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多项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有较好的疗效。【目的】探讨与七味白术散疗效相关肠道微生物,比较传统中药饮片与超微中药饮片的疗效,进一步明确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抗生素建立菌群失调小鼠腹泻模型,分别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和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汤剂。治疗结束后,提取肠道内容物微生物宏基因组DNA,建立16S rRNA基因文库进行测序。【结果】肠道微生物中的群落由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eacium)、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p.)、黏液真杆菌(Blautia producta)、毛螺旋菌(Anaerostipes spp.)、腐生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和不能培养的细菌组成,其中乳酸菌为优势菌,占全部细菌DNA克隆数的61.90%。经抗生素造模后Lactobacillus spp.数量明显减少,Enterococcus feacium成为优势菌种,Clostridium spp.、Blautia product、Anaerostipes spp.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等在数量上开始有增长的趋势,而治疗结束后,传统七味白术散治疗组和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的Lactobacillus spp.比例均有所恢复,且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的乳酸菌比例与正常组最接近;通过建立聚类树和计算各组中各菌群的多样性(H)、丰富度(S)、均匀度(E)及优势度指数(D)可知,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可与正常组聚为一类,且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各项指数与正常组最为接近,说明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基因文库及多样性与正常组最接近,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汤剂的治疗效果优于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结论】应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进一步明确了正常小鼠肠道中细菌群落的组成,以及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细菌群落的恢复效果,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汤剂的治疗效果优于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从肠道功能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所致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组、自愈组和治疗组。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自愈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治疗组灌胃七味白术散,治疗4d。无菌条件下采集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肠道前、中、后段黏膜,使用ONPG法测定样品中乳糖酶活性。结果抗生素所致腹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降低,七味白术散治疗4d后,治疗组小鼠腹泻症状消失,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且提高。结论抗生素可引起小鼠腹泻及肠道乳糖酶活性下降,七味白术散可促进腹泻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而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七味白术滴剂和七味白术提取物对抗生素联合番泻叶致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超微结构和sIgA的影响。方法小鼠经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加冰番泻叶灌胃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即为自然恢复组)、七味白术散煎剂组、七味白术散滴剂组和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治疗后,进行小鼠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小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和黏膜上皮细胞内sIgA的表达检测。结果小肠超微结构显示,不同剂型七味白术散组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小肠黏膜炎症病变和促进小肠肠道sIgA的增加。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有效提高小肠肠道sIgA含量,修复损伤小肠黏膜免疫组织,减轻菌群失调腹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32只SPF级KM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每组44只,雌雄各半。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七味白术散组给予七味白术散汤剂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水进行灌胃,连续治疗6 d。造模结束和治疗期间每天灌胃前进行小鼠肠道取材,分别测定小鼠肠道内容物、肠道黏膜前中后段蔗糖酶活性,观察治疗期间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造模结束后,小鼠的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前中后段蔗糖酶活性与正常组比均下降明显(t=23.684,P0.01)。肠道内容物:治疗第1天,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蔗糖酶活性仍低于正常组(t=13.909,P0.01),到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4.189,P0.01)。肠道黏膜前段和中段:治疗第1天,模型组和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正常组(t=19.274,P0.01),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远远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9.467,P0.01)。黏膜后段:治疗第1天,模型组和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12.783,P0.01),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均远远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0.942,P0.01)。结论抗生素可引起小鼠腹泻及肠道蔗糖酶活性下降,七味白术散可促进腹泻小鼠肠道黏膜蔗糖酶活性恢复而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蔗糖对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疗效,明确蔗糖对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指导小儿服药尽可能取得最优药效。方法将SPF级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以无菌生理盐水作正常组,采用抗生素建立小鼠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灌胃25%量超微七味白术散+25%量酵母组,25%量超微七味白术散+25%量酵母组+蔗糖组。结果七味白术散和酵母菌配伍加蔗糖组对小鼠的体重无影响;各组均能治疗小鼠菌群失调腹泻;对小鼠肠道的细菌数和大肠埃希菌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作用不显著;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酶活性恢复上均有效,但七味白术散和酵母菌配伍加蔗糖组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提高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性,对小鼠腹泻的治疗效果不及七味白术散超微汤药。结论七味白术散制剂在临床用药时不加蔗糖更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4种常用甜味剂对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为药剂辅料的选用对药效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指导患者服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42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蔗糖组、糖精钠组、山梨醇组和木糖醇组,每组6只。造模阶段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抗生素混合液(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建立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治疗阶段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水,5个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蔗糖+七味白术散、糖精钠+七味白术散、木糖醇+七味白术散及山梨醇+七味白术散。治疗结束后,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脾脏、胸腺以及肠道内容物,进行脏器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及肠道酶活性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七味白术散组和山梨醇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各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添加甜味剂组别的腹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细菌数和大肠埃希菌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山梨醇组的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最小(P=0.002);蔗糖组和山梨醇组腹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双歧杆菌数量(P<0.00...  相似文献   

7.
