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鸡生“重黄蛋”“蛋中蛋”和“软壳蛋”的原因是怎样的?答:在一些情况下,母鸡生出了“重黄蛋”和“软壳蛋”,这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前一些时候,报纸上曾报导了两次起母鸡生出了“蛋中蛋”的新闻,这是较比少见的事情。那么,母鸡生出“重黄蛋”“蛋中蛋”和“软壳蛋”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浪潮的兴起,许多欧洲园林一改以往封闭和传统式的风格,而逐渐出现了不惜工本的大规模 “几何式园林”。所谓“几何式”,是指园内的区划、道路、花坛、草地及其中点缀的水池、喷泉和雕塑等,均由直线、直角或半径相似的弧线,组成各种对称而又相似的图案。后人形容这类欧洲几何式园林,“只要看了左边,就不必看右边了!” 另外,在欧洲和规整式花园中,许多花草树木为了维持各种几何形象,他们不得不经常地修剪,把长得慢的、常绿小叶的植物,如黄杨属的一些种类,密集地栽成多种图案,然后迫使它们按照设计的图案来生长。由于不停地修…  相似文献   

3.
近来笔者喜欢收藏古生物化石,每逢节假日便外出采集化石。由于有了这个爱好的原故,便对邮票上的古生物化石产生了收藏兴趣。化石邮票作为专题性的收集,对收藏化石标本必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化石邮票的图案具有知识性、史料性和观赏娱乐性。我国邮电部于1958年4月15日发行了一套志号为特双的“中国古生物”的邮票,全套三枚。邮票上的图案分别是“蒿里山三叶虫化石”,“禄丰恐龙化石”,“肿骨鹿化石”(见上图)。笔者最近收集了外国化石邮票,图案分别为“恐龙化石”、“鱼化石”、“鸵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蜘蛛…  相似文献   

4.
《植物杂志》2009,(11):86-86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夏威夷的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笑脸蜘蛛”。这种蜘蛛腹部背面最普通的图案是亮黄色,呈现出笑脸。其他蜘蛛的图案非常复杂,除人类面孔之外,还有如卵一般大小的斑块点缀在腹部。虽然呈现的图案各异,但它们都源自同一物种。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笑脸图案是由于基因的自然变异形成的,同时也受到所吃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乙种本(全一册)在一些概念性的描述中,有二十五处运用了“主要的”措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同学问:例如“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那么还有 RNA存在于哪里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多查一些资料,多进行一点研究,把这些问题向学生交代清楚,同学们也就会没有疑虑了。下面仅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列举课文中一些“主要的”说法,加以辨析。课文第十页:“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物质”。这就是说在生物内,储藏能量的物质除了脂肪以外,还有糖类、蛋白质等。在第十页中又讲到:“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脆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内质网膜  相似文献   

6.
《动物学研究》2005,26(3):299-299
核仁(nucleolus)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间期核中的最显著结构。它是rDNA转录和核糖体亚基组装的场所。如果说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分子机器”,那么核仁便是制造这一机器的“母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文建凡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先是在一类低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贾第虫(Giardia)上证实了“不具核仁结构”的现象,那么这类生物是如何进行rDNA转录和核糖体亚基组装呢?  相似文献   

7.
“渗透吸水”教学点滴钟珏(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830002)在高中《生物》课本“水分代谢”一节中,渗透作用这个概念的引入是以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来说明的。若根据《生物》课本所说:“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蔗糖等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话,那么究竟多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层中,致使“温室效应”发生,全球气温逐渐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推论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同。那么,“温室效应”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吗?在地质历史中是否也曾出现过?有的地质学者认为,地史中大规模...  相似文献   

9.
正新西兰目前使用的是塑料货币,于1999年首次发行,并在2015年进行了一定的改版印刷,然其图案一直沿用的是1991年发行的纸币图案。但在这之前,新西兰旧纸币上的图案完全不同。旧纸币上的图案沿用的是1967年新西兰第一次发行十进制货币时所采用的图案。它们的正面都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背面都是新西兰的鸟类特有种。新西兰储备银行当时  相似文献   

