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Zhang X  Zhang SL  Xiong HY  DU YH  Quan L  Yang J  Ma XR  Liu HR 《生理学报》2011,63(2):149-154
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抗体(AT1-Ab)可损伤胎盘发育,进而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根据胎儿源性成人疾病学说,IUGR会明显增加成人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本研究旨在观察AT1-Ab阳性孕鼠后代生长至成年后血管功能有无异常.24只雌性Wistar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28例,占同期双胎分娩的1.63%,占同期双胎胎盘送检的4.33%。6例孕28周,14例孕28~34周,8例孕周34周。全部孕产妇均无出血倾向或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年龄23~45周岁,平均31.3周岁;初产妇23人,经产妇5人。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5例,自然受孕23例;剖宫产7例,顺产21例;确诊一胎儿死亡时间为孕12周余~34周余。主要致死原因为脐带因素13例次(46.43%),胎盘因素12例次(42.86%),双胎输血综合征及纸样胎共5例次(17.86%),胎儿畸形4例次(18.18%)。结论:孕中晚期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妊娠不足34周,应在密切监护母胎情况下行期待治疗,单绒毛膜囊双胎34周后可以分娩,双绒毛膜囊双胎可妊娠至36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乙肝阳性产妇外周血、胎儿及胎儿附属物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探讨HBV宫内感染发生的机制。方法通过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标本中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HBV标志物的表达。结果胎儿脐血HBV DNA水平与母血HBV DNA水平相关,母血HBV DNA高水平(≥107copy/mL)时脐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胎儿脐血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母血HBV DNA水平,P<0.05。胎盘组织可见HBs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但未发现HBcAg染色阳性。在引产胎儿胎肝和胎肾组织中发现HBsAg和/或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结论母亲HBV DNA高水平是发生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脐血HBV DNA阳性是判断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指标;HBV可能通过胎盘感染的途径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并可能在胎儿体内定位和复制,这可能是导致HBV宫内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每年约有15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娩,近半数胎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肝。由于婴幼儿期感染乙肝后形成的免疫耐受,往往成为慢性甚至终身携带者,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I3-Akt信号通路与妊娠生及或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在感染HBV的胎盘组织中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增高,且HBx Ag干扰该通路调节凋亡功能。推断HBx Ag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影响胎盘功能,是HBV宫内感染的一种重要分子机制。为今后阻断HBV宫内感染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凯琪  刘可欣  汪晖 《生命科学》2023,(9):1136-1146
胎血基础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主要来自母体,其水平是决定胎儿多器官发育及功能成熟的关键。然而,孕期母体受内、外环境刺激后,其内源性GC水平或胎盘GC屏障功能会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宫内母源性GC水平异常。大量研究发现,宫血GC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子代肝脏发育及功能异常,导致出生后相关疾病易感,这主要与GC调控的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及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有关。迄今,宫内母源性GC水平对子代肝脏发育的影响及其编程机制尚未系统阐明。本文结合最新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综述了宫内时期肝脏的生理发育过程及内源性GC的调控作用,重点介绍宫内母源性GC水平改变对子代肝脏发育及相关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并阐明其网络调控机制,这对于解析肝脏生理发育与病理改变并探究相关疾病易感的宫内起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与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mA)和孕妇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UtA)测量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孕晚期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8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各项指标正常的健康孕妇7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胎儿MCA与UmA和孕妇UtA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及胎儿MCA与UmA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孕妇UtA血流参数脐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脐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收缩/舒张比(systole/diastole ratios,S/D)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胎儿MCA血流参数PI、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UmA的血流参数PI和S/D高于对照组(P<0.05),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比例为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38%。研究组UmA-PI、UmA-RI和UmA-S/D随着Apgar评分的降低呈现升高的趋势,MCA-PI、MCA-S/D和MCA-S/D随着Apgar评分的降低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UtA血流参数联合MCA血流参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度为97.50%,特异性为96.25%,均明显高于各项参数单独诊断在的敏感度和特异性(P<0.05)。结论:临床可利用孕晚期孕妇UtA、胎儿UmA和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来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几率,根据胎儿UmA和MCA的血流指标随着Apgar评分的变化趋势,可指导临床早期干预,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和死亡率,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分娩的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18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胎的发生率占双胎的1.08%,其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diamniotic twin,MCDA)11例(61.11%),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diamniotic twin,DCDA)7例(38.89%)。胎儿死因:胎盘脐带因素3例(16.67%),胎儿畸形1例(5.56%),妊娠并发症3例(16.67%),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3例(16.67%),宫内感染3例(16.67%),不明原因5例(27.78%)。另一胎选择剖宫产者13例,阴道分娩3例。双胎一胎死亡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较双绒毛膜双胎母儿结局存在差别;双胎一胎宫内死亡对母体及存活儿有一定影响。对于孕周小,胎儿尚不成熟的病例,可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情况,行期待治疗延长孕龄至足月再分娩。  相似文献   

8.