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厌氧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的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采用同时灌胃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进行小鼠菌群失调造模,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和超微七味白术散1/2剂量的汤药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治疗3 d后,提取肠道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运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研究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情况。培养72 h时,各组的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趋于稳定,且1/2剂量的超微汤药治疗组正常组传统汤药治疗组模型组;正常组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最大,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1/2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的Shannon均匀度和Mclntosh指数最大,Shannon均匀度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与各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抗生素的抑菌作用明显,使小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受到影响,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和1/2剂量超微汤药的调控使小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逐渐恢复平衡,但两种汤药的调控作用不尽相同。七味白术散超微饮片1/2剂量对肠道厌氧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8.
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周进  吴海  刘富林  蔡莹  蔡光先  张华玲  曾奥 《生态学报》2012,32(21):6856-6863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多项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为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疗效与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抗生素建立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1/2量汤剂、超微1/4量汤剂、超微1/8量汤剂,分析肠道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表明,模型组的肠道微生物(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木聚糖酶活、蛋白酶活及淀粉酶活均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传统汤剂组的细菌及酵母菌数均高于对照组,但霉菌数明显下降(P<0.05)。酵母菌数随超微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多,细菌及霉菌数在超微1/2量时最多,与传统汤剂相比,超微1/2组的三类菌均显著增加(P<0.01)。大肠杆菌在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和超微1/2量的作用下达到了正常水平(P>0.05);经超微全量治疗后,大肠杆菌增长十分迅速,远高于其余各组(P<0.01);七味白术散能促进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P<0.05),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变化趋势一致,传统药物组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超微药物组超过了传统汤剂组的数量(P<0.05),超微1/2剂量组的数量最大,远高于其它各组(P<0.01)。肠道内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与超微饮片浓度有一定相关性,但肠道酶活性未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效果与传统汤剂相当。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幼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SD雄性幼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蒙脱石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0.2 mL/10生理盐水,七味白术散组给予0.2 mL/10 g七味白术散,蒙脱石散组给予0.2 mL/10 g蒙脱石散,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给予0.2 mL/10 g七味白术散+0.2 mL/10 g蒙脱石散,5组每天定时灌胃一次,均连续给药7天。对比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血清D-木糖水平、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及小肠内容物细菌增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低,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蒙脱石散组、七味白术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与蒙脱石散组相比,七味白术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可明显改善腹泻幼鼠的腹泻症状,可能与其可调整腹泻幼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黏膜的影响,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菌群失调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全量和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3d后采集各组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肠段各约2cm,并测定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和肠黏膜厚度。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和传统汤药治疗组回肠黏膜厚度及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均降低,且回肠黏膜淋巴细胞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0,P=0.0480;t=0.9130,P=0.0430);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小鼠回肠和空肠黏膜的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t=1.0210,P=0.0480;t=1.0031,P=0.0493),更接近正常组。结论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部分肠段黏膜厚度和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有恢复作用,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的修复作用优于传统汤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单味药对肠道酵母茵生长的影响,同时比较七味白术散复方传统汤剂与超微汤剂对肠道酵母茵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滤纸片法和比浊法测量药物的最低抑茵浓度及在测试浓度内的最佳促茵浓度。结果.:单味药人参和甘草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抑制作用,其中人参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7936μg甘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3949cOmE;茯苓、白术、葛根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促进作用,葛根的促菌效果最好,茯苓次之;而木香和藿香对肠道酵母菌在本次研究中未表现出明显的抑促作用。七味白术散复方在低浓度下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促进作用,且通过比较分析,七味白术散超微汤剂的促茵效果要优于传统汤剂(P〈0.01)。结论:人参和甘草对肠道酵母菌有抑制作用,茯苓、白术、葛根及七味白术散复方对肠道酵母茵有促进作用,且超微粉体的药物溶出率高于传统饮片,促菌效果好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生素及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多态性的影响。方法将36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七味白术散组(6只)和乳糖酶组(6只),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小鼠采用混合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然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和乳糖酶治疗。造模成功和治疗后分别提取小鼠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宏基因组,对包括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在内的1 036bp长度的DNA片段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测序分析。