10.
生物图案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在自然界里生物的生理表现极为复杂,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图案形成背后的分子机理和原理很难被阐述清楚.由于生物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想要理解某一特定图案形成的机理都是很困难的,更不要说理解生物图案形成背后的普遍机理了.尽管目前的遗传和生化方法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生物图案形成的认识,这些进步主要还是来源于对功能获得型/功能缺失型突变体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颇为费时.当前普遍认为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但除了实际应用,合成生物学还可以作为探索生命科学根本问题的方法.本文将以重复周期性生物图案的形成为范例来讨论如何运用合成生物学了解生物图案的形成以及今后如何将其运用到组织工程中去.  相似文献   

11.
《昆虫知识》2009,46(6):830-830
据美国《发现》杂志网站报道,美国著名花卉及动植物摄影大师哈罗德-费恩斯坦近日出版了一本名为《百种蝴蝶图片集》的新书。新书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全球各种奇特的蝴蝶或飞蛾。《发现》杂志网站评出书中最美丽、最奇特的八种蝴蝶或飞蛾并发布于互联网上。1.8-8蝴蝶这是一个生活于南美洲的蝴蝶物种,名为“8-8蝴蝶”,它的名称就来源于其下层翅膀上的“8”字型图案。  相似文献   

12.
罗宗洛先生的亲属:首先,吊言过迟,由哀致歉。这完全出于我本身的老毛病,无可申辩,只好请多宽恕。罗先生会在黄泉之下笑我,“大葱(这是我的绰号,也是我的爱称)还是那么懒散,那么迟钝啊!”在我来说,对罗先生的回忆,倒是很多。我们这些同学曾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大王.因为不论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19):3642-3642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16):3042-3042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正喜鹊属于雀形目鸦科,是人们熟悉和常见的一种鸟类,自古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许多地方流传着"喜鹊叫喳喳,喜事到我家"的民谣,在中国文化中是"喜庆"的象征。早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对喜鹊有所认知。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的彩陶罐上,就有喜鹊图案。在这件红色彩陶罐的颈部绘有四只对称的黑色喜鹊图案。该图案线条清晰,虽属简笔画,但充分表现出了喜鹊的神韵。而对于原始先民们而言,一件陶罐可能就是人生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16.
日益发达的机器生产使那种凝聚在一针一线、一刀一凿中的古老诗意和充满创造性与个性差异的美,都消失在千篇一律、毫厘不差的图案和“一刀切”的制作模式中。  相似文献   

17.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有的说是伏尔泰,有的说是培根,有的说是达芬奇,还有的说是亚里士多德。这么多伟大的人物都来"争夺"这句名言,可以看出这是多么接近真理的一句话。那么运动和生命到底是怎样亲密联系的呢?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运动员在训练、赛前准备、临场比赛各个阶段中的身体、心理又都是怎么“启动”和“运转”的呢?  相似文献   

18.
现在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是一种名为光刻蚀(lthographer)的技术。这是一种在基板上制作微型电路的方法.将光透过模仿成电路的遮光板照射在基板上.而基板上涂有光敏性材料,受到透过遮光板的缝隙的光线照射的部分会被消蚀并硬化,从而可以在基板上制作出非常细微的电路“图案”。  相似文献   

19.
丹顶有毒吗?     
“鹤顶红”,是什么东西?如果你喜欢看武侠小说,相信对它并不陌生。武林中人,常常把它作为剧毒之物,来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领。这种东西,据说取自丹顶鹤之“丹顶”。其实,古今一直有人称“丹顶”为剧毒品,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更有传说云: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丹顶”。那么,究竟“丹顶”是否有毒呢?这得从“丹顶”的形成说起。 “白丝翎翎丹砂顶,晓度秋烟出翠微”。这是古人对丹顶鹤的赞美词。它全身素装,头顶部没有羽毛,露出一点丹红,在暗褐的喉、颊和颈的上部,红亮的头顶十分醒目,丹顶鹤即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20.
徐钦琦 《化石》2005,(3):21-23
在前几讲,我们介绍了生物绝灭的规律,不同层次的绝灭事件分别发生在与它们相应层次的,旧的大年的冬末,这是它们的“共性”(请参看本系列讲座的第20讲)。正如我们在上一讲所述,这是它们受到同一种“阴阳四时力”,或“时间的魔力”作用的结果,所以它们才会展示一个共同的“象”,即“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请参看本系列讲座的第27讲)。有人认为,科学理论是根据对称产生的,可是我们眼前的世界在空间中却是不对称的。所以宇宙内一定有一个推翻在空间中对称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