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核酸复性动力学分析对于研究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生物的进化、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反应结果的分析,国外一般采用Britten的、适于PDP-10型计算机的程序做数据处理。但是,该程序存在如下缺点:首先,该程序只适于PDP-系列的小型计算机,而不能用于目前国内广泛普及的IBM微型计算机;其次,该程序要求的子  相似文献   

2.
3.
 在肉色诺卡氏菌C-212株Nocardia carnea C-212中筛选到一种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NcrⅠ,经与BglⅡ的λDNA降解物的酶谱比较,以及酶识别特异性和切割位点的检测,证明了NcrⅠ是已知的限制酶BglⅡ的同切限制酶,而且其切割位点也与BglⅡ相同,其为:  相似文献   

4.
5.
核酸杂交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到目前为止仍不可培养,传统基于培养和纯种分离的技术在研究微生物生态时面临很大障碍。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诸多长期困扰微生物学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核酸杂交技术已被证实在微生物系统分类的微生物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并已被广泛应用。综述核酸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及其主要优点和局限性,以及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到目前为止仍不可培养,传统基于培养和纯种分离的技术在研究微生物生态时面临很大障碍。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诸多长期困扰微生物学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核酸杂交技术已被证实在微生物系统分类和微生物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并已被广泛应用。综述核酸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及其主要优点和局限性,以及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核酸杂交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到目前为止仍不可培养,传统基于培养和纯种分离的技术在研究微生物生态时面临很大障碍。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诸多长期困扰微生物学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核酸杂交技术已被证实在微生物系统分类和微生物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并已被广泛应用。综述核酸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及其主要优点和局限性,以及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转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肺泡上皮细胞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和肺泡Ⅰ型上皮细胞(AECⅠ)组成。在肺发育和肺损伤修复过程中,AECⅡ可转分化为AECⅠ,体外原代培养的AECⅡ有这种转分化的特性。现对AECⅡ转分化的标志、影响及调控因素及其在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动物模型在Ⅱ型糖尿病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概述,对发展新型构建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核酸杂交法检测了酞丁安等三种化合物,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DNA合成的影响。大约1μg HSV-Z DNA分子,用100μCi[α-~(32)P]-dCTP缺口转移作为探针,与硝酸纤维素滤膜上变性、固定的DNA点杂交。籍助放射自显影术或液体闪烁计数测定杂交程度,用以检测HSV-2DNA合成的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酞丁安、阿克拉霉素A、B均明显抑制HSV-2 DNA的合成。50%抑制剂量分别为50.0μM,0.015μM与0.01μM。  相似文献   

1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对DNA识别的模体中,除了锌指结构、螺旋—转角—螺旋、亮氨酸拉链和β带外,近年来发现,Ⅱ型限制性内切酶与DNA作用的模体有许多特别之处。通过对EcoRI、BamHI、EcoRV等与DNA复合物的空间构象、一级结构分析,发现酶分子存在催化性裂缝,并且氨基端形成臂结构包绕DNA;同时DNA发生构象变化、螺旋扭结。这些有趣的结构有利于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结合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重组质粒pSV2gpt-SV40ori-antisense-ras(简称P1),利用这一重组体进一步证实了识别序列外DNA甲基化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PvuⅡ切割活性的抑制作用,并对这一抑制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邻近PvuⅡ识别位,点的DNA甲基化可降低PvuⅡ对该位点酶切活性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经药效学、急性毒性及临床初步观察表明,复方金线莲胶囊对Ⅱ型糖尿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原位核酸杂交检测宫颈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D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改良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核酸杂交等方法,对5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病原微生物培养细菌及其L型阳性感染率为58%(29/50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多见(13/29例);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检出率分别为66%和45.5%;免疫组化染色(ABC法)金葡菌L型抗原阳性率各为68%和48.5%。L型主要分布于癌间质、癌巢及宫颈上皮下结缔组织内。12例宫颈癌金葡菌L型DNA探针原位杂交显示,10/12例癌细胞核内有金葡菌L型DNA杂交阳性信号,表明金葡菌L型DNA已进入宫颈癌细胞内,可能会在基因水平上影响宫颈上皮恶变,提示宫颈癌发生与金葡菌L型感染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酸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对肝脏中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将55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N)组10只、肝复乐胶囊对照(G)组15只、核酸(Z)组15只及模型(M)组15只。采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织SP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M1型胆碱能受体(M1-AChR)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核酸组、肝复乐胶囊对照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blot三种不同层次水平的表达结果均表明核酸组和肝复乐胶囊对照组M1-AChR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核酸可降低肝纤维化肝组织中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蒙燕清  周炳忠 《蛇志》2000,12(2):45-46
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均证实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1],其发生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2]。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我院应用降纤酶治疗糖尿病伴发血液高凝状态患者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6年12月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标准分型咨询委员会议修改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2h糖耐量≥11.1mmol/L。门诊及住院的型糖尿病患者76例,测血流变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和延长,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52~76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对Ⅱ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病患者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名T2DM合并肾病患者行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NP)、C肽、HOMA-IR、胰岛素/葡萄糖比率(IG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C反应蛋白(CRP)、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等变化,以评价辛伐他汀对T2DM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对比治疗前,各时点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C肽与胰岛素在0 min和30 min时显著下降(P<0.05).在辛伐他汀治疗后,HO-MA-IR、游离脂肪酸(FFA)、ISI、FINS、胰岛素AUC、血糖曲线下面积(AUC)、CRP、HbA1c、FBG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也明显下降(P<0.01),但是APN(P<0.01)以及C肽AUC(P <0.05)均显著上升,而校正胰岛素反应(CIR)及IGR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显著降低血糖,从而改善T2DM合并肾病患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HSV-2基因组进行了分子克隆,以自己组建的具有单一Bgl Ⅱ酶切位点的质粒pHO-314为载体,建立了HSV-2基因组E、G、H2、J、L、N、O、P等8个Bgl Ⅱ片段的无性繁殖系,其中包括完整的TK基因,特异性糖蛋白基因和转化基因。克隆的Bgl Ⅱ片段占全部HSV-2基因组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登革Ⅱ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蚊虫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登革Ⅱ型病毒(DEN-2)感染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后的散播时间、程度及组织器官的感染顺序进行监测,以了解DEN-2在媒介白纹伊蚊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剂量感染登革Ⅱ型病毒后,在蚊虫消化道的主要部位以及大多数组织器官包括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在内,如涎腺、脑、神经节等亦检测到病毒抗原。登革Ⅱ型病毒一旦感染并逸出中肠会迅速侵染其它组织。从各组织感染率的高低推断,病毒逸出中肠后通过血淋巴传播到其它组织的顺序通常为:前肠、涎腺、咽部神经节、脑及食管下神经节、后肠及复眼的小眼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