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植物的诱导抗虫性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娄永根  程家安 《昆虫学报》1997,40(3):320-331
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抗性可包括两个方面,即植物的组成抗性(constitutiveresistance)和诱导抗性(inducedresistance)。组成抗性是指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进攻前就已存在的抗虫特性;而诱导抗性是指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进攻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抗虫特性[1,2]。根据作用世代的不同,诱导抗性又分为迅速的诱导抗性(rapidlyinducedre-sistance,RIR)和滞后的诱导抗性(delayedinducedresistance,DIR)。前者是指对当前世代的植食性昆虫的影响,而后者是指对后续的1~几个世代的植食性昆虫的影响[2]。研究植物的诱导抗虫性,不仅能在…  相似文献   

2.
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综述了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对同翅目昆虫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利用电子取食监测仪可监测同翅目昆虫(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粉虱等)在不同抗、感虫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根据取食行为参数如刺探频率、唾液分泌时间、韧皮部取食时间等在不同抗、感品种上的差异来区别品种的抗、感虫特性和确定抗虫因子存在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虫性次生物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国内外与植物抗虫性有关的次生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寄主选择、取食和产卵等作用的研究进展,对次生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作了介绍,并展望了植物次生物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文辉  刘光杰 《植物学报》2003,20(5):522-530
综述了国内外与植物抗虫性有关的次生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寄主选择、取食和产卵等作用的研究进展,对次生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作了介绍,并展望了植物次生物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营养和次生物质与植物的抗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在千万年的繁衍过程中,由于长期受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的选择,那些对害虫没有抵抗能力的植物陆续被淘汰了。现存的植物一般都有很好的防御系统,即使是那些害虫喜食的所谓“感虫植物”也不例外。如用营养价值相似的感虫玉米品种先锋3368A幼苗和人工饲料饲养小地老虎,至第6天,饲以幼苗的幼虫体重只及饲以人工饲料的8.l%。这表明感虫玉米的幼苗也能抑制小地老虎的生长。植物能否被害虫作为寄主取决于植物体内化学成分的重量和数量。化学成分包括营养成分和次生物质。前者指植物体内的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等基本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正>IPM大家庭中国农业大学害虫综合治理实验室目前有教职工5人,在读学生20人,近30余年来实验室一直从事植物抗虫性及其基因工程、害虫综合治理、昆虫分子生物学和昆虫遗传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梨产业体系虫害防控岗位、转基因专项、科技支撑等,荣获国家和省  相似文献   

7.
植物抗虫性物质烟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碱是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重要的抗虫性物质。主要就烟碱在烟草体内的分布、生理作用、合成诱导、对昆虫的毒性以及昆虫对烟碱的适应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虫性概念的当代内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朱麟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9,36(6):355-360
生物之间的抑制效应首先于植物中发现。1937年,Molisch用种间相克(Allelopathy)这一术语来描述生物间的抑制和刺激现象并首次被Rice[1]使用。生物之间的抑制和刺激作用,究其原因乃是由于相互间化学作用的结果。植物抗性(包括抗虫性和抗病性)是生物间抑制作用的直接体现。最早关于抗虫性的记载见于我国后魏时期(公元5~6世纪)的《齐民要术》,其中记载有14种作物具有“早熟、耐旱、抗虫”的特性,之后在《吕氏春秋》中有“不蝗之麻,不虫之菽”的详细描述[2]。国外,早在1788年美国的Iss…  相似文献   

9.
昆虫对植物抗虫性的诱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吕仲贤  胡萃 《昆虫知识》1995,32(1):38-40
植物的抗虫性主要表现为受遗传因素控制的遗传抗性和受环境因素控制的生态抗性两个方面。植物的抗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其抗性表达和抗虫幅度又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环境因子可改变植物的生理状态和理化性质,使植物不合适作为某种昆虫的寄主,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性水平。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抗虫性的诱导是环境影响抗性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植物对取食者的一种重要的防御策略,同时也是植物与植食者协同进化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和充分发挥诱导抗性的作用,对抗虫有种工作和害虫的综合治理都有指导意义。三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抗虫性的诱导…  相似文献   