苏泽英 《蛇志》2013,25(2):230-231
宫内节育器一次性放置于宫腔即可长期避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性节育方法,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放置宫内节育器一定期限或绝经期后须及时取出,但由于各种原因亦有极少数妇女绝经多年后才取出宫内节育器(简称取环),此时宫颈已萎缩、变硬,导致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我院于2012年对3例绝经多年后取宫内节育器者,采用术前口服米非司酮软化宫颈后,均成功取出节育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苏泽英 《蛇志》2012,(4):401-403
宫内感染是指孕妇受病原体感染后所引起的胎儿感染。其特点是孕妇往往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有轻微症状,但对围产儿则产生严重危害,尤其是妊娠早期的感染对胎儿威胁更大。本文就宫内感染对妊娠的影响结局浅述如下。1宫内感染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与宫腔支撑球囊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宫腔镜诊疗中心接受宫腔镜下中重度宫腔粘连分解术的患者共96例,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术后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研究组48例,术后放置宫腔支撑球囊(intrauterine support balloon,ISB),3~5 d后更换为宫内节育器。两组术后均给予为期3月的人工周期治疗。术后1月,复查宫腔镜了解宫腔有无再粘连并取出宫内节育器,以此评估手术效果是否有效,术后3月时随访其月经来潮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术后5 d内阴道出血量、C反应蛋白水平、发热、下腹痛以及节育器或支持球囊有无脱落等情况,术后1月手术效果及术后3月月经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有效率及月经改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内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腹痛及球囊脱落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C反应蛋白水平、发热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宫内节育器相比,联合使用宫腔支撑球囊能提高中重度宫腔粘连分解手术有效率,改善月经,减少术后出血,不增加感染风险,但球囊易于脱落且会增加患者下腹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心肌酶变化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120例,其中有55例出生后未出现窒息,将其纳入观察1组,另外65例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窒息则纳入观察2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的血乳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水平,并分析血乳酸与心肌酶、PaO_2、PaCO_2的相关性。结果:出生时、出生后5d,观察2组的血乳酸、LDH、CK、CKMB水平均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且观察1组的血乳酸、LDH、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观察2组的PaO_2水平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Pa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水平与CK、CKMB、PaCO_2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P0.05),与LDH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LDH、CK、CKMB与PaCO_2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且出生后存在窒息的新生儿中更为明显,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血乳酸、心肌酶水平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Hofbauer细胞起源于绒毛问质,是胎盘巨噬细胞,不仅能够吞噬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参与母胎免疫反应;还可表达DC—SIGN、Fc等多种受体,这些受体分子可与乙肝病毒颗粒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跨膜转运进入细胞内。同时HofDauer细胞能够在母体间游走,当HBV感染Hofbauer细胞后,可借助HoPoauer细胞游走性介导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妇女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宫内感染以及血Free-β-HCG水平,分析血Free-β-HCG水平与HCM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可能影响机制.方法:通过酶免法测孕妇血HCMV-IgM和定荧光定量PCR对孕中期妇女血清和羊水中HCMV-DNA的检测以及DILFIA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孕中期妊娠妇女血Free-β-HCG的含量,研究HCMV感染状况与Free-β-HCG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CMV对母血Free-β-HCG水平的影响.结果:718例样本中共检出HCMV-IgM阳性和(或)HCMV-DNA阳性者共43例并进一步行产前诊断羊水HCMV-DNA阳性14例.孕中期HCMV活动性感染率为5.98%,HCMV宫内感染率为2.22%.孕中期感染组Free-β-HCG含量:7.32± 2.25 ng/ml,非感染组:8.47± 3.17 ng/ml,对照组:10.10± 3.67 ng/ml.结论:HCMV宫内感染组比非感染组孕中期外周血Free-β-hcG的测定水平降低,两者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MV可通过损伤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使Free-β-hcG的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4.