结果造模和治疗后,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没有发生碱基的变异,均为A/A型,13910位点在内的1 036bp范围内也没有新的SNP位点出现。结论菌群失调腹泻造模与七味白术散治疗对小鼠乳糖酶活性的干预均与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多态性没有相关性,可能存在其他多态性位点或其他方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菌群失调腹泻的造模方法,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对其疗效。【方法】采用抗生素联用、中药复方等不同方法进行腹泻造模,通过超微七味白术散进行治疗。【结果】中药大承气汤能快速致泻,腹泻程度最严重,久灌能出现脾虚症候,但对肠道微生物影响不大(P>0.05)。抗生素联用组中,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联用组造模效果最好,两者联用,抗菌谱达到最大互补,且混用不使药物失效。经超微七味白术散灌胃治疗后,中药组迅速治愈,脾虚症候消失。抗生素联用组小鼠肠道乳酸菌、真菌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菌群失调腹泻的造模方法,七味白术散中存在促使乳酸菌、真菌生长的益生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腹泻的疗效机制.方法 采用灌胃头孢拉啶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进行造模,然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的传统汤药全量和超微汤药1/2剂量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等量的无菌水.结果 抗生素造模后,小鼠体重的变化量和变化率都较正常组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的小肠黏膜组织发生绒毛脱落、炎症细胞浸润、固有膜毛细血管扩张等病理变化;传统汤药治疗组和1/2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小鼠体重的变化量和变化率都比正常组、模型组大,且1/2剂量超微汤药组的与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两组小鼠的肠道组织病理情况有所改善,1/2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小鼠的肠道组织恢复情况最好,传统汤药治疗组次之,模型组也稍有改善.结论 1/2剂量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恢复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小肠黏膜的结构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对小肠吸收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及七味白术散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IL-8的表达和血清中IL-8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头孢曲松钠和林可霉素联合中药番泻叶药液灌胃造模,观察小鼠大便性状、腹泻次数和粪便细菌培养结果确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组[MG,造模成功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又称自然恢复组(ZFG)],七味白术散组(QG),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QTG),并设正常对照组(NG)。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0.4 m L/(只·次·d)灌胃,模型组、正常组小鼠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分别于造模的第3天、7天、9天、11天和13天心脏采血处死小鼠,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IL-8的含量,取小肠行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L-8的阳性表达。结果血清IL-8含量变化与肠黏膜上皮细胞IL-8阳性表达变化趋势相一致:先升高后逐渐下降。模型组在造模3 d时IL-8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P0.05),7、9、11和13 d表达逐渐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和各治疗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与提取物组IL-8的表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IL-8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9 d时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3 d时逐渐恢复正常,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及其提取物均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小鼠IL-8的表达,从而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减少肠道黏膜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6.
肠道作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饮食的多元化,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态与免疫、代谢系统疾病和肿瘤等50多种疾病相关,同时疾病也会影响肠道菌群,通过饮食调节和用药会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健康.白术散是以食药两用药材为主的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小鼠的疗效。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以灌胃生理盐水建立对照组,以灌胃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复合抗生素构建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以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及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治疗,通过粪便判断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超微药剂与传统汤剂均能治疗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茵群失调,且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对小鼠的治疗效果已能达到传统汤剂水平。结论: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节约药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小鼠的疗效。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以灌胃生理盐水建立对照组,以灌胃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复合抗生素构建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以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及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治疗,通过粪便判断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超微药剂与传统汤剂均能治疗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菌群失调,且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对小鼠的治疗效果已能达到传统汤剂水平。结论: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节约药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七味白术散可用于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尤其近些年来在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得到广泛使用。【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对糖尿病大鼠肠道屏障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七味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七味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造模成功后分别用二甲双胍和七味白术散灌胃处理,空白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的一般生存状况;药物干预4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年来七味白术散对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查阅了近年符合相关标准的11篇文献,共2 216名患者,其中试验组有1 192人,对照组有1 024人,通过分析两者的疗效差别来了解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疗效情况。结果七味白术散及其加味与常规治疗相比,两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为4.72~9.41,合并效应的检验Z=10.76,P〈0.0001。结论七味白术散及其加味有效治疗小儿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