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糖在生理、病理中作用机制的阐释使聚糖与医学的相关性得到重视,聚糖结构的变化常与疾病直接相关。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也应该引入新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目前各个版本的生物化学课本并未涉及“聚糖与医学”相关知识,本文对“聚糖与医学”相关内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引入进行了探讨,并对肿瘤等疾病中的异常聚糖以及聚糖在疾病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等引入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聚糖与医学”相关内容的引入符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科研前沿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融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下深受重视的领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为提升生物化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科研素养提供了新思路.为加快信息技术与生物化学课程的融合,湘雅医学院针对医学生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了多层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了教学方法和内容,改...  相似文献   

3.
将科研项目中的有关内容与设计性实验教学相结合,选取科研项目中的研究对象为实验材料,把科研内容设计成系列生态学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为日后独立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化学理论讲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本文选取"维生素"作为实践内容,经过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及总结答疑三个过程,探讨学生参与讲授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责任担当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又指向发展迅速的前沿科研领域。四年的全英教学实践通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授课、课堂问答测验、作业、文献阅读与研讨、代谢通路的戏剧表演等方式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考核评价体系多样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教学质量,形成了受学生好评、教学效果良好、有特色的全英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生命科学发展迅速,获取知识能力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生物化学教学体会,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初探.介绍了生物化学教学过程,提出了对应的成绩评价体系,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7.
尹守亮  高爽  何冰  曹蕾 《生命的化学》2021,41(1):177-181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命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内容较多、逻辑关系复杂,是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门课程。本文通过阐述在首堂课授课过程中,从任课教师如何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如何形象生动地引入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如何通过展现生物化学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何使用巧妙的方法学好这门课程,以及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生物化学课程中等诸多方面,探讨了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实践,以期改变生物化学课堂不受学生喜爱的现状,为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显微系统化是指将各种显微镜融合并统一利用,联合操作,所用程序一体化、规范化、统一化和数字化。显微系统化通过系统化管理,在大学生科研培训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中实施。实行显微系统化,可突破显微镜本身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能够进一步完善科学、高效的科研培训计划模式,对从感性方面培养大学生理解科研的概念和建立科研思维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科研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理念与目标陈旧、教学能力与资源不足、信息化融合程度低、局限课堂有限时空和教材有限内容、忽略学生思政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不适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生物化学课程团队从理念目标、魅力能力、平台资源、知识体系、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了课程的全方位系统性改革,通过树立“全面育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开放共享”教学理念,提升团队教学能力与课程优质平台资源,构建“教学+科研+实践”融合式新育人模式、“3+X”复合型新知识体系,教学与育人相融相促新教学模式、多维度过程式新评价体系,使课程凸显出新时代“金课”特征,提升了学生思政素养、课程成绩、综合能力,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协同,并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优良学风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要依据学生个体所需,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科研能力培养,并规范培养方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优良学风建设,通过严抓学风,让学生自主学习、诚信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更趋向个性化学习、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生物工程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学”以中文授课为主,但随着“双一流”建设等教改政策的推进及学生求学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全英文“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已势在必行。华东理工大学自2016年即开始“微生物学”全英文授课,并在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开设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也领先于同年级其他同学,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脂肪酸β-氧化"为例,探讨生物化学教学中案例法的应用。即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长期饥饿的动物案例,通过自制动画、左旋肉碱咖啡实物展示、课堂讨论及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清晰、生动地展示了脂肪酸β-氧化的授课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杨文源 《生物学通报》2012,47(10):52-56
近年来,学术造假案例时有报道,科学研究和科研文章中的诚信问题逐渐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了分类和界定,对科学、规范的参考引用进行了说明,并强调了诚信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造假案例时有报道,科学研究和科研文章中的诚信问题逐渐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了分类和界定,对科学、规范的参考引用进行了说明,并强调了诚信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教学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对于激发学生科研潜能、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徽中医学院本科生参与微生物学教研室教师科研为例,分别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从高水平专业比赛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依托强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构建具有"生物创客"精神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了生物工程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满足了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及实验》是环境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一个为期较长的教学改革计划,借助科研资源将理论授课与实践以及研究性实(试)验相融合,系统训练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通过这一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多数参与的本科生获得了科研项目资助,部分学生获批了国家专利。总体上,这一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科研型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真实的科研情境进行设计,引入基因敲除技术和遗传学分析,通过POE教学策略带领学生确定实验核心问题,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转变错误概念.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依托开展生物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训练,以此为切入点促进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科研动手能力、学术交流和沟通能力等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训练融入到《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中,通过PBL教学法、整体实验设计等多种手段结合课程内容对生物学研究生开展全面的科研素质训练,使研究生们能够在入学后尽快掌握科研方法和思路,提高其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实践结果表明,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依托开展的研究生科研素质训练是提高生物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实践中暴露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从医学科研档案的特点和现代医学研究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技术、全员档案意识、技术平台建设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的是增强档案意识,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医学科研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