胚胎大鼠宫内缺氧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鸿  吴雨岭  邹平  赵明德 《四川动物》2006,25(3):638-641
目的-建立适合不同胎龄大鼠宫内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孕15、19天的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缺氧组孕鼠用低张性缺氧原理致鼠胚宫内缺氧,将鼠胚大脑组织作c-Fos蛋白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双标染色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缺氧组鼠胚大脑神经元c-Fos蛋白和NOS阳性细胞均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可采用低张性缺氧方法使孕鼠缺氧来制造胚胎大鼠宫内缺氧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一次PCR扩增单纯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基因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感染是影响优生优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主要有以下四类病原:HSV、CMV、TOXO和风疹病毒(RV),其中HSV和CMV的感染率较高。孕期这两种病原的感染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可导致流产甚至胎儿畸形。目前已有针对这两种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胎盘组织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本文对正常孕妇、IUGR患者及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后患者各12例,采用NADPH黄递酶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胎盘组织的分布,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胎盘组织NOS活性。结果表明:正常孕妇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NOS呈强阳性反应,绒毛干血管壁呈阳性反应,终末绒毛毛细血管壁呈阴性反应;IUGR患者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绒毛干血管壁NOS染色明显变浅,而终末绒毛毛细血管壁呈阳性反应;中药治疗后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绒毛干血管壁NOS染色明显加深。NOS活性测定中药组较IUGR未治疗组显著增高,与正常孕妇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NO参与IUGR的病理生理过程,补肾益气活血方通过增强NOS活性促进胎盘组织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用B超测量足月胎儿各生理参数来评估胎儿宫内生长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方法:414例住院分娩的足月头位单胎孕妇在分娩前4天内超声测量胎儿的双顶径(BPD),枕额径(OFD),枕额周径(HC),腹围(AC),腹横径(ATD),股骨长度(FL)每个参数测量2次,取平均值。出生后24小时内测量新生儿各相应生理参数。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表明胎儿及新生儿各生理参数均呈正态分布。超声测量的BPD,OFD,HC,AC,ATD,FL与实际测量的结果均有一定相关性。计算二组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0.370,0.587,0.698,0.635,0.826。其中BPD,AC,FL相关性较好。结论 临床可选用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等参数来评价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及推算胎儿体重。  相似文献   

18.
刘福林  周瑾  张蔚  汪晖 《遗传》2017,39(4):263-275
胎盘介于胎儿与母体之间,是维持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在胎盘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子宫正常蜕膜化、滋养层细胞粘附与侵袭、胎盘血管生成与形成、胎盘印记基因表达都受到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的调控。研究已经证实环境因素如重金属、化合物、现代辅助生殖技术、营养物质均可导致胎盘上多种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异常。此外,胎盘基因表达存在性别差异也可能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目前,在临床上可运用产前DNA甲基化水平分析技术检测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并在疾病早期发现并做出诊断,从而为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胎盘正常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及环境因素所致的胎盘基因表观遗传改变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胎盘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石美秀 《蛇志》2002,14(2):37-38
1997年至 1 999年本院采用氨茶硷、地塞米松治疗在本院分娩的 5 0例第一产程胎儿宫内窘迫 ,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平均年龄 2 7岁 ,平均孕期为 3 8+ 5周 ,初产 44例 ,占 88% ,经产妇 6例 ,占 1 2 %。诊断标准为胎心率 (FHR)持续低于 1 2 0次 /分或高于 1 60次 /分。羊水污染 FHR正常以及一过性 FHR异常病例除外。1 .2 宫口扩张情况 宫颈管消失 8例 (1 6% ) ,宫口扩张 1 cm 6例 (1 2 % ) ,宫口扩张 2 cm 6例(1 2 % ) ,宫口扩张 3 cm 6例 (1 2 % ) ,宫口扩张 4~9cm 2 4例 (4 8% )。1 .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IL-6及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1例疑似宫内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影像学或细菌学方法对患儿进行检查判定感染类型,并检测患儿脐血中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在121例患儿中41例确定为细菌感染,IL-6(100ng/L)与CRP(10mg/L)联合对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76.9%,阴性预测率为91.7%,阳性预测率为71.9%;与PCT结合后,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升高至98.3%,特异性为67.8%,阴性预测率为99.2%,阳性预测率为57.0%。结论:脐血PCT可作为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可明显提高IL-6与CRP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和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