10.
Monsanto Co.(St.Louis,MO)发现了一种新的可使植物具备抗虫性的途径,即经遗传工程使植物表达胆甾醇(CO)基因。 CO技术为Monsanto提供了一种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素蛋白防治害虫的替代性方法。称CO可保护植物免受棉象虫和棉铃虫等害虫为害的Monsanto正积极地寻求美国和欧洲对此技术的专利保护。 Monsanto在Mycogen Corp.(San Diego,CA)囊括在植物中使用杀虫Bt基因的美国专利后仅一  相似文献   

11.
植物抗虫性物质及作用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纲  张敏 《生物学通报》2002,37(12):8-9
阐述了在植物与昆虫漫长的生存斗争中,植物体内所形成的抵抗虫害的物质及作用的多样性,同时也讨论了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类型外源抗虫基因,导入受体植物体内,并使其得以表达所获得的转基因植物抗虫性物质及作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硅对植物抗虫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不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但硅在提高植物对一系列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硅对植物抗虫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在多数植物中,增施硅肥可增强其抗虫性;所增强的抗性与硅肥种类和施用方式之间存在关系。植物组织中沉积的硅可增加其硬度和耐磨度,降低植物可消化性,从而增强植物组成性防御,包括延缓昆虫生长发育、降低繁殖力、减轻植物受害程度;植物体内的硅含量以及硅沉积的位点和排列方式影响组成性防御作用的强度。此外,硅可以调节植物诱导性防御,包括直接防御和间接防御,直接防御涉及增加有毒物质含量、产生局部过敏反应或系统获得抗性、产生有毒化合物和防御蛋白,从而延缓昆虫发育;间接防御主要通过释放挥发性化合物吸引植食性昆虫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而导致植食性昆虫种群下降。  相似文献   

13.
徐建祥  曹卫菊 《昆虫知识》2005,42(3):250-254
茉莉素是一类可以激活一系列植物抗虫防卫反应的重要内源信号分子。该文综述了茉莉素在植物体内的抗虫作用,外用茉莉素对植物诱导抗虫性的影响,及其化学和分子机制,茉莉素诱导抗虫反应的收益和成本,并展望了茉莉素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脱落酸是植物的五大类激素之一,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在植物抵抗病菌、病毒及害虫等生物胁迫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脱落酸在植物应对病原物侵染过程中所起着复杂的作用,可以利于植物抗病或促进植物感病;与抗病原物相似的是,昆虫为害植物时,脱落酸诱导植物抗虫或感虫。植物体内的多种激素信号间是交互作用的,它们既可以互作促进,又可以相互拮抗抵消,脱落酸与其它植物激素如茉莉酸、乙烯、水杨酸等也存在互作。其中,脱落酸与茉莉酸协同抗虫的研究较多,是否有拮抗抗虫未见报道,但它们在参与植物对线虫防御中起拮抗作用;有少量研究发现脱落酸与乙烯间有拮抗抗虫作用;脱落酸与水杨酸间有拮抗作用,但互作抗虫的研究较少。该篇综述对了解植物激素互作和抗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物抗虫性的利用是农业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用抗虫性品种有效地压低甚至消灭害虫的为害,国内外都不乏其例。例如南大2419小麦在国内对红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抗虫力。在美国,1944年以前小麦受到瘿蚊[Phytiphaga destr-uctor(Say)]为害的株害率经常在50—100%。1944年以后California州的农民采用了抗虫品种“Big club43”,至第3年(1946年)小麦瘿蚊虫口密度即大为下  相似文献   

16.
《植物研究》2004,24(3):304
  相似文献   

17.
《植物研究》2020,(2):F0004-F0004
《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后成为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植物新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  相似文献   

18.
《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后成为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植物新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9.
<正>《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后成为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植物新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  相似文献   

20.
正《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后成为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植物新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