目中重要的植食性昆虫之一,开展深入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探讨甲虫的多样性和与植物协同进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中国缘蝽科17属20种,属于棒缘蝽亚科(Pseudophloeinae)4种,姬缘蝽亚科(Rhopalinae)6种,蛛缘蝽亚科(Alydinae)10种;其中有4个新属12个新种,另有6个属和8个种是在中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蚌科线粒体16S rRNA序列变异及系统发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测定了中国淡水贝类———蚌科 (Unionidae) 1 3个属代表种类的线粒体 1 6SrRNA部分序列。用Clustal X排序软件进行 1 6SrRNA序列的对位排列 ,序列总长度为 30 5— 32 0bp。通过Mega 2 0软件对所得线粒体 1 6S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 ,共发现 1 0 8个碱基存在变异 ,其中包括 77个简约信息位点 ,并用“Pairwisedistance”计算了各属间的相对遗传距离。以贻贝为外类群 ,采用Mega 2 0软件中的“Neighbore Joining”法得到惟一一个分子系统树 ,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由“Bootstrap”1 0 0 0循环检验。结果表明 :分布于中国的蚌科形成三个明显的类群 ,第一个类群 ,包括帆蚌属、蛏蚌属、丽蚌属和尖锄蚌属 ;第二个类群 ,由矛蚌属、扭蚌属、裂脊蚌属、鳞皮蚌属、尖嵴蚌属、楔蚌属和珠蚌属组成 ;第三个类群只包括无齿蚌和冠蚌两个属。由此可以看出 ,它们有可能分别隶属于三个不同的亚科 ,即小方蚌亚科 (帆蚌属、蛏蚌属、丽蚌属和尖锄蚌属 )、无齿蚌亚科 (无齿蚌属和冠蚌属 )和珠蚌亚科 (矛蚌属、扭蚌属、裂脊蚌属、鳞皮蚌属、尖嵴蚌属、楔蚌属和珠蚌属 ) ,由此证明小方蚌亚科在中国的存在 ,并且 ,对几个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调整。其中鳞皮蚌属和蛏蚌属原来属于无齿蚌亚科 ,根据线粒体 1 6SrRNA的结果 ,前者应该放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昆虫考察报告(鞘翅目,金龟子科,丽金龟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平 《昆虫学报》1965,(4):390-394
本篇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于1960—1961年在西藏采得鞘翅目金龟子科丽金龟亚科标本的鉴定报告。这次采得标本共4属7种,其中新种3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我国半翅目异翅亚目的四个属和六个种,其中包括一个新属和五个新种。它们代表在我国首次纪录的两个科:捷蝽科(Velocipedidae),细蝽科(Leptopodidae)和一个亚科:版纳蝽亚科(Saileriolinae),后者属于异尾蝽科(Urostylidae)。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隐头叶甲八个新种,分隶于两个属:隐盾叶甲属Adiscus Gistl和接眼叶甲属 Coenobius Suffrian.除一种产于越南外,其余七种都是国产,其中四种采自云南,三种采自福建。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隐头叶甲亚科Cryptocephalinae原隶叶甲科,作者之一于1964年把它分出(见《昆虫学报》13:469-483),和肖叶甲亚科Eumolpinae、隐肢叶甲亚科Lamprosomatinae、瘤叶甲亚科Chlamisinae以及锯角叶甲亚科Clytrinae,组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称肖叶甲科Eumolpidae。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采自福建省的肖叶甲科瘤叶甲亚科瘤叶甲属Chlamisus Rafinesque的4个新种:皱胸瘤叶甲Chlamisusrugosus Zhou et T'an, sp. nov. ;武夷瘤叶甲C. wuyiensis Zhou et T'an, sp. nov. ;黄斑瘤叶甲C. flavomaculatus T'an at Zhou, sp. nov, ;丽瘤叶甲C. speciosus T'an et Zhou, sp. nov.。模式标本均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